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善是全面發展的人應必備的基本素養,更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精神氣質。近年來,廣東省惠州市龍門縣龍城第三小學確立了「讓和善的種子生根發芽」的辦學理念,實施和善教育。和善的內涵是:與自我和諧,善待自己、接納自我,內心柔和向善;與他人和諧,善待他人,團結合作、樂於助人;與社會和諧,善待生活,適應社會,準備好為社會發展做貢獻;與大自然和諧,善待自然、尊重生命,為大自然的美好而努力。我們以培養全面發展的和善少年,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讓課程體現和善理念
在我們充滿和善氣息的校園裡,孩子們以愉悅的心情、積極的心態去學習生活;學校站在兒童立場,為每一個孩子獲得更好的生命成長著想,構建和善課程體系。我們的教師享有校本課程開發權,學生享有參加和選擇課程的權利。
在開齊開足課程的基礎上,我們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整合成基礎課程、拓展課程、特色課程三大類。基礎課程指國家課程的校本化,突出一個「實」字:學得紮實、學得深入,全面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拓展課程凸顯一個「全」字:全員參與、全面發展,作為基礎課程的延伸和補充。比如,以語文課程為基礎開發出閱讀、經典誦讀、故事會、詩歌朗誦會等課程;德育課程則將主題教育與校會、班會、隊會、道德與法治課結合,拓展空間,開設了專題教育、主題實踐、自我管理、文明禮儀、志願服務五大課程。這五大德育課程都有具體的活動內容,比如志願服務課程包括為低年級小朋友服務、圖書管理服務、花草樹木管理服務、維持放學隊秩序志願服務、社區服務等;專題教育包括愛國主義教育、安全教育、文明禮儀教育、環保教育、遵紀守法教育、生命教育、責任擔當教育、勞動教育等;社團活動課程更加豐富,全校有20多個社團和50多個興趣小組。而特色課程突出一個「精」字:精心策劃、精細實施、精準培養。我們精選出龍門農民畫、校園足球、民族舞蹈、書法藝術、經典頌讀五大特色課程,每一課程的實施都以普及教育為主、以特長發展為輔。同時,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和特長,促進個性化發展,學生需要什麼課程,我們就開發什麼課程。
讓課堂洋溢和善氛圍
和善課堂關注兒童的精神生命成長。教師秉承「和衷共濟,精業善道」的教風,每一堂課都精心選擇適合的教學內容,認真制定詳細教學計劃。我們鼓勵教師自創教學模式,和而不同。如思想品德課構建體驗式教學模式,語文構建精講多讀課內外有機結合的教學模式,數學課構建開放性思維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英語構建整體語篇以及運用思維導圖提高實效的教學模式,等等。各學科教師教學風格自成一體,各美其美。
學校鼓勵教師積極探索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啟發式、探究式、體驗式、問題式、情境式、互動式等教學法在課堂上百花齊放;學習擂臺賽、闖關小猛將、操作小能手、合作學習吧、課中辯論賽、課堂小戲臺、童音朗讀者、悅讀閱豐富、童心寫作營等各種學習環節,激發著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學生人人參與、全程參與,充分發揮學習的自主能動性。樂合作、善思考、會學習,形成了「和樂融融,勤學善思」的學風。
讓活動體現和善品質
和善教育旨在促使學生成長為具有和善品質的人,從而提升生命價值,豐滿精神世界。我們開展和善少年微行動,倡導文明禮儀「五個一」:一個微笑,一個隊禮,一聲問候,一聲謝謝,一句稱讚,使人與人的關係更加和諧;開展和善少年「十個一」行動:每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每天鍛鍊一小時,每天給別人一點幫助,每天閱讀一小時,每天練字一刻鐘,每天誦讀一首古詩,每天記一篇日誌,每周做一次志願服務,每月觀察記錄一種植物的生長,每月參與一次綜合實踐活動。這些小小的行動,積小善成大愛,積小流成江河,學生和諧向善的品質慢慢形成。
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使校園生活更加充實。每周四下午,學校所有社團一起登場,學生自由選擇參加。七色花紅領巾藝術團精彩紛呈:「七彩舞臺」「星光大道」「校園卡拉OK」為孩子們提供展示才藝的舞臺,合唱隊、舞蹈隊、電子琴、書法、農民畫、線描畫等興趣小組讓孩子們的興趣特長得到發展;快樂體育園地熱鬧非凡:足球隊、籃球隊、桌球隊、羽毛球隊、田徑隊、毽球隊、跳繩隊各展風姿;文學社、詩詞會、讀書會、朗誦會潤澤童心。
我們還舉辦和善少年創意節,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每年讀書節、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和兒童節,都讓學生參與設計活動方案,主題活動、節日活動動態化、有新意,以玩促學、以趣導學,著重於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在校園裡,樹立身邊的榜樣,弘揚和善精神:宣傳欄展示「最美和善教師」「最美和善少年」「校園最美風景線」,紅領巾廣播站開設「點讚我的老師」「誇誇我的同學」「今日活雷鋒」欄目,以榜樣激勵著孩子們向善向美。我們帶領學生參觀好人館,聽龍門好人、惠州好人、中國好人故事,學習好人精神。和善教育系列活動讓學生精神漸漸豐滿。
(作者系廣東省惠州市龍門縣龍城第三小學校長)
《中國教育報》2020年05月06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