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蝦盞
50年前,水鄉紹興農村小孩大都有放蝦盞的趣事。春夏兩季河蝦正繁殖成長,正是我們孩時放蝦盞的好時機。
放蝦盞先需做蝦盞:用能氽浮水面的較細的高粱杆(條帚柄稈)或麻稈,剪成食指這麼長的一段又一段做蝦盞「埠頭」(浮標);再用2米左右的線一端吊在這「埠頭」中間,不用時把這線纏繞在「埠頭」上;這線的另一端吊住蝦的誘餌——踏死的大蚯蚓,這就做成了蝦盞,一個人放的蝦盞一般做十幾個。
蝦最喜歡的誘餌是蚯蚓,我們放蝦盞前先尋找有蚯蚓糞(蚯蚓鑽過的土面上留下它吐出的小顆粒泥巴)的土地裡挖掘出大蚯蚓來(細小的蚯蚓穿進釣蝦的鉤頭可用於釣蝦,不能放蝦盞);尋找灌滿水的水稻田,大量大蚯蚓都鑽出田來爬在田埂上,放蝦盞的人可拾一些儲養起來用許多天。
放蝦盞還需一個「海兜」,海兜柄的竹竿要儘量長一點,能伸入較遠的河水裡兜蝦;放蝦盞還需一隻頸細、口小的竹蚵簍,掛在河水裡放養捕捉到的蝦又不會跳出;還需拿一根較長的竹竿,一端要求較細較軟的,使撥住爪著蝦的蝦盞頭的竹竿頭顛動而不驚跑蝦。
一切準備就緒,我們就可出去放蝦盞了。尋找一個較陰涼的河岸,把吊著死蚯蚓的繞在蝦盞埠頭上的線透散連住蝦盞埠頭一起扔放到河裡,離河岸一二米,每個蝦盞相隔一米左右。當你放下全部蝦盞,把竹蚵簍掛到水裡扳在河岸後,就巡視氽浮在水面的每個蝦盞有否移動?如果移動了,表明蝦爪住了蚯蚓,你就用竹竿細軟的一端撥住移動的蝦盞埠頭,往上慢慢提起來;同時,將「海兜」潛向撥住的蝦盞,當看到蚯蚓上爪著的蝦,你就把「海兜」口探到爪著的蝦下面,立即兜住蝦,擎起海兜露出水面,蝦就落在海兜裡面了!你拿住海兜裡的蝦放養到竹蚵簍裡,再把那個誘捕到蝦的拿起來的蝦盞重新放回河裡。
你在河岸上從第一個蝦盞走到最後一個蝦盞,一次次往返循環走動,巡視每個蝦盞有否移動?移動了就如上述方法捕捉,半天功夫就能捕捉到一斤左右的又肥又大的野生河蝦,甚至是「帶子石榴蝦」,有時還能捕捉到八蜡或蟹呢!這樣正宗的野生河蝦,現在市場上高價也難買到。而且,放蝦盞每次捕捉到蝦都其樂無窮、樂趣橫生。一次,我上海的姨夫來我家走親,與我一起放蝦盞,他倍感快樂,頓覺返老還童,流連忘返!(註:圖文無關)
◆中山日報報業集團新媒體中心◆編輯:徐向東◆二審:張鵬◆三審:嶽才瑛◆素材來源:中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