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馬食堂:能去家裡吃飯的交情

2021-01-18 跟著老夏吃遍南京

文|EDGE記者 劉璇

圖|受訪者提供


當巧立名目的餐館越來越多,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淡薄,有一種友情被稱作「能去家裡吃飯的交情」,家宴意味著主人的精湛手藝和對友情的熱忱,意味著客人要心甘情願地接受主人的品位,意味著主客之間都不介意向對方攤開自己的生活,意味著同席的朋友要在家常味道之上,建立一種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關係。


河馬食堂不是食堂


十年前初來北京的河馬,特別想念媽媽燒的一手貴州菜,在試了幾家自稱正宗的貴州菜館之後,河馬決定學做菜。從小受到媽媽薰陶的河馬悟性極強,嘗試幾次之後,很快就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美食法則。比如,食材的好壞決定了菜餚的好壞,不同食物搭配不同的餐具也可以有不同的感覺。

學會做菜後,河馬忍不住將自己親手烹製的好看、好吃的菜餚拍照發在微博上,微博帳號「河馬食堂」 引來無數網友圍觀;北漂十年,好人緣的河馬交了不少朋友,朋友相聚免不了要吃飯,為了展示自己的好手藝和藏品,河馬開始請朋友來家裡吃飯,就這樣,河馬在線上線下都逐漸有了知名度,「河馬食堂」呼之欲出。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河馬食堂並不是個具體的食堂,甚至我開設它的初衷都不完全是為了分享美食,更多的是用來表達我喜歡的食器,以及用不同的料理方式來展示食器的一個載體。」河馬這樣說。他喜歡收集器皿,尤其是餐具,最近四五年他收集了不下兩千件各種質地的碗碟。

朋友越來越多,河馬家宴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後來又越來越少,「像個拋物線」,河馬說,「我現在很少會一次邀請很多朋友來,一般也就三四個朋友吧。」


河馬家宴並沒有什麼固定的模式,媽媽從老家寄來了臘肉或是新得了一隻漂亮的日本陶碗,都可以成為朋友們小聚的緣由。菜單也不固定,「在菜場買到什麼當季的、新鮮的菜就做什麼菜,」貴州人好客,河馬總怕怠慢朋友,所以會準備多一些菜式。「大多提前一晚開始準備了,有些需要長時間燉煮或者浸泡的食材,要提前處理。」在開始所有準備工作之前,河馬一定會先翻看他的「河馬家宴秘籍」,這個小本子上詳細地記錄著每一位朋友的口味,所以,河馬家宴上從來不會出現朋友忌口或不喜歡的菜,「『看人下菜碟』是一個宴會主人的基本素質」。

除了豐富可口的菜餚,河馬還會在席間講些和食物相關的小故事,「我最喜歡給朋友們做的一道菜是土豆腊味丁,這道菜很下飯,臘肉炒過後一點都不油膩,特別香。更重要的是,因為知道我愛吃臘肉,每年過年的時候,我媽媽都去鄉下買農戶散養的豬,然後在當地燻成臘肉。我每年都會背好多臘肉回來,有時不夠吃了,媽媽也會特地給我寄過來。」河馬媽媽對河馬可謂溺愛,而河馬絲毫不吝嗇,樂意將這種溺愛與朋友們分享。


每款食材都有淵源


作家劉同在河馬家吃過飯後,不但對菜餚印象深刻,對河馬的那些故事也頗感興趣,評價河馬家宴是「每款食材都有淵源的晚餐」。

就像劉同說的,河馬很在意食材的淵源:「我覺得食材對菜餚來說太重要了,比如我江西朋友媽媽自己種的黑芝麻給我磨的粉,湖南山裡農民種的香菇,昆明朋友的爸爸自己醃製的火腿,我從遵義背回來的紫皮蒜、小黃姜、朝天辣椒,重慶的新鮮麻椒,新疆的西紅柿,湖南的蓮子,武漢的藕帶等,這些東西絕對是無法替代的。」

一頓豐盛的正餐過後,河馬還會端上親手烹製的小點心,有時是一盤甜糯可口的貴州黃粑糕,有時是一份香辣過癮的炸土豆片,朋友們心滿意足地享用著飯後小食的時候,河馬已經收拾好碗筷,為朋友們泡茶了。

這樣周到地招待,主人一定很累吧?河馬笑笑說:「我把與朋友的聚會當成緩解壓力的一種方式,我喜歡和朋友共處,我也喜歡看到我做的菜得到我喜歡的朋友們的喜歡。」


河馬很珍惜和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

很多朋友知道河馬喜歡收藏食器,所以旅行回來總會給他帶些禮物,「其實我覺得挺不好意思的,因為我們都知道食器挺重的,又是易碎品,旅行途中帶著很不方便。為了謝謝他們的善意,我會做好吃的菜招待他們。」河馬還有一個和他一樣喜歡擺家宴的朋友。「前一段時間去上海出差的時候在作家阿SAM家吃了一次家宴,他真是旅行生活家,家裡收集的東西比我還要多,各式各樣有趣的玩意。感覺現在大家都很認真地對待自己的家宴,很用心地準備料理,希望朋友能夠分享到那份誠懇的心意。」



細心尋味 


河馬似乎對一切事物都是敏感、細心而真誠的。對朋友、食物和器皿都一樣。

對於食物,他能調動哪怕最細小的味蕾來體會其中的差別。

貴州人嗜辣,河馬也不例外。光是辣椒,他就能說出一大堆門道:「辣椒品種太多了,有些辣椒辣嘴,有些辣椒辣嗓子,有些辣椒辣胃,我心目中的頂級辣椒,不是那種純粹的、很殘忍的辣,而是那種吃著有些辣,但是吃過後留下的是香辣的味道,喝一點水就能消解。」

貴州人也嗜酸,河馬這樣描述他對酸味的理解:「其實貴州也不是全省都喜歡吃酸,黔東南地區會比較喜歡吃酸。我家屬於黔北,就比較接近重慶的味道,只是少了麻。貴州的酸菜不同於北方的酸菜,比較爽脆,切碎段後涼拌折耳根、水豆豉都好吃,或者煮酸菜豆米湯、酸菜燴豆米都是我喜歡吃的菜。酸湯魚是很多人熟悉的貴州菜,但我比較喜歡酸湯豬蹄,這也是朋友來我家一定要吃的菜。」



形容最近吃過的一道美食,河馬不吝辭藻:「最近吃過一道辣炒豬蹄還不錯,豬蹄醬煮後又略微炸過,香脆軟糯,然後加入大量的香草和辣椒,比較勁爆的口感。」






對於食器,河馬看似只是任性地「買買買」,其實每件藏品裡都有著個人情感。

河馬喜歡收集各式各樣的餐具、器皿。由於工作原因,經常來往日本,他迷上了日式食器。「我的收藏裡大多是中國傳統食器和日本食器。」因為不喜歡流水線產品的工業感,所以他很少購買成套的餐具,而會選擇手工作品,「手工藝品通過食器傳遞到指尖的溫度真的很迷人。」河馬並不會把自己辛苦背回來的食器小心珍藏,而是把它們放在日常生活中,「現在有點糾結,因為數量太多,沒有辦法把所有喜歡的食器都頻繁使用,來增加我喜歡人的歲月痕跡。」守著家裡兩千多件寶貝,河馬最怕搬家 ,收納整理的過程已經令人幾近崩潰,運輸途中又要提心弔膽,搬到新家,還要花時間一一拆裝整理,河馬覺得搬家的經歷簡直「不堪回首」。


關於食物,河馬有太多要說的故事,比如他每次到南京來都會去找的那一家老母雞湯麵:「我第一次吃南京的雞湯麵是在一個冬夜,當地朋友帶我去吃的。南京的冬天特別冷,我們在寒夜裡,在街邊吃熱乎乎的雞湯麵,這個溫暖場面一直留在我的記憶裡,雖然現在那家店已經搬家,但我每次到南京都會找過去吃一碗,懷念一下。」


食客、食物和食器,各有故事


說到收藏的食器,河馬總是喜歡把他們「擬人化」,將它們看作故事的載體。河馬給我們講了許多小故事:「有一次在江西鷹潭龍虎山,在一家黑乎乎、很破舊的賣農具的小店裡,在貨架下面發現一堆青花老碗,看起來很髒,但是紋樣和器形都是我喜歡的,就問店裡的老太太賣不賣,老太太很驚訝,說那些碗被洪水淹過,很髒的。我說沒關係,然後,我又問她這些是以前的碗嗎?她說當然,現在誰還做那麼難看的碗。當我說我想買一些的時候,她反覆和我確認,要買嗎?要買嗎?問了我好幾遍,後來以一塊錢一隻碗的價格賣給我了。我特別開心,就選了一大堆,『吭哧吭哧』地從江西背回北京。現在很多朋友看到這些碗都很喜歡,想要據為己有。」





熱愛旅行的河馬當然不會錯過旅途中的美味,武漢東湖旁的農家樂裡的地皮菜炒雞蛋令他念念不忘,日本箱根溫泉酒店裡當天打撈上來的魚生令他不斷感嘆:「平常吃到的魚生真的沒法比!」在西雙版納景洪的街頭一家不知名的路邊攤,他和老朋友一起吃到的一碗酸辣涼粉讓他驚呼:「以後吃不到這麼好吃的涼粉可怎麼辦!」

除了關注食物、食器,河馬還喜歡觀察那些和吃有關的人,他和我們講起了一家日料店老闆的故事:「上海富民路有一家叫『誠』的日本料理店,我很喜歡去。喜歡的原因不只因為料理好吃,我非常喜歡那家店的氛圍:這家店不大,店裡客人很多,所以有些嘈雜,老闆是個日本老太太。之前看過很多日劇,裡面的飯店老闆娘通常都是慈眉善眼和藹可親的,總是熱情洋溢地招呼著客人,很溫柔的樣子,但是這家店的老闆娘特別有個性,甚至顯得有些冷峻,偶爾也會隨手也給食客上兩道菜,看上去特別酷!」


---

河馬食堂菜餚:


辣子雞丁

原料 雞肉、朝天椒

辣子雞丁是很多人都喜歡的一道菜,鮮嫩的雞肉配上河馬專門從老家帶來的

紅海椒(朝天椒)、小黃姜,滋味更足。有時河馬還會在這道菜裡加一點汆燙過的魔芋,增加口感的層次,咀嚼時更有快感。



照燒蓮根

原料 蓮藕

蓮藕的本身特有的脆爽苦幹,用照燒的方法烹製過後,更加香甜可口,而且

蓮藕本身熱量極低,完全不用擔心卡路裡。河馬有一個關於這道菜的小秘訣:

「小時候老媽就教我蓮藕不能用鐵刀切,不然做出來的藕會發黑,所以最好

的辦法就是先用小木棍敲破,然後用手掰成大小不一的藕塊。」



酸湯豬蹄

原料 豬蹄

酸湯豬蹄可能是河馬家宴菜單上出現頻率最高的一道菜。貴州人常說「三天

不吃酸,走路打躥躥」,酸湯豬蹄是他的招牌拿手菜。吃貴州菜,家家戶戶

的桌上都有一碗辣椒水,種類不一而足。不過,吃酸湯配的蘸水一定離不開

貴州特產的木姜籽,河馬也常用瓶裝的木姜籽油送給外地的朋友。



涼拌秋葵

原料 秋葵

河馬很喜歡吃秋葵,將秋葵後用開水汆燙2-3 分鐘,掐頭去尾,秋葵本身帶

有甜甜的味道,其實這時的秋葵已經可以食用。河馬則喜歡搭配拌醬,用蠔油、

生抽、香油、鹽、糖、芥末膏調成拌醬可以大大提升食客的滿足感,再撒上

白芝麻,口感更豐富。


日式土豆燉牛肉

原料 牛肉、土豆

這也是河馬家宴中點擊率極高的一道菜。原本平庸的土豆燉牛肉,被河馬創

新加入了魔芋結,增加了口感層次的同時也降低這道菜的卡路裡,砂糖汁、

醬油之類的調料下鍋後,河馬還會增加一個「秘密武器」——味啉,出鍋後,

牛肉鮮甜,土豆軟糯。


抹茶白玉糰子

原料 糯米、紅豆、抹茶粉

為了一碗上好的糰子,河馬可以在前一晚就興師動眾地做豆沙、打抹茶。「做

紅豆沙的時候一定注意火候,千萬不要糊鍋。」河馬這樣提醒。在做好的團

子上淋上手工打的抹茶,甜膩的口感瞬間清爽了不少,很適合初夏,用河馬

的話來說就是:在花紅柳綠的春日,來一碗紅豆抹茶白玉糰子。


圖文原載於2015.6.1《現代畫報》

本文作者:EDGE記者 劉璇

相關焦點

  • 我去河馬當「教授」
    河馬憨態可掬的樣子,是無數卡通故事裡招人喜愛的形象:可愛的小耳朵、好玩的圓屁股、珠子似的小眼睛……似乎所有都是那麼溫和。但是河馬也有兇猛的一面,面對危險,就會迅速出擊,一招制敵,一噸多重的身軀,所積攢的力量,可想而知。
  • 幸福食堂的幸福之約 讓老人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2019年10月,武家村建設了這座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幸福食堂,除了每天能為老人提供就餐服務的餐廳之外,食堂裡還開設了棋牌室、健身活動室和書畫室,讓老人們嘗到了「幸福的味道」「每天花五塊錢就可以吃兩頓可口的飯菜,以前自己在家做飯都得忙活將近一個小時,吃完飯還得忙活,現在在食堂裡吃飯,不光夥食好,還有很多伴兒,每天吃完飯就跟老夥計們相約明天食堂見,這日子過的一天比一天有滋味。」孟凡娥今年71歲,隨著年齡越大,腿腳越來越不靈活,做飯也成了個大難事。從去年10開始,孟凡娥在幸福食堂吃志願者們做的飯,現在胖了將近十斤。
  • 餐館、小區、食堂這些浪費食物的行為要杜絕!
    近日小編去走訪一些餐館、小區、食堂,實地了解餐桌浪費情況。 現象1:家庭餐桌浪費說起餐桌上的浪費,很多人會想起外出用餐,但家庭餐桌浪費問題同樣不容忽視,剩菜剩飯及變質食物不少見娜娜是一位全職媽媽,每天的任務就是家裡的一日三餐和孩子教育。
  • 獅子突襲河馬幼崽,成年河馬出現,獅子來得快,去得更快
    河馬是陸地上最龐大的動物之一,由於河馬的體型巨大、脾氣暴躁,陸地上並沒有任何一種動物能夠成為河馬的天敵。不過獅子和鱷魚都會捕獵幼年期河馬,當然幼崽還沒長大,河馬媽媽常常會形影不移的跟隨在幼崽身邊,捕食者想要捕獵河馬幼崽依然並不容易。
  • 民國校園指南︱食在清華:食堂、自助餐與「小橋食社」
    而以那時候的工資水平來說,一般職員,最少的能掙20塊錢一個月,好一點的能掙80塊錢。教授就是200-300塊錢一個月,講師差不多有100多塊錢,助教也就是60-80塊錢。這樣看來,學生們的大食堂可算是相當實惠。食堂還有各自的特色,當時二院食堂最受歡迎的是軟炸微焦的肉片,被稱作「叉燒」。
  • 科學的探討:河馬能不能打過大白鯊?
    其實,河馬和大白鯊應該做夢都想不到,它倆竟然能放到一起作比較。畢竟河馬最多算是可以生活在淡水中的哺乳動物,而大白鯊則是海洋中的動物,它們一個生活在非洲,一個在茫茫的大海中,這輩子也不可能活著相見。所以,要判斷兩種動物誰更厲害?有些牽強。
  • 蝦米蝦麵:市井煙火一場醉,才是治癒系的《深夜食堂》
    有人說晚上想吃新奇的海鮮燜面,也有人說要成群結隊去打火鍋。不禁感慨無論是天冷還是天熱,大家的生活都離不開吃呀。人們為什麼要去深夜食堂吃飯呢?也許是加完班之後,不想回到一個人的家裡;也許是從遠方趕來,赴女友的一面之約;也許是跟好友許久未見,下班後從城市的各個角落匯集到一起。在這裡吃飯,人們要吃的是一種情味。
  • 獅子能殺死成年河馬嗎?即使是獅群,想要戰勝成年河馬幾乎不可能
    因為獅子的個體戰鬥能力強悍,非洲草原上鮮有動物敢去挑戰它的權威,不過犀牛、河馬和大象除外。這些動物的共同特點就是體型巨大、皮糙肉厚,獅子的牙齒很難刺穿它們的皮膚,又無法將它們放倒慢慢咬。而且這些動物奔跑速度不慢,強壯的身體和四肢都能給獅子帶來生命威脅。
  • 所有愛吃的靈魂終會在河馬生活節相遇
    -吃喝路線圖- 🐟吃30cm以上的馬來西亞老虎蝦不用去巴沙,吃熊本家鄉甜滋滋的熊本生蠔不用去日本,吃鮮活的西澳巖石龍蝦不用去帕斯」吃碗熱騰騰的豚骨醬油拉麵,再轉身去「晶佃」家吃幾串冰鎮關東煮……說不定還能和正在「真田食堂」吃烤生蠔的久住昌之碰個正著。
  • 非洲獅偷襲小河馬,被趕來的母河馬救下,最後卻被公河馬吞食
    在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裡,生活著唯一一種水陸兩棲的有蹄動物——河馬。為了適應水裡的生活,河馬通體光滑無毛,但是皮很厚,這樣能起到隔熱作用;河馬的皮膚表面還會分泌一種紅色的液體作為天然防曬劑,來溼潤皮膚,常常被人誤以為排出來的是「血汗」。
  • 河馬拒絕吃飯被疑口腔有病 飼養員食物引誘開口檢查
    荊楚網消息(楚天金報)記者朱媛媛通訊員何志華報導:三噸多重的河馬三天沒有進食了,為了檢查它是否患有口腔疾病,昨天,武漢動物園實施了一項「危險計劃」,讓飼養員冒險讓河馬開口,為其檢查。  這隻河馬名叫武武,22歲。幾天前,武武突然對一切食物都不感興趣。
  • 非洲獅偷襲小河馬,被趕來的母河馬救下,最後卻落入公河馬之嘴
    在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裡,生活著唯一一種水陸兩棲的有蹄動物——河馬。為了適應水裡的生活,河馬通體光滑無毛,但是皮很厚,這樣能起到隔熱作用;河馬的皮膚表面還會分泌一種紅色的液體作為天然防曬劑,來溼潤皮膚,常常被人誤以為排出來的是「血汗」。
  • 大糞是寶:能吃能拉的河馬被指對河流生態貢獻大
    原標題:大糞是寶:能吃能拉的河馬被指對河流生態貢獻大 資料圖:坦尚尼亞北部塞倫蓋蒂國家公園內的一隻河馬。   中新網4月23日電 據美國媒體報導,根據一項新的研究,河馬對非洲的河流湖泊的生態健康非常重要,這是因為河馬為水生生物作出了關鍵貢獻,而且貢獻還相當多。不過,研究人員警告說,河馬種群數量正在減少,這可能會破壞生態系統。   體型龐大的河馬是陸地塊頭第三大的哺乳動物,僅次於大象和犀牛。它的名字來源於古希臘。河馬一天最多會在水裡泡上16個小時,天黑冒險上岸尋食。
  • 重慶名校食堂大PK,看看哪所學校的飯菜最美味~
    一般願意吃一葷一素點餐 其實套餐和點餐的分量都一樣所以建議吃套餐的好小炒一般加飯六到七炒飯、炒麵、面、抄手、串串這些都不如外面的好吃,建議到校外吃如果是大學城分校的話,食堂和本校二食堂差不多但是套餐多了個兩葷兩素5.5,在分校的話只能吃食堂所以不管那天的菜難不難吃,都只有吃不過小面做的特別好吃,二樓的小炒建議不要去吃了又貴又難吃還有,本部有餐具分部就只有串串、小炒和面有餐具
  • 什麼動物單挑能打贏咬合力高達2噸的河馬?
    什麼動物單挑能打贏咬合力高達2噸的河馬?河馬咬合力高達2噸,什麼動物單挑能打贏它?
  • 你在食堂中吃出過什麼稀奇古怪的東西?網友:大媽的肉色絲襪!
    食堂,這是很多學生以及企業事業單位就餐的地方,尤其是對於學生們來說,他們可能一天三頓飯都是在食堂吃。由於食堂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有的食堂衛生情況堪憂,這樣人們就會在食堂中吃出各種奇奇怪怪的東西。你在食堂中吃過出什麼稀奇古怪的東西?
  • 哪種動物能在戰鬥中打敗河馬?
    與老虎相比,河馬擁有所有的身體優勢,因為老虎通常獨自狩獵,可能重達500磅,而河馬的體重為4000磅。老虎也許能把河馬抓起來一些,但不太可能造成太大的破壞。獲勝者:河馬河馬VS獅子與老虎相似,獅子用它們的牙齒和爪子捕食。
  • 不能忍|單位食堂吃出蒼蠅,你會怎麼做?
    當時小飯又生氣又噁心,想端著餐盤去質問食堂阿姨或廚師看到冗長的隊伍,想想還是算了。員工無處投訴,只能和同事抱怨或許有人會說「食堂有意見簿啊!」你以為食堂管理人員真的會去翻看意見簿嗎?並不會。在這個資訊時代人人幾乎都可發聲就去淘寶上買個東西還能進行到貨評價,反觀食堂,員工天天在食堂吃飯居然沒有一條高效、便捷的反饋渠道
  • 探索新模式「社區食堂」飄出居家養老「幸福味道」
    正值午餐時間,應邀參加「重陽敬老 愛心助餐」活動的30餘位老人來到社區食堂,品嘗剛剛出鍋的愛心午餐。老人們吃得津津有味,食堂裡飄滿了居家養老的「幸福味道」。申江社區工作人員說,社區老人經常為吃飯發愁,有的老兩口吃飯,飯菜做少了太單調,做多了就得吃剩飯;有的行動不方便,買菜很困難;有的要麼買點兒現成的湊合一頓,要麼讓兒女給點外賣,但都覺得不合口味,還太貴。特別是一些空巢老人、生活困難老人、失能老人等,吃飯問題顯得更加突出。
  • 烏龜為躲鱷魚,竟爬到河馬背上?河馬的反應我能笑一年!
    烏龜為躲鱷魚,竟爬到河馬背上?河馬的反應我能笑一年! 說起自然界中的長壽冠軍那麼就不得不提烏龜了,烏龜憑藉自己獨特的生理結構可以存活數百上千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