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鹽城:繪製資源「全景圖」 激活發展新動能

2021-01-08 中國江蘇網

綠色生態是鹽城發展最大的優勢和潛力所在。今年以來,鹽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生態立市」戰略,深入推進「綠色轉型、綠色跨越」,夯實自然資源和規劃的管理基礎,進一步釐清全市自然資源「家底」,製作自然資源管理「全景圖」,使其管理更科學、更有效率,做美經濟、生態「雙面繡」,未來可持續發展路徑更加清晰。

摸清自然資源「家底帳」

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成效,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是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服務「兩海兩綠」路徑、推進「四新鹽城」建設的神聖職責。

為給自然資源管理提供更加精準的數據支撐,鹽城市高效推進「三調」工作,在全省率先查清各類自然資源的空間位置、範圍和面積。全面提升基礎測繪水平,深入開展1:500和1:1000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穩步實施地質調查,市政府與省自然資源廳籤署城市地質調查協議,先鋒島地質勘察成果投入應用。加快修測海岸線,已完成現場踏勘和外業測量工作。同時有序推進農村不動產權籍調查,已覆蓋85個鄉鎮。

在加快實施統一確權登記方面,鹽城市制定出臺全市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總體工作方案和年度實施方案,啟動實施一批自然保護地、跨縣(市、區)河流湖泊等重要自然生態空間統一確權登記,有序開展溼地、森林等統一確權登記,配合省自然資源廳完成我市境內麋鹿保護區、黃海森林公園、通榆河、蘇北灌溉總渠、淮河入海水道等統一確權登記。

值得期待的是,鹽城市正全力建設生態廊道,鞏固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成果,繼續加大造林綠化力度,年內新造成片林8.8萬畝,改造提升現有林9.5萬畝,新建森林村莊90個。圍繞「中」字型生態空間,加快建設環市區高速圈生態廊道,串起沿線的綠地、水面、林地和基本農田,形成城市生態保護圈。全力爭創國際溼地城市,深入實施溼地保護修復兩年行動計劃,力爭高分通過國際溼地城市認證組織現場評審。

繪就國土空間「規劃圖」

高質量保護開發利用自然資源、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事關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要任務,而編制好、實施好國土空間規劃,是最為重要的戰略性、基礎性工作之一。

事實上,今年鹽城市不僅按時完成市、縣兩級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現狀評估,而且深入實施沿海區域國土空間規劃編制試點。2019年至今年4月底,共辦結農用地轉用、城鄉掛鈎和工礦廢棄地建新方案等170批次、3.99萬畝,辦結用海項目1.85萬畝,為鹽豐一體化快速道路、SK動力電池、濱海港碼頭等一批重點項目,提供了落地空間和用地用海指標。

快速辦結項目的背後,關鍵是化繁就簡。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科學分析國內外形勢發展的新變化,圍繞「六穩」「六保」提出一系列新政策新舉措,順應社會期待,回應群眾關切。圍繞如何努力交出「雙勝利」大考的合格答卷,市委、市政府在常態化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率領鹽城人民迅速行動,抓「六穩」促「六保」,全面打響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戰鬥,築牢「穩」的基礎,守住「保」的底線。

不僅如此,鹽城市還編制一批重要空間規劃。濱海港工業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通過專家評審,港城總體城市設計和旅遊、防洪等專項規劃形成初步成果。環市區高速圈生態廊道、通榆河生態廊道、新洋港生態廊道、建軍路商圈提升等專項規劃落地實施。同時,實施一批重點民生實事。制定出臺《關於進一步支持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改善的意見》等10多項政策文件,完善11個縣(市、區)鎮村布局規劃,編制村級土地利用規劃133個,落實規劃空間1.9萬畝,爭取流量指標6500多畝,籌集建設資金31.6億元。

激活改革發展「一盤棋」

今年江蘇省明確了「全力精準保障、全面從嚴管理」自然資源的總目標,鹽城市委、市政府發出「堅定『兩海兩綠』、建設『四新鹽城』」的動員令。相關部門緊緊圍繞省、市決策部署,以機構改革為主軸,以突出自然資源中心工作為主體,以高標準高質量做好服務保障工作為主題,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奮力開拓發展新局面。

一套任務「分解圖」,劃定出清晰的自然資源和規劃事業高質量發展「路徑」——

對標建設產業新鹽城,聚焦先進位造業、現代服務業、高效農業等重大產業項目、重點產業園區、重要產業載體,進一步優化用地、用海、用林等資源配置機制,提高項目建設、不動產登記等審批服務效率,為轉型升級盤活更多「轉」的空間、拓展更多「升」的渠道。

對標建設開放新鹽城,搶抓長三角一體化、淮河生態經濟帶等重大戰略機遇,以接軌上海、走向國際的理念,高標準謀劃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高起點研究編制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高水平健全完善控制性詳細規劃、總體城市設計等有關專項規劃,優化城鄉統籌發展布局,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為打造「長三角的鹽城」「中國的鹽城」乃至「世界的鹽城」提供前瞻性、引領性的規劃支撐。

對標建設生態新鹽城,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統籌推進耕地、林地、溼地和海域等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工作,重點抓好國際溼地城市創建和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建設,不斷增創生態優勢、厚植綠色家底。

對標建設幸福新鹽城,圍繞加快改善蘇北農民住房條件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綜合運用鎮村布局規劃、土地指標交易等政策措施,優化布局、落實空間、籌集資金;圍繞加快推進棚戶區改造,統籌做好規劃紅線、設計要點、土地儲備、掛牌出讓等工作;圍繞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合理布局商貿、醫療、教育、養老、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來源:鹽阜大眾報

作者: 丁中明 趙亮 許虎 張超

作者單位:鹽阜大眾報報業集團

相關焦點

  • 中科院計算所「信息高鐵第一站」落地江蘇鹽城
    中新網鹽城7月31日電(顧名篩)舞技嫻熟的阿爾法機器人、能夠按照既定路線巡邏的無人巡邏車、高通量概念計算機「金剛」……31日,國內相關科研院所電子信息和通信技術領域的專家齊聚江蘇鹽城,近距離了解高通量計算技術應用產品,並交流5G車聯網發展趨勢。
  • 世界遺產 自然鹽城
    綿延582公裡的海岸線,湧動著歲月的潮汐,不斷向大海生長的土地,展現著希望與生機,千萬年的滄海桑田賦予鹽城不可多得的精彩與絢麗。在新時代發展理念推動下,鹽城黃海溼地遺產更呈現出無與倫比的原始之美、靈動之美、清新之美。大美溼地——自然生長的世界遺產鹽城擁有太平洋西海岸、亞洲大陸邊緣最大的海岸型溼地。
  • 踐行囑託開新局|鹽城:向海發展開啟新徵程
    戴源:「十四五」時期,鹽城將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全會部署要求,堅持把「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作為發展的總綱領、總命題、總要求,努力探索一條具有鹽城特色的現代化之路。
  • 南通、鹽城、連雲港,誰將成為「十四五」江蘇海洋中心城市?
    這裡既有南通、鹽城、連雲港等國家級區域性城市樞紐,也有啟東、如皋、海門、大豐、東臺、灌雲、贛榆等人口過百萬、國內生產平均值超過1萬美元以上的中小縣域城市群。相比之下,江蘇沿海三市地區人口密集程度偏低,約為全省常駐人口的23.6%,而土地面積則約佔江蘇國土面積的30.3%,承載著江蘇接近五分之一國內生產總值,是江蘇未來最具潛力的發展地域。
  • 推動發展新能源 無限風光在鹽城——國網鹽城供電公司服務新能源...
    一、鹽城風光新能源發展優勢  1、具備豐富風電資源。鹽城有著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是全省海岸線最長、海域面積最大的地級市;近海100米高度年平均風速超過7.6米/秒,遠海接近8.0米/秒,是全省乃至全國海上風電開發建設條件最好的區域之一。
  • 鹽城:向海發展開啟新徵程
    豐饒的黃海溼地護佑生命、孕育生機,也為向海而生的鹽城提供了更多的發展空間。省委全會提出,鹽城要面朝大海、向海發展、賦「能」未來,成為綠色轉型的典範,讓老區人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踐行囑託開新局,鹽城市委書記戴源表示,鹽城將堅決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重大使命,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
  • 領跑招商引資 引燃發展動能 江蘇蘇州相城國資跑出「加速度
    領跑招商引資,引燃發展動能。今年上半年,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國資系統成功招引54個產業、基金、平臺載體等項目落戶相城,涉及科技金融、區塊鏈、工業網際網路、新材料、高端裝備、數字科技等產業領域。       打開相城區今年的「招商引資」作戰圖,相城區國資辦出手就是「大招」,起步即衝刺。
  • 江蘇鹽城:「電力+生態」,為溼地綠色發展賦能
    陳慶華 攝 中新網鹽城11月26日電(顧名篩 陳慶華 周新衡)初冬時節,在江蘇鹽城東臺市,中國首個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黃(渤)海候鳥棲息地條子泥溼地,數萬隻冠鼻麻雀、琵嘴鴨、豆雁、骨頂雞以及白琵鷺、勺嘴鷸等相繼抵達,成為越冬候鳥的「先頭部隊」。
  • 江蘇鹽城4頭鯨魚擱淺死亡 半夜被割肉(圖)
    體形碩大的鯨魚引來居民的「熱情」圍觀。CFP供圖本報訊3月17日,在江蘇鹽城市濱海縣境內的黃海海域擱淺的4頭鯨魚,經搶救無效全部死亡,目前死鯨後續處理工作在進行中。據了解,鯨魚是16日上午擱淺的,擱淺的4頭鯨魚大的有三四十噸重,小的也有近二十噸重。目前,地方漁政和邊防部門正在對4頭死亡鯨魚進行看護,等待權威部門作出處理決定。
  • 以數據激活工業企業 實現發展新動能
    原標題:以數據激活工業企業 實現發展新動能   近期,重慶市、浙江省、四川省、廣東省、福建省、河北省(雄安新區)陸續開展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行動。
  • 中國農科院繪製油菜基因組轉錄全景圖,構建功能基因資料庫
    中國農科院繪製油菜基因組轉錄全景圖,構建功能基因資料庫 劉志偉 童超波 劉勝毅/科技日報 2020-07-31 07:45
  • 重點項目跑出「加速度」 激活發展新動能
    江潮訊(記者 張紅 通訊員 申雯)一個個生產車間內機器轉動,一個個建設工地上塔吊高聳……從疫情發生以來的緊抓復工復產、搶抓建設時效,到年末項目建設攻堅、百日加油衝刺,江陽區重點項目跑出「加速度」,激活經濟發展新動能。
  • 鹽城:看了交通規劃才知道,南通在江蘇的份量真跟以前不一樣了
    鹽城:看了交通規劃才知道,南通在江蘇的份量真跟以前不一樣了!一種觀點認為,二十年前大家就知道,上海要投資蘇北肯定首選南通,為什麼呢?因為南通和上海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江蘇風光同理,南通起來了,下一個就是鹽城,再下一個就是泰州。這三個地方早年都有人來上海發展,後裔有大量從商的,具備一定的影響力。只要條件允許,上海會從近到遠一個個的來投資。
  • 陳必昌:大力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 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1月6日上午,東營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陳必昌到市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調研,強調要樹牢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圍繞服務產業、孵化企業、集聚人才、扶持雙創,大力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
  • 江蘇鹽城:「生態優先」為溼地「築巢引鳥」
    中國江蘇網訊 11月23日,國網鹽城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在江蘇鹽城黃海森林公園附近的10千伏電線桿上加裝人工鳥窩,這也是亞洲最大的沿海淤泥質潮間帶溼地,是珍禽鳥類賴以生存的沿海溼地生態資源。國網鹽城供電公司把溼地保護區內的架空線路全部入地,在鳥類棲息較多的溼地周圍供電線路沿途搭建人工鳥窩,不但保護了鳥類的生存繁衍,也讓因鳥類導致的線路跳閘次數同比下降98%,降低了運維成本,實現了「電力+生態」的雙贏。
  • 鹽城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進高校!
    本次鹽城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進高校系列活動以南京大學為起點,後續將走進省內外各大高校。活動以「遇見大美溼地 共建美麗江蘇」為主題,旨在深入挖掘黃海溼地遺產的生態價值、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進一步增強廣大青年保護生態、守護世遺的意識,不斷提升廣大師生投身世遺保護的參與感和獲得感,努力成為建設美麗中國、水韻江蘇的親歷者、實踐者、維護者和捍衛者。
  • 激活懷來數字經濟發展新動能 軟通動力攬獲創新大獎
    (原標題:激活懷來數字經濟發展新動能 軟通動力攬獲創新大獎) 為落實數字經濟發展戰略
  • 江陽區:重點項目跑出「加速度」 激活發展新動能
    一個個生產車間內機器轉動,一個個建設工地上塔吊高聳……從疫情發生以來的緊抓復工復產、搶抓建設時效,到年末項目建設攻堅、百日加油衝刺,江陽區重點項目跑出「加速度」,激活經濟發展新動能。今年,江陽區全年實施重點項目128個,年度計劃投資288.3億元,1—10月完成投資260.3億元,佔年度計劃的90.3%,全區產業經濟加速崛起,發展質量穩步提升。項目攻堅搶抓序時進度重點項目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金鑰匙,是擴大有效投資、增強城市發展後勁的根本支撐。
  • 江蘇鹽城遭遇特大暴雨龍捲風侵襲GIF動圖 最大風力達12級
    江蘇鹽城遭遇特大暴雨龍捲風侵襲GIF動圖 最大風力達12級 (/39)
  • 鹽城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動能強勁 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
    鹽城市委書記戴源出席大會致辭並表示,隨著國家加快推進新基建布局和5G時代的到來,電子信息產業必將迎來廣闊的市場空間和發展前景,加快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將是鹽城變中尋機、轉型致勝的戰略選擇。「我們將聚力高端引領、著力補鏈強鏈、發力創新創造、全力做強載體,不斷催生更多新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