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廠房原有的青磚牆面、原有的高大的煙囪被保留了下來。新華社記者吳帥帥攝
新華社杭州1月3日電(記者許舜達、吳帥帥)將高純度氧氣吹入轉爐中,能夠加速反應得到品質更高的鋼鐵。在74歲的杭州制氧機集團老員工夏善彪的記憶中,他和幾代杭氧員工的目標,一直是為了設計製造制氧量更大、效率更高的空氣分離設備,為起步晚、底子差的中國工業提速。
如今,曾經熱火朝天的老廠房已成為城市中心的工業遺存,經過10多年的論證、設計、規劃、修繕等程序,它們將會被改造為博物館群,成為城市的有形記憶。
漫步在浙江省杭州市東新路旁的杭氧舊址,一幢幢老廠房原有的青磚牆面被保留了下來;獨具特色的制氧設備作為裝飾性景觀留存;當年從匈牙利進口、用於運送制氧設備的一輛老火車頭,與一號廠房旁高高的煙囪,一同靜靜佇立。
「杭氧成立於1950年,原名浙江鐵工廠。」夏善彪回憶,1956年,在這些老廠房裡誕生了新中國首套國產工業制氧機,中國也首次生產出了合格的工業氧氣。
老廠房修繕前,許多設備已經年久失修。(受訪者供圖)
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這些老廠房中誕生出一臺臺「催化」工業發展的空氣分離設備。工業氣體被稱為「工業血液」,通過空氣分離設備製備的氧、氮、氬等工業氣體廣泛應用於煤化工、石化、冶金等行業。
改革開放以來,通過引進吸收國外先進空氣分離設備技術,不斷加強技術研發,杭氧一大批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代表中國空分行業頂尖水平的項目成功投運。通過杭氧幾代人的努力,目前杭氧已成為亞洲最大的空分設備設計和製造基地。
而當年久的廠房無法提供更多的發展空間時,杭氧決定尋求更大的舞臺。2009年,杭氧結束了在東新路近60年的歷史,整體搬往杭州市臨安區製造基地。為了留住這段歷史記憶,杭氧六幢形態各異、見證歷史的老廠房保留了下來。
2009年,杭州市委、市政府明確把杭氧的保護利用項目作為杭州尊重歷史發展、承載城市記憶、推進城市有機更新的重要項目。
項目設計總監唐岷雪表示,這是杭州現存保護面積最大、集聚度最高的工業遺存,以原杭氧老廠區為核心,保護面積達4.373萬平方米。「為了提升項目品質,2010年我們專門邀請了世界三大建築事務所之一的瑞士赫爾佐格和德梅隆設計事務所對項目進行設計。」
用於運送制氧設備的一輛老火車頭,保留在了老廠房前。新華社記者許舜達攝
2011年,杭氧老廠房建築群成為杭州市第六批歷史保護建築。2018年杭州市成為首批歷史建築保護試點城市,「應保盡保」成為歷史建築保護的指導方針,對杭氧老廠房屋蓋系統、外立面、門窗等加固保護方案提出了新標準和新要求。
「儘管這樣做大大延長了項目設計及加固保護施工周期,增加了項目修繕資金,但我們仍最大限度保持老廠房的歷史原貌。」唐岷雪說。
杭州旅遊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曹鳴表示:「項目保護不只是簡單的修舊如舊,最重要的是要在軀殼中注入血液和靈魂。城市是一個不斷有機更新的生命體,我們希望在保留老的印記的基礎上,讓一些新的細胞也能進入其中。」
據了解,隨著2020年底地塊驗收的完成,項目也將逐步進入招商階段。在杭氧及其周邊的老廠房裡,以國際城市博物館、科學藝術博物館為核心,未來將培育一系列公益、文化與科教性產業,並引入實驗室、工作室、研究院等豐富業態。
「我是『60後』,對這些工業企業有很深的記憶。我們也有這樣的情懷,要把這些老廠房建設成為杭州新的城市記憶。」曹鳴說。
「項目預計將在2022年杭州亞運會前全面開放,屆時還會依託博物館舉辦很多節慶活動。仿佛這一歷史的廠房仍在運轉,為城市的未來注入新的氧氣。」曹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