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對話:社區團購不可能被壟斷

2021-01-14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見實」(ID:jianshishijie),作者:任佳敏,36氪經授權發布。

社區團購在近期陷入了巨大爭論中,雖然各自角度不同,但回到基本話題中來,問題多是:社區團購的關鍵到底是什麼?該競爭的核心點又是什麼?

見實在舊文重發之餘(為什麼社區團購這麼火?高榕零售投資模型一張圖說透大賽道),也約到叮咚買菜副總裁熊衛,深聊這些問題。在他看來,社區團購在資本、技術、業務能力三大方面展開的競爭,都是為了優化B端效率、優化C端效率、優化C端體驗三者之一的關鍵問題。不論是哪一個解決,都有著巨大價值。

而目前,水果、生鮮、食品這三大品類的在線化率不足5%。這是個高頻剛需市場,卻在線率很低。因此才引來無數創業團隊從2018年初開始進入。至今為止,許多團隊仍在聚焦這些商品的品質標準化問題、時效性問題。

但這個賽道卻難有絕對巨頭,就是那種一個賽道一家企業,類似美團、滴滴這樣。如興盛優選、十薈團很大,卻仍然有無數新資本、新團隊進入和崛起。

熊衛對此認為,這是因為國內農業生產長時間分散,非常依賴於本地市場,也導致目前為止沒有一個生鮮行業的產業巨頭,即便是中糧、永輝這樣的大牌,市值和體量也很有限。

這次和熊衛深聊了近三個小時。聊天不僅聚焦於他對社區團購的理解和觀察,還深聊到叮咚買菜自身發展的邏輯,及叮咚買菜內部總結的運營模型和方法論。即便精編之後也長達萬字。乾脆見實將內容一分為二,按不同主題梳理。今天先出第一篇,後續幾天關於叮咚的方法論將會全文釋放,希望能給關注這一賽道的你帶來新啟發。如下,Enjoy:

叮咚買菜副總裁 熊衛

見實:最近幾天很多行業群裡都在討論有關社區團購的話題,你個人是怎麼理解的?

熊衛:現在社區團購已經發展到了2.0版本,跟之前的有好東西、每日一淘等社區團不太一樣。

社區團購2.0基本上是興盛優選趟出來的模式,其好處是:第一,他改造了傳統電商的供應鏈,使整個流程更短、成本更低。第二,優化了夫妻店的效率,讓他們可以去賣很多原本門店裡沒有的SKU,同時還給他們帶來了很多流量和用戶。

之前的社區團購你可以理解為微商邏輯,比較依賴團長,因為團長代表著流量,起到了帶貨的作用,所以團長可以拿到30%以上的佣金。從選品和銷售方面來看,團長都比較傾向於所謂的大規格高毛利商品。

現在的社群團購更多是平臺屬性,團長不再需要提供流量,主要任務變成了提供場地、分揀商品和提供服務的作用,團長沒有那麼重要了,商品屬於低毛利走量的模式。因為社區團購是統一分發,社區的訂單密度越大,單件商品的物流成本就越小,成本大概就幾毛錢。

所以現在大量資本進入,主要在做兩個事情:第一,培養用戶習慣,吸引更多用戶來自己的平臺購買;第二,做小區的訂單密度,因為小區密度決定了他們物流成本和效率。

見實:現在整個行業競爭發展到哪個階段了?

熊衛:目前整個行業的發展才剛開始,還屬於大資本跑馬圈地,小玩家被淘汰的階段。但還沒到始整頓秩序的階段,也沒有開始往上遊繼續深入,那些更重要的事情還沒人去做,例如優化物流和優化生產環節。

見實:這3年行業調整變化,銷聲匿跡的社區團購平臺不少,實際活下來的並不多,背後是什麼因素導致的?

熊衛:這個過程中其實有兩段邏輯:

第一階段,社區團購初期的流量是去中心化的,流量非常稀缺,而主要流量都來自團長,這使得很多公司都在拼命從其他公司挖團長。如果團長頻繁換平臺,導致的問題是整個團長群體信譽的整體下降。

除此以外,團長管理、供應鏈等環節只要有一件沒做好,就會被逐漸淘汰,最後可能就剩下幾家公司了。

第二個階段,興盛優選的模式跑出來後,巨頭進場玩的是燒錢養流量的模式,他們根本不在意團長的那些流量。

舉個例子,以前的團長都會選擇主賣單價在80元以上的商品,從中抽傭30%紅利,很少選擇5元的單品,利潤太薄。巨頭會選擇低單價的商品,因為用戶的選擇成本很低。

甚至,巨頭為了增加用戶粘性和小區的覆蓋度,會將進價5塊錢的標準引流商品(如盒裝牛奶)虧5元賣出去,用戶肯定願意買單,但以前那些高毛利的社區團購基本就活不下去了。

見實:現在拼多多、阿里、美團、京東都在搶社區團購賽道,大家看到的機會都是什麼樣的?跟你們看到的機會一樣嗎?

熊衛:大家看到的機會應該都是一樣,就是生鮮市場高頻剛需,但在線率卻很低的問題。只是各自的運營思路可能取決於每個公司的基因特點和擅長點。

現在能看到社區團購的擴張速度最快,因為他們的SKU少,還是次日達,運營相對很輕,不存在太多運力和倉儲問題。例如,他們誰都沒有去建設冷鏈物流。

他們還是用平臺思路去做,而叮咚買菜的前置倉屬於自營思路。我們沒有那麼多資本去跟社區團購那樣燒錢競爭。

我們只能去做別人不願意幹,更需要耗費功夫的工作,在農業的生產、物流方面下更多的功夫,未來才可能有生存空間。否則,只要砸錢就能砸出來的方式,我們肯定活不下去。

見實:最近很多認為資本的燒錢模式進入社區團購對老百姓是沒有價值的,反而是與民爭利,最後可能跟共享單車那樣弄得一地雞毛,你怎麼看這個問題?

熊衛:通常,我們看一個事情是否有價值,第一看他能否優化B端效率,然後看他能否優化C端效率,如果都沒有優化,再去看其是否能優化C端體驗。

我個人認為資本市場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事物,所有的領域都有先進生產力代替落後生產力的過程。我雖然對「社區團購是一種先進交易模式」表示懷疑,但它的物流路徑確實是更短的。

很多人看到社區團購都是在爭奪C端用戶,並沒有給B端帶來更多的貢獻。從善意的角度看,資本如果想要保持低價就一定會向上遊做創新顛覆,從惡意的角度看,資本會壟斷上遊資源再割韭菜,就看你用什麼角度去看待這件事。

見實:您覺得什麼樣的邏輯會左右整個大環境的競爭?

熊衛:從生態位競爭的角度來看,除了汽車、房產、教育、醫療等大領域,整個居民在網際網路領域的消費大概還剩20多萬億。像3C數碼、母嬰、美妝等行業的線上化程度已經非常高了,2018年基本都超過了15%,3C和服裝甚至都接近於40%。

那麼還有哪些品類的在線化率比較低?主要就是水果、生鮮、食品,這三個品類的在線化率不足5%。

雖然淘寶、京東這種次日達或三日以上達的電商場景做了這麼多年,其中最受影響的只是百貨商場、沃爾瑪和家樂福這種大商超,你會發現身邊的生鮮超市卻越開越多,因此我們認為生鮮消費的場景一定是半小時達的場景,前置倉在未來也是比較有前途的。

我們的邏輯是去滿足用戶線上逛生鮮超市的需求,或者更高層次的需求,讓用戶可以不出門就能獲得相對標準化的高品質生鮮商品。社區團購的邏輯是滿足用戶去菜市場買菜等相對較低層次的需求。

如果往五年後看,對價格敏感、時效性不敏感的用戶更傾向於社區團購,這會使中國的菜市場受影響比較大。而對時效性敏感、價格不敏感的用戶,可能更偏向於前置倉模式,超市的市場空間受擠壓會比較重。

見實:為什麼淘寶和京東做了這麼多年,生鮮的在線化率一直都這麼低?

熊衛:我覺得是兩個問題沒有解決:

第一,品質的標準化問題。用戶收到的生鮮產品可能跟圖文介紹是不一致的。第二,時效性問題。生鮮發貨到貨慢了,商品本身出問題的概率就非常大。而且,很多用戶都是做飯的時候才買菜,而不是提前囤菜。這些都需要保證時效性。

所以我們看到的機會點是品質、時間和速度的確定性,把非標品做成標準品,並且在30分鐘左右送到用戶手裡。

見實:行業裡不同公司之間的核心競爭點是什麼?

熊衛:業務能力、技術能力、資本能力都很重要。所有的公司在向上生長的時候都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有的公司業務能力和執行能力強,有的公司戰略眼光獨到,有的公司運氣好,都能有可能跑出自己的模式。比如興盛優選可能是靠創新力或靠戰略眼光趟出了一條新模式。

第二個階段拼的是技術能力,必須通過技術夯實前面的基礎,提升效率,打造護城河。第三個階段拼的是資本能力。這三個階段的能力都非常重要。

見實:如果拼到最後都是大玩家,那麼最後終局會是某個公司像美團和滴滴那樣在拼殺中最後勝出嗎?

熊衛:不一定。因為中國的農業生產在很長時間裡都非常分散,非常依賴於本地市場,你會先發現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個生鮮行業的產業巨頭,即便是中糧、永輝的市值和體量也都有限。

有的生鮮大企業只在本省做得好,但很難走出去,不知道為什麼。這意味著,這個傳統行業裡一定有大量的隱性知識還沒有挖掘出來。所以說,最後的終局不好判斷。

見實:你覺得走到最後的企業需要具備什麼素質、條件或要素?

熊衛:可以判斷是,走到最後的企業需要有更強的定力和耐心,有更深入產業鏈的能力。這裡的產業連結主要指上遊農業生產環節,因為生鮮農產品行業跟網際網路行業不太一樣。

《海權論》一書中描述為什麼海權跟陸權的邏輯不一樣,這段很有意思。海上一馬平川,你的艦隊有11艘船,別人的艦隊有10艘,你只多一艘船就有可能制霸整片大洋。但陸地是有關隘可以防守的,可以用較少的兵把守天險,從而阻止大軍入侵,兵力不如別人卻也能控制較大的區域。

以前的網際網路更像是海權,LBS的屬性沒那麼強。現在的生鮮領域和教育領域更像是一種陸權戰爭,需要企業更了解本地市場,把隱性知識都挖出來,不斷往上遊走,才能做得長久。

相關焦點

  • 萬字長文,深度解析「社區團購」
    正因如此,從人群定位、地域定位、模式選擇、市場規模等方面考慮,社區團購這一個門檻不高、可快速複製的生意,也是一門可讓資本大發神威、可快速規模化生意。而藉由海量補貼迅速清理打垮當地小商戶,從而在短期內壟斷區域市場——這在各大網際網路巨頭操作下,自然也成了手拿把攥的小事。
  • 「社區團購」這場戰爭,可能與你想像的不太一樣
    在同一家公司內部,「買菜業務」和「社區團購業務」的團隊、供應鏈和客戶群往往沒有什麼重疊。歸根結底,網際網路公司在生鮮電商(廣義的「買菜」)方面積累的經驗和資源,對社區團購可能只有非常微弱的增益作用。我們切不可想當然地認為,生鮮電商業務比較成熟的巨頭也能贏得社區團購之戰。
  • 社區團購的現狀分析
    ,每個人好像都能說出個一二三條,大家可能會覺得這種模式好像在哪兒見過。無居民不消費,無站不拼團。在社區的場景中,如何發揮線下真實的社交信任關係、口碑傳播效應以及品質產品規模化的成本優勢,是更好發揮社團模式的關鍵所在。品牌企業只要精準定位每個潛在的消費群體,就能持續降低獲客成本,進一步提高客人的復購率。社區團購為什麼在長沙這個經濟並不算發達的二線城市興起,而不是北上廣深這些充滿創新精神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
  • 網際網路平臺要嚴格遵守「九個不得」 社區團購「退燒」後咋辦?
    勾建山作(新華社發)低價傾銷、壟斷協議、虛假宣傳……為規範社區團購發展,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日前召開規範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要求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嚴格遵守「九個不得」新規。部分大平臺通過投資入股、模式複製的方式「強勢入場」,搶佔社區團購消費市場,讓部分中小團購創業企業感到壓力,更讓一些依賴社區固定客流的菜商小販失去了生存空間,由此帶來的不良影響甚至還可能累及菜農和養殖戶。「這種發展模式是不可持續的。」歐陽日輝指出,現在電子商務發展模式有一個弊端,就是通過補貼燒錢、獲取流量形成壟斷,賺取壟斷利潤。
  • 社區團購不是洪水猛獸,而是細水長流
    每個人在某一時間某一地點所動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上述總結,恰恰就是社區團購能夠發生的土壤。社區團購做得最好的區域,並不是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而是湖北武漢、湖南長沙等二線城市,以及更為下沉的鄉鎮村。因為在這些地方,鄉土社會的濃度仍然很高,鄰裡之間的互動還是很多。
  • 巨頭扶得起社區團購嗎?
    7月7日,美團宣布正式進軍社區團購賽道,推出美團優選。5天後,美團優選開始在山東濟南籤約團長,並在7月15日正式上線。有意思的是,就連滴滴也悄悄入局了。它從6月開始在成都試水社區團購項目「橙心優選」,但目前仍然處於小範圍測試階段。業內很多人搞不懂滴滴做社區團購的邏輯。一位FA人士對燃財經分析,「滴滴是在四處出擊為IPO衝量,另外,滴滴就是要跟美團槓上。」
  • 為什麼巨頭要血拼「社區團購」?
    呆蘿蔔的失敗,似乎再次證明社區生鮮永遠是「偽風口」。但事實有時候就是這麼諷刺,呆蘿蔔宣布破產三個月後,美團、阿里、拼多多、滴滴等巨頭先後宣布重金殺入社區團購賽道。4 月份,毫無電商和生鮮基因的滴滴成立了「橙心優選」。之後,滴滴 CEO 程維放出豪言,「投入不設上限,全力拿第一。」
  • 當國家鐵拳出擊之時,沒有一個社區團購巨頭是無辜的!
    就是社區團購的「低價」已經違反了我國的反傾銷法。為了維護我國當前開放、競爭的市場生態,國家必須要出來嚴格管控,不能任由其野蠻發展下去。簡單點來講,就是「反壟斷」。如今,在個別社區團購平臺上,1分錢1盒雞蛋,9分錢一顆白菜,大蔥蒜頭免費領等等。明眼人一看,就很容易發現這已經涉及到了低價傾銷與不正當競爭的問題。
  • 專訪中國貿促會研究院趙萍:社區團購依靠補貼形成的低價難持續
    2020年年末,一篇「九個不得」使社區團購勒上緊箍咒。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稱,依法加強社區團購價格行為和反不正當競爭監管,規範社區團購市場秩序,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確保民生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同時,嚴肅指出當前社區團購存在的低價傾銷及由此引起的擠壓就業等突出問題。並對社區團購提出了「九個不得」的經營紅線。
  • 深度分析現有社區團購模式!
    以社區為單位,藉助社交平臺、小程序等實現交易。可以說,微信團購是一條沒有門檻的賽道,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其中。對各種商家、企業以及企業家來說,微信團購是一個不可錯過的商機。那麼社區團購模式有哪些呢?社區團購系統服務商飛虎商聯分析認為:1、平臺型供應鏈鋪貨模式前臺通過微信群和小程序進行銷售,此後公司通過匯總在市場上進行集中採購,以銷定採,後成交通知,用戶自提。這種也是輕巧的模式,基本不需要什麼投入,因此對於許多初出茅廬或小規模玩家來說,它是好的選擇。
  • 社區團購——無底洞
    社區團購,資本在這個領域裡,會有種無底洞的樣態,不停地砸錢,不斷的砸錢 在社區團購下,美團買菜、叮咚買菜、每日優鮮這種倉配體系,尤其在一二線城市布局的結構,會是怎樣的,是不是依託這種自有體系會更好一些,也許是的,但模式比較重,好在一旦打成,往往會形成壁壘。 社區團購,資本做了這麼久,以及目前的巨頭進場,是什麼原因使得這麼久?
  • 不做社區團購,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巨頭?
    不做社區團購,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巨頭?03巨頭們不容有失的大機會對於目前入場社區團購的巨頭們來講,我認為是處在同一起跑線上,每個都不太容易做,每個都是依賴於自己的組織能力和執行力。差異在於,團隊屬性不同、企業文化以及價值觀的不同,決定了各自的打法不一樣,階段性的表現可能會有所差異。
  • 社區團購「團戰」正酣,變革與較量中如何走出「最優」路徑
    會不會將來有某一家甚至幾家大廠「壟斷」了老百姓的菜籃子?那些以小商販為代表的傳統生產力從業者又該何去何從?社區團購蘊含巨大商業機會,但更關乎民生。經濟發展中,公平與效率是永恆話題。而儼然成為熱潮的「社區團購」,未來能否沿著更大效率和更多人受益的「改進之路」出發呢?
  • 社區團購開啟「燒錢」模式 實體銷售加入團購大軍
    1產地直採VS第三方供應社區團購物流成本高王鑫是先每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先後運營過三家品牌團購,主要針對生鮮。作為社區團購的資深人士,在王鑫看來,社區團購主要分為兩種模式——產地直採和第三方供應。兩者的區別在於供應鏈不同。
  • 社區團購是時代試金石,巨頭間的戰略有何不同?
    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最後一個月中,「社區團購大戰」在中國網際網路江湖掀起了不小的風波..從4月開始到11月底,滴滴、美團、拼多多、阿里等巨頭先後高調入場,毫不掩飾地提前對外宣示要「爭當第一名、成為最後勝出者」的意志和決心。社區團購是一門什麼生意?值得嗎?
  • 「深度」巨頭過境,寸草不生?社區團購小創業公司們的狂奔與抉擇
    當時,作為社區團購的入口,生鮮電商轉化率不高,巨頭都在觀望。但疫情改變了這一切,被困在家的用戶,買菜只能通過「網格員」來完成。這種需求幫社區團購免費教育了用戶,原本已無戰事的賽道又重新被點燃,且戰火更為激烈。「滴滴不設上限」、「美團一級戰略」、「劉強東親自帶團隊」等字眼層出不窮,將巨頭對社區團購的重視程度和野心展現得淋漓盡致。
  • 一張圖帶你了解社區團購與社群團購的區別,趕緊收藏!
    一、社群團購與社區團購的客戶範圍不同社區團購,以小區或是商區為基礎,基於這個區域輻蓋的人群而進行銷售的。社群團購,以每個團長為節點,通過朋友圈輻射的。二、社群團購與社區團購的配送方式不同社區團購都是以落地配送的方式為主,通俗的說就是貨物需要給到團長,再由小區的團長來進行配送。
  • 憑著社區團購的東風 美團還能翻倍嗎?
    摘要 【憑著社區團購的東風 美團還能翻倍嗎?】社區團購是大眾、剛需、高頻場景,市場空間大,極具價值,其基本盤價值蘊含的能量甚至超過外賣,美團如能拿下這塊蛋糕,有翻倍的可能。
  • 不做社區團購,雲圖全場景智能家居告訴大家科技公司應該做什麼
    最近社區團購的話題無疑非常火熱,先是包括拼多多、美團、滴滴、阿里等在內的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從今年上半年開始入局社區團購廝殺,並且有愈演愈烈之勢,但隨後在12月中,中央明確表態,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近日更有人民日報發文評社區團購,勸誡網際網路巨頭「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不要痴迷於急功近利、不熱衷於短期變現」,而是應該在科技創新方面有更多超越性追求等。
  • 美團-W(03690.HK)52頁深度專題之社區團購篇:高築牆廣積糧
    ,全力拿下市場第一名」… 社區團購在2020年再度「翻紅」,成為資本的風口。本報告就社區團購回答以下核心問題:為什麼社區團購是必爭的賽道?新業態下的生命力在哪?市場空間有多大?能否盈利?什麼情況下能盈利?競爭壁壘是什麼?誰會是最後的勝出者? 1、社區團購是依託於社區的一種區域化、本地化的團購形式,本質上是渠道創新下的新零售,通過網際網路流量和運營賦能。特點是價廉、物美、配送泛及時、模式輕、獲客成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