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法天-論先進落後

2020-11-07 平衡方舟

由於人類有剩餘智慧,人類比另類有更多、更複雜的工具。人類常以「理論」、「發現」、「發明」、「科學技術」來表達工具的功能。人類因為有「科學」、「先進」工具,所以成為目前地球上最強勢的生命系統。任何東西一旦被人認知就會被利用,只要被人認為有價值就會被佔有。工具本應為了系統存在目標而存在,但人類的「科學」、「先進」的工具主要用於求名求利,暴殄天物,自相殘殺,破壞了人類系統與生物圈環境的平衡,帶來人類系統與地球上其它系統的不平衡,造成人類社會內部的不平衡。

人們總以為,凡「科學」、「先進」的事物,都是正確、合理的。事實上,「科學」用錯了方向比愚昧無知更可怕,「先進」用錯了地方比落後更有害於平衡。科學技術只是「器」和「術」,用在求存求活求平衡上才是正道,用在求名求利反平衡上那就是邪道。知識就是力量,良知才是方向。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用錯了地方就是破壞力。人人都「大有作為」,個個都「創造發明」,地球可受不了人類這般折騰。當然我+科學技術=破壞力!人類二百年來的很多偉大的發明,但再過二百年回頭看時,也許都是些大錯特錯的行為。

在人的生存及與自然關係問題上,原始宗教的萬物有靈、敬畏自然、崇拜自然恰恰可約束人的貪慾和妄為;而「先進」、「科學」反而讓人膽大妄為,毫無顧忌地破壞自然平衡。迷信崇拜自然可使人有所顧忌,感恩蒼天的恩賜可使天人平衡;而「科學」、「工具」反而使人無所忌憚、自以為是,動輒就要徵服大自然。人類並不乏「器」和「術」,缺乏的是平衡之道、生存之道。「器」和「術」應服從和服務於「道」。只有那些有利於平衡的科學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科學。

在名利存在模式環境下,先進的工具使人類愈來愈由崇拜自然變為崇拜自己。人類至少到目前為止,只有破壞自然平衡的「科學」,卻沒有恢復自然平衡的「科學」;只有有害於自然環境的「先進」工具,而沒有有利於自然環境的「先進」工具。人類沒有本錢迷信自己而藐視自然——在地球生命史上,人類還算不上是最成功的生命,人類在地球上僅僅延續了幾百萬年,但「科學」、「先進」有可能還會大大縮短人類在地球上存續的時間。

幾千年來,在名利存在模式驅動下,人類的工具愈來愈科學、愈來愈先進,人為力量愈來愈大,人類也愈來愈依賴於工具。人類的工具愈先進、愈科學,所造成人類與自然、人類內部愈不平衡,先進、科學的工具反而成為危害人類在地球上生存的禍害。工具本來是為了更好地生存,可人類卻總是本末倒置。先進工具看似高效率,但如從其所耗資源與輸出的功能比,機器的效率是非常低的。工具愈是先進,愈是複雜,耗散的生存資源就愈多,毛病也愈多。高熵低效是所有人工系統的一大特點,越是先進,越是複雜,越是明顯。

人類製造的很多科學、先進工具的目標乾脆就是直接用於消滅人類自身的東西。對於「科學」、「先進」的工具,人們只看到所帶來的名利,卻忽視了對生存所造成的危害。人類再先進的科學技術、工程設施,在大自然面前都是那樣的不堪一擊。特別是人類工業「文明」後發明的先進工具,給其自身帶來的生存危機恰恰是人類自身也無法承受的。人類當反思那些自以為「先進」的東西,人類的許多悲劇正是因為有了那些先進的「器」和「術」。人類所有的先進之器,不是用於殺生,就是用於殺人!文明之器到了野蠻人手裡,只能是使其更加野蠻。凡是先進的科學技術無非用於:殺人+名利。有人還發明了一「器」,足以毀滅生命N多次,竟然還嫌不夠。如此之「先進」,到底是福還是禍?

所謂科技和生產力,實質上是人類為求名求利而改變自然位置的能力。這種非自然力量越大,對自然平衡的破壞就越厲害。人類在發展過程中,不斷通過先進的工具改變地球上物質的自然位置,打破原有平衡,但歷來都是依賴自然的自我平衡機能來恢復人類生存環境的平衡,人類沒有能力創造或恢復一個自然平衡系統。人類以目前所擁有的工具要打破一個自然平衡系統很容易,但卻沒有能力恢復一個自然系統新的平衡。人類活動所帶來的不平衡如超出自然力量的承受程度,自然界的自我平衡機制就會逐漸喪失。

可以認為,現代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在過著十分奢侈的生活方式,如此「高熵」生活大大耗散著人類的自然壽命。現代人使用 「一次性」用品的習慣,帶來了天量的垃圾,進而產生的二惡英又反過來毒害自己。人類愈「先進」,產出的垃圾就愈多。要說富人奢侈僅僅是人與人的不平衡,那麼眾人都奢侈就會導致人與天的不平衡。少數富人過奢侈的生活,地球還勉強可以承受,而每一個人都過上奢侈的生活,地球將不堪重負。現代人在透支、提前消費的同時,也透支、提前消費了子孫的生存環境——奢侈生活方式是人類一種自殺行為。

人類的文明來自野蠻,而現代文明又對大自然更野蠻;人類的「文明」生活方式恰恰是建立在對自然環境不文明基礎上的。「文明」社會所幹的事往往比野蠻人還要野蠻,人類歷史上那些最野蠻的事情,也只有最「文明」的人才做得出來。人人都在享受著「文明」的同時,人類也走到了毀滅的臨界點上。人類作為地球生命系統一員,其根本目標應當是在地球上持續生存下去,但人類幾千來在工具和目標問題(道器術關係)上已愈來愈顛倒顛——為了爭名奪利不斷製造有害自身生存的工具。作者以為,人類如還想在地球多活幾年,需要的不是更先進的工具,而是第三存在模式。

人類要在地球上持續生存,就應向第三存在模式轉變,人類在工具問題上應回歸到自身求存求活的根本目標上來。人類外在的工具愈來愈先進,而人體適應環境的能力愈來愈退化,人對外在工具的依賴性愈來愈強,一旦失去了外在工具,人類就無法生存。所以,工具並不是愈先進癒合理,而是有利於人類生存的工具才符合天理。人類製造的工具應當與人類的生存目標相對稱。然,天道昭昭,若有器無道、道術失衡,必天下大亂。平衡的價值觀認為:天道大於人道,生存高於名利,內心重於外物,柔弱勝於剛強。

那些動輒冠上「科學」之名,行求名求利破壞自然平衡之實的「科學」,比迷信和崇拜大自然更可怕。迷信更多只是迷信自然,迷信科學比迷信自然更可怕。科學應當有利於人自身的平衡、有利於人與自然的平衡、有利於人類的可大可久生存。人類應當拜大自然為師,向大自然學習。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永遠只是個小學生,科學家應當做小學生中的優秀生,而不要做破壞天人平衡的壞學生。人類應重新定義「科學」的含義:科學就是師法自然、順應自然;科學還要認知自我,千萬不要高估自我而違背自然。

相關閱讀







相關焦點

  • 西方人為什麼會被中國落後論洗腦?
    這一說法被西方媒體廣泛傳播,一時之間,"中國落後論"又一次在海外的社交媒體上流傳。事實上,"吃不起榨菜"這一觀點完全是一個偽命題,但偏偏為何西方人都深信不疑,認為中國很落後呢?正是因為這一連以來的炒作,絕大多數的西方人被他們的時興媒體誤導,便會產生一種錯誤的觀點,認為中國依舊很落後。  世界觀決定方法論  在西方人的眼裡,"中國很落後"仿佛已經成為了他們一直以來的觀念,也因此,他們更加深刻地認同"中國落後論"的一系列觀點。
  • 人法天-論環境汙染
    一般平衡論主張,人類在原子核層面、生物基因層面的活動要慎之又慎,在原子以上層面的人工合成物質要適可而止,在原子核以下層面的活動更是沒有必要。人類不可因求名求利而任意改變物質的自然位置,破壞一個自然系統的平衡。人類也許有能力破壞一個自然平衡系統,但沒有能力恢復、建立和控制一個新的自然平衡系統。
  • 人法天-論金屬工具
    工具並不是愈先進愈好,而是有利於人類生存才算好工具。人類工具愈先進,反而造成人類與自然、人類內部愈不平衡。人類製造的工具應當與人類的生存目標相平衡。木頭石頭人類的歷史應當是生存史,而生存史可以說是一部工具史,確切地說是人類製造工具用什麼材料決定人類的歷史。
  • 人法天-論人類危機
    金屬工具愈來愈先進,人愈來愈多愈貪,地球似乎變得愈來愈小、愈來愈擁擠,到處都是人。金屬工具只能以破壞人類長遠生存的大環境為代價,來換取眼前生存的小環境。人類已退化成鋼筋水泥叢林動物,現代人對工具的過度依賴和迷信,只能導致自身適應環境的能力的不斷下降。人類活動打破了現有的自然平衡,地球生物圈可以通過自然力量:平衡→不平衡→新平衡,但那時的「新平衡」已不符合人類生存的需要。
  • 人法天-論蒼蠅蚊子
    如一個地方連「四害」都生存不了,對人絕不是什麼福音。任何一個古老物種滅絕,對人類都是一個不祥之兆。愛因斯坦就曾預言,如果蜜蜂消失,人類將只能存活四年。愛因斯坦這是從作物依賴蜜蜂傳粉層面說的,從生存環境層次看,如地球上連老鼠、蒼蠅、蚊子和蟑螂都活不成,早就沒人類了。
  • 大航海時代本質是落後的西方渴望接觸先進的亞洲
    遠洋貿易開通之後,西方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只能以美洲的白銀來換取亞洲的香料,放在現代相當於拿硬通貨幣去購買可口可樂,不被人罵作敗家就算好的了,怎麼會成為崛起之路呢?當然,歷史的發展從來都不是簡單的線性模式。1500年歐亞直接貿易之初歐洲是經濟與技術落後的一方,需要三百年時間,也就是到1800年才能與亞洲平起平坐。
  • 人法天-論生物滅絕
  • OLED引以為鑑:這家日企想獨吞蛋糕,先進等離子被落後的液晶淘汰
    一般來說,一種產品或技術被市場淘汰,主要是因為出現了更先進的產品/技術。但這一規律卻不適用於等離子。等離子電視被液晶淘汰完全不是因為技術落後。顯示技術更為先進的等離子我家2005年買過一臺松下42英寸等離子電視,用到現在,沒有出現燒屏,更沒有因故障維修,期間親戚家的液晶電視(比我買的晚)已經換過一臺。這說明等離子電視質量不是問題。
  • 為何我國的航天火箭技術先進!飛機和汽車發動機方面卻落後呢?
    ​​從現實角度來看,我國在航天火箭發動機和戰機噴氣發動機等領域基本上算是「齊頭並進」,但都離世界先進水平還有很大差距。實際上!防務行業是高技術產業的聚集地,也是對先進材料的最大依賴。中國的發動機在材料、結構和性能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導致了中國航空發動機的落後。可說空軍的水平可以由航空發動機來決定,體現了一個國家航空業的水平。
  • 為何我國的航天火箭技術先進!飛機和汽車發動機方面卻落後呢?
    從現實角度來看,我國在航天火箭發動機和戰機噴氣發動機等領域基本上算是「齊頭並進」,但都離世界先進水平還有很大差距。實際上!防務行業是高技術產業的聚集地,也是對先進材料的最大以來。可以說,先進材料對國防裝備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 威爾斯《星際戰爭》的晚清譯本——另一種進化論(下)
    而在引文的第二句話,敘述者「吾」作為遭遇浩劫的倖存者,哀嘆白種人在整天對付雜色人種的時候,不曾想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道理。在這裡,心一為讀者展開了一幅新的世界圖景:白種人憑藉先進的科技凌駕於雜色人種之上,但白種人並不能因此而感到驕傲,因為在他們身後,科技更加先進的火星人正在相機而動。在威爾斯的《星際戰爭》中,社會達爾文主義式的思維模式支配著全書。
  • 人是如何來的?進化論的反駁者《地球編年史》一
    地球編年史全冊以下就是此書的驚世駭俗的內容:對於地球來說現代人類怎麼看都像一個外來人種,完全不符合生物的進化歷程,西琴先生提出非常多的證據,很多證據達爾文進化論卻無法解釋,這就引人深思了。智人非常先進會穿衣服蓋房子畫壁畫,甚至出現了先進的組織結構,出現語言,思想,智慧。智人的技術仿佛從天而降,他們的先進程度被科學家質疑違背了緩慢的科學進化過程,在短時間內發展了生產技術,甚至在不利於生物進化的冰河時期出現。如同其他人用石器時,突然出現一把鐵器,與其他人種的發展狀態格格不入。
  • 被誤讀的達爾文,進化論應該改名
    被功利主義曲解的進化論,達爾文的學說不該叫進化論,而應該叫演化論。走向東方的最終遇到了綠洲,活下來了,其他7個方向的人都因缺水而倒在了沙漠裡。這個時候你能說走向東方這個行為,是進化的,是更高級的,是更先進的嗎?我覺得這種情況,只能說,生物演化過程中出現了不同的變化,而環境篩選了其中一個方向讓它更加適應生存環境,因此它活了下來,並且它的基因得到了傳承。有沒有一種給人靠天吃飯的感覺,老天爺賞飯吃,這裡的老天爺指的就是大自然。
  • 進化論角度分析非洲從富有到貧窮落後的原因
    進化論角度分析非洲從最富有到貧窮落後的原因。世界主流觀點認為人類起源於東非,東非四季暖陽,以熱帶草原氣候為主,天然瓜果肉類全年充足,特別適合原始人類生存,無需發明創造。據說原始人類腦容量大,智商高,並且腦細胞特別需要從水果中的碳水化合物中獲得能量代謝來源。10萬年前有一部分原始人類追逐著太陽一路向東遷徙,也就是現代人類的祖先非洲智人。
  • 俄新客機準備首飛,用國產發動機,號稱比C919先進,卻已落後三年
    MC-21-310首次飛行之後可能還需要2-3年,才能將飛機移交給潛在客戶,意味著已落後C919三年。俄羅斯和獨立國協國家的航空公司已訂購了約76架飛機。這是俄羅斯脫離蘇聯體系後的第一款幹線客機,對俄羅斯而言意義非常重大。
  • 俄新客機準備首飛,用國產發動機,號稱比C919先進,卻已落後三年
    MC-21-310首次飛行之後可能還需要2-3年,才能將飛機移交給潛在客戶,意味著已落後C919三年。俄羅斯和獨立國協國家的航空公司已訂購了約76架飛機。這是俄羅斯脫離蘇聯體系後的第一款幹線客機,對俄羅斯而言意義非常重大。伊爾庫特的總監激動而驕傲地表示,「世界上只有少數幾個國家有能力製造這種級別的航空設備。即將進行的測試對俄羅斯航空業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事件,這清楚地證明了國產民用航空器行業的未來。」
  • 大量證據顯示有的史前文明比現在文明先進太多 進化論將被否定?
    當今的科學,許多人引以為榮,人們慶幸地球這個得天獨厚的星球,在宇宙中不多見的環境中孕育了生命,並從低等生物成功地進化出了人類,按照達爾文的進化論,人類是古猿進化而來,是從單細胞生物到多細胞生物進化的一個過程,但隨著考古學家對於地球的深入探索,越來越多的證據都證明著進化論是一個錯誤的學說,人類不可能是從猿猴變來的
  • [北京日報]陳先達:「文化決定論」是不對的
    先進的科學技術、廉價的商品以及各種所謂的「奇技淫巧」都會進來。但西方要以它的文化徵服中國,則不可能。因為近代中國的落後是物質文明的落後,封建社會的農業生產方式無法抵禦西方工業生產方式。文化則不同。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中積累的智慧和思想,絕不低於西方文化。它只是暫時被外部勢力壓抑難以發揮,但始終起著支撐民族精神的作用。一旦中華民族復興,中華文化將會再度燃起不可撲滅的智慧火焰。
  • 德國學者顧彬說:莫言餘華是落後作家,根本不懂什麼是人
    但是對於文學圈以外的絕大多數人而言,一個陌生的名字,一個滿臉布滿雕刻般的皺紋的老者,給出了這樣一種評論,「餘華莫言是落後作家,他們根本不懂人是什麼。」這究竟是刁鑽的評價,還是有理有據的深刻評判。他究竟站在何種角度去看待中國當代文學,對於中國的現當代歷史有著怎樣深刻的研究。他是否會比一個中國人更能讀懂中國的當代文學。
  • 陳先達:「文化決定論」是不對的
    文化重要,但「文化決定論」是不對的。在當代世界,尤其是大國之間的博弈,起主導作用的仍然是經濟力量和政治力量,是經濟實力和軍事科技的發展水平。文化是綜合國力的一部分,在國際交往中文化作為軟實力的作用不容忽視,但沒有硬實力的後盾支撐作用,單純文化的作用同樣是有限的。當代中國文化軟實力作用日益顯著,這與中國整個國力和國際地位的提高是不可分的。近代以來,西方文明在中國的傳播很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