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巨頭要血拼「社區團購」?

2020-12-05 砍柴網

來源:極客公園

為什麼巨頭要血拼「社區團購」?

巨頭不惜血本地投入,或許是因為,這個賽道將同時誕生下一個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

哪怕再挺三個月,李陽的頭上依然能頂著成功連續創業者、獨角獸公司創始人兼 CEO 的光環。

可惜,事與願違。

2020 年 1 月,趕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創立 5 年、拿下高瓴、晨星和今日資本等投資機構超過 6 億元融資的生鮮電商呆蘿蔔宣布進行破產重組。呆蘿蔔的失敗,似乎再次證明社區生鮮永遠是「偽風口」。

但事實有時候就是這麼諷刺,呆蘿蔔宣布破產三個月後,美團、阿里、拼多多、滴滴等巨頭先後宣布重金殺入社區團購賽道。

4 月份,毫無電商和生鮮基因的滴滴成立了「橙心優選」。之後,滴滴 CEO 程維放出豪言,「投入不設上限,全力拿第一。」

6 月,賣家電的國美也開出其首家社區生鮮電商門店。

7 月份,美團成立優選事業部,王興態度堅決,稱這場仗必須拿下。網傳其甚至考慮讓外賣騎手轉型為「團長」。

8 月份,拼多多攜「10 億補貼」正式入場,黃崢親自一線調研。

9 月份,阿里巴巴組建盒馬優選事業部,由阿里巴巴副總裁、盒馬鮮生創始人侯毅直接負責。這屬於阿里 CEO 張勇重點關注的 1 號項目。

11 月份,消息傳出字節跳動、快狗打車都計劃進軍社區團購。

從 2014 年至今,無數次被證偽的社區生鮮團購,為什麼現在成為巨頭爭搶的超級風口?

如此多的資本、巨頭、創業團隊拼命角逐,背後的核心原因絕並不僅僅在於尋找所謂的「新增長點」、增加用戶粘性、以及網際網路企業的無邊界拓展等等。

如果說微信小程序功能在電商場景的不斷完善,補齊了社區團購基礎設施的最後一塊短板的話。

那麼,社區團購背後所代表的那個網際網路滲透率不足 10% 的幾十萬億市場,由於技術迭代產生的機會,正有可能孕育出下一個阿里巴巴、騰訊和拼多多,並且極有可能是同時誕生——沒人敢錯過這個風口。

「小超市」變成大生意

社區團購這個「藍海」究竟有多大?

社區團購幾乎都是採用「今日預訂 + 次日送達 / 自提」的模式,向社區居民提供生鮮食品、日用百貨等商品。最直接的,就是用戶買到的商品更便宜,且在小區周圍就可以提貨。

美團、阿里巴巴、拼多多、京東等巨頭一齊入局,他們共同瞄向的並不是彼此已有的地盤,而是在過去看來一個不起眼的「紅海」市場。

過去 20 年,電商迅猛發展,從線下零售市場搶走了 20% 的份額。但最近幾年,電商的增速正在下降,2017 年網絡零售額的增速是 32.2%,2018 年是 23.9%,2019 年是 16.5%。純電商正逐漸迎來它的天花板。

另一邊,在不斷被電商衝擊的線下零售行業中,有一種業態反而在迅速崛起,在實體零售中一枝獨秀,那就是超市,尤其是社區超市。

遍布社區周邊的小便利店

這種開滿了社區、街頭、盈利模型並不漂亮的小店能撐起多大的市場?

結果是驚人的。根據畢馬威發布的《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2017 年中國便利店增速達到 23%,2018 年的增速達到 19%,2019 年是 13%,而「社區便利店 / 社區超市」是一直保持穩定增速的,其 2019 年的銷售額和門店數量增幅分別為 16.5% 和 16.9%。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數據披露,當下我國線下社區消費佔城市消費品零售總額的 20%。也就是說,這一市場份額已增長至與電商的市場份額旗鼓相當。考慮到電商逐漸降低的增速,與社區超市逐漸走高的增速,未來社區消費的市場空間是有很大概率超過電商的。

目前,社區團購多是招募社區超市的店主或者寶媽等群體當「團長」,其未來將要搶佔或者說要整合的主體正是每一個小區周圍的社區超市。

超市,在過去並不是一個好生意。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統計,2019 年我國連鎖便利店品牌門店最多的易捷擁有 27600 家店,在一線城市比較知名的羅森是 2629 家,7-11 是 2147 家,都排名前十,而他們大多分布在寫字樓周邊。

你很少能在社區裡面找到連鎖品牌。我國的社區便利店以非連鎖的「夫妻店」為主(主要特點是店面小,集中在居民區,通常是夫妻獨立經營的社區便利店)。

阿里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在 2018 年就已有 660 萬家夫妻店;相比較,我國連鎖的社區便利店品牌為 74 個,其中擁有門店超過 300 家的,只有 4 家。差距懸殊。

大多開在寫字樓周邊的 7-11、羅森便利店,並不是社區便利店的主流

以這些小店為代表的線下零售,由於數位化改造的難題,即便佔據著零售市場 80% 的份額,但很難真正形成像網際網路公司一樣的大平臺。

過去,阿里巴巴、京東嘗試推出了自己的天貓小店、京東便利店等新型便利店,號稱可以通過大數據選址、大數據選品等手段,實現「新零售」,提高店鋪的收益。

一位便利店行業的招商人員對極客公園表示,「從產品層面來講,天貓小店、京東便利店其實沒什麼不同,和其他品牌的相比也是大同小異。最大的不同在於利益的分配上。」

事實上,他們也確實沒能夠完成線上和線下的真正深度融合。人們在其中購物時,體驗依舊和傳統便利店相差無幾,線上和線下也幾乎是割裂的。他們的業績表現並沒能像他們提出的「新零售」的概念那樣耀眼。

直到基於微信小程序的社區團購的模式的興起,幾乎以零成本的方式完成對線下店的數位化升級,徹底將線上和線下融合在一起。「融合」帶來的意義是重大的,它直接將「社區超市」這個行業帶入了下一個時代。

「社區超市」將誕生大平臺

「馬太效應」指的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比如,網際網路領域裡很容易形成贏者通吃的局面,最終在每個領域裡誕生大的「巨頭」平臺。

社區團購模式的成熟,正在把「馬太效應」帶入到以「社區超市」為代表的線下零售行業。

一方面,2020 年 2 月以來,微信不斷完善其小程序基礎商業功能,諸如訂單管理、物流管理、交易保障等等。它並不需要店家特地安裝 SaaS 軟體,尤其對於社區團購模式來說,社區團購的「團長」每天只需要在微信群裡轉發商品連結就可以了,甚至根本無需管理庫存、進貨的問題。所有的這些「店鋪」管理運營的事情,都集中到了平臺方——這像極了現在的電商平臺。

「團長」需要做的只有拓客、維護客戶關係、做好售後,無需投入其他財力、人力、精力。那麼其對線下小店的數位化改造效率,是遠高於阿里、京東之前推行的天貓小店、京東便利店的。這裡面,「團長」充當的還有「淘寶客」的角色(通過分享淘寶商品連結,來獲取銷售提成)。

北京通州,某社區團購的團長將小區門口設為「提貨點」

另一方面,由於社區團購是在線上利用小程序收集訂單,其完全擺脫了顧客需要在線下進店下單的環節。相當於將社區超市完全轉化成了「掌上便利店」,轉化為了電商的模式。在這種模式下,規模化比獨立的個體化商業效率更高。

這會完全打破傳統便利店割裂的、無法被某一品牌整合的局面。

而且,基於小程序的訂單收集模式是完全的 C2M 模式,相比於用大數據預估用戶喜好,它的確定性是 100%,真正實現零庫存。社區團購以社區內拼團的方式,低成本地聚集了流量,同時獲得了最清晰的用戶畫像。

另外,數據顯示社區超市賣得最好的品類就是生鮮和日用品。而這兩大類在線下超市的購物場景裡,都不屬於衝動式消費。想像一下,當家裡沒有米、面油、蔬菜的時候,我們絕大多數時候是有提前預知的,這屬於「計劃性」的消費。隨著疫情對人們使用微信小程序習慣的加速,原有的逛超市的購物習慣可以無縫過渡到「預訂 + 次日自提」的購物模式。

疫情期間,部分社區便利店,以「社區團購」的方式發揮了給轄區居民配置運送蔬菜的作用

因此,從理論上說,社區團購相對於傳統的社區超市,進行了完美的、不可逆轉的超越。

現實中,這種超越也是「摧枯拉朽」的。2018 年 6 月成立的十薈團,已經開拓了 80 餘個城市,覆蓋了十餘萬個社區。美團優選 8 天開 6 省,橙心優選在 10 月 25 號之後,密集進入 14 個省市,單日訂單量破 700 萬;隔日,社區團購領先集團興盛優選宣布日訂單量破千萬。

社區團購之於「前輩」超市生態,就相當於蘋果手機之於諾基亞。當下社區團購品牌的湧現,就相當於智慧型手機時代蘋果、小米、魅族、錘子的誕生,對舊品牌完成替代升級。「諾基亞」們沒有辦法對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要麼被整合到體系內,要麼被淘汰。

未來,你家小區的便利店或許是屬於興盛優選,或許是屬於橙心優選、多多買菜、阿里等社區團購平臺。而他們的店長也一律會換上新的稱謂,叫「團長」。

藍海與紅海的轉換

社區團購除了會對傳統社區超市完成替代、升級,它還會搶食大賣場的生意。

當社區團購將挑選、下單的環節完全轉移到線上時,也意味著用戶可以在電商小程序中,有更多的商品購買選擇。

由於傳統社區超市的面積限制,店家只能擺放有限的商品;但線上平臺,沒有這個限制。

這會直接導致一部分需要走到大賣場去購物的人,選擇在社區團購小程序裡下單。紅杉資本合伙人蘇凱曾表示,「誼品生鮮、興盛優選、鍋圈食匯等平臺,布局在社區旁邊,小型化、碎片化、精益化,最貼近顧客。而大賣場受到的壓力是非常大的,首先是面積,其次是需要較大客群,客流容易被 5 公裡內的小店和 3 公裡內的便利店截胡。」

隨著社區團購的崛起,大商超將受到衝擊

目前,社區電商行業本身尚處於探索模式,市場模型遠未成熟,橙心優選相關負責人告訴極客公園,「大家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真正比拼的是企業自身的發展速度和迭代速度。目前行業都在一個起跑線上,就看誰能更快學習和迭代。」

創業者們一直在尋找「藍海」,而「藍海」卻有可能是太小的機會。很多時候,「紅海」裡面反而更有創新空間,而且它才是被驗證過的大市場。

或許更準確的描述可以改為:在「紅海」看到「藍色」,利用技術迭代的機會,去「紅海」打「空戰」。

就像當初諾基亞、摩託羅拉已經「壟斷」市場的時候,智慧型手機的到來,讓這個市場變成「一片空白」。就像現在的社區團購利用微信小程序等技術迭代,讓「社區超市」這一領域變為「藍海」。

如果我們試著用過去網際網路商業史來對照現在的社區團購,那麼,這應該只是「搶地盤」的第一階段。

相關焦點

  • 憑著社區團購的東風 美團還能翻倍嗎?
    四、社區團購能讓美團股價翻番嗎?  社區團購成為風口。  盒馬獲阿里40億美金支持做社區團購--盒馬優選,並將於本月底在武漢開團,其領頭人侯毅親自掛帥。侯毅認為,「社區團購將完全取代傳統零售業的快銷品和生鮮,一個新的時代已經拉開了序幕。」
  • 巨頭扶得起社區團購嗎?
    巨頭扶得起社區團購嗎?直到2018年底,社區團購突然就火了,短短半年時間幾十億資金湧入,硬生生砸出一個風口。然而好景不長,一些冒冒失失衝入戰局的創業者,很快就被現實打臉。融資燒完了,項目也黃了。如今,以阿里美團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巨頭們,終於也盯上了這門生意。融資消息不斷,巨頭頻繁布局,社區團購捲土重來。只不過這一次,他們換了個姿勢。
  • 「深度」巨頭過境,寸草不生?社區團購小創業公司們的狂奔與抉擇
    記者 | 柯曉斌 陳顯編輯 | 文姝琪1「我們已做好了打拉鋸戰的準備,可能要長達三年到五年。」今年9月下旬,興盛優選創始人嶽立華在一個只有30多位核心高管參與的會上說。在此之前,興盛優選認為自己在「社區團購」這個賽道是沒有對手的。「十薈團、同程生活等其他玩家的訂單量加一起還沒有興盛多。」
  • 李志剛聊社區團購:4萬億生鮮大戰及終局
    」,以下是精選內容整理,Enjoy: 社區生鮮團購大戰當下正如火如荼,這已經是生鮮第三次進入人們視野了。 從生鮮電商到生鮮社區團購,為什麼這麼多公司屢敗屢戰?我覺得這跟社區生鮮的行業屬性有關係:首先是剛需。正常情況下,所有人每天都要吃東西。第二,消費頻次高。一日三餐,想想看我們日常接觸的還有哪個商品品類是一天買三次的?第三,生鮮在離人越近的地方價值越大。生鮮公司搶佔了社區之後可以拓展日用百貨、家庭消費甚至生活服務等等。
  • 「乾貨」信好家告訴你,下一個進入社區團購的巨頭又是誰?
    為什麼巨頭們都喜歡拼到一個區域?答案當然是前景好(廢話)疫情之下,生鮮需求爆發,萬億級的生鮮市場成了本地生活賽道最重要的爭奪點。今年5月,滴滴率先在成都試水社區團購,成立橙心優選,並在短短四個月時間,開通9省份業務,全國日訂單量超過了280萬單。反觀美團,除外賣這一核心入口之外,單車、電影票等入口尚未形成規模,無法持續為到店酒旅等變現設施提供持續穩定的足夠流量。美團同樣需要社區生鮮這一核心入口。針尖對麥芒。
  • 不做社區團購,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巨頭?
    不做社區團購,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巨頭?從去年開始,巨頭們通過研究調查,對於社區團購模式的認知一直在加深和改變。我和美團有比較長時間的交流,他們在去年就已經明確要做社區團購了,並不是像很多人說的,今年受疫情影響生鮮電商起來之後,他們才跟風一股腦兒入場。美團做社區團購,是經過長時間的市場調研所做出的決定。
  • 集體燒錢做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的宇宙盡頭是「賣菜」?
    但橫亙在網際網路公司「賣菜」道路之上的,還有熟諳低線市場遊戲規則的社區團購土著們。圍繞團長、資金、供應鏈……網際網路巨頭公司與本地土著們的開城大賽戰況正酣。「圈地運動」社區團購的開城大賽早已緊鑼密鼓地開場。網際網路公司中,看起來與社區團購關係最遠的滴滴率先入局。
  • 「沸點天下」社區團購與社群團購之爭:社群團購的當下與機會
    來源:時刻頭條社群團購做為當下新零售的主打模式,其出色的終端銷售優勢和突飛猛進的業績表現,已越來越引起全社會大小企業的廣泛關注。尤其是2020受疫情影響普遍低迷的經濟環境下,社群團購卻逆勢而上一路高歌猛進的態勢,更是惹得一波巨頭紛紛落座。
  • 萬字長文,深度解析「社區團購」
    可以說,從國家、市場、消費者、底層商販、社會輿論等方面,無一例外,對近期火爆的社區團購,人們不再是一味追捧,而是看法複雜——這很值得玩味。對此,就有一位網友評價道:與其探究社區團購為什麼如此火爆,反倒不如去問網際網路巨頭們為何如此瘋狂?一、在一個錯誤的時間點「冒泡」為何看似火爆的社區團購,不如先前網際網路賦能傳統行業時那樣,被大眾一致看好?
  • 當國家鐵拳出擊之時,沒有一個社區團購巨頭是無辜的!
    規範社區團購「小便宜」伏爾泰曾經說過:雪崩之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同樣,當國家鐵拳出擊之時,沒有一個社區團購巨頭是無辜的!近日,央視針對社區團購的「低價傾銷」發表了評論:任何創新都不能成為違法的理由,創新精神和法治精神不是一道可以二選一的選擇題,而是一道必須二合一的必答題。什麼意思?
  • 一克商評丨巨頭和獨角獸「廝殺」社區團購,誰能勝出還充滿未知數
    之後有部分地區用戶發現,手機淘寶 App 已增設「淘寶買菜」入口,其中包括華中區域長沙和株洲部分用戶。 龐頓:今年,阿里在社區團購上動作頻頻,不斷出手。疫情以來,先是阿里系盒馬鮮生在社區團購上大展拳腳,進而在10月底,有消息傳出阿里花40億美金押注盒馬社區團購業務。
  • 社區團購是時代試金石,巨頭間的戰略有何不同?
    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最後一個月中,「社區團購大戰」在中國網際網路江湖掀起了不小的風波..從4月開始到11月底,滴滴、美團、拼多多、阿里等巨頭先後高調入場,毫不掩飾地提前對外宣示要「爭當第一名、成為最後勝出者」的意志和決心。社區團購是一門什麼生意?值得嗎?
  • 社區團購——無底洞
    社區團購,資本在這個領域裡,會有種無底洞的樣態,不停地砸錢,不斷的砸錢 在社區團購下,美團買菜、叮咚買菜、每日優鮮這種倉配體系,尤其在一二線城市布局的結構,會是怎樣的,是不是依託這種自有體系會更好一些,也許是的,但模式比較重,好在一旦打成,往往會形成壁壘。 社區團購,資本做了這麼久,以及目前的巨頭進場,是什麼原因使得這麼久?
  • 「趣點」向「最後一公裡」進化!今日頭條、滴滴入局,社區團購是...
    由此看,高企成本早就的高冷價格並不能動搖社區菜籃子。對於網際網路巨頭們來說,社區團購才是真正實現「得屌絲者得天下」。未來要生存,還得是下沉、下沉,再下沉。要想在數量更龐大的普通社區站穩腳跟,社區團購才是最理想的商業模式。巨頭入局,萬億賽道將重塑菜市場?經過試錯,犧牲,大浪淘沙,反覆驗證,巨頭們及時調轉馬頭、整合資源,瞄準社區團購賽道重新出發。這一點,美團戰略調整最及時。
  • 社區團購的現狀分析
    沒錯,你完全可以把當下的社區團購理解為升級版的微商再造模式或者社區化、本地化的的簡化版拼多多。當下,社區團購大戰進行的如火如荼,被人們形容為「三英戰呂布」的熱鬧場景很快就要演化成戰國七雄的局面。當下的三英是指滴滴、美團、拼多多三個網際網路巨頭,呂布則是社區團購的復興領導者興盛優選。如果再加上阿里系、京東系和字節跳動系的相關企業,這個比中國歷史上的戰國七雄的局面還要宏大。
  • 「乾貨」信好家告訴你,京東入局社區團購,是什麼信號
    京東內部正籌劃名為「京東優選」的社區團購項目。該項目由京東物流和京東商城聯動,前期由物流部門負責倉儲規劃,之後再由商城負責終端。同時,大商超全渠道事業群成立了單獨的社區團購業務部,該部門合併了京東原有的社區團購業務:友家鋪子、蛐蛐購、京東區區購。隨著京東的加入,這場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地面商業競爭變得越來越熱鬧。幾乎所有的網際網路巨頭都意識到這場戰爭的重要性,它是電商下沉的重要渠道,也是網際網路巨頭們改造農產品流通環節的一個切口。
  • 湧入社區團購的巨頭們很快就會明白 將踢到有史以來最堅硬的石頭
    來源:經濟觀察報社區團購難迎坦途高若灜當網際網路巨頭們湧入社區團購,他們很快就會明白:以往先爭奪流量再變現的想法,將踢到有史以來最堅硬的石頭。不管是與生鮮業務不太搭邊的滴滴率先推出「橙心優選」引發戰局,還是已有生鮮布局的阿里、拼多多、京東、蘇寧從各路探索加注,因生鮮剛需高頻的特點,加之疫情催化市場的線上需求,社區團購的模式不僅能帶來訂單和用戶的增長,還能促使消費者形成新的消費習慣,形成全新而有效的網際網路線下入口。這個賽道被苦於流量的巨頭覬覦,也是應有之意。
  • 一張圖帶你了解社區團購與社群團購的區別,趕緊收藏!
    來源:時刻頭條團購這個賽道2020隨著巨頭的進入被越來越多人看到。沸點天下作為社群團購大會的創辦者,已經成功舉辦了12屆社群團購大會,在行業中頗有知名度,常常被問到社區團購和社群團購有什麼區別?所以今天抽時間讓沸點天下總裁妮妮跟大家好好說說二者之間的區別,你可以根據資源不同,以及理念不同,去選擇進哪個賽道,拓展哪個渠道。
  • 深度對話:社區團購不可能被壟斷
    社區團購在近期陷入了巨大爭論中,雖然各自角度不同,但回到基本話題中來,問題多是:社區團購的關鍵到底是什麼?該競爭的核心點又是什麼? 見實在舊文重發之餘(為什麼社區團購這麼火?高榕零售投資模型一張圖說透大賽道),也約到叮咚買菜副總裁熊衛,深聊這些問題。
  • 無論社區團購怎麼打,騰訊都是最大贏家
    、美團、拼多多三大巨頭這半年來在社區團購領域的兇猛進攻,已經讓很多地方社區團購神經緊張了,最近一個月,他們在西南、東南、華中等區域市場,頻頻拿下某省某市的第一,行動力令人咋舌。 如果再算上阿里京東這兩大巨頭的布局,快手、字節、滴滴、美團、拼多多,七巨頭齊刷刷進入社區團購,把興盛優選、同程生活、十薈團、食享會等行業傳統格局(社區團購企業有兩百多家,各個地方都有地方小巨頭),衝擊的七零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