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衝:「我要退出江湖,從此不問江湖之事!」
任我行:「你怎麼退?這世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避無可避的關係困境
我們日常身邊很多人都在吐槽自己的關係困境:
「我最近陷入了和男朋友間的感情迷茫期,不知道為什麼,我倆關係好的時候,我覺得他真的很完美,跟我也很般配,感覺我們就是別人心目中羨慕的神仙眷侶。可是關係一旦出現矛盾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無論怎麼看怎麼都感覺雙方不合適,哪哪都不般配......」「男人真是善變,剛開始和老公談戀愛的時候,他對我可體貼了,我以為一輩子都會那樣幸福。可自從結婚之後這些年來,他對我好像沒有之前那麼上心了,不管我如何遷就和討好,我倆的關係還是變得越來越冷淡,現在每天幾乎連話都說不上幾句......」「自從部門Leader提升到公司管理層後,感覺和他相處起來忽然就變得很不適應。以前我們整個團隊打成一片,熱火朝天,可自從他提上去之後,我明顯感覺到大家的距離感增加了,也不僅僅是心理上的,還包括工作上的,很多事情都聊不到一起了......」「公司部門大調整,原來帶的團隊被重新打散安排後,只剩下一個人跟著我做事。以前大傢伙兒工作起來幹勁十足,有什麼任務積極踴躍搶著幹,現在下屬真的不好帶,想法情緒都挺多,幹起活來效率和積極性明顯低好大一截......」或憤懣、或傷心、或恐懼、或焦慮。
大家可能嘗試各種解決方法但依然疲於應對,走不出情緒性的漩渦。
其實所有這些社交關係的不順暢,都是關係失衡引發的困境。
為什麼會跌入關係失衡的困境?
整個世界都是變化的,這個世界時時刻刻都處於運動變化之中。
正是因為有了運動,才有了關係。如果所有事情都停滯運動,也就不再有關係。
大到一顆星球,小到人類社會,無時無刻不運動。星球運動產生四季變遷和晝夜交替,人類活動構成了複雜社會關係。所以佛說,一切都是因緣和合的結果。
變化產生了關係,關係也處在實時動態變化之中。
但是,變化和未知會帶來不安全感。
人為了獲取足夠的安全感,就需要足夠穩定的關係構建和運行。
但很多人在安享一份令人感到安全舒適的穩固關係時候,卻往往忽略了穩固關係的脆弱易變。
一旦關係生變,往往會措手不及,很容易跌入情緒性漩渦。
究竟什麼樣的關係才會讓人感到安全?
我們從物理學和經濟學中都能找到理論支撐。
物理學中,兩個大小相同但方向相反的力量作用之下,會使得物體處於靜止狀態或做勻速運動的相對靜止狀態,這就是均衡。
經濟學也指出,在兩個力量(需求和供給)的共同作用下,物品的價格會處於相對靜止狀態,即市場均衡。
所以我們也可以嘗試,用「關係均衡」來表徵那種能讓彼此感覺安全和舒適的關係模式。
比如這樣:
但是這種關係均衡畢竟太過於理想化。
事實上現實中幾乎絕大多數人都不能實現這種完美的靜態的關係均衡狀態。
舒適點的界限並非是1:1,它極有可能是這樣的:
不管關係狀態是哪一種,那些舒適關係的共同關鍵都是在相處中要能最終達成彼此關係均衡的狀況,相互找到最佳的相處舒適區。
然而事實上,即使短暫達成關係均衡態也不是這種二元關係的最終形態。
它和世界上所有的事物一樣,都是在不斷運動變化之中的。
我們可以將這個不斷調整以最終達成關係均衡的狀態稱之為關係動態均衡。
為什麼維持穩固的舒適關係這麼難?
如果將一組關係看做一個封閉系統的話,它保持絕對靜止穩固狀態的前提是該系統的內力和外力首先都是均衡的。
然而這其實是很難實現的。
▌內力不均衡
二元關係任意一方的關係量值發生改變,將動搖甚至打破該關係原有的均衡狀態。
比如,男女二人關係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認知相處過程中,於某個時刻達成均衡狀態,此刻彼此視對方為最合適的另一半於是選擇結婚。
但是在漫長的二人關係中隨著雙方成長的節奏和力度漸漸不一致,某一方的不斷提升與突破到新境界與另一方依賴穩定不願意任何改變相互作用之下,二人關係就將漸漸走向失衡。
再比如,部門老領導晉升到公司管理層,原有溝通配合都比較融洽的均衡狀態被打破。
老領導已經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反映到工作上也走向了更高的職位。原有的老部下們如果僅僅是停留在原有的境界上勢必會產生關係失衡的問題,因為雙方的關係之間出現了匹配的真空。
要麼你也通過自我提升實現新的對接,否則只能站在原地苦惱「別人為什麼會這樣」。
▌外力不均衡
二元關係也只是一組最簡單的關係狀態,事實上關係的複雜性決定了現實生活中絕對的二元關係是不存在的。
任何二元關係都處於一個多元關係網中,二元關係之外的任何一個第三元關係方的介入都將打破原有的關係均衡狀態。
而被打破的二元均衡關係要麼在動蕩中重新找到均衡的路徑,要麼在動蕩中走向分崩離析。
最常見的情況,比如小三之於夫妻關係。
小三的出現,二元關係中的某一方會嘗試分配更多的關係量值到新的二元關係中以促成新關係的均衡,而原二元關係的均衡狀態畢將因此而發生變化。
最終,要麼新二元關係均衡成立而導致原二元關係破裂,也就是婚姻破裂;要麼原二元關係均衡得以修復而導致新二元關係構建中斷和捨棄,也就是和好如初。
還有,比如婆婆之於夫妻關係。
婆婆力度不當的關係介入對於已經達成均衡狀態的二人世界關係而言有可能是危險的。婆婆試圖用親子關係的權重影響兒子的行為決策的努力勢必演化為妻子一方對自己原有均衡關係的維護和爭奪。
家庭關係變得動蕩,如果不能迅速達成新的家庭關係均衡,參與關係爭奪戰的選手們都將感受到折磨和痛苦。
再比如,部門領導如果就你一位下屬,稀缺性使你找到了與領導相處的方式,知道即使是鬧鬧情緒也不會輕易打破這種臨時的均衡關係。
可這時如果部門又新招聘了一位團隊成員,作為職場老鳥的你是不是該及時調整關係以避免原有關係模式崩盤?
許諾的一輩子如何才能實現?
如何才能維持一份長長久久的關係?究竟怎麼辦呢?
反定位。
固化的關係定位總是短暫的,與其追求絕對的靜態均衡關係,不如放棄這種對關係的控制感,在關係發展中追求動態均衡狀態的實現。
我們或可稱之為反定位。
如何實現呢?
▌對內,提升自己的吸引力
對內,提升自己的關係吸引力,鞏固自己在關係均衡過程中的相對優勢。
僅僅將自我建構固化而簡單定位為某個特定的標籤是不妥當的。
比如「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不喜歡請走開」、「他/她就是我的完美另一半,我相信他/她一輩子都會對我這樣好」,再比如「我很牛X,我的朋友圈都是大咖牛人」、「我不行,我的Level還夠不上與誰誰交流」等等。
放棄自我設限,豐富自我建構,真正提升自己在一組關係中的量值,來增強對關係另一端的吸引力。
比如內在的世界觀、知識儲備、形象管理、人格健全、能力強化、生活態度、視野格局,以及外在的財富積累、家庭背景、社會地位等等。
在不斷變化的關係中掌握關係主動權,通過吸引另一端的主動匹配,進而最終實現關係的動態均衡。
▌對外,對接對方的需求缺口
對外,對接對方的需求缺口,培育事實上的互補關係來提升關係匹配度。
如果想要主動提升某一組關係,可以洞察關係另一端的需求缺口,通過培育自己在對方需求缺口上的供給能力,並以最恰當的力度輸出供給,來逐步提升該關係的匹配度,進而最終實現關係的動態均衡。
比如你偶遇一見鍾情的另一半,她最孤獨無助的時刻你提供最大的安全感,她最想分享感受的時刻你提供最恰當的傾聽機會。
So?她最想開始一段感情的時候或許你有最高的概率會成為最合適的那個人。
再比如你的品牌想要與用戶建立深層次的情感聯結關係,你也可以洞察用戶深層次的需求缺口,通過品牌與用戶標籤共享來提升該關係的匹配度,以最終實現品牌與用戶關係的動態均衡。
好了,這是今天最想分享給大家的思考,希望能夠給到大家啟發。
如果對你有幫助,賞個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