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破!原子和分子間「跨界」量子糾纏可顯著提升信息承載量

2020-12-06 瀟湘晨報

「糾纏」是量子的奇妙特性之一,也是實現量子計算等重大應用的基礎。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的學者合作,成功製備出原子和分子間的「跨界」量子糾纏,可顯著提升信息承載量,開闢出構建多體系複雜量子信息處理器的新路。

量子計算被認為將是下一代信息技術的核心動力,量子糾纏是關鍵技術。目前,原子與原子、電子與電子、光子與光子間的「同類量子糾纏」技術已比較成熟,但不同粒子間的「跨界糾纏」還有很大拓展空間。

近期,中科大杜江峰院士領導的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與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合作,成功製備出單個原子和單個分子間的量子糾纏。日前,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發表了該成果。

相比原子與原子的糾纏,原子與分子的糾纏有何意義?分子是多個原子構成的系統,信息承載量更大,糾纏時間更長。同時,分子糾纏覆蓋的頻段寬廣,可作為中介連接不同的量子體系。

「目前有多種量子體系,有的適合存儲信息,有的適合快速處理信息。分子糾纏像一座橋,可把不同體系連接起來各展所長。」論文第一作者、中科大教授林毅恆說,通過分子糾纏能組建更複雜的量子信息處理器,實現更強大、多樣的量子計算、量子測量等功能。

下一步,研究團隊將致力於製備「兩個分子」乃至「多個分子」間的量子糾纏。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中美學者重大突破:首次實現分子與原子間「跨界」量子糾纏
    新華社合肥5月30日電(記者徐海濤)「糾纏」是量子的奇妙特性之一,也是實現量子計算等重大應用的基礎。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的學者合作,成功製備出原子和分子間的「跨界」量子糾纏,可顯著提升信息承載量,開闢出構建多體系複雜量子信息處理器的新路。
  • 中科大在分子的量子糾纏研究中取得重大發現——分子與量子也可糾纏
    中科大在分子的量子糾纏研究中取得重大發現——分子與量子也可糾纏光明日報合肥5月29日電(記者常河 通訊員楊凡)關於量子糾纏,科學家們研究對象多是光子。記者日前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最新的研究表明,經過調控,分子尺度也可以出現量子糾纏現象。
  • 中國科大實現原子和分子間的量子糾纏
    關於量子糾纏,科學家們研究對象多是光子。最新的研究標明,經過調控,分子尺度也可以出現量子糾纏現象。 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消息,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教授林毅恆與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合作,在離子阱體系實現帶電原子和帶電分子的聯合調控,首次製備了單原子和單分子之間的量子糾纏態,並且通過定量表徵手段,確定產生的量子糾纏超過臨界閾值。
  • 【人民網】中國科大實現原子和分子間的量子糾纏
    關於量子糾纏,科學家們研究對象多是光子。最新的研究標明,經過調控,分子尺度也可以出現量子糾纏現象。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消息,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教授林毅恆與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合作,在離子阱體系實現帶電原子和帶電分子的聯合調控,首次製備了單原子和單分子之間的量子糾纏態,並且通過定量表徵手段,確定產生的量子糾纏超過臨界閾值。
  • 中科大在分子的量子糾纏研究中取得重大發現:分子與量子也可糾纏
    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成員林毅恆教授與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合作,在離子阱體系實現帶電原子和帶電分子的聯合調控,首次製備了單原子和單分子之間的量子糾纏態,並且通過定量表徵手段,確定產生的量子糾纏超過臨界閾值。該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在《自然》上。這項成果對於未來利用分子進行量子信息處理有重要推動作用。
  • 33歲中科大教授實現原子與分子間量子糾纏還發了篇《Nature》
    這次實現原子與分子間的量子糾纏並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自然》論文,已經是第二次了。不久後,華裔物理學家吳健雄女士和薩科諾夫成功地實現了這個實驗,證實了惠勒的想法,生成了科學史上第一對互相「糾纏」的光子。2017年6月16日,我國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首先成功實現兩個量子糾纏光子被分發到相距超過1200公裡的距離後,仍可繼續保持其量子糾纏的狀態,首次在空間尺度驗證量子理論的真實性。
  • 中美實現分子、原子之間量子糾纏,繼續拓展量子信息技術應用邊界
    最簡單的量子系統是一個量子比特(qubit),一般有兩個狀態——「0」 和 「1」,但是不同於經典數位狀態只編碼兩種信息,一個二狀態量子比特實際上可在任何時間為兩個狀態的疊加態,也就是說可以編碼很多信息,而這也是量子比特能夠承載更多信息的緣由。
  • 《光明日報》:中科大在分子的量子糾纏研究中取得重大發現
    關於量子糾纏,科學家們研究對象多是光子。記者日前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最新的研究表明,經過調控,分子尺度也可以出現量子糾纏現象。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成員林毅恆教授與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合作,在離子阱體系實現帶電原子和帶電分子的聯合調控,首次製備了單原子和單分子之間的量子糾纏態,並且通過定量表徵手段,確定產生的量子糾纏超過臨界閾值。該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在《自然》上。
  • 分子與量子也可糾纏
    聊點科技【分子與量子也可糾纏】關於量子糾纏,科學家們研究對象多是光子。最新的研究表明,經過調控,分子尺度也可以出現量子糾纏現象。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成員林毅恆教授與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合作,在離子阱體系實現帶電原子和帶電分子的聯合調控,首次製備了單原子和單分子之間的量子糾纏態,並且通過定量表徵手段,確定產生的量子糾纏超過臨界閾值。
  • 中國科學家威武:量子糾纏存儲重大突破!
    據報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量子存儲研究上取得重大進展,實現了兩個存儲單元之間的高維糾纏、多自由度的超糾纏,對實現遠程量子保密通信具有重要意義。量子糾纏是實現遠距離量子通信、可擴展線性量子計算的核心,而要構建大信息量、長距離的量子通信網絡,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高維糾纏的量子存儲問題。
  • 中科大33歲教授再發《自然》:實現原子與分子間的量子糾纏
    在雷射控制下,被困在電磁場陷阱中的一個分子離子和一個原子離子出現了神奇的糾纏效應。5月20日,發表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自然》上的一篇論文報告了這種在分子層面上的量子控制能力。由於分子比特頻率可以在寬範圍內選擇,論文相信,類似機制可以用作混合量子信息系統中的「轉換器」,正如經典計算機需要兼容處理器、光碟、硬碟驅動器等不同屬性的物理載體,以進行信息處理、存儲或傳輸。
  • 華東師大學者發現大幅提升量子糾纏容量和量子關聯度新方法!
    ,相繼發現大幅提升量子糾纏容量和量子關聯度的新方法,兩項相關研究成果均發表於國際物理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此研究首次提出了將光學軌道角動量復用的概念應用於連續變量量子體系,實現了光學軌道角動量復用的連續變量量子糾纏系統,從而大幅度提高了系統的量子糾纏容量。該工作為連續變量量子通信研究提供了一個嶄新的研究平臺和思路。
  • 科學家發現提升量子糾纏容量和量子關聯度新方法—新聞—科學網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荊傑泰團隊在量子通信以及量子精密測量領域連續取得重要進展,相繼發現大幅提升量子糾纏容量和量子關聯度的新方法,兩項相關研究成果均於近日發表於
  • 分子也可出現量子糾纏現象?淘寶特價版內測「工廠直播」
    關於量子糾纏,科學家們研究對象多是光子。日前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最新的研究表明,經過調控,分子尺度也可以出現量子糾纏現象。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成員林毅恆教授與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合作,在離子阱體系實現帶電原子和帶電分子的聯合調控,首次製備了單原子和單分子之間的量子糾纏態,並且通過定量表徵手段,確定產生的量子糾纏超過臨界閾值。該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在《自然》上。這項成果對於未來利用分子進行量子信息處理有重要推動作用。
  • 中國科大在分子的量子糾纏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杜江峰院士領導的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與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合作,在離子阱體系實現帶電原子和帶電分子的聯合調控,首次製備了單原子和單分子之間的量子糾纏態,並且通過定量表徵手段,確定產生的量子糾纏超過臨界閾值。
  • 中美科學家最新研究成果:通過分子與原子糾纏建立混合量子系統
    中美兩國科學家通過連接或「糾纏」帶電原子和帶電分子,增強了他們在量子水平上對分子基本性能的控制,展示了一種通過構建可混合的量子信息系統來操作、存儲和傳輸不同形式數據的方法。分子具有各種內部能級,例如原子,但也以許多不同的速度和角度旋轉和振動。因此,分子可以通過在每秒幾千到幾萬億個周期的寬範圍的量子位頻率之間轉換量子信息來充當量子系統中的介體。通過振動,分子可以提供更高的量子位頻率。
  • 中國科大在分子的量子糾纏研究中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杜江峰領導的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與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合作,在離子阱體系實現帶電原子和帶電分子的聯合調控,首次製備了單原子和單分子之間的量子糾纏態,並且通過定量表徵手段,確定產生的量子糾纏超過臨界閾值。
  • 重大突破!高維量子糾纏光源製備又闢蹊徑
    基於超構透鏡陣列的量子光源系統6月26日,美國《科學》報導了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與合作者在高維量子糾纏光源研究中取得的重大突破。研究人員使用超構透鏡陣列與非線性晶體結合,成功的製備出高維路徑糾纏和多光子光源,突破了現有量子光源的技術瓶頸和信息編碼維度限制,對於發展具有更高信息容量和更高安全性的量子信息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量子信息是目前國際上最前沿、最活躍的研究領域之一。
  • 量子研究重大突破!量子糾纏首次在宏觀物體中實現!
    數十年過去了,量子力學已經發展成為自然的基本理論,這種被稱作量子糾纏的超距作用也已經被證實。量子糾纏允許物體在任意距離上相互影響,且不需要任何直接的交互。這一現象既違背了經典物理學,也顛覆了我們對現實的常識性理解。如今,量子糾纏被認為是量子力學的基石,此前已經在微觀粒子(比如原子)的實驗中被證明存在。
  • 清華量子糾纏實現突破意味著什麼?
    即有了更高效率的量子接口,它用於實現量子信息在傳遞粒子(光子)和存儲粒子(通常為原子)之間相互轉化,是連接量子存儲器或量子計算單元與光量子通信通道間的重要界面。因此,量子接口也是量子通信(領域)中的一個基本元器件。量子是指能表現出某物質或物理量特性的最小單元。粒子又是指能夠以自由狀態存在的最小物質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