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溼雖然一直是在一起,但是在中醫的眼中寒氣很容易排乾淨,而排光體內溼氣就不容易了。這是因為溼氣的特性是油膩黏性強,經常是剛把溼氣排光了,不用多久溼氣又會產生危害身體健康。尤其是有這幾種惡習的人,體內的溼氣會很重,除溼不把習慣改掉,永遠沒辦法除乾淨。
那麼,是哪幾種習慣導致身體溼氣重?
首先是晚上11點多洗澡洗頭,本來在晚上洗熱水澡是一件非常舒服的事情,但是熱水會刺激血液循環,升高體溫。而人們在忙完一天的工作之後,回到家隨便收拾一下也得在11點左右才能洗澡洗頭。在中醫理論中晚上是人體收斂陽氣的時候,人在洗澡時體溫升高,到外面體溫又會很快降下來,這就會導致陽氣受損。
陽氣是身體的保護罩,也是抵禦溼氣的重要屏障,特別是很多人晚上嫌棄吹頭髮麻煩,基本上不吹,或者是吹半乾等到頭髮不滴水了就趕緊睡覺。而晚上的是溼氣最重的時候,這也就導致了喜歡很晚洗澡的人容易被溼氣入體。當然,不是建議你不洗澡,最好是在晚上10點前洗澡,或者是在浴室把頭髮吹的幹透了再準備睡覺。
其次是離不開空調,冬天吹暖氣,夏天吹冷風,吹得時候感覺身體很舒服,但是卻違背了自然規律。毛孔收斂有利於保持陽氣,毛孔張開在消耗陽氣,方便溼氣入侵體內。而人們在冬天吹空調,溫度高毛孔張開排汗,導致體內的陽氣減少,所以一到外面就感覺冷,還容易被溼氣入侵身體。而夏天的時候室內冷,毛孔關閉不能幫助身體排汗,體內的溼氣也就排除出去,於是身體素質越來越差。體內的平衡已經被經常吹空調給打破了,所以才會不管怎麼除溼,溼氣還是除不乾淨。
最後是挑食,只喜歡吃肉不喜歡吃蔬菜,在中醫理論中油膩的食物吃多了容易生溼邪。這是因為油膩的食物腸胃不好消化,比一般的食物消化的速度慢很多,而天天吃肉不吃蔬菜解油膩,促進腸胃蠕動。這個就會導致體內脂肪增加,除了會讓人發胖,也會影響到脾胃的運化,尤其是脾臟除溼功能會下降,所以溼氣才會不停的產生。
那麼,祛除體內溼氣怎麼辦呢?
其實,除溼並不難,學會一招就足夠用了,就是會吃健脾食物。脾臟是升清降濁的器官,也是人體重要的排溼器官。在早上的10點是脾臟運化功能最強的時候,所以溼氣重的人早上一定要吃健脾的食物,比如山藥薏米枸杞粥,就有健脾養血的功效。或者是在吃完早飯後,喝一杯生薑紅糖水,也能健脾除溼,還能提高人體免疫力,幫助身體抵抗溼氣。而且一般的蔬菜水果粗糧,大多數都有健脾的效果,所以不用強逼自己可以吃什麼食物。但是,在吃的同時一定要做一件事,就是每天都要流汗,至少做15分鐘的平板支撐,有利於溼氣排出體外。
都說十人九溼,但是很多人還不知道自己身體溼氣重,其實,感覺自己變懶,渾身不舒服,頭髮不管用什麼去油的洗髮水都沒有效果。吃飯沒什麼胃口,去醫院檢查什麼毛病沒有,就說明溼氣已經很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