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方法誘導非超導材料產生超導性同時可讓超導體性能更強應用更廣

2020-11-26 科學技術部

    美國休斯頓大學官網10月30日發布公告稱,該校德克薩斯超導中心科學家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上的最新研究稱,他們能誘導非超導材料產生超導性,還可增強超導材料的超導性能,拓展其應用範圍。

    該中心華裔科學家朱經武和他的團隊利用界面組裝技術,誘導非超導材料鈣鐵砷複合物界面表現出超導性,提供了發現高溫超導體(即在更高溫度表現出超導性)的全新方法。上世紀70年代,科學家們首次提出「兩種不同材料交界處可誘導出超導性」的理論,但一直沒有獲得實驗證明。之前也有一些實驗試圖證明這一理論,但始終無法排除高壓和化學摻雜的幹擾,而新研究驗證了這一有著30多年歷史的理論。朱經武解釋道:「我們的研究非常清晰地證明,反鐵磁性層與金屬層之間的交界面能被誘導出超導性,從而把普通常見的非超導複合物轉變成超導體。」

    為了驗證這一概念,朱經武團隊選擇了未經化學摻雜的鈣鐵砷複合物,在常壓下先加熱到350攝氏度,再進行退火處理。退火是一種熱處理工藝,通常將材料加熱到一定溫度,保持足夠時間,再以適當速度冷卻。在退火過程中,鈣鐵砷形成兩個不同的相層,退火時間越長,兩個相層融合交界得越多。雖然兩個相層都沒有表現出超導性,但他們在交界處探測到超導性。

    超導性應用領域非常廣泛,如可以利用超導材料提高發電效率,降低燃料用量;用途最廣的當屬醫用核磁共振領域。但超導性往往需要製冷到絕對零度,從而提高了技術成本,阻礙了普及應用。而新研究可以讓科學家開發出各種更便宜高效的超導材料,找到能在較高溫度表現出超導性的超導體。

相關焦點

  • 兼具超導和鐵磁性的材料,因鐵磁性會破壞超導性,但卻真有!
    的確,超導體能容納零電阻的電流,當放置在磁場中,這種物質會將磁場從它的體積中驅逐出去,這就是所謂的邁斯納效應。相比之下,鐵磁是磁化的,因此攜帶磁場在其體積。因此,一種材料似乎不能同時表現出超導性和鐵磁性。然而,基於銪的化合物現在成為了現在研究焦點,觀察銪的化合物表明可以同時表現出鐵磁性和超導性。這除了對基礎科學的重要性,這兩種現象在一種材料中共存還為新設備設計提供了有趣的可能性。
  • 室溫超導體來了?新方法能在超導材料中獲得更高的過渡溫度!
    (過渡)溫度的新方法,提高了超導體工作的溫度。找到在室溫或室溫附近工作的超導體(電流超導體需要使用冷卻劑)可以讓公用事業公司在不增加所需燃料數量、減少碳足跡、提高電網可靠性和效率的情況下提供更多電力。博科園-科學科普:對於使用新方法測試的材料,儘管過渡溫度保持在室溫以下,但卻呈指數增長。德克薩斯大學超導中心首席科學家、這篇論文的通訊作者Paul C.W.
  • 絕緣狀態是高溫超導性的前身?找到室溫超導材料,將引發技術革命
    近幾十年來,科學家們在探索和解釋高溫超導體(high- tc)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高溫超導體是一類在高溫下表現為零電阻的材料。現在,來自美國、德國和日本的一組科學家在《自然》上解釋了扭曲雙層石墨烯中的電子結構如何影響這些系統中絕緣狀態的出現,而絕緣狀態是高溫材料超導性的前身。
  • 科學家喚醒了石墨烯沉睡的超導性能
    研究人員已經找到了一種激發石墨烯潛在超導體能力的方法,這意味著石墨烯在傳導電流時的電阻將為零!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這一發現進一步增強了石墨烯的應用潛力。石墨烯是二維碳原子層,有幾大顯著性能,例如石墨烯強度十分高,但質量很小,具有柔韌性和超高的導電性,被廣泛認為是推動醫療和電子產業發展的重要材料。
  • 室溫超導新突破:碳基超導體的臨界溫度更高了!
    眾所周知,在一般材料導電過程中會消耗大量能量,而超導體在傳輸過程中則幾乎沒有能量耗損,還能在每平方釐米上承載更強的電流。目前,超導材料只有在低溫環境下才會具有超導性。尋找在低壓、高溫下實現材料超導性的方法並將其用於生活中,可謂是應用物理界的重大使命沒有之一。
  • 美研製奇特拓撲超導材料 表面金屬內部超導體
    兩年來,科學家經過不斷探索,完全扭轉其性質,使之成為表面是金屬、內部卻具有 超導性的拓撲超導體。這種新材料的發現有望發展出新一代電子學,使當前的信息存儲與處理方式完全改觀。實 驗中,為了評價新晶體材料的性能,研究人員利用X光譜進行分析,通過研究X射線轟擊出來的單個電子來確定晶體的真實屬性,測試發現生成的是一種拓撲超導 體。研究人員進一步在晶體的表面發現了不同尋常的電子,其表現得像輕子。
  • 超導效應是什麼,絕緣體如何轉變為超導體?一位帶你了解
    超導體得天獨厚的特性,使它可能在各種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但由於早期的超導體存在於液氦極低溫度條件下,極大地限制了超導材料的應用。但是,此類高溫超導體,由於微觀結構非常複雜,結構往往難以調整,很難進行微觀尺度的研究,所以難以發現其超導機制;而超高壓類的超導體,研究起來更難,也無法實現實際應用。
  • 《Adv Mater》界面超導!拓撲半金屬碳化鎢單晶沉積
    近日,來自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安徽大學以及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等合作研究表明,通過在新發現的拓撲半金屬碳化鎢(WC)單晶上沉積金屬薄膜,獲得了界面超導性,軟點接觸光譜證明了這個發現。一種方案是建立基於混合結構的人工拓撲超導體,例如,利用s-波超導體和自旋非退化金屬之間的接近效應。另一種方案是尋找具有自旋三重態奇偶校驗對的本徵拓撲超導體。最近在碳化鎢(WC)上發現了尖端誘導超導現象,碳化鎢是一種新型的超硬拓撲半金屬。
  • 超導材料取得重大突破,科學家實現室溫下超導
    最近,物理學家在超導領域達成了一個重要的新裡程碑,實現了第一次室溫下電流的無電阻流動,試驗溫度僅為15攝氏度。要知道與之最近的記錄是零下23度實現超導,並意味著超導材料的應用前景向前邁了一大步。研究人員,羅切斯特大學物理學家Ranga Dias興奮地表示:「由於低溫的限制,具有卓越性能的超導體並未像許多人想像的那樣完全改變了世界。但是,我們的發現將打破溫度的障礙,並為許多潛在的應用打開大門。」
  • 超導體超導原理大解密
    上一節:量子糾纏,一種被神化了的粒子常態運動宇宙大解密系列全書:第四章:超導體超導原理大解密第一節:超導體超導原理大解密當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我想大家已經猜到了,我前面提到的這種新材料就是『超導體』。或者說如何讓超導體在常溫環境下體現出超導特性呢?!接下來先讓我們了解一下,超導體發展的最新動態,看看超導體研究的問題到底出在了哪裡!1.0超導體研究的最新動態目前最常見的超導體有:鈮鈦合金、鋇鑭銅氧化物、鍶鑭銅氧化物、鋇鑭銅鈮氧化物、釔鋇銅氧化物、貢鋇鈣銅氧化物、氫化鑭、鉀(或銫、釹)中摻入C60產生超導性。
  • 超導體:材料提高了能源革命的希望
    此刻,由於電阻,我們產生的許多能量以熱量的形式損失掉了。因此,室溫下的「超導」材料可以徹底改變電網。到目前為止,要實現超導性,必須將冷卻材料冷卻到非常低的溫度。1911年發現該特性時,僅在接近絕對零溫度(-273.15C)的情況下才發現它。
  • 《Nature》重磅:15℃室溫超導材料問世,刷新世界紀錄
    人們把處於超導狀態的導體稱之為「超導體」。超導體的直流電阻率在一定的低溫下突然消失,被稱作零電阻效應。導體沒有了電阻,電流流經超導體時就不發生熱損耗,電流可以毫無阻力地在導線中形成強大的電流,從而產生超強磁場。
  • 《Nature》重磅:15℃室溫超導材料問世,刷新世界紀錄!
    人們把處於超導狀態的導體稱之為「超導體」。超導體的直流電阻率在一定的低溫下突然消失,被稱作零電阻效應。導體沒有了電阻,電流流經超導體時就不發生熱損耗,電流可以毫無阻力地在導線中形成強大的電流,從而產生超強磁場。
  • 二維超導體的特殊基態相,超導材料的奇特多態躍遷!
    足夠強的磁場應用會導致材料中超導態的破壞,即使是在極低溫度下,也會使它們直接轉變成絕緣體——至少傳統上是這樣認為的。現在,東京理工學院(東京理工大學)、東京大學和東北大學科學家們報告了這些超導體的奇特多態躍遷,在這種躍遷中,超導體從超導體轉變為特殊金屬,然後轉變為絕緣體。
  • 科學家發現常溫超導體 一個屬於超導體的新時代即將開啟
    超導體(superconductor)同時又稱為超導材料,它們是指在某一溫度條件下,電阻變為零的導體。超導體同時具有兩大特性,一是零電阻的特性,二是完全抗磁性。人類最早發現超導體是在1911年,荷蘭科學家昂內斯首次發現汞在零下269度時電阻會消失,呈現超導狀態。
  • 研究人員合成室溫超導材料
    如Dias實驗室的這張照片所示,目前,要實現超導性,就需要極冷環境,其中磁鐵漂浮在用液氮冷卻的超導體上方。迪亞斯說,開發超導材料(在室溫下沒有電阻和磁場的排斥)是凝聚態物理的「聖杯」。經過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探索,這種材料「絕對可以改變我們所知道的世界,」迪亞斯說。
  • 室溫超導材料問世!研究者稱「將改變我們所知道的世界」
    超導體是指在特定溫度下電阻為0的導體,零電阻和完全抗磁性是超導體的兩個重要特性。迪亞斯表示,開發室溫超導材料是凝聚態物質物理學的「聖杯」,研究者們已經尋找了一個多世紀,這些材料「絕對可以改變我們所知道的世界」。 為了創造新的記錄,迪亞斯和他的研究團隊將氫、碳和硫結合在一起,以光化學合成方法在一個金剛石壓腔中合成了簡單的有機衍生碳質硫氫化物。
  • 研究進展:兼具超導和鐵磁性的材料
    然而,基於銪的化合物現在成為了現在研究焦點,觀察銪的化合物表明可以同時表現出鐵磁性和超導性。物理學家Vitaly Ginzburg在1956年預測,電磁機制包括屏蔽邁斯納電流。如上所述,外部磁場不會穿透超導體的本體。為了補償本體中的外場,屏蔽電流沿超導體表面流動。這些流的產生使能量增加。當外場大於某一臨界值時,屏蔽電流所增加的能量超過冷凝能量。
  • 神奇的超導——超導體的前世今生
    ,將氫、碳和硫結合在一起,以光化學方法合成了含碳的硫化氫系統(carbonaceous sulfur hydride)。這種由氫、碳和硫組成的化合物在287.7±1.2K(約15℃)的室溫和267±10千兆帕的大氣壓下表現出了超導性,這也是人類發現的第一個室溫超導體。什麼是超導體?超導體的發展又經歷了什麼呢?
  • 《Nature》重磅:研究人員創造的15℃室溫超導材料,有何神奇之處?
    人們把處於超導狀態的導體稱之為「超導體」。超導體的直流電阻率在一定的低溫下突然消失,被稱作零電阻效應。導體沒有了電阻,電流流經超導體時就不發生熱損耗,電流可以毫無阻力地在導線中形成強大的電流,從而產生超強磁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