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三角龍碩大的頭骨
泰坦三角龍
一具深藏在俄克拉荷馬博物館的巨型恐龍頭骨化石最近備受關注,這枚頭骨的複製品擺放在俄克拉荷馬的聖諾貝爾自然歷史博物館(Sam Noble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之前,科學家們一直認為它是一種五角龍(Pentaceratops)的一個新種,現在才發現,它是最早的三角恐龍之一,代表著一個全新的物種。相關文章發表在《白堊紀研究》(
Cretaceous Research)上。
這具有1.2米長的頭骨化石1941年出土於新墨西哥州,年代約為7400萬年前。人們估計,這隻史前巨獸足有6.5噸重,能和當今的大象匹敵,完整的頭顱可達2.6米長。來自耶魯大學的研究者Longrich將它命名為Titanoceratopsouranos(泰坦角龍)。這是三角恐龍家譜中的另一個分支,將巨型三角龍的歷史向前推進了500萬年。
如果事實真如Longrich所說,巨型三角龍早就開始分化了,那麼我們將從較早期的地層中發現許許多多它們的同類。
自從1941年這具頭骨出土以來,就一直默默無聞地在博物館儲藏室裡度過了54個春秋,直到研究者們打算將它清洗修補後作為博物館展品。當時它被定為某種五角龍。後來,Longrich仔細觀察後發現,這具頭骨巨大的鼻孔和頭骨裡的空腔和其它特徵都說明,它更像是三角龍(Triceratops)和牛角龍(Torosaurus)那類巨型恐龍,最終他斷定,這具頭骨的主人是三角龍類的早期成員。
「這具標本的分類是個難題,」來自加利福尼亞雷蒙德古生物博物館(Raymond M. Alf Museum of Paleontology)的Farke說。「現在,我對泰坦角龍這一稱謂半信半疑。」他傾向於認為,這具頭骨還是屬於某種五角龍類,只是長得過於龐大,骨骼發育和其它普通的五角龍類有所區別而已。
其他學者也偏向Farke的觀點。來自蒙大拿大學(Montana State University)的Scannella認為,成年個體和未成年個體差別較大,這在恐龍中十分常見。將不同生長時期的同種恐龍錯分為不同的物種,也屢見不鮮。蒙大拿大學的另一位古生物學家Horner甚至認為,我們發現的大部分恐龍化石都來自亞成年個體,三角龍和牛角龍並不是兩個屬,只是同一物種的亞成年和成年個體而已。(來源:化石網 faywater)
更多閱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