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4 11:5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民以食為天,然而有調查報告顯示,我國城市餐飲業一年餐桌食物浪費量就相當於3000萬至5000萬人一年的食物量。這種餐桌上的浪費觸目驚心。
餐桌上的浪費現象有哪些?
你是否中招了?
如何見招拆招避免餐桌浪費?
近日小編去走訪一些餐館、小區、食堂,
實地了解餐桌浪費情況。
現象1:家庭餐桌浪費
說起餐桌上的浪費,很多人會想起外出用餐,但家庭餐桌浪費問題同樣不容忽視,剩菜剩飯及變質食物不少見
娜娜是一位全職媽媽,每天的任務就是家裡的一日三餐和孩子教育。說起做飯,娜娜不由得唉聲嘆氣:「孩子挑食,丈夫是公司職員,常常說好回家吃飯卻說要加班不回來吃,飯菜又剩了。我家不吃剩菜剩飯,只能倒掉。」
很多時候去菜市場買菜的時候,一般都要採購一大堆食品。買回家的東西根本顧不上吃,經常發現不是饅頭放餿了,就是蔬菜、水果放到腐爛變質了,壞了肯定不能吃,只能扔了。不少家庭都存在浪費食物現象,其中變質、過期是食物被丟棄的主要原因。
◎杜絕浪費小技巧
預判好家人飯量再做飯。面對家庭餐桌浪費,儘量不囤貨,如果條件允許,儘量做到當天的菜當天買,避免因過期、變質浪費食物,預判好家人飯量再做飯。
現象2:食堂餐桌浪費
「今天的飯菜不合口味,吃不完了。」
「我們每天至少要清理掉兩大桶這樣的剩菜剩飯,有時還不止。」食堂工作人員陳師傅搖搖頭。
陳師傅告訴記者,他經常去看廚餘垃圾,想看看什麼菜被倒掉比較多,以此來了解大家的口味,不過成效不明顯,即便換了新的菜色,還是有很多被倒掉。
他好幾個同行也是承包單位食堂的,都表示食堂浪費現象比較嚴重。」
◎杜絕浪費小技巧
採取提前報餐制按需備餐。單位食堂可以實行提前報餐、按需備餐制,從而減少浪費。「食堂管理人員可以根據報餐數據,統計用餐人數、菜品和數量,按需備餐。」
現象3:餐廳餐桌浪費
「生蠔、雞翅、雞腿、五花肉、羊肉串都來一份……他是我大學時很好的哥們,好不容易相聚一次,我肯定要好好招待,不能怠慢。」市民陳先生一桌兩人吃飯,幾乎把店內所有的燒烤都點了一遍。原來陳先生在請他外地來的同學吃飯。
兩人都很愛吃燒烤,畢業十年至今,很少見面,就點了很多食物。但實際上吃的東西並不多,更多是浪費了,甚至一些食物是一口未吃。
不少市民在宴請貴客或遠道而來的朋友時,總會點很多菜。有人怕菜點少了不夠吃;有人認為要多點菜才能表達心意;有人則因為不知道客人的口味偏好,索性甜的、酸的、辣的全都點……如此,勢必造成餐廳餐桌浪費現象。
◎杜絕浪費小技巧
針對餐廳浪費現象,大家可以在和朋友家人一起吃飯的時候,不要刻意點很多菜,而是先點兩三個,如果不夠再加菜。餐廳也培訓員工,讓服務員引導顧客點餐,按照菜品分量提醒顧客合理點餐。
現象4:外賣浪費
除了餐廳餐桌浪費現象,外賣浪費現象也時有發生。一些外賣平臺的很多店家的菜品一人食分量基本一致,對於女士而言可能吃不完,對於男士而言可能又太少。對於女士來說很容易造成浪費。
◎杜絕浪費小技巧
針對外賣分量問題,顧客在下單的時候,如果點一人份覺得太多,顧客可以在訂單備註上註明,米飯大概需要多少,商家可以根據顧客的備註留言合理安排。
◎專家觀點
「奢侈浪費、揮霍食物若形成一種風氣,會給社會帶來負面影響。」惠州學院教授李普亮表示。隨著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大多數人習慣了豐衣足食的生活,糧食安全意識有所淡化。但居安勿忘思危,必須始終秉持底線思維。
「杜絕『舌尖上的浪費』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等多方主體齊抓共管。尤其是家庭和學校,作為重要的教育主體,必須做好對子女和學生的『三觀』教育,從小培養他們勤儉節約的意識和習慣。在公共消費場所,餐飲服務提供主體應承擔起相應的監督責任,倡導科學點餐、文明用餐,對奢侈浪費行為及時予以提醒和糾正。同時,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強對餐飲服務提供主體的監管,督促相關單位履行好杜絕食物浪費的責任。」李普亮建議加強立法,建立剛性的反餐桌浪費制度,讓勤儉節約成為人人推崇的生活習慣。
來源 | 惠州頭條
整合 | 仲愷發布
●精選歷史推送
① 「一把手」談創文 | 區社會事務局局長蔡博潤:文明創建創出特色,為百姓幸福加碼
②
③
④
了解疫情信息和仲愷權威信息
請關注「仲愷發布」微信公眾號
▼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
▼
原標題:《餐館、小區、食堂這些浪費食物的行為要杜絕!》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