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攜子燒炭自殺:中國1000萬自閉症患兒家庭的絕望,需要被關注

2021-01-09 騰訊網

絕望的家庭,崩潰的母親,孤獨的自閉症男孩,不被理解的言行,漸行漸遠的人生。

為保護當事人隱私,文中人物譚羽、黎豐、洋洋、林熙、林昊添均為化名。

2019年新年還沒到,32歲的譚羽早早得就做好了當年的日曆。日曆上,譚羽將家人的合照印在上面,兒子洋洋出現最多。 照片中,7歲的洋洋穿著淺藍色校服,雙手筆直的放在褲子兩側,聽話得正視著鏡頭,好似他那不平常卻不得不服帖的人生。

還沒送走2018,她精心準備的新日曆還沒來及打開,這對母子就離開了既愛又恨的人世。 這是一場蓄謀已久的自殺,譚羽帶走的,不僅是患有自閉症的兒子洋洋,還有腹中三個月的胎兒。據廣州警方通報,2018年12月25日上午,西方聖誕節當天,當地一名孕婦和一名在讀幼兒園的兒子在家中自殺身亡,死因為一氧化碳中毒,已排除他殺可能。 「她可能覺得實在太難了吧」,同時失去妻兒的丈夫黎豐推測。 黎豐口中的「難」,是洋洋得了一種特殊的病——自閉症。事後有媒體報導,譚羽是在重壓之下情緒崩潰而自殺。事情導火索是洋洋所在幼兒園家長群對洋洋在園期間打同學行為密集投訴。儘管母親譚羽多次道歉,並在退群後想辦法坦露了洋洋被確診自閉症的情況,但仍未取得部分家長的諒解。

最終,洋洋被休學。 只是,沒有人會想到這會成為擊垮譚羽的最後一擊。自閉症患者有個特殊且富含詩意的名字——星星的孩子,只是和星星不同的是,他們往往短暫閃耀後只能墜入無際的黑暗。他們大多在對自身症狀無知或難以改變的無奈中錯過最佳幹預時機,以至一生孤獨,一生被嫌棄。 我們對自閉症最近最清晰的認識,應該是停留在2019年3月。 「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個先來。」在3月10日前,17歲的林昊添不懂這句話的含義。爸爸火化前最後一刻,他還是像往常一樣伸手去摸,他不知道這是最後一眼。

那個與他相依為命17年的爸爸,那個擔心他腳臭,捧著他的臭腳丫聞了又聞的爸爸,已經永遠離開了他。 當月,一篇名為《那個捧著孩子「臭腳丫」的父親走了》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文中記錄了一名單親爸爸林熙,與17歲自閉症兒子的故事。 你不敢想明天,我不肯說再見,有人說一次告別,天上就會有顆星 又熄滅。 窘迫的生活,失敗的感情,相依為命的父子,生活雖然不盡如意父子兩卻也幸福相依。關於生活的苦,林熙一句話都沒說,只有那一簇閃著藍光的小火苗一直閃爍著,仿佛燃燒著的是他對生活的希望。 只是,林熙的猝死打亂了這一切,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林熙依然放不下那個患有自閉症的兒子,他留下「10條注意事項」,寫滿了對兒子的牽掛與不舍

自閉症家庭的心酸,天下皆同。

自閉症是什麼?

很多人對此一直沒有明顯的界定。說直白點,就是一個人「有視力卻不願和你對視,有語言卻很難和你交流,有聽力卻總是充耳不聞,有行為卻總與你的願望相違……」 從專業角度來說,自閉症也被稱為孤獨症,是一組以社交溝通障礙、興趣或活動範圍狹窄以及重複刻板行為為主要特徵的神經發育性障礙。

據統計,在美國1970年,每14000個孩子中有一個患有自閉症,到2015年時,發展為每68個孩子中就有1個患有自閉症。 我國同樣是自閉症重災區,根據《中國自閉症兒童發展狀況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我國自閉症患者可能超過1000萬,0-14歲兒童患者的數量超200萬。 和其他疾病有所不同的是,自閉症群體的生活狀態更加窘迫。據統計,多數自閉症家庭每月用在康復訓練上的費用支出超過家庭月收入的50%,很多家庭被迫停止治療。 2007年,聯合國將每年的4月2日定為「世界自閉症日」,這一天世界各地會舉辦各種針對自閉症患者的公益活動。只是當這一天過去後,我們還能記得什麼?還有誰能記得他們的生存困境?

多數自閉症早期症狀在嬰幼兒時期就會表現出來,只是多數父母因專業知識的缺乏與認知不足,很難及時發現。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下症狀,需要警惕!

1. 喜歡一個人玩耍,很難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

2. 和他人對視時會躲避,不喜歡被擁抱;

3. 對周圍發生的一切都漠不關心;

4. 對身體上遭受的痛苦無法及時反饋;

5. 喜歡這個年紀不該喜歡的節目,如新聞、天氣預報等;

6. 喜歡安靜獨處,害怕喧囂與吵鬧。

7. 部分自閉症患者會保持規律性,基本上每天的行為都規律不變的,與強迫症極其相似。

我們感謝生命的美麗,但人生往往又是那麼無常。一旦確診為自閉症,患者就像被判決為無期徒刑,只是這份判決永遠無法上訴。因為,在全世界範圍內,至今沒有一個完全康復的先例。 健康快樂。多麼簡單純樸的四個字。只是有人,用盡一生,傾盡全力,還是被拒之門外。 自閉症並不是由某一個具體因素引起的,往往在多重作用下才會出現自閉症。

1/ 遺傳因素

研究顯示,同卵雙生子之一患有自閉症,另一個患病的機率可達到59-90%,異卵雙胞胎的發病概率為13%。

2/ 環境因素

各類重金屬、農藥、化學物質和添加劑等進入人體,會對人體產生傷害。環境有可能是促進遺傳因素表達,就像一個大鐵錘,砸開了疾病的開關。

3/ 神經發育障礙

遺傳問題往往會導致孩子出現神經系統發育障礙,如大腦過大、大腦內神經連接出現異常等,這些都可能導致孩子出現自閉問題。

4/ 高齡產婦

研究顯示,父母生育孩子時的年齡越大,孩子患自閉症的風險越高。另外,祖父母晚育也會增加第三代患自閉症的風險。

自閉症很難根治,或者說以目前的醫學條件暫時無法根治,所以現階段治療的目的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通過各種方式來改善患者的社交、合作以及認知能力。

圖片來源:醫學美圖

在生活中,我們的身邊也會存在著自閉症患者,我們該如何與他們相處呢? 如果你是普通的路人:如果你沒有幫助他們的意願,那麼平等看待就好。如果他們可愛有趣或者顏值高,你可以像喜歡其他人一樣喜歡他們;如果他們調皮搗蛋惹人煩,也可以像討厭其他熊孩子一樣討厭他們。 如果你是普通孩子的家長:如果他們的存在沒有影響你的生活,請你坦然接受他們的存在。如果他們影響到你的生活或其他,請你心平氣和得告訴他們家長,不要因為這樣而自責,一再包容並不能改變什麼。當然,也請你實事求是,不要因為偏見而誇大其詞。 如果你是他們的父母:其實孩子的狀況不一定要隱瞞,有時候當你將情況說明以後,說不定周圍的善意會多了很多。最好的心態就是坦然接受,並面對這一切。 我們不僅應珍惜自己習以為常的幸福,更不妨憑著健全之身心,釋放力所能及的善意。

Dr.X說

自閉症作家東田植樹曾說:「每個人類個體,無論他或她有沒有缺陷,都需要努力拼搏,只有為幸福奮鬥的過程中,你才會找到幸福。」存在,也許就是合理,這個世界從不完美。只是,我們一個善意的眼神,一個溫暖的擁抱,可能就會讓那些身處黑暗的人們距離完美近一點,更近一點!

-Dr.X-

一個醫學博士、外科醫生和三娃奶爸,

帶給你有態度、有溫度的健康乾貨和育兒錦囊~

關注我,每天多一點健康

相關焦點

  • 孕婦攜自閉症兒子燒炭自殺:那些歧視和圍攻的家長,你們成功了!
    01.孕婦攜7歲自閉症兒子燒炭自殺12月25日,廣州南沙一名孕婦攜帶上幼兒園的兒子明明(化名)在家燒炭自殺。起因系十幾天前孩子撕扯了同班的一名女同學。原本幼兒園小朋友們之間鬧彆扭是一件司空見慣的事情,但是隨著問題升級到家長層面,一切就變得複雜,變得觸目驚心。這無疑是對家長的一次考驗,是對家庭教育觀念的一種直觀的表達。
  • 因在幼兒園家長群遭抨擊情緒崩潰,孕婦攜自閉症兒子燒炭自殺
    25日,廣州南沙一孕婦和其上幼兒園的兒子明明在家中燒炭自殺身亡。死者家屬說,十幾天前,明明曾在幼兒園打了別的孩子,明明母親在家長群裡溝通時透露孩子患有自閉症,被其他家長攻擊,更有家長要求明明退學。明明母親曾表示,這場風波讓她瀕臨崩潰。
  • 孕婦攜自閉兒自殺 家屬:在幼兒園家長群遭抨擊情緒崩潰
    原標題:廣州一孕婦與7歲兒家中身亡:排除他殺,曾於幼兒園發生糾紛12月25日上午,廣州市南沙區一名32歲女性和一名7歲男童在某小區住宅內死亡。據廣東電視臺公共頻道《DV現場》報導,死者家屬稱,男童患有自閉症,2018年9月來廣州一家幼兒園就讀。事發十多天前,男童與班上女孩發生推搡。對方家長得知後,向園方稱男童患有自閉症並要求其退學,家長群內也有部分家長討論時言語過激。受訪死者家屬稱,男童母親感覺自己被「攻擊」,表示「就快崩潰了」,於25日在家中燒炭自殺。
  • 不同年齡段自閉症患兒的症狀表現
    自閉症,亦稱孤獨症或孤獨性障礙 (autistic disorder)等,是大腦中樞神經系統失衡引起的一種兒童疾病,約佔精神殘疾兒童病的60.66%,男女比例約為 3:1~4:1,而且每年還有遞增的趨勢,表現為社交障礙、語言障礙、行為刻板等症狀,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 「深度」解碼基因是自閉症的救命稻草嗎?
    文 | 楊舒鴻吉從深圳17戶自閉症家庭選公租房遭鄰居聯合抵制,到廣州孕婦攜自閉症兒子自殺事件……2018年,中國的自閉症家庭社會認同危機,演變成現實生活裡的「芒刺」與「子彈」。這些極端案例之外,多數患者家庭仍會在這個宏大時代裡尋找精神寄託和出路。
  • 自閉症患兒的誤診經歷:精力旺盛被診為多動症
    雙胞胎精力旺盛被誤診為多動症,2歲孩子被診斷為智力發育遲緩,錯過黃金恢復訓練期……一項數據顯示,因為兒童自閉症的臨床診斷標準並不容易掌握,專業人士很少,超半數的自閉症患兒都曾有過誤診經歷。  溫州市區一家康復中心,一名自閉症患兒正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康復訓練。
  • 燒炭自殺真的不痛苦嗎?
    部分原因在於,香港人愛到郊外燒烤BBQ,木炭在大多數的便利店或超市都可以購得,所以造成這種獨特的自殺方法。  目前,燒炭自殺已經隨著網際網路廣泛傳播到了大陸、臺灣和日本等地。  現代人工作壓力太大,想自殺又怕痛怎麼辦?  許多人以為,燒炭簡單易行,能保留全屍,關鍵是不痛苦,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安詳」離世。因此,燒炭自殺的新聞屢見不鮮。
  • 江城近九成自閉症患兒未及時治療
    湖北日報訊 (記者楊然、通訊員鄧盛強)昨從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獲悉,江城近9成自閉症患兒未及時接受治療,直接影響就學及日常生活。據統計,兒童自閉症發病率約0.6%,武漢0至14歲兒童自閉症患者數量約6000人,但每年在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接受治療的患兒不到100人。
  • 自閉症患兒福音,國際知名兒科專家傑森希克教授坐診南京天佑兒童醫院
    在中國,由於早產、產程傷害、先天、感染、免疫或遺傳疾病以及後天環境等因素導致兒童自閉症,造成的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興趣狹窄等,需要進行康復治療。然而,中國目前可提供康復治療的醫院、醫生和治療師人數有限,患兒普遍需要排隊3個月以上才能得到相關診斷和治療,嚴重錯過孩子的最佳康復期。
  • 28歲女助理燒炭自盡14張信用卡欠87萬 4大疑團待解
    5月28日,女孩陳某在珠海西區某小區內燒炭自盡。在清理遺物時,陳某母親吳女士發現,月薪僅3000多元的陳某,名下卻有14張信用卡,經查實授信額度超過77萬,合計欠款總額達到87萬多元。吳女士及其他家屬猜測是銀行信用卡欠款導致陳某燒炭自殺,並投訴到中國銀保監會。6月17日,中國銀保監會廣東監督局已經受理投訴。
  • 自閉症兒童公益微電影《黑白彩虹》的導演闡述
    媽媽看著笑笑感動  這次見面後,我思緒萬千,上網查了相關資料,改變了之前想要做一部音樂神童電影的想法,因為需要關懷和幫助的不只有笑笑一家,中國大部分的自閉症兒童和他們的家庭都亟需來自全社會的關愛和幫助,我想為這個群體做些事
  • 海豚樂樂:以家庭為核心,五大名校畢業的碩博精英為何選擇自閉症領域?
    據2017年發布的《中國自閉症教育康復行業發展狀況報告Ⅱ》(簡稱《報告Ⅱ》),我國的自閉症發病率保守估計約為1%。14歲以下的兒童患病者約200萬,總人數可能超過1000萬,並以每年十幾萬的速度增長。  隨著陳杰對自閉症行業的了解,陸續也收到了身邊朋友求助的私信。2019年5月,陳杰與和君商學院的同班同學,原新三板上市公司董秘李森決定,一起探索自閉症這塊市場。
  • 37歲海歸女博士攜女自殺,家庭悲劇再次發生,該拿什麼拯救你?
    攜孩子自殺的抑鬱寶媽,不是個例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產後抑鬱而自殺的案例了。總的來說,患上產後抑鬱的寶媽,大多會情緒低落、缺乏快感、無理由的悲傷哭泣、擔心多慮、膽小煩躁,嚴重時甚至會失去生活自理和照顧孩子的能力,悲觀絕望到自傷自殺。如果能在早期發現,診斷後積極治療,那預後會是比較良好。
  • 醫學揭秘自殺真相:「燒炭自殺」沒有痛苦?別天真了!
    在許多影視和文學作品中,打算自殺的人會選擇「燒炭」自殺,死時一臉安詳,沒有任何掙扎的痕跡,仿佛毫無痛苦。 如果「燒炭自殺」真的沒有痛苦,那還要安樂死做什麼?  「煤氣中毒」也好,「燒炭自殺」也好,其本質都是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既沒有顏色,也沒有氣味,具有可燃性。有的朋友可能會納悶:「一氧化碳沒有味道,那煤氣的臭味是從哪來的?」 這是因為,煤氣中的一氧化碳、甲烷等有效成分都沒有味道,一旦洩露不會被人察覺。
  • 宿遷| 生活壓力大,一男子在家燒炭自殺
    6月15日中午,宿遷市宿豫區安泰家園小區有一名男子在家中死亡,當時該男子的妻子也在家中。民警趕到後,將死者及其妻子分別帶回。由於事發地點為居民小區,而且當時又是中午,所以圍觀群眾不少,大家議論紛紛,猜測是家庭矛盾引起的兇殺案。「死者燒炭自殺,只是當時他的妻子恰好在家,巧合了。」據宿遷市宿豫區警方介紹,根據調查,該男子因生活壓力大,最近一段時間情緒比較消極,另外警方發現,死者在死前曾頻繁發表過消極言論,並私下購買過燒炭自殺用的工具。
  • 最新研究成果:圍產組織幹細胞改善自閉症患兒的症狀
    日前,發表在《幹細胞轉化醫學》雜誌上的研究顯示,對於4-9歲自閉症譜系障礙患兒,間充質幹細胞具有很好的神經炎症調節能力,通過臨床I期實驗證實了50%的患兒接受靜脈注入人臍帶組織間充質幹細胞後,自閉症譜系障礙核心症狀得到了很好的改善,表明了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輸注在醫學上是耐受良好的
  • 世界自閉症日:一起守護來自星星的天使
    從2008年起,聯合國就將每年的4月2日定為「世界自閉症關注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讓我們一起關愛自閉症兒童,為星星的孩子點亮一盞藍燈。本書讓每一個人知道,自閉症者其實能夠感受到你的關心、你的愛,只不過,他們可能只是不會用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在他成長的路上,需要你。其實,他們不是病人、不是怪人,他們只不過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他們的星球也很美。本書的作者丹尼爾·塔米特也是一位自閉症患者,卻是語言學家,並能記住π小數點後22513位數字,保持了歐洲記錄。
  • 認知誤區:天才都是自閉症?自閉症兒童都是天才?
    患自閉症的孩子,與生俱來地帶著某種缺陷來到這個世界,他(她)們可能外觀俊俏、動作靈活,但缺乏社會交往能力,語言交流有著顯著的異常,多數孩子存在狹隘興趣與重複刻板行為。若不予幹預治療,無論輕重病例,多數患兒成年後或不能生活自理,或不具備獨立工作能力。在中國,自閉症患者已超1000萬,0-14歲患兒超200萬。這個數字遠遠超出幾個省的高考人數。
  • 專家:35歲以上孕婦容易生出染色體異常患兒
    本版採寫:新快報記者 黎秋玲 通訊員 粵衛信  專家稱尤其是35歲以上孕婦更容易生出 染色體異常患兒,建議雙方都儘早做全面體檢  全面二孩政策放開,「二胎時代」來臨,大於35歲即高齡的孕婦在短期內勢必增多,高齡生育對母親和胎兒的風險明顯上升。高齡孕婦生子有何風險?
  • 調查顯示:九成家長擔憂自閉症孩子未來
    記者軒慧 攝  壹基金髮布「中國自閉症調查報告」 調查顯示  昨日是第六個國際自閉症關注日,深圳壹基金聯合百餘家民間公益機構共同發起關注自閉症兒童的大型倡導活動——藍色行動。活動中發布了市自閉症研究會製作的《中國自閉症人士及其服務現狀調查(華南地區)》,調查報告指出,雖然自閉症是由於大腦先天發育不足所致,但是調查結果顯示仍有一半人認為「自閉症就是性格孤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