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溫超導體來了?新方法能在超導材料中獲得更高的過渡溫度!

2020-12-05 博科園
博科園-科學科普:物理學類

休斯頓大學研究人員報導了一種提高超導材料轉變(過渡)溫度的新方法,提高了超導體工作的溫度。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結果表明,這是一種以前從未探索過的實現高溫超導性的途徑,它為能源生產商和消費者提供了許多潛在的好處。電流可以毫無阻力地通過超導材料,而傳統的傳輸材料在發電源和最終用戶之間損失多達10%的能量。找到在室溫或室溫附近工作的超導體(電流超導體需要使用冷卻劑)可以讓公用事業公司在不增加所需燃料數量、減少碳足跡、提高電網可靠性和效率的情況下提供更多電力。

博科園-科學科普:對於使用新方法測試的材料,儘管過渡溫度保持在室溫以下,但卻呈指數增長。德克薩斯大學超導中心首席科學家、這篇論文的通訊作者Paul C.W. Chu說:這種方法為尋找高溫下的超導體提供了一種全新方法。Paul C.W. Chu是一名物理學家,同時也是奧爾坦普爾大學的科學系主任。目前由他的團隊在1994年創造穩定高溫超導體的記錄是164開爾文(-109.15℃),大約是零下164華氏度(-108.8888889℃)。超導體是以汞為基礎的,為這項新研究工作測試的鉍材料毒性較低,而且在首次預測溫度降至70開爾文之後,其過渡溫度出人意料地達到了90開爾文以上,約為零下297華氏度。這項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個公認的原理,即通過了解溫度和摻雜之間的關係,可以預測超導體的轉變溫度。

研究人員梁子鄧(左)和德州超導中心(UH)的創始主任保羅·朱(Paul Chu)研究了一種用於測量超導性的微型鑽石砧細胞(mini-DAC)。圖片:Audrius Brazdeikis摻雜是一種通過引入少量能改變其電學性質元素來改變材料的方法,也可以預測溫度和物理壓力之間的關係。該原理認為,即使摻雜或壓力持續增加,過渡溫度也會上升到一定程度,然後開始下降。TcSUH研究員梁子鄧(音譯)與Paul C.W. Chu合作,是這篇論文的第一作者,他提出了在先前探索的水平上增加壓力的想法,以觀察超導躍遷溫度下降後是否會再次升高。成功了,這確實展示了一種提高超導躍遷溫度的新方法,較高的壓力改變了被測化合物的費米表面,研究人員認為壓力改變了材料的電子結構。測試的超導體樣品寬度不到0.1毫米;研究人員表示從磁化測量中檢測如此小樣本的超導信號是一項挑戰,磁化測量是超導性最權威的測試。

在過去的幾年裡,實驗室的同事們開發了一種超靈敏磁化測量技術,使他們能夠從壓力超過500兆帕的超導樣品中檢測到一個極小的磁化信號。在這些試驗中,研究人員沒有觀察到飽和點,也就是說,隨著壓力的增加,轉變溫度將繼續升高。研究人員測試了已知具有超導特性的不同鉍化合物,發現新方法大大提高了每種化合物的轉變溫度。研究人員表示,目前還不清楚這項技術是否適用於所有的超導體,但它適用於三種不同的配方,這一事實帶來了希望。但是,通過高壓提高超導性在實際應用中並不實際。下一步將是找到一種方法,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通過化學摻雜達到同樣的效果。

博科園-科學科普|研究/來自:休斯頓大學Jeannie Kever, University of Houston參考期刊文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DOI: 10.1073/pnas.1819512116博科園-傳遞宇宙科學之美

相關焦點

  • 室溫超導新突破:碳基超導體的臨界溫度更高了!
    眾所周知,在一般材料導電過程中會消耗大量能量,而超導體在傳輸過程中則幾乎沒有能量耗損,還能在每平方釐米上承載更強的電流。目前,超導材料只有在低溫環境下才會具有超導性。尋找在低壓、高溫下實現材料超導性的方法並將其用於生活中,可謂是應用物理界的重大使命沒有之一。
  • 人類首次實現室溫超導:創造出臨界溫度約為15℃的室溫超導材料
    除了開始提到的氫原子能更可能提供「庫伯對」,迪亞斯還表示,為了獲得高溫超導體,也需要更強的化學鍵和較輕的元素,這是兩項最基本的標準。而氫恰是最輕的元素,氫鍵正是最強的鍵之一。理論上,金屬氫具有較高的德拜溫度和強的電子-聲子耦合,這是室溫超導所必需的。但是需要極高的壓力,才能使純氫變成金屬態。於是,迪亞斯的實驗室一直在尋求方法上的突破。
  • 首個室溫超導體來了,超導技術的春天到了嗎?
    用昂貴鑽石打造首個室溫超導體的研究有什麼意義?走進生活,常溫常壓的超導材料還有多遠?換而言之,人類夢寐以求的室溫超導體終於來了。利用這一特性,人們不僅能做出速度更快、運行耗能更小的超導計算機,還能製作出靈敏度更高、噪聲更小的超導量子幹涉儀。
  • 超導體的新突破,離室溫超導又近了一步
    尋找一種能在零下數百度的極端條件下工作的超導體是一種革命性的突破。但開發「室溫」超導體是一項科學尚未實現的壯舉。然而,中佛羅裡達大學的一名研究人員正在努力使這一目標更接近實現,他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最近發表在《通信物理》雜誌上。
  • 關注| 首個室溫超導體來了,超導技術的春天到了嗎?
    (圖源:羅切斯特大學)  昂貴鑽石,打造首個室溫超導體  據了解,羅切斯特大學研究團隊發現的這種超導材料其實是一種碳硫氫化物。這種氫化物在巨大壓力的作用之下,能在15°C左右的室溫進入超導狀態。在很多人看來,此次的發現讓人類距離發現"常溫常壓的超導材料"又近了一步,然而事實上,羅切斯特團隊的成果更多地是一次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遠眺。
  • 新的室溫超導體
    10月14日研究人員完成了一項長達數十年的探索,他們創造出了第一種不需要冷卻就能消除電阻的超導體。 有一個問題:新的室溫超導體只能在相當於地球中心四分之三的壓力下工作。
  • 美國科學家在隕石中首次發現超導材料,點燃室溫超導體新希望
    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近日消息稱,美國科學家在兩塊不同的隕石中發現了超導材料,這是超導材料在太空中形成的第一個證據。這一發現的重要意義不僅在於它是罕見的天然形式的超導材料,還為人類尋找室溫超導材料點燃了新希望。超導材料即超導體,指在某一溫度下,電阻為零的導體。
  • 研究人員合成室溫超導材料
    如Dias實驗室的這張照片所示,目前,要實現超導性,就需要極冷環境,其中磁鐵漂浮在用液氮冷卻的超導體上方。迪亞斯說,開發超導材料(在室溫下沒有電阻和磁場的排斥)是凝聚態物理的「聖杯」。經過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探索,這種材料「絕對可以改變我們所知道的世界,」迪亞斯說。
  • 零下23℃,超導材料的最高臨界溫度刷新
    超導材料能無損耗傳輸電能,但其應用卻因超導態嚴苛的低溫要求而受限。因此,實現室溫超導成為科學家的重要目標,如今他們離這一目標越來越近。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美德兩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發表論文稱,他們實驗證實,高壓下的氫化鑭在250K(K代表絕對溫標開爾文,250K大約為-23℃)下中具有超導性。
  • 零下23℃ 超導材料最高臨界溫度刷新
    超導材料能無損耗傳輸電能,但其應用卻因超導態嚴苛的低溫要求而受限。因此,實現室溫超導成為科學家的重要目標,如今他們離這一目標越來越近。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美德兩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發表論文稱,他們實驗證實,高壓下的氫化鑭在250K(K代表絕對溫標開爾文,250K大約為-23℃)下中具有超導性。
  • 美在隕石中首次發現超導材料 點燃室溫超導體新希望
    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近日消息稱,美國科學家在兩塊不同的隕石中發現了超導材料,這是超導材料在太空中形成的第一個證據。這一發現的重要意義不僅在於它是罕見的天然形式的超導材料,還為人類尋找室溫超導材料點燃了新希望。
  • 美國造出15℃室溫超導材料,家裡電線也能用上超導體?
    然而《自然》雜誌最新的一篇文章顛覆了這種概念,美國科學家制出了能在15℃室溫下實現超導的材料,創造了新的紀錄,也刷新了人們的認知。這是否意味著超導可以擺脫複雜沉重的冷卻裝置,以至於我們平常用的電線也可以用超導體來製造呢?
  • 離室溫更近一步 超導材料創造新超導溫度紀錄
    據外媒報導,不管一種材料在導電方面有多好,然而不管怎麼樣都會有一些電阻--除非是超導材料。
  • 室溫超導材料問世!研究者稱「將改變我們所知道的世界」
    超導體是指在特定溫度下電阻為0的導體,零電阻和完全抗磁性是超導體的兩個重要特性。迪亞斯表示,開發室溫超導材料是凝聚態物質物理學的「聖杯」,研究者們已經尋找了一個多世紀,這些材料「絕對可以改變我們所知道的世界」。 為了創造新的記錄,迪亞斯和他的研究團隊將氫、碳和硫結合在一起,以光化學合成方法在一個金剛石壓腔中合成了簡單的有機衍生碳質硫氫化物。
  • 室溫超導問世 常溫常壓的超導體還會遠嗎?
    ,超導體中的電子對就可以越過絕緣層,產生超導電流。利用約瑟夫森效應可以製作超導量子幹涉儀,用於測量非常微小的磁信號。既然處於超導態的材料有這麼多用途,為何沒有廣泛應用於生活中呢?因為只有在特定溫度之下,材料才會進入超導狀態。這個臨界溫度非常低,往往為幾十開爾文(大約零下二百多度!),這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難達到,阻止了超導材料的大規模應用。
  • 室溫超導問世,常溫常壓的超導體還會遠嗎?
    自由如導體,電子在運動的過程中也會受到原子的散射,產生電阻。當溫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時,一些物質會進入一種奇妙的狀態——超導態。此時電阻消失了,電子在其中無阻礙地運動。這個溫度稱為超導轉變溫度。利用約瑟夫森效應可以製作超導量子幹涉儀,用於測量非常微小的磁信號。既然處於超導態的材料有這麼多用途,為何沒有廣泛應用於生活中呢?因為只有在特定溫度之下,材料才會進入超導狀態。這個臨界溫度非常低,往往為幾十開爾文(大約零下二百多度!),這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難達到,阻止了超導材料的大規模應用。所以大家應該明白,為什麼室溫超導能讓那麼多人心中振奮了吧!
  • 室溫超導材料問世:研究者稱 「將改變我們所知道的世界」
    超導體是指在特定溫度下電阻為 0 的導體,零電阻和完全抗磁性是超導體的兩個重要特性。迪亞斯表示,開發室溫超導材料是凝聚態物質物理學的 「聖杯」,研究者們已經尋找了一個多世紀,這些材料 「絕對可以改變我們所知道的世界」。
  • 中美俄科學家聯合開發超導鋇超氫化物室溫超導再近一步
    來自中國、美國和俄羅斯的科學家預測並獲得了鋇超氫化物,這是一種新的不尋常的超導體。這項研究已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自20世紀上半葉以來,化學家和物理學家一直在尋找室溫超導體。
  • 凝聚態物理學界的聖杯——室溫超導材料,被科學家找到了嗎?
    提供環境不難,但維持這個溫度環境和安全維護都是一系列複雜的問題(成本太高)。不過我國已經在上海試驗實驗高溫超導輸電,看看效果吧。常溫超導體也不是不可能沒有,使某種材料常溫下分子熱運動幾乎為零,或具有特殊結構使電子運動不受阻,都是很有難度的,這必然要求全新的材料和製造工藝(成本也不低)。
  • 室溫超導體,科幻還是現實?
    在一定溫度(定義為超導臨界溫度)之下,超導體電阻為零。儘管嚴格意義上的零電阻無法測量出來,但是精確實驗表明,超導材料的電阻率要比導電性最好的金屬如銀、銅、金、鋁等要整整低了10個數量級。 這意味著,在閉合超導線圈中感應出1A的電流,需要近一千億年才能衰減掉,比我們宇宙的年齡138億年還要長。因此,我們有充分的理由認為超導態下電阻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