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不過這七道檻,社區團購就是一團虛火!

2020-12-07 手機鳳凰網

廣州番禺區的一條商業街上,蔡文的士多店裡每天會來四五撥做地堆的人,意圖說服她成為一名做「社區團購」業務的團長。

「這條街上,走幾步路就有一個提貨點。」蔡文告訴《21CBR》記者,在美團、拼多多、滴滴、興盛優選等公司的瘋狂攻勢之下,商業街上的洗衣店、副食店、餐飲店鋪老闆們均做起了「團長」副業。

蔡文現為興盛優選、美團買菜的團長,每天會在小區微信群裡發布當日特價菜,比如0.99元半斤的菜心,1.99元一斤的胡蘿蔔。

這些蔬菜價格比菜市場便宜,能吸引家庭主婦們前來購買。「平均每天銷售額幾百塊,佣金比例約10%。」這份副業給蔡文帶來了一份略低於千元的月收入。

這些特價菜和佣金背後,美團、拼多多等公司往社區團購賽道裡投入大量真金白銀。最近幾個月,網際網路巨頭拼命燒錢,企圖通過社區團購業務佔領生鮮賽道。

燒錢能燒出規模來嗎?《21CBR》採訪了參戰的社區電商高管和多位團長,還原了決定社區團購模式能否成立的7個魔鬼細節。

人群擴圈

社區團購業務要賺錢,先得獲得足夠多的用戶,拿到充足的訂單。

年輕人圖方便,中老年人愛便宜,這是兩個切入口

蔡文的一部分客戶是20—35歲的年輕人,「為了避免來回跑,他們一次會多買一些。」為滿足這些年輕人的需要,蔡文承諾,訂單金額超過38元錢,送貨上門。

偶爾做飯的年輕人並不是高頻用戶,社區電商公司一位內部高管王瀟談道,買生鮮的核心人群是家庭主婦,年齡在30—50歲之間。

「圍繞家庭用餐場景,平臺很多用戶是女性,二十歲到四十多歲是主力。」叮咚買菜相關人士與其觀點類似。

巨頭們打算通過補貼,逐步拿下這部分負責家庭一日三餐的用戶,一個挑戰在於,這些客群有的逛菜場是消遣時間,作為生活方式一部分,即便滲透率上升,訂單量及客單價也會受壓制

據蔡文觀察,中老年人即便有在線買的習慣,每天買的東西不多,且他們不願完全離開菜場,反而一道在平臺專挑便宜貨的效率奇高。「如果覺得某樣東西便宜,他們就會下單,逛完菜市場後,順便拿回家,甚至會推薦一起跳廣場舞的同伴購買。」

菜市場

一位武漢的多多買菜團長吳俊表示,疫情期間,當地居民幾個月不能外出,培養了用戶習慣,負責買菜做飯的人,有些即使年紀大了,也會熟練操作手機搶購便宜商品。「像雞蛋這類商品,平臺補貼後便宜多了。菜市場一板雞蛋起碼得15塊錢,多多買菜上只要約11塊錢。」

訂單密度

社區團購盈利,訂單密度要達到一定基準。

「疫情期間,所有生鮮平臺都是掙錢的,因為密度足夠,訂單量足夠。」王瀟指出,在特殊時期,社區團購業務實現盈利很正常,疫情逐漸平息後,其公司只在某些訂單密度足夠大的區域將毛利率轉正了。

據記者了解,現階段,平臺的訂單量還遠未達到盈利程度,殘酷競爭稀釋各平臺的訂單密度

蔡文所在的萬科歐泊,是廣州番禺的大型小區,約擁有5000戶。她抱怨道:「平臺太多了,我這裡每天的單量很少,(美團買菜和興盛優選的銷售額)只有幾百塊錢。」蔡文覺得投入產出比太低了,近期降低了群發連結的頻率。

吳俊也向記者反映,有5個平臺找過他做團長,抱著試水的心態,他選了拼多多。「前期賺得少,每天就一兩單,比平臺的數量還少。」

有受訪者認為,社區團購服務高度本地化,如果周邊區域菜市場等線下業態豐富,線上訂單密度不足,即便社區內只有一家平臺,都未必能盈利;反之,達到一定訂單密度,中小廠商也能生存。

王瀟認為,即便跑出來1~2家全國性的大公司,社區團購可能也會存在區域性的「小而美」品牌,無法達到大小通吃。品牌聚焦某些品類,在供應鏈上特別有優勢,通過做爆款,每月流水可做到千萬級,也能存活。

王瀟補充道,消費者購買幾次之後,如果發現品質不行或者送來的時候已經不需要了,比如做飯用不上,又或者平臺經常缺貨少貨,就會轉移到其他平臺或傳統渠道上去。

對此,蔡文深有體會。「生鮮平臺跟菜市場不一樣,每天發布的東西有限,品種日日更換,可能顧客今天要買的東西,你這裡就沒有。」找她下單的顧客,大部分還是會去菜市場,不會全在線上購買。

品控

品控做得好,才能有好的消費體驗,提高復購率。

在獲客等工作交給團長之後,社區團購平臺本身在做一個B2B批發業務。如果不控貨的話,無法保證商品本身質量,缺乏競爭力。消費者有個試錯過程,如果發現品質不佳,即使價格便宜,也會放棄使用。

線上不用賣品質最好的商品,王瀟認為,高品質生鮮產品是有需求的,但高端人群會去百果園或物美超市等地選購。

品質比高端貨差一點的,走線上渠道更好,我們的核心用戶是中產和低收入人群。線上能買到,品相還不錯,價格比菜市場便宜的東西,消費者肯定願意買單,對不對?」王瀟這樣告訴記者。

品類也要根據區域情況實時變化。武漢剛剛入冬,氣溫驟降。吳俊告訴記者,棉被、電熱水袋等日用品賣得特別好,「馬上到年底了,顧客需要送禮,打算大力推一些牛奶類的商品。」

供應鏈

對於生鮮這類時效性較強的商品,供應鏈效率至關重要。

社區團購整個鏈條太長,要搭建多層體系——生鮮平臺建城市倉,產品分發給團長,其通過送貨上門或自提的方式送到用戶手裡。

比如,興盛優選通過自建倉庫,打造「共享倉——中心倉——服務站/網格站——門店/自提點」的供應鏈。部分供應商會將商品直接送到共享倉,生鮮的標品化處理都在倉內完成,再通過自建運力配送至中心倉,再配送至小區周邊的網格站。最後一層則是遍布全國的夫妻店、便利店。

生鮮產品品類多、貨值低,即便全國性平臺,也要深入各地組建供應鏈網絡,非常複雜,只有達到相當單量,才能具備本地化的規模優勢

美團旗下社區團購業務「美團優選」首站就選在濟南,這座城市緊挨壽光、章丘兩大蔬菜之鄉,方便搭建供應鏈體系,但兩地蔬菜都存在運輸半徑,不可能全國配送。

有的平臺全國布點,在具體地域沒有太多整合優勢,並非來自所謂的「供貨源頭」。比如,有成都菜販表示,滴滴旗下的橙心優選還是回到菜市場進部分貨品。

與供應鏈相關的「履約成本」概念也很重要,這決定了用戶是否能及時提到貨。

以美團優選廣州市場為例,《21CBR》記者早上支付訂單後,第二天16點前才能提貨,在選擇商品時,不得不避開了肉類和海鮮;在濟南,美團優選可在隔天11點前提貨。這說明,美團優選在廣州的供應鏈成熟度,暫時還不如濟南地區。

社區團購本身的先下單、再備貨、後履約的模式,帶來的是商品組合的不確定性,這意味著每天對運力具有極大的彈性要求。想要優化物流配送成本與效率,巨頭必須自建物流、自建倉庫,這需要大額重資本投入。

團長激勵

在獲客和物流上,團長充當重要的中介角色。

團長在小區群發布連結,招攬顧客,拿自家或門店充當生鮮平臺的前置倉,街坊鄰居自己來取貨。

團長的忠誠度和積極性都不高,哪家佣金高,選哪家

武漢的吳俊告訴《21CBR》記者,在多多買菜平臺上,便宜好賣的商品佣金比例太低,而佣金比例高的商品又很難賣出去,打算試試別的平臺。

部分社區團購產品的微信小程序

蔡文則因為單量較低,部分訂單需要送貨,耗時耗力,積極性降低。「剛開始做團長的時候,我會在固定時間發連結,現在沒有,有空的時候才發。有時一天都不發,可能就我一個人下單。」

另一麻煩是,生鮮產品易損耗,團長們拿到貨物後,需要及時清點,品相太差的退還給平臺。蔡文表示,美團這類平臺退貨固然方便,退貨過程需要自己花大量時間。

一種理想的狀況,平臺未來能將用戶導入生鮮平臺下單,建立直接連接,團長角色弱化,佣金成本下降。就目前而言,如果團長不積極運維和本地化服務,鬆散社群的活躍度會迅速下降。

興盛優選團長抽成比例

鑑於團長同樣有機會成本,如果要提高其積極性,勢必要漲佣金比例或者將單量維持在一個高水平上,否則燒錢掙來的市場一樣會快速萎縮。

只有當團長成本比客戶引流成本和最後一公裡配送成本更低時,社區生鮮團購的商業模式才能跑通。

組織效率

社區團購大戰是一場線下地面部隊組織能力的競爭。

拿下更多的團長,分發生鮮產品,及時跟進售後等,需要一支地推鐵軍。這對平臺的管理能力要求極高,誰的線下作戰能力更強,就能獲得更大市場

「每天店裡很熱鬧,我都是兩個平臺的團長了,還不斷有人邀請我加入。」蔡文告訴記者,平時可看到各大生鮮平臺的地推人員在商業街發傳單、做推廣,穿著「美團」衣服的人最多。

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美團優選在湖南的總BD人數已經超過1500名,內部規劃最少要2500名以上。

滴滴和美團的戰鬥狀態極為強悍。這兩家公司,一家有線下拓展司機的經驗,一家在千團大戰中經過歷練。

強大的組織在市場開拓期,確實能夠教育大量用戶,提高滲透率,不過,社區團購非常重運營,且本質上很難成為一個高盈利性的領域,未來各鏈條的組織效率和成本控制更為關鍵。

一家生鮮網站的高管接受《21CBR》採訪時認為,社群團購單靠補貼和夫妻店搶生意,假如全鏈條的運營效率和成本還不如他們,理論上會產生巨額虧損

加盟商管控

加盟商是倉配體系的中心環節。

美團、拼多多和滴滴均仿照興盛優選搭建了「中心倉——網格倉——團長」的三級倉模式。為節省成本,三家均採取加盟模式。

加盟商負責從網格倉到團長端的配送,網際網路巨頭們則會基於單量給予補貼,約0.5元/單,好一點可達到0.65元/單。

加盟商的成本包括近500平的網格倉租金,以及司機、分揀員的人工費用。一位加盟商算過一筆帳,每天只有做10000單,才能勉強達到盈虧平衡。但大部分加盟商達不到這個單量,日訂單可能做到7000左右,出現虧損。

加盟商們賺不到錢,還要幹活,就會影響後端的商品交付,降低消費體驗。可如果網際網路巨頭們自建倉配體系,負責全鏈路配送,擴張速度會降低,成本不可估量。

社區團購賽道戰事正酣,看上去很美,最新消息是京東也入局了,但是,燒錢容易,可要短時間內燒出市場和規模,跑通商業模式,最終達到盈利,具有巨大的不確定性。

氣勢洶洶的巨頭未必就一定能做成;即便能做成,所消耗的資金和時間,也未必有預想的樂觀。

(文中蔡文、吳俊、王瀟為化名)

相關焦點

  • 社區團購的現狀分析
    這已經是生鮮第三次進入人們視野了。生鮮就像一個戰略高地,創業公司反覆衝鋒,卻又多次被打退。從生鮮電商到生鮮社區團購,為什麼這麼多公司屢敗屢戰?我覺得這跟社區生鮮團購的行業屬性有關係:第一,是剛需。正常情況下,所有人每天都要吃東西。第二,消費頻次高。
  • 無論社區團購怎麼打,騰訊都是最大贏家
    如果再算上阿里京東這兩大巨頭的布局,快手、字節、滴滴、美團、拼多多,七巨頭齊刷刷進入社區團購,把興盛優選、同程生活、十薈團、食享會等行業傳統格局(社區團購企業有兩百多家,各個地方都有地方小巨頭),衝擊的七零八落。
  • 群裡一聲喊 萬物皆可「團」 社區團購能走多遠?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們線下團購也不現實了,我就加入了『嗨團』團購平臺,試試線上賣貨怎麼樣。渠道雖然各種各樣,目的卻又幾乎一致:方便大家便宜買東西。」豔子說。    豔子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從今年1月份開始,她又有了另一個身份——「嗨團」會員群中的「團長」,每天她都會在群裡發一些團購信息和商品信息。
  • 十薈團看社區團購正發生新變化
    只是小店進貨、囤貨,是我們在一開始做社區團購行業的時候,沒有想過的一種需求。可以理解為,是社區團購發展到現在激發出的新紅利。 見實:合併之後到現在,GMV同去年相比漲幅比例是多少?團長現在多少了?
  • 巨頭扶得起社區團購嗎?
    整個2019年,社區團購一夜入冬,收縮、裁員、倒閉、合併,大大小小的團購項目批量死亡,頭部平臺之間合併同類項,行業唱衰之聲四起。一位社區團購平臺創始人對燃財經感慨,2018年他是急著拿融資,四處站臺做PR,2019年變成了回應各種裁員和跑路的傳聞。打破這一局面的是阿里巴巴。今年1月,十薈團宣布完成新一輪8830萬美元融資。
  • 萬字長文,深度解析「社區團購」
    可以說,從國家、市場、消費者、底層商販、社會輿論等方面,無一例外,對近期火爆的社區團購,人們不再是一味追捧,而是看法複雜——這很值得玩味。對此,就有一位網友評價道:與其探究社區團購為什麼如此火爆,反倒不如去問網際網路巨頭們為何如此瘋狂?一、在一個錯誤的時間點「冒泡」為何看似火爆的社區團購,不如先前網際網路賦能傳統行業時那樣,被大眾一致看好?
  • 深度對話:社區團購不可能被壟斷
    但這個賽道卻難有絕對巨頭,就是那種一個賽道一家企業,類似美團、滴滴這樣。如興盛優選、十薈團很大,卻仍然有無數新資本、新團隊進入和崛起。 熊衛對此認為,這是因為國內農業生產長時間分散,非常依賴於本地市場,也導致目前為止沒有一個生鮮行業的產業巨頭,即便是中糧、永輝這樣的大牌,市值和體量也很有限。 這次和熊衛深聊了近三個小時。
  • 社區團購不是洪水猛獸,而是細水長流
    在這本書中,費孝通用「差序格局」這個概念,來總結中國社會結構的基本特性:「以己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與別人形成的社會關係像水的波紋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遠,也愈推愈薄。」「我們的格局不是一捆一綑紮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每個人都是他社會影響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紋所推及的就發生聯繫。
  • 「社區團購」這場戰爭,可能與你想像的不太一樣
    我的朋友圈天天有人轉發這方面的文章,微信群裡也經常有關於「網際網路巨頭該不該做社區團購」「社區團購到底有沒有技術含量」的討論。一開始,本怪盜團團長是拒絕研究這個領域的——因為我不做飯,也沒有通過網際網路購買生鮮商品的需求,隔三差五買個水果也是在社區超市買的。然而,慢慢地我發現,這個話題越來越熱門了,大有超過直播帶貨、成為網際網路行業第一風口的勢頭。如果不學習就會落後,所以我必須學習。
  • 社區團購,「三英戰呂布」
    隨著秋冬季節的來臨,不確定的庚子2020年又到了要緊關頭,2019年末的疫情封閉,帶來的社區團購和生鮮到家業務,也是到了百團大戰的階段。基於社區團購模式的到家業務,是現在各種電商業務發力的焦點,也是2020年的乃至21年之後的又一個風口。
  • 社區團購「團戰」正酣,變革與較量中如何走出「最優」路徑
    不過,從生鮮電商血淋淋的教訓看,「燒錢補貼」絕對不是核心競爭力,社區團購併不能簡單理解為「流量」的遊戲,許多用戶薅完補貼羊毛後「用完即走」,用戶留存並不理想。近期某火爆的社區團購新秀就被媒體指責GMV主要靠補貼,水分很大。對此,一位資深行業從業者指出,「燒錢」不會是常態,市場供應體系也不會因此被長期擾亂。
  • 美團拼多多挑起社區團購新戰事,誰能「見血封喉」?
    有業內人士稱,美團正在以低價策略切入社區團購,而拼多多在不久前也上線「多多買菜」。美團跟拼多多都劍指社區團購,江湖有傳言稱美團跟拼多多的這次正面較量,雙方的戰鬥力或許會超過阿里,這種猜測經得起推敲嗎?戰略目光瞄準社區團購,美團&拼多多均動作頻頻社區團購賽道能夠吸引美團和拼多多入局的原因,在於這條賽道在未來擁有廣闊的增量市場空間。
  • 一張圖帶你了解社區團購與社群團購的區別,趕緊收藏!
    一、社群團購與社區團購的客戶範圍不同社區團購,以小區或是商區為基礎,基於這個區域輻蓋的人群而進行銷售的。社群團購,以每個團長為節點,通過朋友圈輻射的。二、社群團購與社區團購的配送方式不同社區團購都是以落地配送的方式為主,通俗的說就是貨物需要給到團長,再由小區的團長來進行配送。
  • 社區團購的終局是什麼?答案或許是短視頻電商
    社區團購提升至戰略高度,新一輪的競爭由此拉開序幕。美團已經提出「千城計劃」,增設「美團優選」事業部。從更高的角度,社區團購或許是電商進一步打開下沉市場的流量入口,龍頭電商/網際網路公司會藉助社區拼團高性價比的特點,打開下沉市場,從生鮮拓展到全品類,逐步提升在下線城市的電商滲透率,因而具有戰略意義。
  • 社區團購——無底洞
    社區團購,資本在這個領域裡,會有種無底洞的樣態,不停地砸錢,不斷的砸錢 而那些依靠輕模式的,這幾年,能夠在這個領域裡獲得一席之地,當然也有重模式的,那也是小心翼翼,才存活至今。 在社區團購下,美團買菜、叮咚買菜、每日優鮮這種倉配體系,尤其在一二線城市布局的結構,會是怎樣的,是不是依託這種自有體系會更好一些,也許是的,但模式比較重,好在一旦打成,往往會形成壁壘。
  • 社區團購血戰空前 滴滴、拼多多等短兵相接 前有追兵後有猛虎...
    而經過千團大戰後,面對由巨頭掀起的又一輪血雨腥風,社區團購的倖存玩家也多了幾分從容。「『雙11』當天興盛優選訂單量突破1200萬,但是售後率非常低,甚至低於日常水平,這對履約能力有著極高的要求。」上述興盛優選相關負責人表示。
  • 社區團購是時代試金石,巨頭間的戰略有何不同?
    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最後一個月中,「社區團購大戰」在中國網際網路江湖掀起了不小的風波..從4月開始到11月底,滴滴、美團、拼多多、阿里等巨頭先後高調入場,毫不掩飾地提前對外宣示要「爭當第一名、成為最後勝出者」的意志和決心。社區團購是一門什麼生意?值得嗎?
  • 集體燒錢做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的宇宙盡頭是「賣菜」?
    誰也不能否認社區團購今年的紅火勢頭。12月2日有消息稱,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劉強東近日在高管會上表態,他會親自下場帶隊,帶領京東打好社區團購一仗。但截至《華夏時報》記者發稿,京東還尚未對外證實該消息。一把手的表態,是觀察公司動向的最好風向標。幾個月間,親自下場對社區團購志在必得的網際網路大佬們越來越多。無論是源於流量還是著意賺錢,現在所有人都認為「預售加自提」是一門好生意。
  • 在當下火熱的社區團購市場,無論新三團(美團、滴滴、拼多多)和興盛...
    2020 Wednesday 在當下火熱的社區團購市場
  • 「趣點」向「最後一公裡」進化!今日頭條、滴滴入局,社區團購是...
    憑藉自己物流和冷鏈優勢,順豐涉足生鮮食品平臺再合適不過。針對生鮮保質期短等特點,2014年順豐還在線下開了518家門店,以線上線下業務融合,推出一小時送貨上門服務。但這「最後一公裡」生鮮配送難題是順豐這類物流巨頭都難以化解的痛點,配送成本高了,商品價格自然上漲,普通消費者難以接受。成本低了,電商犧牲利潤又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