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羅登月之謎!飛行員揭示:為什麼奧爾德林排在阿姆斯特朗之後?

2021-01-11 騰訊網

儘管巴茲·奧爾德林被任命為登月艙駕駛員,但美國宇航局傳奇人物尼爾·阿姆斯特朗還是在50年前指揮了阿波羅11號登月,太空人麥可·柯林斯現在透露了歷史性的登月過程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尼爾·阿姆斯特朗、麥可·柯林斯和巴茲·奧爾德林。

1969年夏天,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完成了具有紀念意義的登月任務,實現了被暗殺的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的夢想。在阿波羅計劃幕後工作的大約40萬人的努力下,登月成為可能。但是在1969年7月20日的晚上,只有三個人站在聚光燈下: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埃德溫·「巴茲」·奧爾德林和麥可·柯林斯。

阿姆斯特朗先生擔任阿波羅11號的指揮官,而他的隊友們則分別負責鷹號登月艙(LM)和哥倫比亞號指揮艙(CM)的飛行任務。在三名太空人中,只有柯林斯先生註定永遠不會踏上月球。相反,太空人留在月球軌道上的哥倫比亞號上,急切地等待他的同事們安全返回。

尼爾·阿姆斯特朗駕駛老鷹號而非登月艙飛行員巴茲·奧爾德林。

7月20日,指揮官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在「鷹」號與「哥倫比亞」號分離後,將其送上月球表面。然而,儘管他是一名敬業的登月艙駕駛員,但控制登月艙降落的卻是阿姆斯特朗指揮官,而不是奧爾德林。在登月成功之前,就有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之間存在敵意的傳言,奧爾德林是高級飛行員,最初被認為是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然而,美國宇航局的領導層選擇了阿姆斯特朗來承擔這項榮譽,據說這一決定激怒了奧爾德林。

現在,在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50年後,柯林斯先生揭示了在登月過程中到底發生了什麼。這位經驗豐富的太空人在網上被問到,為什麼奧爾德林沒有駕駛登月艙,而充當阿姆斯特朗指揮官的副手。然而,根據柯林斯的說法,駕駛LM主要是兩個人的工作,而奧爾德林確實扮演了一個角色。

柯林斯先生在推特上被問到:「如果你駕駛CM,尼爾是指揮官,如果奧爾德林是LM飛行員,尼爾為什麼要降落LM ?」柯林斯先生回答說:「登月艙是兩個人的工作,一個控制推進器,另一個控制計算機。」

在關閉「鷹」號的引擎時,阿姆斯特朗中校對美國宇航局的飛行控制中心說了一句著名的話:「休斯頓,這裡是『寧靜』號基地,鷹已經著陸了。」 兩個半小時後,太空人開始了他們的準備工作,這將是月球上的第一次艙外活動(EVA)。當阿姆斯特朗指揮官第一次離開鷹號的那一刻,屏幕兩邊的數百萬人都在觀看。他說:「這是一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阿姆斯特朗指揮官和奧爾德林總共只在月球上行走了大約3個小時,在這次探月活動中,他們插上美國國旗,拍攝照片,採集月球巖石樣本,準備返回地球。阿波羅11號的船員於7月23日返回地球,當時太空人們濺落在太平洋中的哥倫比亞號上。

相關焦點

  • 登月第一人應該是他?奧爾德林對阿波羅11號的決定感到「憤怒」
    半個多世紀以前,也就是1969年7月20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成功地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阿波羅11號任務,將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這兩名太空人送上了月球。阿姆斯特朗創造了歷史,他從月球著陸器「雄鷹」上跳下,向地球上數百萬觀眾發表了具有傳奇色彩的「一小步」演講。
  • 西媒披露:登月第一人原本應是奧爾德林
    參考消息網7月16日報導西媒稱,1968年聖誕節期間阿波羅8號成功繞月飛行後,在第二年的夏季進行登月被認為非常逼近現實。儘管並非完全確定,但呼聲很高。誰將被選為執行這一任務的太空人?分配給阿波羅8號的候補飛行員是尼爾·阿姆斯特朗、詹姆斯·洛弗爾和巴茲·奧爾德林。但是在阿波羅8號執行任務的預定日期前不久,飛行員團隊成員之一的麥可·柯林斯不得不接受頸部手術,因此洛弗爾與他交換了位置。根據輪換規則,預備人員被調去負責駕駛阿波羅11號。
  • 奧爾德林在阿波羅登月50周年紀念日上發表講話
    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是1969年第一批登上月球的人,正好是50年前的一天。第三名太空人麥可·柯林斯(Michael Collins)仍留在控制艙裡,稍後又接起了他的同事。阿姆斯特朗於2012年去世,享年82歲。奧爾德林發表了一份令人心碎的聲明。
  • 阿姆斯特朗的完美主義差點讓阿波羅11號陷入危境
    對於阿波羅登月任務來說,尼爾·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是一位絕佳的飛行員,而他的完美主義差點將他自己和巴茲·奧爾德林(Buzz Aldrin)置於危險之中。他被選中指揮阿波羅11號登月團隊,那時的他無疑是美國第一流的飛行員。
  • 阿波羅11號登月太空人巴茲·奧爾德林:沒看到外星人基地
    1969年7月20日,巴茲·奧爾德林與阿姆斯特朗、麥可·科林斯乘坐阿波羅11號完成人類登月創舉。這三人的兩人登上月球表面,分別為指令長阿姆斯特朗與登月艙駕駛員巴茲·奧爾德林。巴茲·奧爾德林(1930-)登月之旅
  • 阿姆斯特朗登月時到底說了什麼?
    作為飛行員,他獲得過空軍功勞獎章,一顆金星。22歲退役後他回到大學,取得了大學階段最好的成績。不過,看來他的大學成績不算特別優秀,GPA(平均績點)是4.8,而滿分是6,在百分制中相當於80分。在以後的17年職業生涯中,他先後成為工程師、試飛員、太空人、美國國家航天諮詢委員會的官員以及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官員。
  • 你不知道的阿波羅登月秘聞
    然而在整個阿波羅11號登月任務過程中,心率都受到監控的三名航天員卻出奇的正常。在發射時,阿姆斯特朗是最興奮的一個人,他的心率達到了每分鐘110次。與此同時,柯林斯的心率為每分鐘99次,而最平靜的當數奧爾德林,心率只有每分鐘88次。
  • 重回1969 年:阿波羅任務控制室復原至登月時代的樣子
    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正是駕駛鷹號著陸艙登陸月球表面。控制室裡所有的座位都是空的,這讓克蘭茲想起飛行指令員換班時的情景。他說:「很高興看到這一切再次變得鮮活起來。」在華盛頓附近的尚蒂伊,阿波羅11號登月任務指揮官尼爾·阿姆斯特朗的手套出現在航空航天博物館的保護實驗室裡。
  • 人類登月50年|阿波羅11號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他在NASA試飛過試驗性的X-15火箭動力飛機,而且在幾位飛行員中,只有他在試飛時仍是平民身份。那時他已經夢想成真。現在,他可以更進一步,完成又一個夢想成為第一個踏上另一個天體的人。在登月艙模擬器中,站在他身邊的是埃德溫·巴茲·奧爾德林。他來自新澤西。巴茲就像試飛員世界中的一個謎,他並沒有沉溺於充滿速度的生活,而是選擇追求更多知識。
  • 登月騙局?阿姆斯特朗在一次極其坦誠的採訪中承認「有點假」
    50年前的這個月,尼爾·阿姆斯特朗領導了美國宇航局歷史性的阿波羅11號登月計劃,並於1969年7月16日發射升空。僅僅四天之後,7月20日,阿姆斯特朗和太空人埃德溫·奧爾德林一起,成為了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但在半個世紀以前,當阿姆斯特朗、奧爾德林和指令艙飛行員麥可·柯林斯(Michael Collins)在發射前最後一次向公眾揮手時,情況並不像看上去的那樣。
  • 阿波羅登月再遭質疑——當初成功登月憑的是運氣?
    控制中心馬上將實情告知兩名太空人,並指示阿姆斯特朗準備用手動著陸系統著陸。據後來解密的資料顯示,阿波羅11號飛船使用的電腦系統,運行速度還不如後來的一部手機,這也就不難理解登月艙的計算機為什麼會突然死機了。渡過又一個危機後,登月艙準備著陸。
  • 1969年,珍貴的阿波羅11號登月前準備的老照片
    阿波羅11號是阿波羅計劃的高潮,它推動了人類太空飛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快。1968年10月,阿波羅計劃的第一次載人飛行起飛;不到一年後,阿波羅11號發射升空。在短短幾年內,總共有6次任務使12名美國太空人登上月球表面。
  • 阿波羅登月騙局!(二)
    11」號驚人對話的後續內容,這也是由美國成千上萬的業餘無線電愛好者搜得的:在直播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乘坐美國宇宙飛船登月的過程中,圖像和聲音被中斷了2分鐘。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它們在這下面。休斯頓:是什麼呢?(悶響噪音)發送信號中斷,幹擾控制呼叫「阿波羅11」號。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我們看到一些遊客,它們曾在這裡呆過一段時間,觀察設備。休斯頓:重複你最後的信息!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我認為還有其他飛船。它們在環形山的遠側一字排開!休斯頓:重複,重複!
  • 人類登月五十年,憶阿波羅11號的奇妙冒險。
    11號飛船,載著三位航天員開始了他們的登月之旅。進入地月轉移軌道後,阿波羅11號飛船準備開始進行空中組裝,即由指令服務艙和登月艙兩大模塊組成的阿波羅系列飛船,裝在火箭上時不是最終形態,需要在太空中重新組裝。空中組裝在航天任務中是比較少見的,通常入軌後,太空飛行器只進行類似太陽翼展開這樣的動作。那麼,為什麼阿波羅飛船要在太空中進行組裝呢?在土星五號運載火箭上有一個尖尖的逃逸塔,這是為航天員準備的。
  • 趣史:阿姆斯特朗登月時到底說了什麼?
    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登月成功,說出那句著名的話:「這是一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這句話原文是這樣的嗎?  阿姆斯特朗出生於1930年。在成為太空人之前,阿姆斯特朗經歷相對豐富。  1947年,他獲得以美國海軍四星上將霍洛韋命名的「霍洛韋計劃獎學金」,在普渡大學學習航空航天工程,學習2年後入伍海軍服役3年,然後再完成大學最後2年的學業。
  • 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是造假?看看這些當年的高清登月照片就明白了
    在人類進軍宇宙的歷史中,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是始終無法繞不開的。1961年4月12日,蘇聯太空人成為人類進入太空第一人。當美國政府得知這一消息之後,極其震驚,因為這表明蘇聯在航天技術已經領先美國一步。當時美國總統甚至憤怒地表示,「這是繼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之後,對美國民族的又一次奇恥大辱!」
  • 美國將拍賣阿波羅11號登月證據:126張罕見照片亮相
    迄今為止,只有美國完成了人類登月壯舉。在1969年阿波羅11號首次載人登月成功後,接下來的12號、14號、15號、16號和17號均成功,且每次都有兩名太空人登上月球表面。  儘管真實性至今存在爭議,但終極解釋權依然歸NASA。
  • 登月回憶:阿姆斯特朗——月球上首個足跡
    1962年,阿姆斯特朗加入美國航空航天總署(NASA),成為在NASA受訓的九位太空人小組的一員。在此之前,他是空軍太空人的候選人,授命駕駛X-15噴氣式飛機在太空邊緣的大氣層上飛行。成為NASA一員之後,阿姆斯特朗進行了長達4年的阿波羅任務強化訓練,隨後他又擔任了三年的後備指揮官。1968年他被選為「阿波羅11號」指揮長,授命第一個登上月球。
  • 揭秘:阿姆斯特朗登月降錯地
    ■ 揭秘 1969年7月16日,「阿波羅11號」經由土星5號衛星搭載,在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 登月艙燃料險用光 飛船上搭載了三名任務成員,分別是指令長尼爾·阿姆斯特朗,登月艙駕駛員巴茲·奧爾德林,以及指令艙駕駛員麥可·科林斯。 7月20日,當飛船飛到月球背面時,代號為「鷹號」登月艙從代號為「哥倫比亞號」的指令艙中分離,開始向月球表面降落。
  • 關於「阿波羅11」號任務 這些事情你知道嗎?
    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記者,查爾斯·菲什曼也出版了自己的著作——《登月之旅:一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講述「阿波羅11」號登月任務中為人津津樂道的故事。阿姆斯特朗提到的怪味可能意味著月球橄欖石和輝石中存在大量鐵、鈣和鎂。一旦月塵與登月艙內的潮溼空氣接觸,太空人的嗅覺系統便能感知到月塵分子。不過,類似火藥的氣味仍舊是一個不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