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第一人應該是他?奧爾德林對阿波羅11號的決定感到「憤怒」

2020-12-06 仰望星際

半個多世紀以前,也就是1969年7月20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成功地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阿波羅11號任務,將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這兩名太空人送上了月球。阿姆斯特朗創造了歷史,他從月球著陸器「雄鷹」上跳下,向地球上數百萬觀眾發表了具有傳奇色彩的「一小步」演講。大約20分鐘後,他的同事也加入了他的行列,阿姆斯特朗於2012年去世,他將美國國旗插在滿是灰塵的月球上,這標誌著美國與蘇聯太空競賽的結束。

據說巴茲·奧爾德林非常憤怒。

然而,一本新書聲稱奧爾德林應該是那個名聲大噪的人,詹姆斯·多諾萬在他的新書《登月》中透露,現年89歲的奧爾德林在得知自己將在登月任務中充當副手,並把任務交給美國宇航局(NASA)和阿姆斯特朗自己完成時,他大發脾氣。他寫道,當奧爾德林聽說斯雷頓決定阿姆斯特朗將是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時,他很不高興,他還聽說尼爾的平民身份是做出這一選擇的一個原因,美國宇航局想要對著陸和整個美國太空計劃的非軍事性質做出一個明確的聲明。

奧爾德林決定就此事與阿姆斯特朗對質,根據奧爾德林的說法,尼爾模稜兩可了一分鐘左右,然後帶著某種冷靜表示,這個決定是歷史性的,他不想排除先出艙的可能性。然而,根據多諾萬的說法,他的陰謀還不止於此,他補充說,奧爾德林找到了其他幾個登月艙飛行員,用圖表和統計數據來說明為什麼他應該先於其他太空人登上月球。當他想和邁克·柯林斯討論這個問題時,邁克打斷了他。

奧爾德林還竊聽了參與阿波羅10號任務計劃的指揮官湯姆·斯塔福德的通話,他推動了最終的任務計劃,讓奧爾德林首先退出。多諾萬接著聲稱,斯雷頓聽說了奧爾德林傳播福音的事情,覺得有必要和他談談。他解釋說,既然尼爾有資歷,他應該是第一個登上月球的才對。

尼爾·阿姆斯特朗是主要太空人。

奧爾德林後來聲稱,這讓他感到滿意,這是一種模稜兩可的說法,讓他感到不安。巴斯可能接受了這個解釋,但他的父親不同意。在巴斯告訴他之後不久,老奧爾德林聯繫了與NASA有聯繫的高層朋友,試圖改變計劃。最近,前太空人邁克·馬西米諾解釋了這個決定,他解釋說,我認為他們選擇了謙遜的人,實際上,一開始我是這麼想的,但是最近幾年,我改變了我的想法。

巴茲·奧爾德林是第二個登上月球的人。

我認為他們真正看到的是這個人是登上月球的正確人選,NASA選擇了這項工作的最佳人選,不管他是否合群,不管他是否害羞,不管他的性格特點是什麼,他是正確的人選,因為他了解正在發生的事情,他將百分之百地專注於那份工作,而不是分心。也許這與追求名聲有關,但我認為他被選中不是因為這一點,而是因為他的個性,而是因為他是做這項工作的合適人選。

相關焦點

  • 西媒披露:登月第一人原本應是奧爾德林
    參考消息網7月16日報導西媒稱,1968年聖誕節期間阿波羅8號成功繞月飛行後,在第二年的夏季進行登月被認為非常逼近現實。儘管並非完全確定,但呼聲很高。誰將被選為執行這一任務的太空人?分配給阿波羅8號的候補飛行員是尼爾·阿姆斯特朗、詹姆斯·洛弗爾和巴茲·奧爾德林。但是在阿波羅8號執行任務的預定日期前不久,飛行員團隊成員之一的麥可·柯林斯不得不接受頸部手術,因此洛弗爾與他交換了位置。根據輪換規則,預備人員被調去負責駕駛阿波羅11號。
  • 阿波羅11號登月太空人巴茲·奧爾德林:沒看到外星人基地
    據新華網昨日(9月14日)報導,與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一起完成人類首次登月的巴茲·奧爾德林(Buzz Aldrin)在北京出席第27屆太空探索者協會年會,並接受了新華社新媒體專訪。有人認為他登月時看到了「外星人基地」,他解釋道,飛向月球的過程中,整流罩分離,組成整流罩的4塊板子朝4個方向散開。他從窗口看到了其中一塊板子的反射光,而不是外星人的基地。
  • 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阿波羅計劃電影盤點
    《阿波羅11號》《阿波羅11號》(2019),託德·道格拉斯·米勒執導的紀錄片,被譽為「歷時五十年的電影大事記」。《登月第一人》《登月第一人》(2018),改編傳記作品《第一人:尼爾·阿姆斯特朗的人生》,聚焦傳奇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的生平,重點講述他在1961-1969年間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登月者的過程,同時也展現出人類在這次史上最危險的宇宙探索徵途中所付出的難以想像的國家與個體犧牲
  • 阿波羅登月八大內幕:誰是月球撒尿第一人?
    1969年7月20日,美國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從「阿波羅11號」飛船登月艙走出,在月球表面留下人類登月的第一個腳印,實現了人類登月夢想。40年後,美國開始長達一周的慶祝活動,紀念人類登上月球40周年。日前,英國媒體披露了更多「阿波羅11號」的登月內幕,以及英國400年前的「載人登月計劃」。
  • 人類登月40年「阿波羅11號」登月八大內幕(組圖)
    奧爾德林回憶稱,當他離開登月艙,踏上月球表面的泥土後,內心激動的他突然來了尿意,於是當數百萬電視觀眾通過電視屏幕觀看登月直播時,奧爾德林竟站在月球表面小便起來。當然,奧爾德林的小便並沒有落到月球塵土上,而是流進了太空服裡面安裝的一根管子中。
  • 阿波羅登月之謎!飛行員揭示:為什麼奧爾德林排在阿姆斯特朗之後?
    儘管巴茲·奧爾德林被任命為登月艙駕駛員,但美國宇航局傳奇人物尼爾·阿姆斯特朗還是在50年前指揮了阿波羅11號登月,太空人麥可·柯林斯現在透露了歷史性的登月過程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 阿波羅11號登月秘密(一):原來他並非登月的最佳人選
    阿波羅1號的三名太空人在火災中不幸喪生。此外,NASA將太空人送上月球的運載火箭土星5號仍存在嚴重問題,而登月艙的製造也面臨延誤。隨著蘇聯在緊鑼密鼓地推進自己的登月計劃,阿波羅11號想要在這場太空競賽中拔得頭籌,需要不止一次的巨大飛躍。好在隨後的一切進展順利。到阿波羅11號登月前7個月,阿波羅8號在1968年末順利完成繞月航行,創造了歷史。
  • 多圖預警,「阿波羅11」號登月的那些事兒
    搭載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的「小鷹」號登月艙,正在進行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載人登月1969年,「阿波羅11」號太空人與一個月球模型合影留念。發射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員見證「阿波羅11」號發射的震撼瞬間。控制中心距發射架3.5英裡(約合5.6公裡)。1969年7月17日從「阿波羅11」號飛船拍攝的地球照片,非洲的絕大多數地區以及歐洲和亞洲的部分地區「露臉」。此時,「阿波羅11」號距地球98000海裡。
  • 人類登月五十年,憶阿波羅11號的奇妙冒險。
    因而,質量約有15噸的登月艙就被排除在外了。然而,對於整個任務來說,登月艙是必不可少的。於是,飛船便被安排在地月轉移軌道上進行空中組裝。這時,運行在軌道上的有土星五號火箭第三級以及尚未組裝的阿波羅飛船。
  • 阿波羅11號登月始末【組圖】
    1969年7月20日,太空人實施阿波羅11號艙外活動,奧爾德林在登月艙旁漫步。此時,另一位太空人柯林斯則獨自一人留在繞月環行的指令艙內。  據美國《大西洋月刊》7月15日消息:今年7月16日,是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發射45周年紀念日。經過多年艱苦和大膽的實驗與探索,人類在45年前終於登上了月球。當年,世界各地數百萬人通過電視直播看到了飛船發射實況。
  • 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是造假?看看這些當年的高清登月照片就明白了
    在人類進軍宇宙的歷史中,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是始終無法繞不開的。1961年4月12日,蘇聯太空人成為人類進入太空第一人。當美國政府得知這一消息之後,極其震驚,因為這表明蘇聯在航天技術已經領先美國一步。當時美國總統甚至憤怒地表示,「這是繼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之後,對美國民族的又一次奇恥大辱!」
  • 多圖預警:阿波羅11號登月的那些事
    搭載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的「小鷹」號登月艙,正在進行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載人登月1、1969年,「阿波羅11」號太空人與一個月球模型合影留念。7、1969年7月17日從「阿波羅11」號飛船拍攝的地球照片,非洲的絕大多數地區以及歐洲和亞洲的部分地區「露臉」。此時,「阿波羅11」號距地球98000海裡。8、從「小鷹」號登月艙拍攝的照片。
  • 阿波羅11號登月49周年
    阿波羅11號任務簡介Credit:NASA49年前的今天(按北京時間來說,應該是明天7月21日),1969年7月20
  • 阿波羅11號:登月50年
    1969年7月20日,在「阿波羅11號」環月飛行了12圈、並釋出登月艙「鷹」之後,這一句久等的話,讓許許多多在場的工作人員熱淚盈眶。如今,刻畫宇宙探索的科幻大片層出不窮,月球已經不算是冒險家的樂園了,觀眾也不會更感興趣。
  • 1969年,珍貴的阿波羅11號登月前準備的老照片
    阿波羅11號是阿波羅計劃的高潮,它推動了人類太空飛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快。1968年10月,阿波羅計劃的第一次載人飛行起飛;不到一年後,阿波羅11號發射升空。在短短幾年內,總共有6次任務使12名美國太空人登上月球表面。
  • 登月半世紀:從「倒立的月亮」到阿波羅十一號
    在距今五十一年前的1969年7月16日,上午9點32分,阿姆斯特朗和他的同事奧爾德林、科林斯一起,乘坐「阿波羅11號」執行登月任務。登月第一人的臨終遺言在他臨死之前,對病友們說了一些匪夷所思的話,引起軒然大波,讓世人重新關注當年的阿波羅登月計劃,及其背後可能隱藏的秘密。按阿姆斯特朗的說法:奧爾德林和自己登月之後,他能夠明顯感到在月球表面的環形山的後面,有人一直在觀察關注一種生命體?
  • 阿波羅11號登月秘密(三):終於邁出"全人類的一大步」
    四天後,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將阿波羅11號登月艙「鷹」號降落在月球上的靜海,成為首次踏上月球表面的人類。今年是阿波羅11號登月任務50周年,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特別推出「你不知道的登月秘密」系列文章,一起回顧人類探月進程中那些鮮為人知卻值得紀念的瞬間。
  • 尼爾·阿姆斯特朗:永恆的紀念——你知與不知的登月第一人
    1969年,阿波羅11號在月球成功著陸。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邁出了自己的「一小步」與人類的「一大步」。登月第一人就此成為傳奇。讓我們一起祝戈斯基先生好運。這個能夠在月球上行走的孩子是什麼來頭?我原以為我會先於尼爾出登月艙登月。」幾家主要的大都會報紙刊登了由一名記者撰寫的標題為「奧爾德林將成為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的文章。阿波羅9號濺落後的幾天,巴茲聽到有傳言說將會有一個不同的「結果」。此前,他一直對自己將成為首名登月者充滿信心。後來,他通過載人航天中心的秘密情報得知,首位登月的人已被確認為阿姆斯特朗,而不是他。起初,他對此消息感到困惑不解。
  • 人類登月50年|阿波羅11號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編者按:今年是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紀念日。值此之際,詳細記述人類登月全過程的新書《登月使命》出版。在這本書裡,讀者能看到探月史上每一個重要的時刻,包括斯普特尼克1號升空、小狗萊卡進入太空、阿波羅11號登月、阿波羅13號脫險、太空人謝潑德在月球上打高爾夫球……《登月使命》的作者為羅德·派爾,他畢業於史丹福大學,美國國家太空協會會員,美國作家協會會員,美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航天歷史學者,航天雜誌《Ad Astra》主編,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和詹森太空研究中心長期合作撰稿人。
  • 奧爾德林在阿波羅登月50周年紀念日上發表講話
    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是1969年第一批登上月球的人,正好是50年前的一天。第三名太空人麥可·柯林斯(Michael Collins)仍留在控制艙裡,稍後又接起了他的同事。阿姆斯特朗於2012年去世,享年82歲。奧爾德林發表了一份令人心碎的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