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成首位獲頒「弗洛伊登瑟爾獎」亞洲學者

2020-11-26 中國新聞網

中國學者成首位獲頒「弗洛伊登瑟爾獎」亞洲學者

  中新網4月14日電(黃艾嬌 許婧)同濟大學14日對外披露,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致函教育部首批長江學者、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李傑教授,祝賀他榮獲「弗洛伊登瑟爾獎」(Freudenthal Medal),以表彰他在概率密度演化理論與大規模土木工程基礎設施抗震可靠性設計領域做出的傑出貢獻,李傑由此成為該獎成立以來首位獲獎的亞洲學者。

  「Freudenthal Medal」以國際著名力學家、工程結構安全性與可靠性理論的奠基人Alfred M. Freudenthal 命名,於1975年設立,是由美國工程力學學會評選、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頒發的一項具有國際聲望的個人最高學術成就獎。該獎每兩年頒發一次,每次在全球範圍內遴選一名在工程結構安全性和可靠性研究領域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授予其獎章與證書。

  李傑長期從事結構工程與地震工程領域的研究工作。在研究中,他創造性地發展了隨機結構分析理論,建立了以「廣義概率密度演化方程」為核心的隨機動力系統分析理論;他還在國內外率先建立了大型地下管網的抗震可靠性分析理論與設計方法,為城市生命線工程系統的抗震設計提供了技術工具。

  用李傑教授和他的團隊所發展的概率密度演化理論,能較好地解決大型複雜工程結構設計中的災害響應分析問題,從而可以通過科學的結構設計措施,為工程結構保駕護航。據了解,中國容積最大的1.2萬立方米特大型混凝土消化池抗震設計、華東500千瓦骨幹電網高壓輸電塔抗風可靠性設計、牙買加西摩蘭大橋(10度高烈度地震區)抗震可靠度設計、總高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廈抗震可靠性分析……這些國內外重點工程建設中,「概率密度演化理論」都發揮了重要的科學支持作用。

  事實上,不限於土木工程領域,「概率密度演化理論」現已被30餘個國家機械工程、航空航天工程、海洋工程乃至生物醫學等多個領域的學者所關注、引用以及應用。

  除了概率密度演化理論,李傑教授和他的團隊提出「基於結構函數遞推分解」的技術思路,建立了「遞推分解理論」,有效解決了大型生命線工程網絡分析中的複雜性問題,在城市地下管網抗震這一研究領域也取得重要科學進展。

  而以遞推分解原理為核心,李傑教授和他的團隊形成了以解析圖論為特徵的網絡連通可靠性分析理論體系,為500萬以上人口的特大型城市、上千個節點的大型生命線工程網絡的抗震可靠性分析提供了精確、高效的技術工具。而同期,國內外對此問題研究的最好水平,則是100個節點以內的中、小型生命線工程網絡。 與此同時,他們還深入研究了大型生命線網絡的抗災優化設計理論和關鍵技術,為大型生命線工程網絡系統的抗震設防、抗震設計與系統優化,提供了基礎理論與技術支撐工具。

  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李傑帶領課題組深入災區,應用所發展的這些技術先後完成了都江堰、綿竹等6個受災城市供水網絡系統的應急恢復和災後系統改造研究工作,為這些城市震後供水管網的應急修復和改造設計提供了科學支持與關鍵技術建議,為災區節省了大量工程投資。

  上述研究成果先後被應用於瀋陽市、鄭州市、上海浦東新區等10餘個城市生命線工程的抗震可靠性分析之中。這些工程應用實例,成為迄今為止國內外最大規模的生命線工程網絡抗震分析和技術改造工程項目。由此,李傑教授也成為國際上少數幾位在這一方向具有領先地位的學者,被公認為是中國生命線工程研究的代表人物。在2007年、2013年舉行的第五屆、第六屆中日美生命線工程國際學術會議上,李傑教授連續代表中國作大會特邀主題報告。憑藉這一領域的突出成果,近日,李傑教授和他的團隊獲頒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3年,李傑因在隨機動力學與工程結構可靠性領域的學術成就,被丹麥奧爾堡大學授予榮譽技術博士學位。

相關焦點

  • 計軟學院胡瑞珍博士榮獲亞洲圖形學學會「青年學者獎」
    胡瑞珍博士成為首位榮獲亞洲圖形學學會「青年學者獎」的中國學者,並受邀將於9月5日在亞洲圖形學學會的三大會議之一的CVM上做特邀報告。亞洲圖形學學會成立於2016年,其主要目標是促進計算機圖形學和交互系統成為學術界和工業界的應用研究領域,並向從事該領域工作的科學家提供服務和支持。
  • 施一公領取愛明諾夫獎 成首位獲獎中國學者
    施一公教授成為愛明諾夫獎自1979年設立35年以來的第46位得主,同時也是首位獲得該獎的中國科學家。 施一公領取愛明諾夫獎 成首位獲該獎中國學者 古色古香的斯德歌爾摩音樂廳,伴隨著悠揚的音樂,瑞典皇家科學院院院長Barbara Cannon女士宣布頒獎儀式開始。
  • 首位中國學者!ES&T副主編-港理工大王鵬獲得PSIPW獎
    成為首位獲得該獎項的中國學者。該獎由沙烏地阿拉伯時任王儲Prince Sultan Bin Abdulaziz於2002年設立,獎勵全球為可持續的淡水供應和緩解日益嚴重的全球缺水問題作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發明家和研究機構。PSIPW每兩年頒發一次,包含五個單項,涵蓋整個水研究領域。
  • 科學網—莊小威入選北大「大學堂頂尖學者講學計劃」
    美籍華裔女科學家莊小威8月21日入選北京大學「大學堂頂尖學者講學計劃」,成為入選該計劃的第二位學者。
  • 香港理工大學王鵬教授成為獲得PSIPW獎的首位國內學者
    2020年第九屆PSIPW獎公布,來自不同國家的共6位相關領域的科學獎分別獲得大獎,其中ES&T副主編-香港理工大學王鵬教授成為首位國內學者獲得PSIPW獎其中創新獎用於獎勵研究團隊2020年為此獎的第九屆,王鵬教授成為國內首位獲得該獎的學者。
  • 伊朗裔學者成首位獲菲爾茲獎女性 菲爾茲獎並非唯一數學「諾獎」
    8月12日,伊朗裔女數學家瑪利亞姆·米爾扎哈尼獲得菲爾茲獎。37歲的她是世界上首位獲得菲爾茲獎的女性。據法國《費加羅報》網站8月13日報導,女數學家瑪利亞姆是在韓國首爾舉行的國際數學家大會(ICM)上,獲得菲爾茲獎的。
  • 朱熹平教授受聘成為首位中山大學「逸仙學者」講座教授
    」講座教授聘任儀式在南校區舉行,我校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朱熹平教授受聘成為首位「逸仙學者」講座教授。  李萍副書記介紹了設立「逸仙學者」講座教授的項目情況。她說,該項目是學校為進一步加強基礎學科建設、凝聚基礎學科頂尖人才而設立的,用於資助在文史哲數理化等基礎學科取得卓越學術成就的國內外專家學者。項目的資助全部來自社會捐資。朱熹平教授受聘成為首位「逸仙學者」講座教授,源於朱教授在數學研究領域所取得的傑出成就。
  • 一隻龍蝦引發的盛宴:CVPR 亞洲人工智慧學者聚會 IJCV Asia Night...
    亞洲之夜」嘉賓合影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導讀:CVPR 2017 期間,國際計算機視覺頂級期刊 IJCV 舉辦了「IJCV 亞洲之夜」宴會。I夜夜笙歌的小島上,突然多了批面容穩肅的計算機科學家,其中不乏亞洲面孔的頂級 CV 學者。都有哪些海內外聞名的亞洲學者?
  • 世界知名學者將擔任這所大學新任校長
    據介紹,李行偉教授是世界知名環境水力學學者,擔任國際水利與環境工程學會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Hydro-Environment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AHR)主席,是IAHR
  • 中國學者連續三年斬獲此國際大獎
    近日獲悉,由Science和SciLifeLab頒發的2020年青年科學家獎中,唯一的特等獎頒給了他,他就是32歲的美國洛克菲勒大學助理教授曹俊越。該獎項每年評選一次,從來自全世界的申報者中遴選出4位在各自領域最為出色的青年研究者,旨在鼓勵和支持青年學者開啟獨立科研生涯,特等獎獎勵30000美元;其他三個類別的獲獎者每人將獲得10000美元的獎勵。據了解,首位獲得該獎項的中國本土博士是西湖大學的萬蕊雪,於2018年獲細胞及分子生物學類別的青年科學家獎。
  • 2020中國留學人員創新創業50人 之卓越學者
    2020年,他帶頭利用「墨子號」衛星實現1200公裡距離的量子糾纏分發,刷新世界紀錄,並在同年獲得「蔡司研究獎」。2020年12月,《科學》雜誌公布了中國「九章」的重大突破。這臺由潘建偉等學者研製的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推動全球量子計算的前沿研究達到一個新高度。這位國際量子技術領域的領軍研究者的背後是無盡的艱辛,是拂去的名利。
  • 西方學者:古代亞洲都講希臘語
    於是希臘-從亞細亞到巴克三亞(阿富汗一代)的馬其頓人建立了許多國家,以希臘語為國語,統治著成千上萬亞洲人,這些亞洲人主動和被動地接受希臘文化和語言。雖然亞歷山大的帝國是短暫的,但他的遺產相當豐富。其他部委建立的塞琉古、託勒密和其他王國持續了300多年。成千上萬的希臘人湧入亞洲,這些希臘人從事各行各業,因此為新的希臘文明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
  • 「反常」學者理察·塞勒獲2017諾貝爾經濟學獎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記者 吳秋婷 瑞典斯德哥爾摩時間10月9日上午11時45分(北京時間9日17時45分),2017年諾貝爾獎中的最後一個獎項——諾貝爾經濟學獎塵埃落定,美國芝加哥大學行為科學與經濟學教授理察·塞勒(Richard
  • 天津醫科大學姚智教授榮獲中國免疫學會傑出學者獎
    11月7日~10日,中國免疫學會成立三十周年慶典暨第十三屆全國免疫學學術大會於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隆重召開。會上,天津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免疫微環境與疾病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姚智教授被授予「傑出學者獎」。    來自全國各地、港、澳、臺和海外的4000餘名代表參加本次大會,盛況空前。
  • 中國科大林毅恆教授、何玉明研究員獲「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
    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友會微信公眾號10月27日消息 日前,求是科技基金會官網公布了2020年度「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獲獎名單,中國科大林毅恆(05210)教授、何玉明(SA07234)研究員獲獎。林毅恆(05210)林毅恆,1986年出生廣東廣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學士
  • 深圳學者熊偉「家門口」獲頒當代經濟學獎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吳吉12月5日,在2020年當代經濟學獎頒獎典禮上,深圳學者熊偉獲頒第三屆當代經濟學獎。在深圳舉辦的盛會,迎來深圳本土獲獎者,意義非凡。這也是深圳學者第二次獲得該獎項。記者從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獲悉,熊偉教授是全球金融界中最具影響力的研究學者之一,在國際學術圈及政府決策層中都發揮過重要影響力。2018年6月26日,熊偉教授受邀成為阿里巴巴羅漢堂首批學術委員會成員。
  • 中國學者嶽曉光當選喬治亞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喬治亞當地時間2020年12月1日,經過一天的大會議程,中國學者、賽普勒斯歐洲大學校長助理、國際工程技術協會(IETI)會士、巴基斯坦工程院院士嶽曉光獲得多數票通過,於當天晚上收到喬治亞自然科學院院長Paata J. Kervalishvli院士的賀信,恭喜他當選喬治亞自然科學院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部外籍院士。
  • 2020年度「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揭曉!12位學者獲獎
    來源:求是科技基金會、軟科近日,求是科技基金會官網公布了2020年度「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獲獎名單,共有12位學者獲獎。「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是1995年在陳省身、楊振寧、周光召、李遠哲、簡悅威五位科學家顧問的一致倡議下設立的,專門獎助在中國內地從事基礎研究領域的優秀青年科研人員。
  • 港人學者何天倫奪物理學國際大獎
    人民網香港10月4日電 內地出生、香港長大,現任美國俄亥俄州大學物理系傑出學人的華人何天倫授,憑研究量子氣體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Bose-EinsteinCondensation)理論,近日獲美國物理學會頒發的2008年昂薩格獎(LarsOnsagerPrize),成為首位取得該獎的港人,更成為該獎最年輕的得獎者。
  • 院士、「長江學者」、「泰山學者」……
    院士、「長江學者」、「泰山學者」……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8.01.21 星期日     引進中國工程院院士封錫盛,與市南區企業深度合作,研究深水沉船存油應急處置技術;籤約清華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