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貿促會研究院趙萍:社區團購依靠補貼形成的低價難持續

2021-01-13 新京報

社區團購無疑是2020年最熱的話題之一。2020年,疫情催生特殊的市場環境並為社區團購帶來了一場「復活賽」,隨著網際網路巨頭的進軍,賽道的戰火燒至極旺。

伴隨著競爭,社區團購在低價補貼、擠壓就業、假貨泛濫等問題受到各方關注,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此前調查發現,有消費者在社區團購平臺599元買阿瑪尼手錶,後難驗真身。

2020年年末,一篇「九個不得」使社區團購勒上緊箍咒。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稱,依法加強社區團購價格行為和反不正當競爭監管,規範社區團購市場秩序,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確保民生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

同時,嚴肅指出當前社區團購存在的低價傾銷及由此引起的擠壓就業等突出問題。並對社區團購提出了「九個不得」的經營紅線。一時間,社區團購賽道迎來風口變化,多家網際網路巨頭內部正在進行相關業務調整。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針對社區團購相關問題專訪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商務部電子商務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中國消費者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趙萍。趙萍表示,生鮮產品的社區團購是電子商務發展的新風口,也屬於網際網路化最困難的領域,社區團購可以帶動農副產品供應鏈數位化,但也要謹防巨頭通過大規模的補貼,擠垮競爭對手,以不公平競爭的手段獲得市場支配地位。

新京報: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此前指出當前社區團購存在的低價傾銷及由此引起的擠壓就業等突出問題,目前社區團購存在哪些普遍問題?

趙萍:一是存在價格違法行為。即相關公司通過大規模的補貼,以低於成本價銷售,這屬於低價傾銷的價格違法行為,導致依法經營的市場主體面臨不公平競爭。

二是存在可能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風險。相關公司利用大規模採購的優勢,影響交易條件,壓低進貨價格,擠壓上遊供應商。

新京報:疫情防控常態化後,仍有不少巨頭紛紛開啟了高額補貼模式以期迅速搶佔市場。「補貼大戰」會讓消費者短時間內享受到低價紅利,但從長遠來看會產生什麼影響?

趙萍:從經濟學角度看,壟斷會導致消費者福利損失。具體到社區團購,通過大規模的補貼,擠垮競爭對手,迅速擴大市場份額,獲得市場支配地位。但是巨額補貼必然造成的巨額虧損,依靠補貼形成的低價難以持續。

羊毛出在羊身上,在獲取市場支配地位之後,可能會通過提高價格獲取暴利,以彌補前期虧損。但是由於競爭對手已經被擠垮,消費者沒有其他渠道可供選擇,只能被動地接受高價,導致消費者福利損失。

新京報:社區團購業態是否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趙萍:社區團購是網際網路發展的新風口,也是網際網路化最困難的領域,蔬菜水果等農副產品新鮮易腐,但是這些產品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剛需,發展社區團購有兩個方面值得肯定。

一方面,對於改善民生,提升市場供給能力,提升消費便利具有重要價值。社區團購為消費者節省了購物時間。社區團購選用「預購、自取」的方式,可以為消費者節省了到菜市場、實體店採購的時間,忙碌的消費者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完成生活必需品的採購。

同時,社區團購解決了最後一公裡的配送問題。社區團購送貨上門,大大方便了消費者購物。此外,社區團購滿足消費者的小眾化、個性化需求。通過預購,能夠滿足消費者小批量、個性化的採購需要,公司也能夠提供更好的售後服務,售後服務的難題可以獲得面對面的解決,有效提高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另一方面,社區團購可以帶動農副產品供應鏈數位化,賦能農業等實體經濟,通過「預購自取」的方法,可以實現按需採購,大幅度降低庫存成本和店面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新京報:目前各社區團購平臺迎來監管紅線,各公司應該如何進行合規競爭?

趙萍:一要遵守公平競爭規則,市場進入方式要合規。遵守價格法,避免通過大規模補貼進行低價傾銷,採取穩健的市場進入模式,依法促銷、拉新,擴大市場份額。

二要平臺要利用自身影響力,維護各方合法權益。平臺要對平臺內經營者的資質資格進行必要的審核,並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利用平臺強大的社會影響力,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避免各種違反《價格法》、《反壟斷法》、《電子商務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行為。

三是加快技術和服務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充分利用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和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提升供應鏈現代化水平,通過有效降低成本,促進行業優勝劣汰,通過優化算法,提升消費體驗並造福普通消費者,利用創新驅動,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新京報:此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提出社區團購「九個不得」的具體內容,你認為「九個不得」的規定有什麼特點?會對企業產生什麼影響?

趙萍:「九個不得」的規定首先肯定了網際網路平臺積極作用,同時也指出了社區團購存在的突出問題與潛在風險,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維護市場秩序。一方面,要維護價格秩序,禁止採取各種不正當的價格行為。其中,「九個不得」的第一條,濫用自主定價權和第五條不正當競爭行為,都屬於《價格法》第14條規定的違法行為,目前這個問題表現較為明顯。

另一方面,要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反對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壟斷行為。其中,「九個不得」的第二條壟斷協議、第三條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和第四條經營者集中相關內容,屬於《反壟斷法》的相關違法規定。「九個不得」的第七條,涉及《電子商務法》第35條規定的違法行為。這幾條目的是保護相關行業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但是在社區團購中與這幾條相關的問題目前還不突出,這幾條反映的是預防在前和提醒為主的監管思路。

另一個目的,就是要保護消費者權益。「九個不得」的第六條,不得利用數據優勢「殺熟」和第八條消費者個人信息相關內容,涉及《電子商務法》第17條和18條規定的相關違法行為。第九條屬於《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56條禁止的違法行為。這兩條的目的都是為了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新京報:對於社區團購中出現的假貨、質量差等問題,消費者該如何保護自己?

趙萍:無論在社區團購還是在其他渠道購物,如果出現假冒偽劣問題,消費者都可以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4條規定要求退貨,或者要求經營者履行更換、修理等義務。如果經營者存在欺詐行為,也可依據第55條規定,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價款的三倍。

如果涉及電商平臺,可以依據《電子商務法》第58條規定,要求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承擔先行賠償責任。如果經營者或電商平臺不予配合,可以撥打12315進行投訴。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程子姣編輯陳莉校對劉軍

相關焦點

  • 網際網路平臺要嚴格遵守「九個不得」 社區團購「退燒」後咋辦?
    專家指出,「野蠻發展」的熱潮過後,社區團購應摒棄燒錢補貼、圈地競爭的老路子,把握調整升級、持續發展的新機遇。低價團購有隱憂「0元可以領8枚雞蛋;買2斤橘子只要2塊錢。」小陳最近經不住小區裡社區團購「團長」的反覆推薦,打開了某網際網路平臺的社區團購小程序,結算時的低價讓他連連驚呼。
  • 萬字長文,深度解析「社區團購」
    編輯導語:針對今年再次火起來的低價團購,白巖松曾表示:低價的社區團購表面上是消費者佔了便宜,但網際網路企業財大氣粗,在價格補貼大戰中,小商小販很快就敗下陣來。對於現在還處於風口的生鮮市場來說,或許慢下來進行一下冷思考是當務之急的一件事。0.49元一斤土豆?5.99元20個雞蛋?
  • 美團拼多多挑起社區團購新戰事,誰能「見血封喉」?
    以低價促銷,最先浮現腦海的是拼多多,低價策略使得拼多多順利實現「農村包圍城市」,成立僅五年便已經躋身三大頭部電商之列。而美團實現低價促銷,利用地推人員進行「光速傳播」的意圖何在呢?有業內人士稱,美團正在以低價策略切入社區團購,而拼多多在不久前也上線「多多買菜」。
  • 對話白明、趙萍:擴大進口對國內市場形成鯰魚效應 - 財經 - 新京報網
    如何評價我國進口持續擴大的態勢?近年來我國在擴大進口方面的舉措取得了哪些效果?擴大進口是否會對國內市場產生影響?新京報記者對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和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進行了專訪。白明認為,未來我國國內的需求會越來越大。
  • 社區團購的現狀分析
    沒錯,你完全可以把當下的社區團購理解為升級版的微商再造模式或者社區化、本地化的的簡化版拼多多。當下,社區團購大戰進行的如火如荼,被人們形容為「三英戰呂布」的熱鬧場景很快就要演化成戰國七雄的局面。當下的三英是指滴滴、美團、拼多多三個網際網路巨頭,呂布則是社區團購的復興領導者興盛優選。如果再加上阿里系、京東系和字節跳動系的相關企業,這個比中國歷史上的戰國七雄的局面還要宏大。
  • 社區團購不是洪水猛獸,而是細水長流
    一個是眾所周知的電商直播,另一個是還處於熱議中的社區團購。前者到現在也還是會有不少質疑,但已經走過了早期階段,不得不說,直播帶貨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社會認知。後者在2020年末衝上風口浪尖,不管是媒體採訪,還是行業分析,抑或是個人體驗出發的文章,都對社區團購進行了一輪又一輪的解讀。
  • 湧入社區團購的巨頭們很快就會明白 將踢到有史以來最堅硬的石頭
    來源:經濟觀察報社區團購難迎坦途高若灜當網際網路巨頭們湧入社區團購,他們很快就會明白:以往先爭奪流量再變現的想法,將踢到有史以來最堅硬的石頭。不管是與生鮮業務不太搭邊的滴滴率先推出「橙心優選」引發戰局,還是已有生鮮布局的阿里、拼多多、京東、蘇寧從各路探索加注,因生鮮剛需高頻的特點,加之疫情催化市場的線上需求,社區團購的模式不僅能帶來訂單和用戶的增長,還能促使消費者形成新的消費習慣,形成全新而有效的網際網路線下入口。這個賽道被苦於流量的巨頭覬覦,也是應有之意。
  • 當國家鐵拳出擊之時,沒有一個社區團購巨頭是無辜的!
    規範社區團購「小便宜」伏爾泰曾經說過:雪崩之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同樣,當國家鐵拳出擊之時,沒有一個社區團購巨頭是無辜的!近日,央視針對社區團購的「低價傾銷」發表了評論:任何創新都不能成為違法的理由,創新精神和法治精神不是一道可以二選一的選擇題,而是一道必須二合一的必答題。什麼意思?
  • 社區團購——無底洞
    社區團購,資本在這個領域裡,會有種無底洞的樣態,不停地砸錢,不斷的砸錢 而那些依靠輕模式的,這幾年,能夠在這個領域裡獲得一席之地,當然也有重模式的,那也是小心翼翼,才存活至今。 在社區團購下,美團買菜、叮咚買菜、每日優鮮這種倉配體系,尤其在一二線城市布局的結構,會是怎樣的,是不是依託這種自有體系會更好一些,也許是的,但模式比較重,好在一旦打成,往往會形成壁壘。
  • 社區團購「團戰」正酣,變革與較量中如何走出「最優」路徑
    伴隨玩家們的捲入,如火如荼的「補貼戰」也成為爭議焦點。不過,從生鮮電商血淋淋的教訓看,「燒錢補貼」絕對不是核心競爭力,社區團購併不能簡單理解為「流量」的遊戲,許多用戶薅完補貼羊毛後「用完即走」,用戶留存並不理想。近期某火爆的社區團購新秀就被媒體指責GMV主要靠補貼,水分很大。
  • 社區團購的終局是什麼?答案或許是短視頻電商
    2020年下半年,中國網際網路行業,大部分的資金都在悄悄流向一個叫社區團購的賽道,各家都很低調,主動宣傳很少,但是在戰場上,卻是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中國的團長們,大有不夠用了的趨勢。一開始的社區團購平臺,高度依賴團長的運營管理能力,但是團長資源不具有獨佔性,並且忠誠度較低,因而必然會出現早期各大平臺補貼爭搶優質團長資源的情況。從長期來看,社區團購比拼的是供應鏈。這個時候,平臺的作用更重要。團長,一開始可以是社區店的店長,只充當一個提貨點的角色。或者是一個寶媽,在全職太太之餘利用微信群團結更多的購買者。
  • 不做社區團購,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巨頭?
    )   整理 | 喬喬來源|鋒面商業01 最後一塊難啃的骨頭 今年社區團購能夠成為風口,其實苗頭在去年就已經出現了。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社區+生鮮作為最後一塊未開發的場景化的客戶流量,勢必會吸引巨頭入局。這個流量規模上來說,社區團購遠遠大於外賣、酒旅。從市場空間來看,社區團購至少是萬億的市場,甚至大於外賣的市場空間。生鮮電商由於其產品非標、時效性高、客單價較低等特質,突破難度非常大,是「電商領域最後一塊難啃的骨頭」。
  • 「社區團購」這場戰爭,可能與你想像的不太一樣
    「社區團購」的關鍵在於絕對的低價和履約能力現有的一切「社區團購」服務的核心競爭力,都是絕對的低價。在低線城市或「五環外」,人們的絕對收入水平較低,卻又不怎麼缺時間,而且有熟人社會的土壤。在他們家周邊一公裡內,可能存在七八個賣菜的場所,從街邊攤販到正規蔬果超市皆有;如果他們發現「社區團購」居然不能實現絕對的低價,就會毫不猶豫地放棄之。沒錯,在「絕對的低價」面前,一切「用戶體驗」都要靠邊站。這個低價幅度不一定要很大——附近農貿市場賣3塊錢一斤的本地橘子,你賣2塊8一斤也算低價了;但是這個低價一定要存在。
  • 拼多多(PDD.US):社交裂變與低價爆款鑄造第二大電商平臺 公司增長...
    公司依託於其「社交裂變+低價爆款」的商業模式,從前期流量為王-提質擴容的兩個階段步入「增粘性,固優勢」階段,公司基本盤不斷穩固,用戶規模逼近阿里巴巴且未來2-3個季度內有望超越阿里;同時公司加碼社區團購,劍指萬億生鮮市場,鞏固生鮮、日百等優勢品類;持續推進「百億補貼」,深化全民「性價比」印象,不斷深化「Costco+Disney」模式,提升AAC與ARPU,實現價值的跨越式擴張。
  • 社區團購血戰空前 滴滴、拼多多等短兵相接 前有追兵後有猛虎...
    根據艾媒諮詢數據,預計中國社區團購會保持良好增長態勢,到2022年有望達到千億級別。  對於很多人來說,出行平臺滴滴入局社區團購顯得最為出乎意料。而這個承載著由守轉攻後急於擴展業務線任務的新平臺,也正在獲得滴滴毫不吝嗇的資金投入和更多資源的傾斜。  作為回報,自今年5月正式組建、6月通過小程序在成都開始運營以來,橙心優選捷報連連。
  • 進價1.6元的土豆賣0.9元一斤,一條路上4天冒出28位團長,社區團購...
    社區團購興起後,有顧客減少去菜市場、超市的頻率。但是社區團購平臺上的低價商品也引起很多人的警覺。衛龍、香飄飄、雷達電池等多個品牌發布通知,禁止經銷商向社區團購平臺供貨。有批發商擔心流失傳統超市用戶,不願將熱銷產品供給社區團購平臺。也有網友擔心,網際網路用低價商品吸引顧客,會奪走菜販子的生計。12月22日,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召開規範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
  • 社區團購開啟「燒錢」模式 實體銷售加入團購大軍
    先領券後下單,這是團購小程序或者APP正常的打開模式。對消費者而言,有補貼自然是好事,然而,這對部分商家而言,卻是不得已而又不可不為的一波操作。為了爭搶客源,一些團購商家只得隨波逐流,加入補貼行列,最終的成效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同樣,對超市及農貿市場的實體商家來說,團購補貼也讓他們有苦難言,這波「燒錢」操作何時喊停,他們也非常關注。
  • 社區團購的未來趨勢:線上品類平臺化,線下便利店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劍鋒眾多行業人士指出,2021年的社區團購依舊保持高速發展中。網際網路巨頭對於社區團購的投入只增不減,興盛優選和十薈團將繼續領跑行業融資,食享會和同程生活將慢慢被巨頭瓜分市場,其他網際網路巨頭的為代表的社區團購將補貼戰進行到底。帶著社區團購2021年將如何發展的問題,筆者開始關注中國社區便利店的現狀。
  • 編驥識趣點-別被低價「蒙蔽雙眼」!關於社區團購白巖松有話說
    #白巖松#【本文由識趣點--廣州編驥文化有限公司原創,竊稿必究】最近這段時間,網際網路企業擠入「菜場」,砸進大量資本,用「社區團購另外,有過「社區團購」買菜經驗的人應該都知道,這種方式儘管比自己去買菜要便捷,但是由於平臺上蔬菜的種類有限,因此消費者的選擇範圍其實是縮小了。為此,白巖松建議企業決策者或者更多人都應該去思考這一個問題,即:企業什麼想做、什麼能做、什麼不該做?畢竟不管是誰,也不管是資本多雄厚的企業,在做出某些有可能會對社會有著巨大影響的決策時,都不應該只「鑽進錢眼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