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之計在於晨,早餐對於一天的能量儲備很重要!可很多人早晨寧願花時間賴床,或精心梳洗打扮也懶得花時間去認真地吃個早餐。要知道,如果第一餐不吃或吃不好,就等於一開始就沒給身體這臺機器加滿足夠的「燃料」,導致一天疲勞「運轉」。所以,不吃早餐是一種非常錯誤的生活習慣,長期下來,會造成很多的疾病風險!
1.肥胖:很多人會認為不吃早餐可以保持身材苗條有利於減肥,其實這是錯誤的。《英國營養學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不吃早餐的人更可能增加體重。不吃早餐會增加了對高糖、高脂肪、高熱量食物的渴求。由於飢餓感強烈,可能會暴飲暴食,飢餓程度越高,攝入的食物就越多,最終導致肥胖。
2.低血糖。經過一夜睡眠,人體血糖水平處於較低的狀態,不吃早餐意味著禁食近12小時,會導致上午能量的供應不足。血糖水平大幅下降,低血糖會引發一系列症狀,如頭暈、心率加快、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現。嚴重者還可能會出現低血糖昏迷,如果搶救不及時,甚至還有生命危險。
3.便秘。因為不吃早飯,腸蠕動會受到影響,長期下去容易出現便秘的情況,這些都是對身體極為不利的。
4.胃病。早上不吃早餐,直到中午才進食,這樣胃長時間處於飢餓狀態,會造成胃酸分泌過多,於是容易造成胃炎、胃潰瘍等疾病。
5.膽結石。人睡了一晚,如果不吃早餐,那麼膽汁在膽囊裡已經儲存了12個小時以上,這個時候膽汁濃縮,如果再不把膽汁排到腸道,參與消化,就容易出現膽鹽結晶析出,結晶析出就像滾雪球一樣,慢慢地會變大,形成結石。研究指出,膽結石患者中,80%~90%的人都有不吃早餐的習慣。
6.心血管疾病。在一夜的睡眠中,因呼吸、排尿等顯性或非顯性發汗,使水分大量流失,如果不吃早餐或不飲水,可導致血容量減少,血液粘稠,血小板集聚性增加,微小血栓容易形成,容易堵塞心血管而致病,中老年人尤應注意。而一項研究表明,不吃早餐的人比吃早餐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22%,全因死亡率增加25%。
除了吃不吃的問題,早餐吃什麼也很重要。吃早餐的時候應該要保證其營養性,可以選擇一些高蛋白質的食物,也可以適當的增加一些穀物,還有一些水果也可以進行相關的補充,這樣可以使整個早餐的營養構成更加豐富。相反,在早上的時候不應該吃得太過辛辣,最好以清淡為主,有些人一大早起來就喜歡吃一些辛辣刺激的食物,這樣容易引發胃部不適等。
對於早餐吃什麼很重要,國外有一項研究結果發現,早餐用燕麥代替白麵包或雞蛋,可降低4%的缺血性卒中風險,同時降低4%的小動脈閉塞所導致的缺血性卒中風險;用燕麥代替雞蛋,還可降低6%的出血性卒中風險。但研究人員發現,用燕麥代替酸奶並不能對預防腦卒中產生影響。
每天吃早餐也是世界衛生組織倡導的健康生活方式。所以,在平時無論多忙,都要養成按時吃早飯的習慣,切忌不要因為沒時間、沒胃口等「藉口」而忽視了每天的第一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