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繭居生活:只要懷抱希望,人真的會改變

2021-01-08 漫步秋葉

麻生在近似疼痛的飢餓感中睜開眼睛,這是他每天醒來的方式。但通常都是下午兩三點,有時候甚至天黑後才起床。天亮之前,他都坐在電腦前打網路遊戲,或是去別人的博客寫一些互罵的留言,在腦漿即將融化的前一刻,倒在從來不疊的潮溼被子上睡覺。直到空空的胃拉響警報,混沌的一天再度拉開序幕。

快四年了,麻生窩在自己的房間內,既不工作,也不上學。每日靠母親從便利店買回來的便當、泡麵或飯糰填飽肚子。他沒有朋友,自然也不會有女朋友,他覺得自己完全沒有外出的必要,每日與外界的真實交流,就是母親早上出門前在他房間門口的幾句嘮叨。

麻生很滿意自己的生活,很輕鬆,沒有朋友,也就沒有所謂的人際關係,更不需要在意別人的眼光。

在日本,像麻生一樣的人為數不少,他們被稱之為「繭居族」。90年代日本經濟下行,就業、生活壓力增大,「繭居族」隨之大量出現。而今,這種現象已經成為困擾日本社會的一個難題。

根據日本內閤府今年3月公布的調查顯示:在日本,39歲以下的「繭居族」人數為54萬左右,而40到64歲的人群中有高達61萬人是「繭居族」。他們或是因為工作受阻,或是因為人際關係受挫,開始自我封閉。他們選擇與世隔絕的生活方式,房間就是他們束縛自己的繭。

日本作家原田舞葉在她的成長小說《我們的生存之道》中,講述了因受校園霸凌而成為繭居族的麻生,在被母親「拋棄」後,走投無路轉而投奔鄉下的奶奶,並在奶奶的影響之下,從耕作、料理中領悟到生活的智慧,並因此「破繭而出」的蛻變人生。

01. 繭居族,住在成人身體裡的孩子,他們到底是怎樣一種存在?

「25歲男青年宅家十幾年僅靠外賣過活,家中清出一卡車垃圾和糞便......」

「日本男子閉門不出近40年,母親家中去世後靜置屍體近一個月,屍體出現腐臭,他就將口鼻用紙巾捂住,直到妹妹來探望才發現......」

「76歲前日本高官手刃自己的兒子,稱兒子是繭居族並有暴力傾向,並多次聲稱要殺死自己......」

......

諸如此類的繭居族報導還有很多很多。隨著時間的推移,甚至出現了8050現象,即80歲的父母照顧著50歲的繭居兒女。

繭居族一詞由英文cocooning翻譯而來,一般指拒絕社交,拒絕融入社會的一種心理狀態, 俗稱「家裡蹲」。日本精神科醫生田村毅博士將繭居族描述為「隱蔽人士」,他們身上有三個特徵:

其一,避開參與一切社會活動。除了家人,不想與其他人聯繫,孤獨地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其二,整天窩在家裡,睡到自然醒,困了隨時睡。即便出門,也是去便利店和超市等離家很近的地方; 其三,這樣的情況持續達半年以上。

根據田村毅先生的觀點,繭居不是一種生理疾病,而是一種青春期的混亂情緒導致的逆行現象,相當於兒童狀態。也就是說,繭居者的身體是正常生長的,但思維和心理上卻沒有培育好「社會的自我」,也沒有進入可以提供自我動力的狀態。

就像《我們的生存之道》中的麻生,明明已經是二十幾歲的成年人了,明明知道母親需要打好幾份零工才能維持生活,心裡卻沒有一點為母親分擔責任的自覺性,而是足不出戶,享受著母親的照顧。認為母親照顧他一輩子是理所當然的事。

在發現母親買來的飯糰是他不喜歡吃的口味時,會忍不住在心裡咒罵不在家的母親,責怪她明明知道自己不喜歡這種口味,卻偏偏回來給他吃。

當母親支撐不下去,留下一封信離開時,麻生想到的卻是,「怎麼會有人拋下沒有工作又軟弱無力的兒子離家出走?雖然也許不該這麼說但我還涉世未深,才二十四歲而已......」

人們對繭居族的行為往往給予好吃懶做的評價,認為他們只是一味放任自己宅在家中安心啃老,殊不知,繭居的背後,是因為繭居族極度缺乏能量而被迫選擇的社會退縮。繭居族較之啃老族和御宅族,最大的不同在於內心更為消極孤僻。

02.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溝通與交流,到底是什麼促使他們封閉自己,從而過起了繭居生活?

日本早稻田大學專家關水稱:日本人強調規則,個人的價值體現在遵守群體規則的能力上,「繭居族」是那些無法實現這樣價值的人,他們會覺得自己毫無用處感到羞恥,無法融入這個社會,他們會感到自責。除此以外,遭遇校園霸凌、找工作碰壁、無法適應職場等等,也是人們成為「繭居族」的原因。

麻生生長在一個溫暖幸福的家庭,休息日爸爸會開車帶他出去玩,媽媽會做特別好吃的酸梅,寒暑假會去鄉下,和開朗寬厚的奶奶一起度過。只是,這般幸福的時光在他六年級時,因為父母的突然離婚戛然而止。

父親的公司出了問題,為了不拖累妻兒,他選擇了離婚。至此,麻生跟著母親搬到了陌生的地方,居住的大房子也變成了陳舊的小出租屋。母親需要打好幾份工才能維持家用。家庭變故加上陌生的學校,麻生變得沉默起來。

當初中遭遇校園霸凌後,因為知道母親的不易,他掩蓋著自己的傷痛,開始封鎖自己的內心。到高中後,隨著霸凌一次又一次的發生,他漸漸失去了上學的勇氣。他選擇離開學校,離開那個遭受欺辱的環境。

如果說校園霸凌使得麻生覺得自己毫無用處而感到羞恥,決定逃離學校那個特定環境。工作碰壁,覺得被社會拋棄的羞恥心理,則是最終壓垮他,讓他封閉自己,過起繭居生活的那根稻草。

田村毅認為,一絲不苟、有潔癖、沒有安全感、死板、不接受不合自己心意的事情、自尊心強、不想破壞自己的規則,這些都是容易陷入繭居的性格。

03. 破繭而出,走出繭居生活背後,家庭付出的努力

在《我們的生存之道》一書中,確切地說,是講述了三位年輕人在遭受不同的打擊後,通過周圍人的幫助,通過種植稻米,切切實實地從事到身體力行的農耕中去,在一粒稻穀由種植到豐收的整個過程中,汲取到活著與向上成長的力量,從而走出束縛自己的那團陰霾,破繭而出的暖心故事。

下面我們來看看三位年輕人的經歷:

麻生,因為家庭變故、校園霸凌以及工作原因,繭居生活了四年。

蕾美,與麻生同父異母卻沒有血緣關係的妹妹,在中學時遭到男生霸凌,患了社交恐懼症,看到陌生男子就會心生恐懼,眼中時甚至會引起呼吸困難。當繼父的出現逐漸溫暖蕾美那顆心時,一場災難不期而至,繼父病危,母親驅車前往醫院的時候遭逢車禍,雙親的同時離去,讓蕾美徹底將自己封閉起來。

純平,即將畢業的大三學生,曾信誓旦旦要進出版業,卻在求職時一再碰壁,即便是幾個人的小出版社,也沒有一家願意錄用他,於是選擇了臥床不起,對一切都覺得厭煩。

不同的經歷不同,讓他們選擇了同一個做法,那就是企圖用封閉自己與外界的聯繫,來躲避自己恐懼的事物和人。

破繭而出,走出繭居生活背後,需要家庭付出的努力。三位年輕人走出人生的陰霾,就不得不說家庭的付出以及父母斬斷後路的決斷。

麻生的四年繭居生活,隨著母親的「離家出走」被迫結束。在那四年裡,母親無時無刻不再等待著麻生走出房間門,只是,等待的時間太過漫長,四年的時光耗盡了一位母親支撐下去的所有耐心和期望。於是,這位幾近絕望的母親留下一封信和短期內兒子需要的生活費以及幾張可能對麻生有幫助的賀年卡,並承諾房租和網費會按時匯入,只是希望麻生在今後繼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正是這份決絕的「拋棄」,斬斷了麻生的後路,逼迫著他去面對現實的生活。拿著不多的生活費,麻生不得不為今後的生活考慮,於是他在賀卡中翻出了來自蓼科的真朝奶奶寄來的那一張,賀卡上那句「我的命僅剩數月」亦是促使麻生最終踏上千萬蓼科的助推。

當麻生走出家門決定去往蓼科的那一刻,他終於走出了困守四年的繭,而內心的那層繭,在與奶奶一起生活的時光中,在種植稻米的經歷中也在慢慢消退。

和麻生相比,蕾美的家庭決斷比較特殊,那就是母親和繼父的死亡。但當封閉自我的蕾美在接到真朝奶奶的賀卡時,當那句「我的命僅剩數月」出現在蕾美眼帘時,她不顧一切衝破了束縛,飛奔到奶奶的身邊。

再說到純平,父母將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但當他遇到挫折後,表露出對周遭的厭煩並開始束縛住自己時,他的父親迅速地斬斷了他的後路,並將他推至走出繭居的麻生和蕾美身邊,並希望麻生的心態能夠給予純平一些幫助。

04.相信生命與生俱來的本能和力量

真朝奶奶的手工稻米種植,以及村裡那群父母輩的「年輕人」溫暖的幫助和笑臉,感染著三位年輕人的人。當他們克服種種困難,種下稻穀,看到綠色的幼苗衝破土壤並以柔嫩的姿態去對抗嚴寒時,他們感受到了真朝奶奶說的那句話:

必須相信生命與生俱來的本能和力量,也就是相信生存的力量,相信生命不會放棄生存的力量。

在水稻的每一個成長階段,麻生都會用手機拍照發給純平,郵件的名字叫「活著的我們」,這是對純平的激勵,更是對自己的激勵。當水稻開花的時候,純平和麻生站在田頭,他們喜悅著,並為自己的努力驕傲著。

抽穗、收割、脫谷,然後是用精米機磨成白米。當稻米呈現在大家眼前時,麻生和純平忍不住拉著手歡呼起來。一季稻米的耕種,讓他們學到了很多,也收穫了很多。

破繭成蝶本就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化成蝶的那一刻,一切的痛苦都是值得的!

繭居的狀態一旦固化,改變起來將會很困難。走出繭居生活,需要從三方面努力:

在內心形成自發動機:相信自己的力量,將獲得動力的源頭從父母身上轉變為依靠自身。和他人的關係:不僅要懂得珍惜自己,也要懂得妥協與讓步。自身責任:懂得自己承擔,不把身邊發生的不順利怪罪到家人和身邊人的身上。稻米有稻米的生存之道,人有人的生存之道,而繭居族走出繭居生活,亦有各自的生存之道。無論是麻生還是蕾美,亦或是純平,雖然秉持的信念有所不同但都始終堅持這同樣的的信念:活著的著們,只要懷抱希望,人真的會改變。

相關焦點

  • 「懷抱希望卻不免擔憂」 災後重建的福島居民生活如何?聽親歷者...
    災後重建的福島居民們現在的生活如何?核汙染汙水如何處理?日本政府稱不排除新建儲存罐今年10月份,多家日本媒體報導稱:日本政府考慮將這些核汙水排放入海,消息一經公布,就持續遭到日本國內及周邊國家強烈反對。
  • 不完美女性生活圖鑑:認識自我,改變現狀,重拾希望,永不嫌晚
    我們終其一生,不是為了消除所有缺陷,達到完美;而是努力去改變我們能力範圍內的處境,不自暴自棄,追求一種「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好一點點」的狀態,日積月累,都是奇蹟。像是安娜,作為成年人,又是母親,也許不具備所謂精英女性的特質,放在現實社會,也會被看作一事無成的loser,還要面對讓所有人都會氣餒絕望的現狀。
  • 停止抱怨,改變生活,讓自己活得精彩
    在前兩日與一位算不上是朋友的朋友聊天時說我現在要改變自己的生活,要走入另外一個圈子中去,那位不是朋友的朋友說你現在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很好啊,也肯去面對自己的問題這是非常好的現象,現在你要做的就是行動起來去改變,我跟那位不是朋友的朋友說一個大活人,如果去抱怨環境只能說明他是無能的,因為環境雖然可以限制一些,但是人是活的,他完全可以走出這個環境的,如果他不走去這個環境
  • 改變一個基因模式或將延長人類壽命,科學家新發現,讓人看到希望
    但是人類耶人生苦短這四個字相信很多人都有感觸,畢竟一個人的壽命很有限,對於人類來說,確實是一個很悲哀的事情。因此從古代開始就有了很多長生不老的傳說,甚至很多帝王在尋找著長生不老的藥物,這樣的事情在歷史上發生過很多。無論是中國歷史,還是國外的歷史上,此類事件屢見不鮮。
  • 是我們改變生活,還是生活改變我們?
    今日上班之生活感悟篇。早晨起來,突然發現天氣下雪。從之前規避的上班路線!騎共享單車-到地鐵口做地鐵-再騎共享單車去公司,路程半個小時。今日下雪的原因,路線改為坐公共汽車-到地鐵口-騎共享單車到公司。正所謂,人算不如天算,公交車等了10分鐘沒到,公交車附近共享單車遇到一輛壞車,沒法啟動。想著好久沒有打的了,之前遇到緊急情況,首先想到的就是計程車了。結果情況更讓人想不到,等了20分鐘,居然沒有一輛計程車是能打到的。上面看著沒人,可是沒有一輛能讓你打的的。之前覺得滴滴不安全,各種狀況,今天遇到打的這麼難,我深有感觸,滴滴確實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方便了我們的生活。
  • 2020年,這本書帶我走出了心理虐待的痛苦,希望更多人也能走出來
    如果有人掌握了一定的話術,那就像拿到了馴化人心的鞭子,不斷鞭撻受虐者的自尊心,摧殘受虐者的意志,降低他們的自我認知, 當他們開始他們一遍遍地問自己,「我是不是真的做錯了」,他們基本就已經被成功「馴化」了。被馴化的受虐者,容易出現情緒障礙和性格的負面改變。
  • 《大象席地而坐》其實是一部引人心生希望的電影,你真的看懂了麼
    假如讓你不辭艱辛去看一隻席地而坐的大象,你會因為什麼原因而去?可能很多人會說,給我錢我就去,我可以去到你破產。那如果是因為殺了人走投無路,只知道這麼一個去處;或是要被子女送去養老院,不逃出去就無法跟心愛的孫女待在一起;或因為無法再忍受現有的生活,迫切的想要逃離,剛好有朋友要去;抑或只是因為單純的興趣使然呢?
  • 不要失去希望,你永遠不知道明天會帶給你什麼
    七、不要失去希望,你永遠不知道明天會帶給你什麼。八、人生,過的是心情,活的是心態。九、 人生就是在逆水行舟,機遇與挑戰是並存的,生活不會比海上冒險來的容易,要掌握好自己的方向,永遠的無懼,永遠的堅定,永遠的不放棄,直到看到你夢的岸!
  • 火神山護士抱冰塊降溫,「懷抱冰」有幾種打開方式?
    在手握枸杞保溫杯的中年人眼裡,「懷抱冰」肯定不是健康的打開方式。驅寒除溼是養生重要法則,抱冰求寒恰恰反其道而行之。不過沒關係,她們有青春護體。走出方艙醫院的時候,很多小姐姐都曾面對鏡頭許下心願,內容無外乎「吃喝玩樂」四個字。
  • 高海拔的人正在進化?科學家實驗對比發現,基因已發生改變!
    高海拔的人正在進化?科學家實驗對比發現,基因已發生改變!一張照片的出現,讓四川藏族小夥丁真瞬間火爆網絡,純真的笑容感染了很多人,後來籤約國企開始接受9年義務教育,在他第1次走出大山,離開家鄉,到達低海拔地區的時候,由於氧氣濃度的變化,丁真出現了明顯的身體不適,還未來得及帶他好好遊玩,就因為身體不適,早早回家了。
  • 高考模擬作文《走出舒適區》寫作指導及範文
    心理學認為,舒適區又稱心理舒適區,在這個區域裡,人會覺得舒服、放鬆、穩定,能夠掌控,很有安全感;一旦走出這個區域,人們就會感到彆扭、不舒服,或者不習慣。可見「舒適區」是一個中性概念。當今年輕人容易待在「舒適區」現象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家庭原因。
  • 5月初,水逆消散,幸運加冕,時來運轉,生活迎來勝利希望的星座
    隨著5月的到來,我們終於迎來了夏天的氣息,每個人都在迎來新的生活。人生也許就是這樣,但每一個新的明天都會帶來新的希望,在生活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麻煩,其實只要有好的心情,也許會給我們帶來好的運氣,那麼水逆自然就會消散,幸運加冕的同時,我們將會贏得好的明天。
  • 豆瓣9.7《肖申克的救贖》:只要心中有希望,就沒有到不了的遠方
    我們總是試著找出經典之所以經典的原因,會發現,這像極了我們的人生旅途,從被困的無助,到被希望重新點燃,直至重獲自由。每個觀影的人在看完影片後,內心都是把自己的處境套進去過了一遍,發現跟自己的處境是如此的契合,一種充滿希望的興奮便湧上心間。
  • 回顧經典《走出非洲》:願大家都能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
    大概是非洲的土地太過於壯美,生活的時間長了也感染了其浩瀚,大概是生命的堅韌太過於強烈,讓她自此不在意蹉跎和苦難。凱倫走出非洲的時候一無所有,她的莊園,她的水晶和瓷器,還有,她的爵位與財富,她的婚姻和愛情;凱倫走出非洲的時候又好像什麼都有了,她的獨立和堅韌,她的勇敢和博愛,她的熱烈和優雅,她再沒了充盈的世俗財富,卻多了難能可貴的偉大靈魂。
  • 只要為你,我寧願與世界為敵
    新海誠的《天氣之子》就是訴說了一個「就算大雨把整個城市顛倒,我卻仍要懷抱」,一個自然和愛情有關的溫馨故事。還有那麼美的配樂,明明覺得還是很理智的自己,在看到帆高不顧一切跑向陽萊的時候;在看到帆高丟掉頭盔在往前衝的時候;在看到須賀圭介和警察交談不由自主流淚的時候;在看到帆高知道陽萊才15歲的時候,流淚的我是真的羨慕啊,有個可以付出一切,即使與全世界為敵的人;有個可以不管不顧一切,只想要你的擁抱的人;有個無論發生什麼都無條件相信你的人。
  • 高房價的解藥:信息世界的洪流,會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嗎?
    你是否也曾想過,隨著信息以及技術的發展,人們生活方式會改變,更甚至影響城市生態的改變?進而影響房價?最近看到了一條關於美國矽谷房價下跌的新聞,而恰恰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疫情的衝擊使得美國矽谷很多科技巨頭,徹底把自己辦公線上化了。導致的結果就是大量員工開始考慮搬離矽谷。
  • 李子柒公開自己擇偶標準,希望男友孝順並且會挖地,標準很樸實
    現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還有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湧現出來了不少的新興的產業,比如網紅產業,在各個領域裡面都湧現出來了很多優秀的網紅,李子柒就是一個網紅,她是個短視頻創作者,和別的網紅不同的是她一直都生活在山水之間。
  • 讓生命在愛的懷抱中升華
    在比賽的現場,每個人的情緒都融入到了這次「學會感恩,培育愛心」的主題活動中。比賽結束的時候,很多人的眼中都噙滿了淚水,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場面?是感動還是……看看這其中一篇雖稚嫩卻不乏真實的演講稿,或許我們會找到答案!
  • 走出焦慮和迷茫,《錯誤之書》:改變你人生的9個秘密
    多花時間去想你要成為怎樣的人,而不是你想要做什麼。錯誤之二:任由他人決定你的價值遵照自己內心而過的生活,才是真正有意義的生活。只要聽從自己的內心,你一定會擁有巨大的力量。錯誤之三:凡事總愛找藉口遠離喜歡找藉口的人。一旦我們停止找藉口,神奇的成長之路就會開啟。
  • 人類無法走出地球?太空人的太空生活,導致身體結構發生變化!
    航天領域的發展已經經過了幾十年的時間,相信每一個熱衷於航天事業的人都有過這樣的幻想,希望人類可以進行大規模的航天飛行,就像是乘坐公交車一樣普遍,很明顯依靠人類現在的經濟實力,並沒有這樣做的能力。目前有能力有資格生活在太空中的,就是被各國發射到國際空間站上的太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