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種程度上,鐵磁性和超導性是兩個對立的趨勢,鐵磁性和超導性似乎不能在一個晶體中共存。
然而,基於銪的化合物現在成為了現在研究焦點,觀察銪的化合物表明可以同時表現出鐵磁性和超導性。物理學家Vitaly Ginzburg在1956年預測,電磁機制包括屏蔽邁斯納電流。如上所述,外部磁場不會穿透超導體的本體。為了補償本體中的外場,屏蔽電流沿超導體表面流動。這些流的產生使能量增加。當外場大於某一臨界值時,屏蔽電流所增加的能量超過冷凝能量。使它變得更有利於超導體過渡到正常狀態,並允許場進入體。由於鐵磁體典型磁化強度遠大於超導體的臨界磁場,均勻鐵磁性破壞了超導性。
新的研究表明,一種材料可以同時表現出鐵磁性和超導性,只要其中一種有序狀態是不均勻的。事實上,非均勻場在較小程度上是屏蔽的,這意味著非均勻磁結構不會通過電磁機制破壞超導性。不幸的是,對於所有已知的鐵磁性超導體,同時容納鐵磁性和超導性的溫度窗口只有約0.1開爾文(-273.05攝氏度)。一旦以銪為基礎的鐵磁超導體成為可能,新的機遇就會出現,以摻磷銪、鐵和砷的化合物為例,其分子式為EuFe2As2。
使這種材料引人注目的是,破壞超導性的順磁效應在其中受到強烈抑制,電磁相互作用佔主導地位。究其原因,p摻雜EuFe2As2中的鐵磁性是由銪原子4f殼層局域電子提供,而超導是由鐵的5d導電電子介導。研究結果表明,隨著溫度的降低,具有正弦磁化剖面的非均勻磁結構逐漸轉變為疇型結構,在17.8~18.25開爾文之間的EuFe2As2在實驗中觀察到這種邁斯納結構。研究發展了鐵磁超導體中非均勻磁態的理論,其中超導性和鐵磁之間的電磁相互作用佔主導地位。除了定性地描述在EuFe2As2中這種狀態的實驗數據,還預測了一種新效應,現在可以通過實驗來驗證。在這一點上,相關研究屬於基礎科學領域。但是,通過理解鐵磁性和超導性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在以後設計混合器件,使用超導和鐵磁性材料,並便於自旋電子學的發展。
原文連結:
https://www.toutiao.com/i6718959021065241099/?tt_from=weixin&utm_campaign=client_share&wxshare_count=1×tamp=1602502179&app=news_article&utm_source=weixin&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use_new_style=1&req_id=2020101219293901014413113451280D29&group_id=6718959021065241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