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內部正籌劃名為「京東優選」的社區團購項目。
該項目由京東物流和京東商城聯動,前期由物流部門負責倉儲規劃,之後再由商城負責終端。該項目將於12月底明年1月初正式上線,最初將在山東試點,隨後在京東物流全國七大區(華東、華北、華中、華南、西南、西北、東北)的省會城市和一些產業帶鋪開。
同時,大商超全渠道事業群成立了單獨的社區團購業務部,該部門合併了京東原有的社區團購業務:友家鋪子、蛐蛐購、京東區區購。
隨著京東的加入,這場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地面商業競爭變得越來越熱鬧。幾乎所有的網際網路巨頭都意識到這場戰爭的重要性,它是電商下沉的重要渠道,也是網際網路巨頭們改造農產品流通環節的一個切口。三四線城市約10億人口的餐桌決定著中國網際網路未來十年的格局。
但這終究是一門難生意,地推、供應鏈、倉儲配送等能力缺一不可。目前來看,沒有一家巨頭具備全部的能力,拼多多的優勢在供應鏈,美團長於地推,而京東的優勢是物流能力。
這也意味著所有的網際網路巨頭都有機會分一杯羹。對於京東而言,社區團購既是對下沉市場的進一步挖掘,也是其物流能力的一次全面檢驗。
早在疫情出現前,數位化轉型就是各行各業的熱門概念,但究竟什麼是數位化,從業者說法不一。在許多線下零售商眼裡,「數位化」就是把店搬到線上,但由於缺少運營手段,這類轉型往往成效不佳。商家看到開網店的投入大於回報,積極性很難得到提振。
不過,在疫情的衝擊下,即使是最保守的線下零售商也不得不加速走向線上,數位化從「錦上添花」變成了必選項。也正是在這一關鍵節點,社區團購模式的優勢更加凸顯,其既幫助線下零售走出生存危機,也破解了商家長期的數位化難題。
從零售業的核心痛點出發,數位化的深層意義在於:對內,商家本身的庫存周轉、經營情況實現了高效管理;對外,獲得線上流量的同時,C端的數據也得到沉澱,商家能從及時的數據反饋中快速迭代策略,而不是只靠感性的經驗來指導決策。
無論是內部管理還是外部互動,數位化將讓數據在「人貨場」中高速流動,更客觀、有效的經營路徑也就從中產生,商家得以實現降本增效。而一切的推動力,都來自脫胎於微信私域運營的社區團購。
隨著社區團購模式不斷滲透,線下商家有了更高效的C端觸達能力,也能靈活、大規模地參與年度大促,市場的消費潛力被進一步激活。從本次「雙11」的增長情況看,社區團購之於線上實體數位化轉型的意義,還將在未來進一步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