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裡一聲喊 萬物皆可「團」 社區團購能走多遠?

2021-01-11 蘭州新聞網

    「@所有人,今日團品有便攜果汁杯、兒童防曬衣、全棉夏涼被,重點推薦好太太洗衣液,原價69(4桶+4袋),現價59,大家有需求私我或長按二維碼識別小程序下單。」微信名為「sunny的日記」的「團長」王女士在群成員300+的微信群裡發出信息,不一會兒就有人在群裡跟單選購。這樣的場景,對於蘭州市民來說早已不陌生。疫情爆發後,各地以小區為單位進行封閉式管理,「群聊」分享的團購信息,變成了很多居民的主要採購通道。微信商家、社區業主、社區團長、社區店鋪老闆、水果店店主……使用微信賣貨成了潮流。而在後疫情時代,團購商品品質如何保證?社區團購能否長期存在下去?本報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店主建群

    不定期有優惠微信下單下班取貨

    疫情期間,市民魏瑜的微信裡多了三個群,一個是小區蔬菜店主建的群,一個是小區物業拉的群,還有一個單位同事推薦的生鮮便利店的群。「今年過來,我家的菜都是在小區蔬菜店買的,後來直接加了店主建的群,不定期還有優惠活動,微信下單下班直接取貨,真的很方便。」

    在蘭州,一些依靠供應鏈和上下遊配合的新零售如火如荼地發展了起來,魏瑜所享受到的不僅是新零售的一種模式,更是這種模式結合實惠、便利和產品齊全於一體的便利。

    在靜寧路上,正大優鮮生鮮便利超市是吸引附近小區居民購物的「主戰場」。走進店裡,各類商品琳琅滿目,供居家一日三餐需要的食材可以「一站式」解決,新鮮蔬菜水果、冷凍食品、方便快餐、飲料、調味品、罐頭、糧油米麵等,更有在市場上贏得消費者信賴的「正大豬肉」和「正大雞蛋」等集團產品。與一般超市不同的是,正大優鮮部分門店裡還提供豆漿、咖啡、關東煮、蒸包、蒸餃等即食即飲產品,消費者可以坐在店裡享用。近日,正大優鮮正在籌建一年一度的6·18年中大促活動,其中不僅有百餘件商品5折起的勁爆優惠,例如:原價36元的正大28枚雞蛋,6·18活動價僅需18元、原價28元的正大蒸餃系列活動價僅需14元起、還有蔬果等驚爆價……更有針對新老會員「買100送100」的大力回饋活動。

    這種低價特惠策略,讓門店周圍的居民們「上癮」。一些人將進店買特惠產品作為一種生活樂趣,幾乎每天都要去店裡逛一逛。「我們每天都會有數量頗多的大『放價』產品信息發布在微信群裡,這為店裡帶來了足夠的人氣,凡是來店裡的顧客,店員都會邀請入群。目前我們蘭州地區27家門店的微信群已經達到200個,幾乎涵蓋了周邊主要的小區。」正大優鮮市場部楊莉介紹說,這些微信群也為門店銷量帶來了質的改變。「我們通過後臺數據發現,越來越多的客源都是通過微信群來的。後疫情時期,我們還會把我們的線上團購推廣至線下社區,為更多的消費者提供安全優質健康的正大食品和其他便利產品。」

    鄰居建群

    信任「團長」有問題及時解決

    「親們,今天的貨到了,大家有空過來拿呀……」6月10日上午,豔子將前一天會員們下單的貨品分好後,在300+的微信群裡發送了一條消息。

    「這個群建起來快三年了,最初主要是自己在周末從東部為身邊的好友、鄰居代購一些生活必需品,大家把需求告訴我,我逐一登記後去東部市場挑選、拍照,確定下單,再把商品送到大家手裡。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們線下團購也不現實了,我就加入了『嗨團』團購平臺,試試線上賣貨怎麼樣。渠道雖然各種各樣,目的卻又幾乎一致:方便大家便宜買東西。」豔子說。

    豔子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從今年1月份開始,她又有了另一個身份——「嗨團」會員群中的「團長」,每天她都會在群裡發一些團購信息和商品信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會員群的人數迅速上漲到了320多人,每天團購量有十幾單,比以往上漲了一倍。近段時間,豔子白天忙完社區的工作後,晚上回到家還要不停地回復會員們的問題,一直忙到十二點多。「我最有成就感的就是疫情物資緊缺時,我們一下團購了二十幾單消毒洗手液,累是肯定的,但是能給大家提供方便。每次看到大家取貨時滿足的笑容,我就覺得值得。」豔子說。

    在採訪中,不少社區團購的消費者向記者表示,由於疫情的原因,會儘量避免去人多、離家遠的地方,社區團購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嗨團」會員群顧客萍萍說:「我基本只和團長接觸就可以拿到商品,貨品豐富、價格優惠、取貨方便。萍萍表示,她選擇在團購群內下單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出於對「團長」的信任,若發現商品出現質量問題,在微信群中進行反饋,「團長」能夠及時處理,直接換貨或者退款。在解決了生活所需外,還拉近了現代都市原本疏離的鄰裡關係,一舉兩得。

    各方怎麼說?

    方便實惠希望能做好監管

    網友張富貴:平時在家宅習慣了,不去逛商場和超市,所以網購是我們宅家一族最常見的購物方式,大到家電、家具,小到紙巾、牙刷,我幾乎都在網上解決。後來發現小區有團購群,蔬菜水果都經過群裡阿姨嚴格「質檢」,到貨直接在小區門口取,方便又實惠。

    市民胡女士:社區團購確實挺方便的,像我們三口之家愛吃的南方水果,從網上買一箱太多吃不了,還得額外支付運費,社區團購不僅可以與鄰居拼單還可以免運費享受優惠。

    網友天上的星星:每天從早到晚都有好幾波團購信息,購買渠道不斷增多,團購有商家有個人,希望有關部門也能做好監管,讓大家買到更多物美價廉的產品。

    蔬菜種植戶劉媛媛:每天賣出去的蔬菜、草莓有1000塊錢左右,通過微信群直接與顧客聯繫,沒有中間環節的加價,也沒有攤位費等額外成本,方便大家。

    團長豔子:我們就賺個跑腿錢,群裡都是鄰居、朋友低頭不見抬頭見,品質不過關或者利潤高也不太好意思。

    未來如何走?

    保質保量方能走得更遠

    「其實社區團購,大家並不陌生,以前很多小區業主群、門店自己的顧客群等都做得還不錯。」有關專家分析,在疫情防控這個特殊背景下,社區團購火爆起來,是對於在線生鮮模式的良好補充。

    不過對於社區團購未來要如何走,專家認為,不少社區團購業務群和消費者之間的信任感都是在疫情期間建立起來的,這種信任非常難得。如何維持這種信任,除了要加強和群內群友的互動,提供更精準、高質量的服務外,各個社區團購經營者要清醒認識到產品質量的重要。「一些團購群會打價格戰,這終非長久之計,最能打動客戶的還是服務和質量。」

    馬上評論

    社區團購變局中開新局

    先來看這麼一份報告。去年6月,埃森哲發布的《中國消費者洞察報告》顯示,在網際網路時代,人們購物的社交化特徵越來越明顯。近九成消費者有自己的興趣圈子,多數消費者表示興趣圈子會影響他們的購買決策,而在社交應用中,受分享刺激而購物、衝動購買增加的消費者佔到四成以上,蘊含著巨大的消費流量。

    為什麼要拿這份報告來說事。是因為一段時間以來,總是有人在抱怨生意難做。的確,實體店在電商的衝擊下,生存很難,可是傳統電商也存在增長乏力的問題。但是,辦法還是有的,比如有人想到了渠道創新——社區團購。也就是以周邊小區為單位,以微信和微信小程序為載體為周邊小區居民提供日常所需商品和生活服務,商家可以實現集中化管理運營的一種商業模式。社區團購的第一次出現,起始於2017年前後微信小程序的爆炸式增長,隨後社區團購在資本助力下完成早期發展。公開數據顯示,自2018年起,10多家社區團購平臺融資額累計超過40億元。但之後,該行業的布局逐漸歸於沉寂,到2019年下半年,「合併」「聯盟」「死亡」成為了社區團購的主題。但是今年的疫情,讓社區團購異軍突起。市民們都宅在家裡,生活必需品亟需供應。與之前不同的是,此次的社區團購,互助、分享的特徵更加明顯。團長可能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鄰居,可能是物業公司的經理,也可能是小區門口菜鋪子的小張、水果店的老李,而且這種銷售模式,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許多老頭老太太都學會了用微信接龍、小程序在社群中購買日常生活所需的商品,更不要說年輕人了。

    與傳統的實體店相比,社區團購省去了房租、人力成本,採用預售模式,以銷定採;與傳統電商相比,社區團購可以從產地直達社區,最後一公裡由團長負責或者由消費者自提,降低了每單履約成本。更為重要的是,社區團購經營者和消費者之間有一種其他商業模式難以形成的信賴關係,極具人情味。

    那麼,後疫情時代,社區團購能走多遠自然也成為許多人關注的話題。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社區團購將進入穩步加速發展期。要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消亡的行業,只有做不下去的企業。未來,消費者需要更具有人性化的服務,和更有共同語言的消費場景,如果繼續深挖社區居民需求,自然會有好的回報。畢竟,方便和物美價廉的優勢在那擺著。

    小馬飛刀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丹

相關焦點

  • 巨頭扶得起社區團購嗎?
    社區團購的生意模型是,平臺在小區招募團長(大部分是寶媽或便利店主),團長運營小區微信群,群裡預售蔬菜水果等產品,微信小程序集合小區一天的訂單,次日集中履約配送。團長按成交額提取10%左右的佣金。據Third Bridge高臨諮詢觀察,生鮮創業現在有四種主流方式,分別是到家、到店、自提、前置倉,社區團購屬於自提模式,此前被資本關注較多的每日優鮮屬於前置倉模式。
  • 社區團購的現狀分析
    在社區團購新零售模式下,利用社區熟悉的鄰裡關係建立起微信群,通過小區微信群渠道獲得新客流入,無須推動就能直接在社交過程中完成產品質量和價格問詢,互動性比較強,這種熟人關係鏈大大降低業務拓展和每客單價配送履約成本。社區團購新零售方式,對於商家而言,既有高性價比優勢,又能有效把控產品質量,同時由買家自主選擇社區附近自提點,也便於解決售後問題,消費群穩定性更強。
  • 憑著社區團購的東風 美團還能翻倍嗎?
    摘要 【憑著社區團購的東風 美團還能翻倍嗎?】社區團購是大眾、剛需、高頻場景,市場空間大,極具價值,其基本盤價值蘊含的能量甚至超過外賣,美團如能拿下這塊蛋糕,有翻倍的可能。
  • 「社區團購」這場戰爭,可能與你想像的不太一樣
    我的朋友圈天天有人轉發這方面的文章,微信群裡也經常有關於「網際網路巨頭該不該做社區團購」「社區團購到底有沒有技術含量」的討論。一開始,本怪盜團團長是拒絕研究這個領域的——因為我不做飯,也沒有通過網際網路購買生鮮商品的需求,隔三差五買個水果也是在社區超市買的。然而,慢慢地我發現,這個話題越來越熱門了,大有超過直播帶貨、成為網際網路行業第一風口的勢頭。如果不學習就會落後,所以我必須學習。
  • 越不過這七道檻,社區團購就是一團虛火!
    「這條街上,走幾步路就有一個提貨點。」蔡文告訴《21CBR》記者,在美團、拼多多、滴滴、興盛優選等公司的瘋狂攻勢之下,商業街上的洗衣店、副食店、餐飲店鋪老闆們均做起了「團長」副業。蔡文現為興盛優選、美團買菜的團長,每天會在小區微信群裡發布當日特價菜,比如0.99元半斤的菜心,1.99元一斤的胡蘿蔔。
  • 十薈團看社區團購正發生新變化
    現在演變到了:社區團購已經成為了家庭消費的固定渠道,品類也有大幅度擴充,賣什麼都行,比如賣保險,幫銀行辦信用卡,以及幫大家存話費、存加油卡等。生活中的需求,都可以通過社區團購來完成。再比如,團購旅遊、團購餐等等都可以。說的直接點,只要能「團」的東西都可以做。
  • 社區團購的終局是什麼?答案或許是短視頻電商
    一位資深的社區電商運營者告訴陸玖財經,社區電商目前是不是一個偽需求,還不好說,現在在這個產業鏈上,最掙錢的就是供應商,各家都在虧,誰能燒到最後,才有機會,這個機會存在不存在也不好說,最大的可能性就是留下一堆遺產,服務於其他商業模式。但是,誰能笑到最後呢?陸玖財經的答案很奇葩,也許會是短視頻。
  • 萬字長文,深度解析「社區團購」
    可以說,從國家、市場、消費者、底層商販、社會輿論等方面,無一例外,對近期火爆的社區團購,人們不再是一味追捧,而是看法複雜——這很值得玩味。對此,就有一位網友評價道:與其探究社區團購為什麼如此火爆,反倒不如去問網際網路巨頭們為何如此瘋狂?一、在一個錯誤的時間點「冒泡」為何看似火爆的社區團購,不如先前網際網路賦能傳統行業時那樣,被大眾一致看好?
  • 社區團購不是洪水猛獸,而是細水長流
    這裡我不想贅述和分析社區團購的賽道選手和市場規模,只是準備梳理一下現在主要的爭議焦點:社區團購的本質究竟是什麼,有沒有創新?補貼大戰真的會讓菜市場消失嗎?社區團購終局推演,會是一家獨大嗎?此外,2016年就已經有人在微信群、QQ群裡做社區團購這件事情。根據極客公園創始人張鵬的描述,那個時候團購的訂單大多都是群裡的成員報個名,團長記錄,這些訂單都是手工一單一單記錄下來的。
  • 深度對話:社區團購不可能被壟斷
    如興盛優選、十薈團很大,卻仍然有無數新資本、新團隊進入和崛起。 熊衛對此認為,這是因為國內農業生產長時間分散,非常依賴於本地市場,也導致目前為止沒有一個生鮮行業的產業巨頭,即便是中糧、永輝這樣的大牌,市值和體量也很有限。 這次和熊衛深聊了近三個小時。聊天不僅聚焦於他對社區團購的理解和觀察,還深聊到叮咚買菜自身發展的邏輯,及叮咚買菜內部總結的運營模型和方法論。
  • 集體燒錢做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的宇宙盡頭是「賣菜」?
    它目前是社區團購賽道中的頭部企業。興盛優選相關負責人告訴《華夏時報》記者,興盛優選在湖南的SKU有1000個左右,在湖北則有480-500個。作為參照,一般社區團購平臺的SKU在200個左右。此外,11月11日興盛優選還對外公布當天日訂單突破1200萬單。率先完成市場教育的武漢,是目前吸引社區團購炮火最多的地方。「武漢市場非常熱鬧,能來的基本都來了。」
  • 社區團購血戰空前 滴滴、拼多多等短兵相接 前有追兵後有猛虎...
    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成園小區只有嚴九妹開的一個團,但隨著疫情推動社區團購需求量的大幅增長,如今再加上美團、滴滴、盒馬等巨頭的入場,短短幾個月小區裡就有了十幾個團。實際上,團長數量一夜激增、平臺瘋狂補貼爭奪市場的現象正在全國多個城市上演。隨著巨頭的攻城略地,一場前所未有的激烈戰爭早已打響。  11月10日,滴滴宣布橙心優選日單量超700萬單。
  • 社區團購「團戰」正酣,變革與較量中如何走出「最優」路徑
    已有生鮮電商們的「前車之鑑」,社區團購又為什麼能吸引這麼多玩家幾乎同時下場呢?不過,從生鮮電商血淋淋的教訓看,「燒錢補貼」絕對不是核心競爭力,社區團購併不能簡單理解為「流量」的遊戲,許多用戶薅完補貼羊毛後「用完即走」,用戶留存並不理想。近期某火爆的社區團購新秀就被媒體指責GMV主要靠補貼,水分很大。對此,一位資深行業從業者指出,「燒錢」不會是常態,市場供應體系也不會因此被長期擾亂。
  • 美團拼多多挑起社區團購新戰事,誰能「見血封喉」?
    有業內人士稱,美團正在以低價策略切入社區團購,而拼多多在不久前也上線「多多買菜」。美團跟拼多多都劍指社區團購,江湖有傳言稱美團跟拼多多的這次正面較量,雙方的戰鬥力或許會超過阿里,這種猜測經得起推敲嗎?戰略目光瞄準社區團購,美團&拼多多均動作頻頻社區團購賽道能夠吸引美團和拼多多入局的原因,在於這條賽道在未來擁有廣闊的增量市場空間。
  • 社區團購是時代試金石,巨頭間的戰略有何不同?
    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最後一個月中,「社區團購大戰」在中國網際網路江湖掀起了不小的風波..從4月開始到11月底,滴滴、美團、拼多多、阿里等巨頭先後高調入場,毫不掩飾地提前對外宣示要「爭當第一名、成為最後勝出者」的意志和決心。社區團購是一門什麼生意?值得嗎?
  • 飛虎商聯:挖掘線下客流量,社區團購小程序都是怎麼拉新的?
    目前,社區團購小程序系統軟體很受歡迎,雖然社區團購小程序背靠微信等平臺,但社區團購小程序的運營對於許多商家來說仍然是個問題。下面小編就來簡單講一講運營社區團購小程序如何拉新?1、共享分裂假如小程序分裂快的方法是群組共享的話,這是肯定的。
  • 為什麼巨頭要血拼「社區團購」?
    他們的業績表現並沒能像他們提出的「新零售」的概念那樣耀眼。直到基於微信小程序的社區團購的模式的興起,幾乎以零成本的方式完成對線下店的數位化升級,徹底將線上和線下融合在一起。「融合」帶來的意義是重大的,它直接將「社區超市」這個行業帶入了下一個時代。
  • 社區團購,「三英戰呂布」
    隨著秋冬季節的來臨,不確定的庚子2020年又到了要緊關頭,2019年末的疫情封閉,帶來的社區團購和生鮮到家業務,也是到了百團大戰的階段。基於社區團購模式的到家業務,是現在各種電商業務發力的焦點,也是2020年的乃至21年之後的又一個風口。
  • 一張圖帶你了解社區團購與社群團購的區別,趕緊收藏!
    一、社群團購與社區團購的客戶範圍不同社區團購,以小區或是商區為基礎,基於這個區域輻蓋的人群而進行銷售的。社群團購,以每個團長為節點,通過朋友圈輻射的。二、社群團購與社區團購的配送方式不同社區團購都是以落地配送的方式為主,通俗的說就是貨物需要給到團長,再由小區的團長來進行配送。
  • 社區團購——無底洞
    社區團購,資本在這個領域裡,會有種無底洞的樣態,不停地砸錢,不斷的砸錢 而那些依靠輕模式的,這幾年,能夠在這個領域裡獲得一席之地,當然也有重模式的,那也是小心翼翼,才存活至今。 在社區團購下,美團買菜、叮咚買菜、每日優鮮這種倉配體系,尤其在一二線城市布局的結構,會是怎樣的,是不是依託這種自有體系會更好一些,也許是的,但模式比較重,好在一旦打成,往往會形成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