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統一理論公式

2020-12-03 弦中子

宇宙有四種基本作用力,分別是萬有引力,電磁力,強力和弱力,追求四種作用力統一直是科學家的夢想,目前已經完成電磁力,強力和弱力的統一,叫統一理論,叭獨還沒有完成引力統一,科學家把引力統一叫超統一理論。

愛因斯坦後半生花了三十年就是想將引力和電磁力統一,本人雖無愛因斯坦之才,但願一試。

力是能量交換產生的表象作用,不管是引力,電磁力,強力,弱力還是其它的互相作用,都是不同的能量交換方式,外在表現為力的作用,其實從微觀層面粒子之間根據沒有發生所謂的接觸,如果說有接觸也是場之間發生了幹涉,所以要完成四大基本作用力統一需從能量方面出發。

以下是本人提交的統一理論論文,請各位老師指導。

萬有引力與庫侖力統一公式

作者:朱成明

摘要:本文主要探討萬有引力與庫侖力的本質與統一,並藉此給出萬有引力常數G與庫侖力常數K的物理含義。

關健詞:萬有引力,庫侖力,統一作用力公式

一、 物質核外能級分布規律

我們根據德布羅意的物質波理論,光子繞核運動形成駐波,我們假設光子離核距離為R,則有2πR=nλ①,我們得到R= nλ/2π②,根據公式c=υλ③及能量公式E=hυ④,根據②③④我們得到離核R處的能量分布值E=nhc/2πR⑤.

能量等於力所做的功,我們假設存在作用力F,則有FR=E⑥,根據⑤⑥我們得到FR= nhc/2πR⑦,則F= nhc/2πR2⑧。如下圖一所示:

二,萬有引力公式

我們假設引力是靠引力子傳播,假設產生引力子基本質量單位為m0,則物質中含有產生引力子的數量N=M/m0,其中M為物質質量。兩物質發生相互作用時,物質中每個基本引力單位都另一物質中的每個基本引力單位發生相互作用,則兩個物質之間共產生的相互作用數量n=N1N2=M1M2/m0m0⑨,將⑨式代入到⑧式中,我們得到萬有引力公式F= M1M2hc/2πR2 m0m0,同時我們得到萬有引力常數G= hc/2πm0m0,同時給出產生引力子基本質量單位m0=2.1771336x10-8千克。如下圖二所示:下圖中每個球體表一個產生引力子基本質量單位。

三,庫侖力公式

我們假設庫侖力是靠庫侖子傳播,假設產生庫侖子基本庫侖單位為e0,則物質中含有產生庫侖子的數量N=Q/e0,其中Q為物質電量。兩帶電物質發生相互作用時,帶電物質中每個基本庫侖單位都另一帶電物質中的每個基本庫侖單位發生相互作用,則兩個帶電物質之間共產生的相互作用數量n=N1N2=Q1Q2/e0e0⑩,將⑩式代入到⑧式中,我們得到庫侖力公式f= Q1Q2hc/2πR2 e0e0,同時我們得到庫侖力常數K= hc/2πe0e0,同時給出產生庫侖子基本電量單位e0=1.8755468x10-16庫侖。如下圖三所示:下圖中每個球體表一個產生庫侖子的基本電量單位。

相關焦點

  • 超大統一理論概論
    對光的每一次重新認識都會帶來一場科學革命,本人根據現有理論重建了光子模型,解釋了物質和能量的轉化過程,揭示了物質和能量的本質,解釋了波粒二象性,建立了絕對參考系,並用絕對參考系解釋了光速不變原理。根據光子模型本人重建了原子模型---電磁波原子模型。並用新的原子模型統一了四個基本作用力,給出了統一作用力方程。
  • 或許這為超大統一理論指明了方向
    旋進理論是將一維運動拔高到三維運動,所以由相對論的尺縮鍾慢變成了體縮鍾慢。另外旋進理論用的並不是洛倫茲變換,用的不是相對參考系,而是絕對靜止參考系。根據丁肇中對電子的觀測,發現電子速度越快半徑越小,以及在核反應中減慢中子的速度以增加中子的半徑可以看出旋進理論更接近事實。這也解決了相對論與量子力學不兼容的問題。旋進理論是否就是終極理論?答案是否定的,大家看一下這些圖就知道了。
  • 大統一理論三部曲
    而量子旋進理論認為質量是固有屬性,是不隨速度改變而改變,只有距離有相對性,用量子旋進理論公式才成立。)2,核反應中要用慢中子,就是降低中子速度,目前解釋為中子慢了,波長增加,擊中原子核概率增加,而根據量子旋進理論中相對運動半徑關係計算中子是半徑增加,與測量相符,這個用相對論解釋不了但用量子旋進理論可以解釋。
  • 物理學四力統一理論;物理學大統一理論;-猜想
    電磁力與萬有引力的統一-猜想:萬有引力是兩個物體原子間其中一個物體的原子的帶正電荷的原子核,帶負電荷的電子與另一個物體的帶正電核的原子核,帶負電荷的電子的電磁力(靜電力,電磁場互相作用力)的統計學匯總的表現。
  • 正理論+反理論=大統一理論!1+1=1超越霍金!科學強國
    我是《正反萬能大統一理論》發明人張可海。今天主要講正反概念的《正理論+反理論=大統一理論!即1+1=1。超越霍金、牛頓、愛因斯坦! 世界科學強國!》。本文詳見我們的理論專著《大統一理論與霍金對話》第376——380頁。今天我們看到了大統一理論公式:「正理論+反理論=大統一理論。」即:1+1=1。
  • 多維空間力與大統一理論
    早在20世紀20年代,愛因斯坦已經致力於尋找一種統一理論來解釋所有相互作用,也可以說是解釋一切物理現象。他認為自然科學中統一的概念或許是一個基本法則。在20世紀30年代提出相對論後不久,愛因斯坦就著手研究大統一理論。然而直到1955年他耗盡幾十年精力都沒有找到最終答案。
  • 物理需要大統一理論
    研究過程弱電統一理論60年代格拉肖、溫柏格、薩拉姆三位科學家提出弱電統一理論,把弱相互作用和電磁相互作用統一起來,這種統一理論可以分別解釋弱相互作用和電磁相互作用的各種現象,並預言了幾種新的粒子,他們因此榮獲197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983年實驗發現了理論中預言的粒子,進一步證明了理論的正確性
  • 大統一理論
    1974年,美國科學家喬治(Howard Georgi,1947- )(左圖)和格拉肖提出了把強、弱、電三種相互作用統一在一起的SU(5)大統一理論。該理論認為:質子是不穩定的,估算出的質子壽命約為1028-2.5×1031年。大統一理論還作出預言:它可以自動得出電荷量子化,即所有電荷應是e/3的整數倍的結論 。大一統理論與標準模型不同,它預測質子衰變的存在。
  • 量子弦,優雅的宇宙大統一理論(第六稿)
    理論上宇宙間所有現象都可以用這四種作用力來解釋。為了統一這四種力,愛因斯坦耗費了後半生的精力沒有成功。在他之後,經過無數科學家的持之不竭,尤其是楊-米斯規範場,以及此後經過科學家們不斷完善的基本粒子標準模型,成功的統一了其中的三種力。但引力,始終是個問題小孩,沒有人能把它和其他三種力統一起來。
  • 大一統理論統一終於完成
    四個基本作用力統一公式和意義作者:朱成明概要:力的本質是能量的傳遞,能量是一份一份的,量子化的,所以力也是量子化的,我們通過物質能量分布即可完成四個基本作用力的統一。本文的意義在於將力統一的同時將力量子化,解釋了電磁力和萬有引力是長程力,核力是短程力,否定了力可以作用無窮小,作用無窮遠,同時也否定了力可以作用無窮大,作用無窮小。
  • 建立「大統一理論」有多少意義價值呢?
    引力理論一直受到科學界的爭議,原因在於有漏洞,「大統一理論」這個名詞從本質上來說是難以將其理論完全概述透徹,因為宇宙本身的動態模式根本就沒有必要用名詞來概括,他是一種運動狀態,運動狀態當然是用動詞更為貼切了,宇宙萬物的動態模式是「渦旋」。
  • 宇宙終極的大統一理論可能並不存在
    事實卻可能如此,我們發現構成宇宙的粒子本身卻是不確定的,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有很多理論公式運用在局部具體事物上,但是實際上,沒有終極的絕對大統一的理論來描述整個宇宙及其中的萬事萬物。如果我們可以確定每個粒子的物理量,宇宙起始的每個參數,理論上這個宇宙一切都是註定的,包括過去和未來都是可以計算出的,那恐怕才是最不可思議的現象。
  • 科學家趨之若鶩的大統一理論究竟是什麼,一旦被證明又會如何?
    先簡單說說什麼是大統一理論;我就不搬百度百科了,直白的說,就是科學家的認知是萬物都有定律,蘋果掉了是重力,磁鐵能吸金屬是磁力,電能產生電磁力,世間萬物的一切都應該有個理論去解釋.而大統一理論就是想把現在世界上發現的四種相互作用力聯繫和統一,用一套統一的理論解釋宇宙所有的事情
  • 最有可能統一所有力的理論:超弦理論 楊振寧對此表示不以為然
    弦理論是理論物理的一個分支學科,弦論的一個基本觀點是,自然界的基本單元不是電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之類的點狀粒子,而是很小很小的線狀的「弦」(包括有端點的「開弦」和圈狀的「閉弦」或閉合弦)。弦的不同振動和運動就產生出各種不同的基本粒子,能量與物質是可以轉化的,故弦理論並非證明物質不存在。
  • 物理學界的大統一理論在中國本土誕生
    這樣,在西方有些物理學家眼裡,好像大統一理論的創建成功指日可待。但是,當我導出了時間、空間兩個名詞的定義之後才明白,五種不同性質的力全部是微觀層面的發現,還遠不足以創建大統一理論。因為,只有在超大尺度的宏觀層面,再次得知了宇宙的宏觀分類,雙方合二為一,大統一理論才能夠真正誕生。我寫的《宇宙應該是有規律循環不息的在運行》(簡稱:大統一理論。論文的性質,屬於宇宙學。
  • 物理學家的終極夙願,物理學理論的完美統一之「力學統一」
    上篇文章,咱們從恆星與太陽的統一聊到了運動與靜止的統一,今天,就接著跟大家聊一聊什麼是天地合一?天地合一?也就是天上與地下的物理學理論的統一,哇,聽著就讓人感覺很牛的樣子,誰有這麼牛呢?這麼牛的事兒當然是由最牛的物理學家做的呀,他就是被蘋果給砸醒了的牛頓,嗯,果然,聽著名字就很牛!
  • 大統一理論(六)
    並且,在超大尺度的宏觀層面,導出了由恆星、行星、衛星、彗星、流星等組成的星系時空、黑洞時空、白洞時空、大氣壓強小於10-9pa的極高真空時空、零點時空等五大類屬性不同的時空。當導出了時間=宙、空間=宇,把時空坐標完全切換成宇宙坐標後,一幅完整的包含了相對論、經典力學理論、黑洞理論、白洞理論、量子力學理論等,屬於現代物理學最前沿理論的宇宙宏觀分類圖被展現出來。其中,還可以再次導出支撐整個宇宙有規律循環不息運行的引力、斥力、弱力、強力、電磁力等五種微觀領域最基本的原始動力。宏觀的宇宙分類與微觀不同力學的分類相互融合,物理學界的大統一理論正式在中國本土誕生。
  • 金剛碾破物理學煩惱,物理學大統一理論
    可以說他用道統一四書五經了。正所謂一經通所有經通,也是這個道理。講來講去,橫講豎講也無非講性命之學。同樣道理,也可以通過道圓融通達地解釋現有物理學理論,如此就是大統一理論了。大統一理論並非一套公式,一個公式。因為公式還停留在形式系統,形式系統還在邏輯裡打轉,無法統一。如果是形式系統,所構成的統一,必定是分裂的。比如七巧板,一定會有縫隙,只有天衣無縫。
  • 大統一理論(三)
    並且,在超大尺度的宏觀層面,導出了由恆星、行星、衛星、彗星、流星等組成的星系時空、黑洞時空、白洞時空、大氣壓強小於10-9pa的極高真空時空、零點時空等五大類屬性不同的時空。當導出了時間=宙、空間=宇,把時空坐標完全切換成宇宙坐標後,一幅完整的包含了相對論、經典力學理論、黑洞理論、白洞理論、量子力學理論等,屬於現代物理學最前沿理論的宇宙宏觀分類圖被展現出來。其中,還可以再次導出支撐整個宇宙有規律循環不息運行的引力、斥力、弱力、強力、電磁力等五種微觀領域最基本的原始動力。宏觀的宇宙分類與微觀不同力學的分類相互融合,物理學界的大統一理論正式在中國本土誕生。
  • M理論:統一了五種超弦理論和11維超引力理論
    M理論是弦理論的延伸,而超弦理論則發展自弦理論。弦理論與傳統的基本粒子論不同之處在於不把一個基本粒子看成一個點粒子,而認為其是一根一維的弦,顯然這種思維完全顛覆了以往所有的宇宙學理論。     弦理論中著名的威尼採亞諾公式可以理解為弦與弦的散射振幅,在此基礎上建立平行宇宙擁有難以想像的開放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