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廠房裡唱響新動能 哈工大寧智院5月將投運

2020-12-05 浙江在線

2019-03-21 07:50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李華 通訊員 鄭祖軒 陳巍 朱興晟

刮膩子、刷牆漆……仿佛新舊動能轉換中的一個剖面,鎮海區莊市街道一處倒閉老廠經過重整,將成為哈工大寧波智能裝備研究院(以下簡稱寧智院)的所在。

「一層辦公區域已經可以入駐,二三層公共區域5月底交付後,研究院也將正式投運。」寧智院籌建負責人於興虎興奮地說。

老廠房裡來了高端研究院

在原本用作廠區空調機房的臨時辦公區域裡,寧智院的研究人員正在調試一臺電子裝備。該裝備是一種尖端製造設備,可應用於晶片製造、電子器件裝配,國外產品佔據95%的中國市場。於興虎介紹:「這是我們自行研發的智能裝備,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精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寧智院還沒落成,但已經儲備了眾多研發成果亟待產業化。」為了建設寧智院,在機器人智能系統領域擁有深厚技術積累的於興虎,同時當起了經理人。他表示,除了電子裝備,食品級的3D巧克力印表機、視覺檢測設備等項目都在「排隊」等入駐。

除了雄厚的技術儲備,寧智院將組建研發「智庫」,形成電子製造高端裝備、機器人智能系統、智能增材製造、汽車電子技術「四大研究所」,以及一個國際聯合實驗室。據悉,1名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已與寧智院達成柔性引進意向,以院士工作站形式推進國際聯合實驗室建設。

與此同時,寧智院正在廣納人才,計劃到6月份募集30名研究人員,其中碩博學歷研究員15人,各個研究所的「領頭羊」也將配齊。而到2019年底,寧智院有望集納50名研究人員,其中碩博學歷研究員25人,並自主培養寧波市「3315計劃」創新人才和團隊。

「三服務」助高層次人才項目落地開花 

院所尚未投用,寧智院籌建團隊主要在錦繡曙光人才公寓內開展工作。去年12月才來鎮海開展工作的於興虎,已經能「入鄉隨俗」地蹦出「六爭攻堅、萬億級產業」等寧波熱詞,可見其融入之快。而短短數月,寧智院已經在院校合作、院企合作上「開花結果」。

「將與寧波工程學院合作,成為該校學生實踐基地。」於興虎認為,哈工大將這一院所「安家」寧波、鎮海,既能實現研發成果落地,也能促進地方產業發展、人才培養,「研究院已經與多家企業達成合作意向,致力於智能裝備、汽車電子等方向的研發。」

 「籤約以後,鎮海區委人才辦、區科技局等部門幫助團隊落實了人才公寓、廠房、運行經費等。」於興虎表示,鎮海的「媽媽式」服務讓他對寧智院的建設發展更有底氣了,「我們對當地企業還不熟悉,對政策掌握也不夠充分,相信在相關職能部門的牽線搭橋下,院所的研發成果能接上更多『地氣』。」

隨著基建、裝修提速,寧智院的投用指日可待。這個由包為民院士舉薦的高端產業科研孵化平臺、高層次人才「聚寶盆」,不日也將像珍珠一般,在甬江科創大走廊這條「新經濟緞帶」上閃現光芒。

1553125850000

相關焦點

  • 杭州工業老廠房為城市製造「新氧氣」
    老廠房原有的青磚牆面、原有的高大的煙囪被保留了下來。新華社記者吳帥帥攝  新華社杭州1月3日電(記者許舜達、吳帥帥)將高純度氧氣吹入轉爐中,能夠加速反應得到品質更高的鋼鐵。在74歲的杭州制氧機集團老員工夏善彪的記憶中,他和幾代杭氧員工的目標,一直是為了設計製造制氧量更大、效率更高的空氣分離設備,為起步晚、底子差的中國工業提速。
  • 陝西經研院:武鎮330千伏輸電線路工程順利投運
    陝西經研院:武鎮330千伏輸電線路工程順利投運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2020-12-16
  • 創新「基因」集聚發展新動能——新舊動能轉換巡禮·創新支撐篇
    區域創新中心是培育新經濟、新動能,輻射帶動區域發展的創新高地。自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以來,我市便將打造創新載體、構建創新高地作為動能轉換的重要支撐,以新機制、新模式打造國家(威海)區域創新中心,組建威海產業技術研究院暨郭永懷高等技術研究院,依託工信部電子信息技術綜合研究中心、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哈工大威海創新創業園、山大威海工業技術研究院4個重大創新平臺,搭建「1+4+N」創新平臺體系,加快集聚國內外高端創新資源,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
  • 北京「大寶」老廠房變身非遺文創園 未來將在SOD蜜裡車間購物
    如今,1.4萬平方米的老廠房從外觀上依然保留著過去的「老元素」。過去的永生巷,因雨季河水匯集,形成一片蘆葦叢生的沼澤地,許多社會名士喜歡在這裡放生,因此得名「放生池」。清末民初時逐漸形成街巷,所以稱為「永生巷」。1987年,以粉刺露、皮膚增白露、四肢脫毛露三大產品起家的北京市三露廠落戶於此,也正是因為這三「露」,廠子起名叫做「三露廠」。
  • 一個月內,哈工大5名退休教師先後離世
    11月8日,哈爾濱工業大學(以下簡稱「哈工大」)網站刊發訃告:哈爾濱工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李貴金教授(曾用名:李益民),因病於2020年11月8日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84歲。李貴金教授,籍貫吉林省長春市,1936年7月出生,1955年考入哈工大機械製造系學習,1963年哈工大機械製造系研究生畢業。同年留校在哈工大機械製造系機械製造工藝教研室工作,曾擔任過工藝教研室副主任、主任。
  • 俱懷逸興壯思飛——哈工大與中國航天60年
    由此拉開了哈工大與國防(航天)結緣的序幕。同年9月下旬,第一機械工業部趙爾陸部長指示:哈工大要搞尖端,要增加一些新專業。10月,經第一機械工業部和教育部批准,哈爾濱航空工業學校合併到哈工大,成立哈工大航空工程系。1959年3月4日,哈工大航空工程系舉行成立大會。同年5月18日,自動控制系舉行成立大會。哈工大深沉、凝重的氣質上第一次寫下了天空的色彩。
  • 新產業激發新動能 ,這個世界級鋰電池生產基地進入建設新階段
    新產業激發新動能 ,這個世界級鋰電池生產基地進入建設新階段 2021-01-12 23: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把科技「勢能」轉化為發展「動能」
    □本報記者薛婧李愛民 作為科技資源富集的城市,新中國成立70年來,哈爾濱市持繼深挖科技富礦,不斷譜寫全面深化科技改革、將科技「勢能」轉化為發展動能的華美樂章。截至目前,全市擁有高等院校51所,擁有各類科研機構517家、各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46個、省部級以上重點實驗室150個,擁有兩院院士36人、R·D人員4.34萬人,高新技術企業774戶,市級及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87家,今年1~9月實現技術合同成交額101億元,科技創新成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
  • 北京:涅槃重生 老工業基地裡走出「798」
    在計劃經濟時代閃耀著奪目光芒的老基地,經受住了生死存亡的考驗,在創新實踐中探索出一條發展之路,不僅再創輝煌,還在廢棄老廠房裡打造出「798」這塊文創產業的金字招牌。無線電器材聯合廠最具標誌性的建築是鋸齒形屋頂的廠房,稱為「包浩斯風格」,主張適應現代大工業生產和生活需要,講求建築的功能、技術和經濟效益。(2007年12月18日《北京日報》14版,《718歲月》) 兩個廠子分別於1956年10月15日和1957年10月5日建成投產,從此改變了我國無線電工業依靠進口外國零件再由國內裝配的狀況。
  • 三沙波浪能發電項目預計年底投運
    為確保項目順利開展,三沙供電局通過與三沙市政府、有關軍事單位充分溝通,已順利完成用海的申請、項目環評報告等前期工作,現已進入技術研究與示範應用實施階段,預計今年年底可投運發電。現在用消聲技術改造了發電機所在的廠房,減少噪聲汙染。」西沙供電所副所長馮乃華介紹說。記者現場體驗發現,僅一門之隔,外面聽到的聲音僅相當於空調外機工作的聲音,但進到門裡「噪音非常大,面對面說話則基本靠吼」。    在西沙供電所發電機房,屋頂上一排排的玻璃板吸引記者的注意。馮乃華告訴記者,那是所裡光伏發電設備,所裡計劃多開發利用,作為柴油發電的輔助。
  • 王鐸:91歲老教授與哈工大的61載情緣
    作為中央確定的學習蘇聯的兩所大學之一,哈工大成為無數有理想的愛國青年嚮往和追求的地方。對於已步入而立之年的王鐸,能夠到哈工大教書是他夢寐以求的事情。新中國成立前,畢業於中央大學土木系的他,為了養家餬口,曾經在私立中學教過書,幸運的是,新中國領導下的哈工大不看重資歷,廣納賢才,王鐸在姐姐的引薦下來到哈工大。
  • 萊蕪高新區:招商引資不停步 動能轉換不斷檔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萊蕪高新區聚焦主責主業,將今年確定為全區「雙招雙引攻堅年」,全力以赴促進產業提質、治理提效、發展提勢,為全市加快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作出貢獻。當得知公司因原車間太小使得發展空間受限時,區招商一局便通過微信等方式,將泰豐紡織等3家企業老廠房的大小、位置等信息發給他們。最終,博科生物敲定使用環球零部件老廠房。「春節以後,受疫情影響,我們取消了深圳、上海、北京等地的招商會,但招商工作一直沒有停。」區招商一局局長呂德寶說。受疫情防控形勢的影響,現在到個別省份和城市出差仍存在風險,也會給接待方造成諸多不便。
  • 老工業基地裡走出「798」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不久前,全國老舊廠房保護利用與城市文化發展聯盟年會在北京舉行,探討新時代老舊廠房保護利用和城市文化發展的新途徑、新方式。在這方面,被稱為「新中國電子工業搖籃」的酒仙橋工業基地無疑是成功典範。在計劃經濟時代閃耀著奪目光芒的老基地,經受住了生死存亡的考驗,在創新實踐中探索出一條發展之路,不僅再創輝煌,還在廢棄老廠房裡打造出「798」這塊文創產業的金字招牌。
  • 新舊動能轉換激發「富強濱州」建設澎湃力量
    濱州市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搶抓新舊動能轉換機遇,探索高質量發展路徑。「民富市強」是濱州幾代人的夢想,貫徹省委、省政府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決策部署,以「六問八策」謀篇定向,以「七富七強」深化目標路徑,圍繞「山東走在前列,濱州擔當什麼?富強濱州建設,百姓得到什麼?」唱響了「走在前列」的主旋律。
  • 那個老印刷廠華麗回歸,變身成了鄭州的「798」!
    1993年11月1日更名為河南省書刊印刷廠,1998年1月1日進行股份制改造,更名為河南省瑞光印務股份有限公司。之後發展為河南民營印刷企業的龍頭。2013年,為響應政府「工業企業外遷」的號召,瑞光印務將其所有的生產設備外遷。但是,留下來的老廠房該如何處置呢?
  • 昨夜,「同在藍天下」最美新聲在蘭州唱響
    演出現場每日甘肅網蘭州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王佔東)8月23日傍晚,由甘肅省隴劇院主辦的「同在藍天下」最美新聲演唱會在甘肅省隴劇院百姓戲曲劇場唱響。本次活動旨在推動普及青少年藝術教育,發現和推出優秀的藝術人才。
  • 珠海哈工大集團新經濟資源開發港今天啟用
    新華網珠海10月13日電(記者張愈升)位於珠海特區唐家灣海濱的哈工大集團珠海新經濟資源開發港今天正式啟用。與此同時,珠海哈理科技產業開發有限公司、哈工大――香港理大珠海國際創新人才培訓學院、哈爾濱工業大學遠程教育珠海教學站也舉行了開幕典禮暨開學儀式。
  • 湖南「計算」釋放產業新動能
    楊華峰 攝 中新網長沙11月5日電 (記者 魯毅)「天河」超級計算機峰值計算速度已達每秒十億億次,中車株洲電機有限公司打造了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列車動力裝備,三一集團18號工廠下線一臺泵車縮減至45分鐘……每張「湖南速度」名片無不彰顯著「計算力就是生產力」。 11月4日,為期兩天的2020世界計算機大會在長沙落幕。
  • 重點項目跑出「加速度」 激活發展新動能
    江潮訊(記者 張紅 通訊員 申雯)一個個生產車間內機器轉動,一個個建設工地上塔吊高聳……從疫情發生以來的緊抓復工復產、搶抓建設時效,到年末項目建設攻堅、百日加油衝刺,江陽區重點項目跑出「加速度」,激活經濟發展新動能。
  • 澎湃新動能——株洲市加速新舊動能轉換促進高質量發展解碼(上)
    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株洲從清水塘破局做「減法」,向「中國動力谷」發力做「加法」。這個承載新中國工業榮光的老工業城市,正從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的強烈陣痛中重獲「新生」,躍升為國家重要先進位造業新城,在實施「三高四新」戰略中迸發出澎湃新動能。把握新方位——不看短期看長遠,為發展闖關,為未來蓄勢清水塘,曾是中國版「魯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