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讓孩子少生病的5個好習慣,必須學!

2021-01-21 親子天下
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才是關鍵,讓孩子們可以遠離威脅的靠近,不僅僅是為了這一次的疫情,更可幫助孩子減少日後生病的頻率。

陪伴每個父母和小孩,成為更好的自己。

讓每位父母、教育工作者,都有能力,以生命滋養另一個生命,帶領孩子,走向海闊天空的未來。

作者簡介│廖笙光

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執行長,被小朋友們暱稱「光光老師」。專長為兒童操作知覺整合評估、兒童發展訓練、感覺統合治療、親職教育等,親子天下小行星專欄作家。光光老師最新著作《光光老師 專注力問診室》, 專注力,是發展來的!幼兒時期的各項發展,都是未來專注力的基礎。孩子的各種惱人行為、分心失神,光光老師從17年問診經驗帶你從發展看解方!


新冠狀病毒(COVID-19)的疫情爆發,每天受到新聞的轟炸,加上經過2003年的SARS洗禮,因此我們也多了幾分擔憂,充斥著一下搶口罩、搶酒精、漂白水的訊息.......,甚至大賣場的衛生紙也不放過。如果家裡有小孩的,更是憂心忡忡的…….。我們應該如何防範呢?「謹慎」是絕對必須的,畢竟阻絕傳染原是最重要的關鍵,特別是一群人需要長時間待在同一個空間內。

當我們在消毒時,特別喜歡使用酒精,但是可能只是一個誤會。導致人們生病的病原體,大致分為「細菌」和「病毒」。新冠狀病毒(COVID-19),如同:流感、腸病毒、諾羅也都是病毒,用酒精可以殺死細菌,但卻消滅不了病毒。


因此,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才是關鍵,讓孩子們可以遠離威脅的靠近,不僅僅是為了這一次的疫情,更可幫助孩子減少日後生病的頻率。
當有特定事件發生時,孩子自然願意主動來學,自然也容易培養出好習慣。讓我們來看看,在這非常時期,應該要培養出哪五個好習慣呢?

不要亂摸東西,也是很重要的,特別是在公共場所。但很多時候是難以避免的,像搭公交車總不可能都不扶手把。洗手是最好的方式來保護自己,特別是小小孩往往喜歡東摸西摸,多洗手可以有效降低孩子「吃」進病毒的風險。與戴口罩相比,多洗手反而是更重要的一件事。但記得需要使用肥皂,並洗上20秒以上才會有用。


我們都聽過:病從口入,但卻很容易忽略,揉眼睛這一件事情。病原會通過黏膜來感染,也因此你會看到新聞上的醫護人員都戴著護目鏡,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如果手接觸到感染源,你又直接去揉眼睛,那就會有被傳染的風險。


因為擔心外面有病毒,所以把門窗關的緊緊的,完全不透出一點縫隙,這也許是大家直覺的想法。但可能和大家想像的剛好相反,保持通風和換氣才能降低生病的機率。不然一個人感冒,但空氣又不流通,只是不停的增加病菌,又哪可能不生病呢?


最常被忽略的重點,也就是外套。衣服,是皮膚之外的保護,特別在外面奔走了一整天,也沾滿了各式各樣的小東西。請不要將外套放在「房間」或「床上」,即便是你整天戴口罩,回家卻又暴露在危機當中,不是嗎?進家門第一件事,將外套先掛起來,放置在通風的地方 (陽臺、玄關)。將居家服與外出服分開,也是保護自己的好方式。如果可以,最好是一回家就先洗澡,也是另一個不錯的決定。


生病戴口罩,主要是一種「公德心」,避免將病菌傳染別人。生病是難免的,但去醫院時一定要戴口罩,這可以有效的保護自己和別人。口罩不只是戴,而且要戴的對才有用,但是更重要的是「丟」。如果進出醫院之後,回到家後也就立刻丟到「密閉式垃圾桶」,而不是放在餐桌上跟大家一起用餐喔!不然真的是戴了也是白戴,不是嗎?
記得出門前先量體溫,如果有發燒也請不要去學校,不然你鐵定會吃閉門羹,畢竟這是為了保護大家的必要措施。希望這次的疫情可以儘快撥雲見日,大家都可以身體健康。這段時間儘量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場所,避免不必要的聚會,也是必須要注意的。疫情讓人們必須保持距離,但不用把自己的心隔離,多多注意衛生習慣,也就是最好的防疫喔!

幫孩子培養好習慣,爸媽雖然會有點辛苦一點,但想想看不只針對新冠病毒,對於流感、腸病毒、腺病毒......都可以減少生病的機率,真的是一個不錯的投資。


* 本篇文章由【光光老師─孩子的專注力小學堂】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本文為合作之嚴選作者觀點,不代表親子天下立場

★版權所有,轉載前請申請開白,核准授權之內容須完整加注作者及出處,出處為親子天下微信公眾號

★尊重原創,請依照規範申請轉載,未申請開白之自行轉載行為將一律視為侵權。




相關焦點

  • 氣溫降低,家有孩子的父母做好這8點,讓孩子少生病
    對於我們湖南來說,前幾天還是30度高溫的豔陽天,結果這兩天一下減至5度,這樣的反差,讓怕冷的我沒有什麼事情,實在不想出門,哪怕下樓拿個快遞,也要糾結再三。可是,哪怕再怕冷,因為家有神獸需要上學,每天早上還是得早早起床,給孩子做好保暖後,快出快回,減少一切在外面逗留的時間。
  • 好習慣養成其實很簡單 給我一首歌的時間
    有哪些需要從小培養的好習慣?該如何幫助孩子養成這些好習慣呢?家長們可以先從以下幾個與日常生活最息息相關,最基本的好習慣入手,幫助孩子從小做起,成就更好的未來。一、乾淨整潔講衛生從寶寶很小的時候,家長就需要注意引導他們養成勤洗手、愛刷牙、保持乾淨清潔的好習慣。可以通過一些動畫或繪本生動的讓孩子認識講衛生的重要性,了解哪些正確的行為能讓自己遠離細菌和病毒、保持身體健康不生病。
  • 孩子的好習慣如何培養,家長怎麼看
    大家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從小有個好的習慣,特別是有個好的學習習慣。但是如何培養、誰來培養這樣的好習慣,這個問題必須首先搞清楚,有人認為學習方面的習慣應該由學校老師負責培養,有人覺得好習慣主要應該由家庭來負責培養。那麼到底應該由誰來負責孩子好習慣的培養呢?
  • 冬季寒冷易感冒,父母護理寶寶記住「三暖一涼」口訣,孩子少生病
    尤其室內外溫差大,在室內大量出汗,一到室外,涼風一吹,孩子身體受不了,容易著涼,患上感冒。」這位媽媽不解地問:「現在冬季這麼冷,不是應該穿得厚實點嗎?」醫生耐心地說:「寶寶保暖要適當,父母護理要記住」三暖一涼「的口訣,這樣孩子才會少生病。」
  • 基本不怎麼生病的娃,都有這五個特點,快看看你家的有沒有!
    1、有良好的睡眠習慣一般來說,孩子身體健康和良好的睡眠習慣是離不開的,因為這樣孩子會有更好的身體發育機會,讓自己的身體抵抗力及其它能力得到提升。孩子睡眠有規律,對身體是很有好處的。如果孩子沒有這個好習慣,家長們要幫助他們培養哦!
  • 學習圍棋,可以養成這些好習慣
    很多家長送孩子學圍棋,不僅僅是因為孩子喜歡,更因為,圍棋可以幫助孩子養成很多好習慣。圍棋可以讓孩子培養以下4種好習慣:1、學習習慣2、生活習慣3、思維習慣4、遵循規則的習慣1、學習的好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讓孩子的學習事半功倍。下圍棋,講究先靜坐。一方面,讓孩子從喧鬧的課間活動中,把心靜下來;另一方面,也是培養孩子做事情,先靜心。
  • 秋冬常喝3碗湯,寶寶脾胃好少生病,再也不用擔心孩子積食了
    12.經常感冒發燒、喉嚨腫痛、扁桃體發炎等孩子出現以上症狀,都是身體發出來的求救信號,平時再也不要忽視孩子脾胃虛弱以及積食的問題了,長期下去會出現嚴重後果的。學會幾個食譜,趕緊把寶寶的脾胃調理好,讓他們健康地長大!
  • 孩子內熱重、上火、總積食?秋季調理掌握三點,孩子少生病!
    文|福林媽咪每年秋季,過完周末,一到周一上學就會有很多家長給孩子請假。尤其是幼兒園3歲左右的孩子,什麼感冒咳嗽、發燒的經常扎堆兒。其中不少孩子是因為上火、扁桃體發炎等症狀導致的反覆發燒。其實,這些都是孩子內熱重的表現。
  • 真正優秀的孩子都是時間管理高手!美國幼兒園5個方法,值得複製
    美國幼兒園用5個方法培養孩子成為時間管理的高手,非常值得我們中國家長學習、複製。其實很多家長在對孩子時間管理上存在一個誤區。有一部分家長會認為幼兒園不像小學、初中一樣,學習任務重,就認為沒有必要太在乎幼兒園的規定。
  • 上遊•文薈丨夜讀丨疫情中,和孩子溝通千萬注意這幾個問題
    兒童患者不僅要忍受病痛,還要承受與親人的分離,像這個年齡的孩子往往不能理解這種分離,時常感到被拋棄。其實被疫情影響的不只是生病的患兒,有把父母「借」給疫區的醫護子女,還有親人因此離世的孩子,即使是暫時安全的孩子們,也因為不能出門而感到困惑和焦慮。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疫情期間如何照顧孩子的心理健康。
  • 基本不怎麼生病的娃,都有這五個特點,你家孩子是這樣嗎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從出生開始就要面臨生病的危險,因為孩子年齡小,所以抵抗力就很很弱,因此就會經常的生病,這似乎是一個很常見的情況,大多數孩子都是這樣的。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是健健康康的長大,不想讓孩子生病,這也是每個當父母的最大心願,畢竟孩子病了,身體難受的是孩子,家長則是特別的揪心。不怎麼生病的孩子自身都有哪些個特點呢?
  • 寶寶經常生病怎麼辦?如何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小康導讀:很多家長會有困惑,為什麼我家的寶寶身體很差,隔三差五的生病?要怎樣才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讓他們不再遭受疾病的侵擾呢?一、生病少不代表免疫力強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觀念:寶寶少生病≠免疫力強。很多家長認為,常感冒的孩子就是免疫力差,其實,寶寶少生病不代表免疫力強。
  • 孩子3歲之前,父母要「狠心」幫他養成這3個習慣,長大後少走彎路
    很多父母就是因為有了這種錯誤思想,才導致錯過了教育孩子的好時期。孩子習慣養成要趁早,0-3歲是「黃金時期」。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養成這三個習慣,讓孩子受益一生!一、讓孩子養成自己事情自己辦的好習慣1、自己照顧好自己的日常起居。
  • 疫情之下和孩子談談人與自然的關係
    出門在外口罩常帶 當下之疫被推測是病毒從蝙蝠傳到了一種動物身上,又傳到了人類身上而爆發的傳染性疾病——蝙蝠因其自身免疫系統的關係,可以「百毒不侵」,一隻動物偶然和蝙蝠接觸,傳染了蝙蝠身上病毒,病毒就可能在這隻動物體內重組成新的病毒導致這隻動物生病,如果這隻患病的動物再和人類接觸,那麼人類就也可能被這種病毒感染生病
  • 芭迪熊親幼館:新型肺炎疫情之下,怎麼保護好孩子?
    近期,國家衛健委發布了《關於做好兒童和孕產婦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確「兒童和孕產婦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易感人群」。看到此消息,不少寶爸寶媽更加擔心,那麼,在病毒面前,我們又該如何保護孩子呢?小編特別採訪了知名美式託幼早教機構芭迪熊親幼館的專家,專家給出了以下幾個生活小建議。
  • 寶媽努力三年給孩子樹立好習慣,被姑姑一句話「拆臺」,太可惡了
    教育孩子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任務,許多父母從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給孩子灌輸自己的教育理念,給他們培養良好的習慣,希望他們未來能夠走得更遠。但是「千裡之堤毀於蟻穴」,有時候父母精心培養孩子擁有一個良好的習慣,卻能被人在一瞬間就帶偏。
  • 孩子學習老不自覺?學會「路徑依賴」理論,讓孩子好習慣成自然
    引申到孩子的習慣上,如果孩子養成了一種習慣,不管是好的還是不好的,都會有一種慣性使然,推著他們沿著既定的軌道一直往前走,很難走出他們自己選擇的道路。舉個例子:鐵路是我們現在最經常使用的出行工具,兩條鐵軌的標準距離是4英尺又8.5英寸,相信很多人會覺得這樣的一個數據出現,一定是經過無數人反覆推理得出的結果,但其實背後的真相,估計能讓人們大跌眼鏡。
  • 好習慣,好品格,好未來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良好的習慣可以塑造優秀的品格,而優秀的品格則決定著孩子的未來。20世紀60年代,原蘇聯發射了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太空人叫加加林。加加林原本是當年的三號人選,基本無望上天。升空前,一號邦達連科在充滿純氧的船艙訓練結束時,隨手將擦拭傳感器的酒精棉扔到一塊電極板上,引發大火,他自己也在被燒後不治身亡。
  • 4個養花好習慣,堅持下去,新手也能養出花海
    一般養花養得比較好的人,養花的時候都有一些好習慣,今天花花就總結了一下養花的5個好習慣,剛開始養花的時候可以試試花花的這5個養花好習慣,還是要抓緊時間養成哦~
  • 疫情之下|「貧而不屈」:新冠時期的古巴生活日常
    全球疫情之下眾生萬象,疫情全球蔓延的時間差和地域差使得一些關乎於政治經濟的輿論變得微妙。雖然大部分國家根據其特殊國情採取了相應的應對措施,然而其既有的社會問題和矛盾卻還是在疫情之下不可避免地被暴露和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