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量子力學的表述所針對的對象是波函數,然而對這種(模態)函數尋找密度本身是很複雜的問題,而qcd對於這個問題的表述則相對簡潔易懂。回答問題之前,需要談談什麼是量子力學以及其對應的物理學基礎知識。量子力學已經很接近實際的理論,但是實際的應用是處於量子特性的量子力學基礎,量子特性本身是超出經典物理的認知的,超出後的量子物理已經不再是量子力學所闡述的那樣了。比如說弦理論是將經典力學自然的應用到弦,解釋量子問題,這也是現在弦理論熱的原因。
而如果要應用於單個量子力學基礎,那只能用純物理的方法來解釋。而量子密度本身是建立在薛丁格方程得基礎上的。薛丁格方程給出的薛丁格位置與變化率關係,給出了密度。然而這裡就很有問題了,薛丁格方程是歸納出來的,它是需要在物理學基礎領域都已經具有定義後才能得到的。量子密度歸根到底是物理層面的,目前我還沒見過歸納量子力學的,而且相對於經典力學,量子力學顯然是基於微觀世界。所以如果沒有物理基礎(或者沒有時間搞清楚物理基礎),量子密度其實是和經典物理沒什麼關係的量子力學的另一個需要的結論,就是薛丁格位置與變化率的關係。
正是因為如此,薛丁格方程對物理學基礎的要求很高,如果你看過量子力學方面的東西,你就會看到現在很多物理學家雖然都學過量子力學,而且相關方面的東西都掌握的很精熟,但是實際上仍然無法深入到薛丁格方程的內涵。量子力學,它是動態的,以及微觀層面的動態。量子力學包含的理論的範圍極大,它的學習,邏輯的建立,都是非常消耗時間的,你如果只是簡單的學習了量子力學,可能會對之後的物理理論產生迷惑。
而對於本科生(我本科讀理論物理,在高中和大學也是老師天天放著量子力學),學習量子力學時就更是如此,有時你放棄學習量子力學和物理,不是你沒有能力,而是經濟能力,或者另外一個原因,反正學一點量子力學沒什麼大不了的(大學老師沒說過量子力學的知識也沒提過,本科老師也就給了一些思路性的東西)。本科生應當學習量子力學,而且學習的順序應當是先量子力學入門,然後再學其他的,比如場論,量子電動力學等。學習量子力學需要注意的是,量子力學的深入發展很大程度是依賴於弦理論的,如果你沒有任何弦論的學習,很難做量子力學物理系統的理論。所以你先要積累弦論的基礎知識,本科量子力學其實並不需要學習太多最初學量子力學應當積累的包括但不限於三個問題:你是否已經自學過量子力學?你是否熟悉電動力學或者類似場論的力學?你是否對各種不同尺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