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8年高考註定是特別的,第一批「00後」終於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成年禮」!荔枝新聞與江蘇13市的「優等生們」進行了一次「心靈的交流」。在新的人生階段,他們是如何完成蛻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他們又有哪些新的選擇?跟著小編走進「優等生們」的內心世界!
第一眼看見這個大男孩,記者感嘆「很成熟」,姚星丞媽媽一旁笑笑說,「看著不像18歲吧。」近兩個小時的採訪結束後,我們不禁給這個外表成熟的「小鮮肉」,貼上內心也「成熟」的標籤,他那份堅定的使命感,讓這場採訪意猶未盡。
做個有使命感的科技工作者 想為中國拿個自然科學類諾貝爾獎
高考理科422分,清華領軍計劃30分加分,優異的成績讓姚星丞毫不意外地考上清華,他也順理成章地選擇了自己最愛的計算機專業。
談話的開始,我們預熱性地問了假期經歷,姚星丞提到自己參加的一個社會實踐,是關於探訪老黨員的活動:活動中認識一位從事水利工程的老黨員,通科學的水利控制系統,在98年抗洪期間,為揚中規避了不少災害損失。這個看起來普通、平常的社會實踐,卻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科技影響生活方方面面」,姚星丞微笑著點頭說道。
「我們生活方方面面都涉及『計算』,若沒有邏輯、不經過計算地活著,生命會很模糊、沒有方向,有了『計算』,效率會提高,我們也會更有力量。」對於選擇計算機的發展方向,姚星丞十分堅定。
「我奮鬥看看,為中國拿個自然科學類諾貝爾獎!」姚星丞15歲時,在讀完一本《上帝擲骰子嗎》後,備受啟發,曾這樣「口出豪言」,誓言要為中國在科學研究方面做出突破。
這之後,他把一次次的計算機競賽當作學習之外的「消遣」,沉浸於「算法」的魅力,當然收穫也頗豐: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聯賽(省級賽區)一等獎、江蘇CCF NOIP信息學競賽一等獎......
「我覺得一個人要有使命感,要朝一個比較大的方向去努力,不能為了一些多為了一己私利而做一些小家子氣的事情。」
對面的這個18歲男孩,和我們從水利工程聊到AI科技,再到社會生產力,總是繞不過「科學」和「計算」,呼應了他那句「科技影響生活方方面面」,而他帶著些許的小自信說道「我想從事計算機方向,通計算,來優化社會資源分配,以自己的能力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
用「邏輯」總結「套路」:寫作就像寫代碼
138分,是姚星丞的高考語文成績,平時語文較為薄弱的他對這個成績很滿意。到底是什麼樣的秘訣,讓語文成績逆襲呢?姚星丞是這樣操作——用「邏輯」總結「套路」!
關於語文作文,姚星丞認為自己的高分秘訣離不開那些老生常談的方法:積累+總結。除了日常積累名人名言等素材,也要常琢磨優秀文章,了解它的語言使用、結構分布,然後總結出自己寫作模板。在習慣邏輯思考的姚星丞看來,寫作與算法也有共通之處,就像寫代碼,框架、結構明確了,再進行枝幹豐盈,這樣寫起來就比較容易了。
而讓很多人頭疼的現代文閱讀,姚星丞用他那套萬能的「邏輯」做起來駕輕就熟:習題多讀多做;閱讀課外書時,了解主流思想、主流價值觀,探究作者寫作意圖;學習做題的固定表達,找到規律,點越多,得分可能性越大。
「現在的語文考試,能反映一個人的文學修養,但不能決定一個人的文學修養。一個人素養的高低,還是要看他的各方面行為、舉止。」
對於高考改革,姚星丞傾向保守派,認為現階段的高考是相對公平,也不用再優化,越優化可能問題越大。「高考這麼大規模的考試,持續時間長、決定性大,最終都會趨向功利性,還不如以最簡單的方式,一個固定的分數來決定接受哪種教育資源。」
「理工男」也有「文藝範兒」
姚星丞喜歡讀書,偏愛小說。米蘭昆德拉的小說在他看來與大多數不同,不亂,且有種現代感。王小波的小說、雜文他也讚不絕口,「一方面很強的語言邏輯性,另一方面有種奇妙的荒誕」,「自律」是王小波作品給他帶來最大的感觸,不杞人憂天,活在當下。
父親是藝術從業者,姚星丞喜歡跟著父親一起看電影,分析影片也成了他學習之外的最大樂趣。他看電影不分國家、不分類型、不分年代,豆瓣電影標記超過800部,對不同類型的電影總結歸納信手拈來。
「美國的電影工業比較完整,電影劇情比較套路;歐洲電影較與美國電影,在情節上、畫面上進行了突破;韓國電影集中在社會問題的反映;日本電影則專注家庭倫理、情感、人性的思考和發掘;而中國電影,在現實主義上缺少一些思考、工業不是特別成熟,還需要學習。」
姚星丞的一口氣概括,讓人很難想像他是剛我們聊完AI智能、大數據應用的理科生!
「理科生專業主要在理論、科技方面,但有一定的人文素養可以更好的服務人類。」
說了一番,最終還是被他繞到了「科技」原點。
電影這樣充滿藝術、人文氣息的行業,姚星丞看來,也有「計算」可言。他習慣將事物進行量化分析,電影存在評分、票房、排名等數據,當然也是「難以倖免」被他「算計」一番。
他認為,電影從拍攝到上映,過程充滿了計算,例如市場分析,每個笑點包袱的出現、受眾的消費水平等等,根據這些數據,可以更科學地拍電影,也更容易獲得好的票房。「就像《鐵達尼號》這個模型建立起來,運轉起來,自然離不開科技的力量。」
我們習慣性地聽著男孩總結著他的「邏輯」規律,很是信服。
計算機、文學、電影都可以歸為「傷眼」的愛好,但與很多視力不佳的優等生不一樣,姚星丞基本不戴眼鏡,也沒有進行刻意的視力保護,電子產品似乎沒有對他產生太大影響,這與父母視力不錯也有一定關係吧。不過,還是要防患於未然,這次採訪荔枝新聞聯合明月鏡片及潘通(PANTONE),將承包他四年內的眼部檢查,及一年4副的配鏡服務,助力他的好視力更持久!
只做階段性計劃 計劃過細怕「打臉」
網上流傳著一些「學神」的學習計劃表,時間段甚至精細到分鐘,姚星丞說自己不會這麼做,「我以前嘗試過,然後發現只會打自己臉。」他認為生活中存在很多未知變量,會影響計劃走向,自己做計劃更傾向階段性劃分,將計劃放到一個較大的時間限度內,挑選有利的時間完成計劃,這樣完成率也會更高。
「大一大二專注專業學習,大三爭取拿到交流生機會,大四希望拿到一個好的畢業結果。」
姚星丞用他的階段性計劃法,已規劃好大學四年,我們也期待他早日在熱愛的科學領域一展身手!
看更多00後優等生大話高考,請戳》》
在此次「看00後優等生大話高考」專題活動中,我們可以看到「近視」在高中生群體中已非常普遍。據世界衛生組織相關數據,我國高中生和大學生的近視率均已超過7成。相較之下,美國中小學生近視率僅在10%左右。作為中國鏡片領軍品牌之一,明月鏡片想通過此次活動呼籲廣大學子,在學習的同時,積極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提升近視防控意識。明月鏡片也為00後優等生們在未來大學四年中,安排了每年一次專業的視覺健康檢查、用眼諮詢及配鏡支持。
(記者/李瑤 攝影/馮金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