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恐龍頭骨化石如何歸類引爭議

2021-01-20 科學網

泰坦三角龍碩大的頭骨

泰坦三角龍 

一具深藏在俄克拉荷馬博物館的巨型恐龍頭骨化石最近備受關注,這枚頭骨的複製品擺放在俄克拉荷馬的聖諾貝爾自然歷史博物館(Sam Noble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之前,科學家們一直認為它是一種五角龍(Pentaceratops)的一個新種,現在才發現,它是最早的三角恐龍之一,代表著一個全新的物種。相關文章發表在《白堊紀研究》(

Cretaceous Research

)上。

 

這具有1.2米長的頭骨化石1941年出土於新墨西哥州,年代約為7400萬年前。人們估計,這隻史前巨獸足有6.5噸重,能和當今的大象匹敵,完整的頭顱可達2.6米長。來自耶魯大學的研究者Longrich將它命名為Titanoceratopsouranos(泰坦角龍)。這是三角恐龍家譜中的另一個分支,將巨型三角龍的歷史向前推進了500萬年。

 

如果事實真如Longrich所說,巨型三角龍早就開始分化了,那麼我們將從較早期的地層中發現許許多多它們的同類。

 

自從1941年這具頭骨出土以來,就一直默默無聞地在博物館儲藏室裡度過了54個春秋,直到研究者們打算將它清洗修補後作為博物館展品。當時它被定為某種五角龍。後來,Longrich仔細觀察後發現,這具頭骨巨大的鼻孔和頭骨裡的空腔和其它特徵都說明,它更像是三角龍(Triceratops)和牛角龍(Torosaurus)那類巨型恐龍,最終他斷定,這具頭骨的主人是三角龍類的早期成員。

 

「這具標本的分類是個難題,」來自加利福尼亞雷蒙德古生物博物館(Raymond M. Alf Museum of Paleontology)的Farke說。「現在,我對泰坦角龍這一稱謂半信半疑。」他傾向於認為,這具頭骨還是屬於某種五角龍類,只是長得過於龐大,骨骼發育和其它普通的五角龍類有所區別而已。

 

其他學者也偏向Farke的觀點。來自蒙大拿大學(Montana State University)的Scannella認為,成年個體和未成年個體差別較大,這在恐龍中十分常見。將不同生長時期的同種恐龍錯分為不同的物種,也屢見不鮮。蒙大拿大學的另一位古生物學家Horner甚至認為,我們發現的大部分恐龍化石都來自亞成年個體,三角龍和牛角龍並不是兩個屬,只是同一物種的亞成年和成年個體而已。(來源:化石網 faywater)

 

更多閱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俄羅斯遠東地區發現恐龍化石,專家透露其中可能含有恐龍頭骨碎片
    俄羅斯遠東地區的一個小男孩發現了史前海洋爬行動物魚龍的化石,它被認為是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的最大的動物之一。 Primorsky水族館解釋稱,這些化石化石是當地恐龍愛好者考察羅斯基島海岸時發現的,這一神奇的發現是由7歲的德米特裡·塞連科 (Dmitry Sirenko)所發現的。
  • 被非法走私拍賣給美國奧斯卡影帝的恐龍頭骨化石,將重還蒙古國
    金字塔墳墓根據蒙古國的新聞消息,尼古拉斯·凱奇2014年曾在比華利山舉行的拍賣會上,用26萬美金買下了世界上僅有的2個暴龍頭骨化石的其中一個。經聯邦法院判定,該件恐龍頭骨化石是從蒙古國非法走私出境的,決定返還蒙古國。為落實法院作出的判決,經過一年多時間的不懈努力,該件恐龍的頭骨化石終於將在本月之內重新交還到蒙古國人民的手中。
  • 恐龍之甲龍亞目,甲龍簡筆畫
    甲龍下目可分為兩至三科:結節龍科與甲龍科,還有一個多刺甲龍科歸類現在有爭議,簡單點來區分結節龍科和甲龍科:有尾錘的基本上是甲龍科的,但最原始的甲龍科恐龍沙漠龍亞科、多刺甲龍亞科缺少這些骨槌。其它的沒有尾錘的差不多可以斷為結節龍科恐龍。
  • 如何從化石的形態解碼生命奧秘呢?大數據大有所為
    但是在世界各地的巖石中,的的確確蘊藏著另一類寶藏,就是各種各樣神奇精美的化石。和尋寶類似,我們想要發掘化石,首先需要知道化石在哪裡。 而埋藏學,作為專門研究化石如何形成的一門學科,就能提供給我們一份航海圖化石地圖。
  • 農民發現恐龍頭骨化石 系北美最古老的暴龍物種
    據CNN2月10日報導,在加拿大艾伯塔省南部發現了恐龍頭骨碎片的化石,屬於北美最古老的暴龍物種之一。加拿大的約翰·德格魯特(John De Groot)是一名農民,同時也是一名古生物學愛好者,他在艾伯塔省海斯市附近的一次徒步旅行中發現了這些化石。據艾伯塔省皇家泰瑞爾博物館的一份新聞稿說,化石將於今年晚些時候展出。
  • 地球上的生物頭骨,你能認出幾個?這一生物與恐龍有些相似!
    地球上的生物頭骨,如果被外星人得到,會還原成什麼樣子?在世界各地經常會發現一些生物化石,大部分都是已經從地球上滅絕的生物,科學家通過這些骨骼化石還原了它們的具體樣貌,這些生物究竟長什麼樣子誰也不知道,因為誰也沒有真正的見過這些生物的真實樣貌。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恐龍了。
  • 關於矮暴龍的爭議:矮暴龍真實存在嗎?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1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雷克斯暴龍就是我們常說的霸王龍,它並不是一出生就是超級怪獸,能將獵物撕成碎片,目前,古生物學家託馬斯·卡爾(Thomas Carr)發現雷克斯暴龍經歷了21個不同的生長階段,從瘦弱的小傢伙成長為成熟的巨型恐龍之王,它的成長曆程中經歷了兩個重要階段——青春期和18歲左右。
  • 罕見恐龍胚胎化石證實恐龍出生時鼻尖長角
    ,因為在恐龍蛋殼下面露出了胚胎化石。> 正是靠著三維立體成像,昆德拉得到了迄今為止最完整,最清晰的蜥腳類恐龍胚胎頭骨化石,他立刻就判斷出恐龍胚胎化石屬於巨大的蜥腳類恐龍,但是卻不能確定到底是哪一種恐龍生下的。
  • 盤點2020年度十大最酷的恐龍研究發現
    具角的泰坦巨龍胚胎化石泰坦巨龍是巨大的植食性恐龍之一。斯洛伐克古生物學家Kundrat博士等人在研究產自阿根廷白堊紀的泰坦巨龍蛋化石時,極為罕見地發現了一枚保存了胚胎的恐龍蛋化石。研究發現泰坦巨龍在蛋孵出時也只是小寶貝而已,其頭骨僅大約3釐米長。深入研究這個胚胎的頭骨後顯示這個小傢伙在鼻子上方長有一個類似犀牛一樣的角,在之後的成長過程中這個角逐漸消失。
  • 「恐龍」來了……霸王龍的頭骨首次在國內展出
    本報訊(記者王素英)五個巨大的1:1恐龍仿真模型、50塊古生物化石、120塊影像展板在清晰地告訴人們動植物的起源、進化過程的同時,將會使你進入億萬年前那神秘而又驚險的恐龍時代。  昨日記者在省博物館即將開展的《古生物進化和恐龍展》布展現場看到,五個巨大的恐龍「化石」已經擺放好,工作人員正在緊張地為即將啟幕的恐龍展做準備。
  • 近百年來科學家首次發現保存完好的副櫛龍頭骨化石
    美國和加拿大的科學家首次發現並分析了屬於稀有副櫛龍物種Parasaurolophus cyrtocristatus的一個保存完好的部分頭骨化石
  • 恐龍滅絕並非巧合,一隻長頸龍的肚子裡,出現了地外生命頭骨
    而最近,在一具恐龍化石被發現後,人們對於外星人的想法被徹底顛覆了,或許不是外星人不對地球人感興趣,而是它們來得太早了。從外形來看,這顆頭骨和人類頭骨有幾分相似,但實際又有著些許區別,難道說,在恐龍生存的時代,就已經有外星人來訪過地球,並且不幸遭受到恐龍的襲擊了。
  • 恐龍是如何被發現的?
    他們藉助龐大的化石資料將這些古老的生物重現在人們眼前。那麼,對恐龍真貌的探索都經歷了什麼?恐龍是如何成為今天的模樣的?儘管它們仍被歸類為爬行動物,但到19世紀末,它們的行為更像哺乳動物或鳥類,而不像蜥蜴。
  • 南非恐龍化石叫錯名數十年?研究者認定為新的恐龍種類
    一具在南非的博物館陳列多年的「巨椎龍」恐龍化石,近日被證實是一種新的恐龍種類。然而,當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和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的研究者們重新研究這一化石時,發現它其實屬於一種全新的恐龍種類。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恐龍專家保羅巴雷特(Paul Barrett)和博士生金伯莉夏佩爾(Kimberley Chapelle)負責這一新種類的鑑定。巴雷特稱:「巨椎龍是起源於南非的一種非常常見的恐龍。
  • Nature封面「史上最小恐龍化石」撤稿,做進一步研究後重新投稿
    7 月 22 日,對於曾反覆引起爭議的《自然》封面文章「最小恐龍化石」,作者決定撤稿,並在自然官網上發布了撤稿申明。爭議焦點:是鳥還是蜥蜴原論文在 3 月 12 日作為《自然》封面文章發表。研究的主要發現是,一塊約有 9900 萬年歷史的琥珀樣本(HPG-15-3)中發現了新屬新種。研究者將其命名為寬婭眼齒鳥(Oculudentavis khaungraae)。這意味著發現了一種白堊紀的早期鳥類,可能是史上最小的恐龍。
  • 黃山再次發現恐龍化石
    時間一到,奇蹟出現,令人驚喜。     本月上旬,在屯溪區陽湖與歙縣橫關接壤的徽杭高速公路第二標段,因為施工而打炮炸山。隨著炮聲響過,在工地的陽湖鎮塘尾自然村的程國斌在炸碎的亂石中尋覓著,他想找到奇石,一連撿了三塊石頭。回家後,將其貌不揚的石頭放在一起擺弄起來。經過排列組合,三塊石頭斷裂處連在一起,其形狀猶如豬腿牛腳,體積碩大。他忽然意識到什麼,於是請來地質專家看看。
  • 頭骨尺寸比蜂鳥還要短,中美加科學家團隊發現史上最小恐龍
    無損獲得了琥珀內部的頭骨3D結構 此次發現的琥珀化石產自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岡谷地,地質學家對該礦區的火山灰鋯石同位素測定地質年齡後認為,胡岡谷地的琥珀形成於約9900萬年前,屬於白堊紀中期,這裡被認為是人類能一窺「真實」白堊紀世界的最佳窗口。
  • 霸王龍化石的頭骨上居然有一顆1.5mm子彈孔?
    那麼,恐龍是怎麼滅絕的呢?沒有滅絕前它們是怎麼生活的呢?而關於恐龍滅絕的原因,科學家列舉過很多原因,例如:小行星碰撞地球、植物中毒、地球倒轉等等,然而這些都是科學家的推測,並沒有實際的證據。可就在最近,科學家發現了一具奇怪的恐龍化石,那就是這顆恐龍的頭骨上居然有一顆子彈孔!恐龍生活的那個時代怎麼會有子彈子彈哪來的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山東諸城挖出30噸鑲滿恐龍骨骼化石礫巖
    新華社 發新華社濟南7月3日專電 中國考古人員近期對山東諸城白堊紀恐龍地質公園恐龍澗化石隆起帶進行研究性發掘時,發現一塊長5米、寬3米、高近2米,重逾30噸,鑲滿恐龍身體各個部位化石的礫巖,被形象地稱為「龍立方」。
  • 2億年前的恐龍化石,經過科學家研究,死亡原因有些可疑!
    2億年前的恐龍化石,經過科學家研究,死亡原因是子彈射殺?恐龍遺留下來的化石是我們了解這段塵封歷史最好的方式,通過這些化石我們可以還原它們當時在地球上生活的場景以及它們的體型大小等等。在一次考古的過程中,科學家發現了一隻來自於2億年前的恐龍化石,對考古學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