中國最後一個太監:解放後隱居寺廟30年,享94歲高壽,遺願不洗澡

2020-12-01 騰訊網

影視劇中的太監形象十分複雜,有像梁懷吉一樣的翩翩少年、甚至與公主暗生情愫者;也有像魏忠賢一樣通身反派氣質、權傾朝野為禍朝綱者。太監,也稱宦官,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他們身份低微,經常被看不起,真實的太監生活和影視劇中是不一樣的。

孫耀庭,中國最後一個太監,他見證了封建帝制走向覆滅,體驗過低人一等,也體驗過被人同等尊重,他的一生幾乎就代表著「從舊到新」的轉變。只是有一點比較特殊,孫耀庭入宮當差時已經是1916年了,而我們在書本上學到的清朝滅亡是在1912年。

其實也不難理解,《清帝退位詔書》頒布後末代皇帝溥儀還是在紫禁城裡過了段「皇帝」日子,封建的殘留在孫耀庭生活的年代依然沒被徹底消除,當時孫耀庭才14歲,因為家裡貧窮的緣故,父母想送兒子去宮裡謀個前程。

這樣的「前程」,在現代人看來無疑非常痛苦。那時候宮裡不顧禁令,依然廣招太監宮女伺候(清朝的宦官統統稱為太監),孫耀庭入宮是依靠了一個叫德祥、很有些地位的太監,剛進宮那段時間他連名字也無法使用,只是以徒弟身份忙進忙出,伺候對方的起居。

文人士大夫普遍有看不起太監的心理,王夫之在《沿書引義·舜典四》中就將太監鄙視了一通:「......憐其無用,引而置之官府之間,不知埋下禍根深矣;宦寺之惡,甚於士人!」孫耀庭顯然沒有任何作惡的資本,在那個皇族地位都大不如前的年代,他這樣的小人物求的只是能吃飽飯而已。

孫耀庭命途多舛,他陸續去了端康太妃(也就是溥儀口中「皇額娘」)、末代皇后婉容身邊當值,然而溥儀被趕出紫禁城、婉容也離開後,孫耀庭就無處可去,只能去北京萬壽興隆寺太監聚集點居住。

後來他曾經短暫去東北再度當差,或許不適應東北的環境,他生病了,不得不返回北京。寺廟裡有40來個和他一樣命運悲苦的太監,孫耀庭曾經以為這樣的日子便是永遠,他要撿一輩子廢品,像螻蟻一樣卑微辛苦地勉強活下去。

幸運的是,解放後孫耀庭終於得到關照,過上了平靜安穩的生活。他為此感到激動不已:「太監也有了幸福生活!」最初孫耀庭雖然沒工作,但每月依然可以領到16元生活費;他想靠勞動賺錢,便去管北京的寺廟、做出納,像普通人一樣領工資。

即使因為身體原因無法組建新家庭,他對晚年隱居的平凡生活也感到非常滿足。去世前30年,孫耀庭終於體會到靠努力被人尊重的感覺,但他內心依然有些敏感,臨終前交代遺願希望不要為他洗澡。

1996年,孫耀庭去世,享年94歲。他去世前,以他個人經歷改編而成的《中國最後一個太監》電影便上映了,這部影片被評價「有批判性和人情關懷」,恰到好處地展示了孫耀庭在時代背景中身不由己的命運。

相關焦點

  • 最後一個離開婉容的太監:隱居在寺廟30年不洗澡,1996年才去世
    ,頒布了清帝退位詔書,年僅6歲的宣統帝溥儀遜位,中國封建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從此結束。 解放後,孫耀庭們的生活有了改善。最初,政府發給他們每人每月16元的生活費,後來孫耀庭參加了工作,負責全市的寺廟管理。他還曾當過6年的出納,每月工資35元。
  • 太監總管李蓮英陪伴慈禧53年,守孝百日才離宮,死後身首異處
    我認為中國古代封建制度茶毒最深的應該是太監製。正常的七尺男子,宮刑服役在宮中,不僅身體不足,心理上也畸形很多。男人不是男人,女人不是女人的日子,就像第三類人一樣,受到歧視,很多尷尬都說不出來。但是,由於王朝管理的需要,這樣的人的存在是必然的產物,所以存在是合理的吧。
  • 中國歷史上十大噁心太監排行榜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宦官宰相。始皇帝三十七年(前210),秦始皇病死沙丘,趙高與秦二世胡亥、李斯合謀,秘不發喪,篡改始皇遺詔,立胡亥為太子,又更改詔書賜長子扶蘇和蒙恬死。胡亥還至鹹陽,立為二世皇帝,趙高任郎中令,常居宮中參與決策。他指使胡亥更改法律,誅戮宗室、大臣,且專擅朝政。在扶不起的秦二世面前指鹿為馬,對不隨聲附和的大臣,捏造罪名加以迫害。
  • 中國最後一位太監揭密宮中密事:晚上侍奉嬪妃,鞋中需要藏有此物
    中國最後一位太監揭密宮中密事:晚上侍奉嬪妃,鞋中需要藏有此物!古代的宮中有一種特殊的人群,他們就是太監,他們和宮女下人不一樣,古代的太監地位一般都會比宮女下人要高,因為他們可以經常接觸皇帝,這些是宮女和下人辦不到的,所以他們要比一般的下面人和宮女要努力,而這些太監在皇上的面前更要注意自己的行為,如果一個不小心就是要被拖出去砍頭的,所以在後宮的人都很不容易。
  • 中國「最後」的沙漠原始部落,隱居沙漠400年,不願被世人打擾
    眾所周知,我國幅員遼闊,除了很多大家都熟悉的省市,還有一些大家都不知道的神秘區域,而我們今天要講的神秘原始部落,他們隱居在沙漠之地,而且很多年都沒有被世界發現,也是近幾年才被世界發現,中國「最後」的沙漠原始部落,隱居沙漠400年,不願被世人打擾。
  • 「陸地神仙」張至順:隱居終南山70年,曾預言自己仙逝日期
    佛教講究的禮佛,從佛法中得到感悟,從而成為神仙,但是道教則不一樣,作為我國的本土宗教,它講究的潛心修煉,最後羽化成仙。道教很少有人了解,畢竟在中國佛教更受歡迎一些。道教一直以來是很多文人雅士所追捧的,因為道教講究的隱居生活。
  • 9歲進宮,23歲成為掌事太監,死後棺槨裡卻只有頭顱沒有身體!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11月15日,統治晚清近50年的慈禧太后去世,死前她曾留下遺言:不讓女人聽聞國事,不讓太監掌權。也許臨死前她領悟到了點什麼,不然她不可能說出這樣的話,因為過去大清近50年的時間可是掌握在她這個女人手裡,而她身邊的大紅人大太監李蓮英也是掌管著不小的權力。以至於她說出這樣的話也可能是自認為大清走向衰落是他們兩個人導致的。
  • 林逋隱居西湖孤山,終生不仕不娶
    卻選擇了一生不仕不娶。有盜墓賊以為林逋是大名士,墓中的珍寶必定極多,於是去挖。可是墳墓之中,陪葬的竟然只有一隻端硯和一支玉簪。端硯乃硯之珍品,那是林逋自用之物,那隻玉簪呢?是誰的呢?林逋(967年-1028年),字君復,後人稱為和靖先生、林和靖,漢族,奉化大裡黃賢村人,北宋著名隱逸詩人。幼時刻苦好學,通曉經史百家。書載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趨榮利。
  • 張至順:隱居終南山70年,預言自己仙逝日,被稱為「陸地神仙」
    1912年出生於河南,從小家境貧寒,家徒四壁甚至食不果腹。他的童年生活可以說是十分不幸。後來為了養活自己,他7歲時就離家乞討,後來無意之間聽到了有人在唱《湘子傳》,韓湘子出道成家的故事在張至順的幼小心靈中種下了一顆種子,他開始對道教充滿了嚮往。
  • 他當總統30年,活到了99歲,耍兩面派罵中國,晚年卻認為中國是朋友
    ,在中東地區也屬於高壽的人。 對於布爾吉巴可能大家不太熟悉,這個人是突尼西亞獨立後的首任總統,從1957年當總統,一直幹到1987年,當30年總統的時間也夠長了。 布爾吉巴從小就接受法國教育,所以此人從骨子裡都是西方式觀念。自從當上突尼西亞國家首任總統後,布爾吉巴感覺到自己就相當於突尼西亞國王了,除了像西方看齊外,還大量接受西方援助。
  • 最後一個純種塔斯馬尼亞女子遺願:別展覽我別研究我,卻未能如願
    塔斯馬尼亞島是澳大利亞最小的一個島州,位於澳大利亞的南面,被稱為「世界的盡頭」,號稱「天然之州」、「假日之州」、「蘋果島」,約在1萬年前,塔斯馬尼亞島還與澳大利亞大陸連接,後來冰河時期結束,滄海桑田,融雪化成的水形成了巴斯海峽,將塔斯馬尼亞島與澳大利亞大陸分開了。
  • 他被稱為「陸地神仙」,隱居道觀修行87年,還預知自己活到104歲
    他被稱為「陸地神仙」,隱居道觀修行87年,還預知自己活到104歲人們從古至今一直都在尋找可以活得很久的方法,在古代,成仙得道是人們一直想要做的,尤其是在古代皇帝大臣們身上這種想法更明顯。當年鄭和下西洋據說就是為了去尋找長生不老的方法。
  • 鄭和原來是一個太監,後來成為了著名的航海家
    由於人們的閱讀習慣和環境來說,許多人都知道一些口口相傳的故事,但卻不知道其背後的人物的背景,也不能確定其真實性。所以說歷史還需要一一道來。今天我們說的人物是鄭和,相信大家對鄭和都不陌生,應該聽說過鄭和下西洋的故事,許多電視劇也拍過鄭和下西洋的劇情。
  • 老僧釋覺定:曾割肉救母,16歲出家為僧,63年進食不含油鹽
    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我們用一顆恆心去堅持,不管最後結果怎麼樣,我相信即使是苦的我們也能夠在其中找到那一絲甜。有這麼一個人,他堅持隱居深山數十載,堅持苦修六十餘年,一件衲衣堅持穿了近四十三年。他用一生將「堅持」二字詮釋的淋漓盡致!他就是安徽老僧---釋覺定。
  • 解放後城市的改名,分為八大類原因,肯定有你不知道的
    中國的城市名千百年來,鮮有一直不變的,改名的原因也是各有不同。本文主要是寫解放後城市的改名,因改名原因不同,分為了八大類。由於縣城改名的太多,所以文中除了幾個有代表性的縣城改名外,其他不再涉及。另外,解放後新設立的地區不算改名,本文也不涉及(如從陽信專區析出駐馬店專區)。
  • 我對於遺願清單和生命的感悟
    在19年的12月10日筆者在廣州這邊的一家書店參加了一個和《我的遺願清單》有關的活動,活動講述的是關於疾病與死亡的思考與探尋。主講的嘉賓是中山大學人類學的一個博士,她的分享分成了兩個部分:上半部分講的是死亡,疾病,人類學可以做什麼?還有針對這個話題,她還分享了一些她的感受以及案例,在這裡我就不列舉了。
  • 遺願捐贈遺體:就當我從沒來過,北大女博士婁滔患漸凍症享年30歲
    北大女博士婁滔,在2018年去世,年僅30歲。01婁滔,出生於武漢,父母在家務農,俗話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從小,婁滔就知道幫家人幹活。出生於農村的孩子,為了改變命運,最省事的方式就是好好學習,考上一個好的大學。
  • 山楂小院夏令營丨牽手野一夏,與隱居鄉裡重識自然野趣
    此次與隱居鄉裡的牽手,即是以野一夏的活動魅力與中國最美的美宿體驗賦能結合,促成「野一夏2019第四季從心出發」隱居鄉裡·山楂小院5天4晚夏令營活動。    活動將於2019年7月15日開始,8月30日結束,總共五期,每期5天。
  • 《遠方的家》 20121029 北緯30°中國行 (94)
    《遠方的家》 20121029 北緯30°中國行 (94) 本節目主要內容:北緯30°·中國行(94):1、奇異苗鄉:銅仁松桃;2、松桃:苗族絕技斜走大刀;3、松桃:苗族絕技行走槍尖
  • 94歲「兩彈一星」元勳袁承業辭世 為中國萃取劑化學之父
    據中國科學院官方微博消息,著名有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中國化學會理事、中國稀土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袁承業,因病醫治無效,於2018年1月9日22時17分在上海與世長辭,享年9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