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納米SnO2石墨烯墨水3D列印一氧化碳傳感器

2021-01-21 電子工程3D列印

    美國研究人員一直在嘗試改進探測一氧化碳的方法,最近在文章「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a Flexible Carbon Monoxide Sensor Based ona SnO2‐Graphene Nanoink.」中公開了他們研究的詳細情況。


       數以百計的人每年都會由於意外的一氧化碳中毒死亡。因為一氧化碳為無色無味且在室內或其他建築物中很容易匯集,對於人身的危害是真實存在的。市場上已經有很多的傳感單元依賴於半導體SnO2,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新的工藝來製造傳感陣列,基於「半導體催化劑修飾還原氧化石墨烯的媒介」。


       傳感器現有的製造方式比較昂貴、耗時間且需要特定的條件,如高溫及製造過程中很多步驟。


      「此外,塊體的SnO2傳感媒介通常必須被加熱至400℃以上以實現充分的CO反應。」—研究人員描述道。「這樣溫度則限制了聚合物薄膜(作為柔性和薄膜電子的支撐)的發展。」


       兩種不同的方法已經被應用於提升製造傳感器,採用納米尺寸的SnO2,可以被分散在溶液中或者基於SnO2的薄膜內,通過溶液法工藝製備。在之前所提的這些方法中已經有一些取得了成功,作者指出高溫加熱仍然還是需要或者需要個加熱器來激活反應。其他研究已經報導出低溫傳感的器件,但是工藝「既不具可擴展性且技術門檻不高」。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採用高靈敏度的SnO2修飾石墨烯,成果是「完全列印的,柔性傳感器」可以在室溫環境下探測CO。


      「在這項研究中這種油墨用於製造器件,其曾被重新分散純SnO2-石墨烯製備氣溶膠。為了提高分散質量和穩定性,氣凝膠首先用研缽研杵進行研磨處理,接著採用不同的溶劑進行測試,包括NMP(甲基吡咯烷酮)、乙二醇和乙醇。在幾項案例中,超聲波分散10~12h可以獲得很好的穩定分散性。」——研究人員描述到。「最終的油墨自身的表面張力和粘度特性,分別採用Kruss 的DSA100 表面張力計和Brookfield的DV3T型流變儀。」


       通過墨滴光子能譜計算的C:O原子比例,NMP分散下的鑄制薄膜。所有的樣品在烘箱中70℃固化30min。有些樣品進行了額外的後處理。


       這項新技術提供了更好的結果,由於載入的SnO2分散相,在石墨烯片上成核。薄膜會進步進行退火處理,隨著石墨烯氧化物的減少就可以在常溫下使用。隨著薄膜的退火處理,導電性也會增加,意味著研究人員可以用更薄的膜獲得更好氣體敏感度。


合成的SnO2-rGO 複合物X射線衍射數據


     最終,研究人員注意到噴墨適合於列印,可以允許他們來創建高精度的柔性金屬線。這項技術同樣可以用於製造這個器件的活性層。


高解析度的XPS掃描選定的SnO2-石墨烯峰值分別為(A)碳( B)氧(C)錫。

(A)在聚醯亞胺上噴墨列印 Ag梳狀電極結構(B)成功列印SnO2-rGO在NMP中的分散液墨滴以及所採用的壓電波形。(C)在PET基板上1層噴墨列印SnO2-rGO薄膜以及在銀電極上列印snO2-rGO的兩層薄膜。


  所列印CO傳感器的特殊性主要通過測試來闡述,主要是採用在H2中進行測試。在H2中暴露後,很小的波動電阻(4%)被記錄,說明了對SnO2更高的CO分子反應性。針對CO的測試,採用僅僅具有rGO在有源層(無SnO2)的傳感器進行測試,靈敏度只有2-4%。


  檢測曲線(A)縫槽具有抗CO的SnO2-rGO塗層(B)縫槽具有抗H2的SnO2-rGO塗層(C)塗布抗CO的SnO2-rGO塗層。


      「這裡報導的傳感器可以在室溫環境下工作,且具有薄、柔性的特點,可以通過可擴展、成本效益的方式進行生產製造,適用於創新型應用中及集成到不同的產品中。」


   採用3D列印製造不同的傳感器變得越來越流行,從觸摸傳感到那些用於監視目的可以被嵌入的傳感器,可以由導電材料或者更多材料製造而成。


備註:本文為譯文,僅限用於技術交流,具體可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歡迎感興趣的小夥伴訂閱!





相關焦點

  • 卡內基梅隆大學開發在10秒內識別冠狀病毒的3D列印傳感器
    中國3D列印網9月29日訊,卡內基梅隆大學(CMU)的研究人員3D列印了一個傳感器,該傳感器可以在大約10秒內識別Covid-19抗體。>他說:「當我們意識到我們可以使我們的工作適應Covid-19測試時,我的研究團隊正在研究3D列印的高性能傳感器,以檢測腦中的多巴胺。
  • 從墨水出發,顛覆生物3D列印
    採編:孟詳睿、周俊  排版:謝鳴洲  公司   |   產品   |   火視觀點  公司名片公司名稱:CELLINK創立時間:2015年1月公司屬地:瑞典所屬行業:生物科技公司網址:http://www.cellink3d.com
  • 新型「墨水」可製成生物傳感器
    ,製備出具有高螢光量子產率的發光氧化石墨烯。以此為「墨水」,可通過普通印表機在襯底上列印出螢光「開」的生物傳感器,這實現了對多種生物分子如生物硫醇、蛋白質、DNA等的可視化、超敏感檢測。相關研究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著名化學期刊德國《應用化學》上。 據了解,可視化的紙基生物傳感器具有低成本、易操作等優點,缺點是普通的發光材料難以固定在紙質襯底上並且其光學活性極易喪失。因此,發展適於紙質傳感器的發光材料一直是重大挑戰。
  • 研究人員3D列印石墨烯電極,可以檢測食物中的毒素
    來自南洋理工大學、布拉格化學科技大學和沙特國王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製作了3D列印的石墨烯電極,能夠檢測食物中的真菌毒素zearalenone(又名ZEA,有毒的次生代謝物)。科學家們相信,他們的研究可以為食品安全保障的新方法鋪平道路。
  • 【行業動態】高功能化石墨烯3D列印材料誕生,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近日,研究團隊利用甘油分子對氧化石墨烯的溶劑化作用,設計了氧化石墨烯/甘油3D列印墨水。該項研究開拓了新型三維石墨烯框架材料的範疇,為石墨烯材料在儲能、複合材料、催化等領域的應用奠定了基礎。研究團隊設計了高濃度均相的氧化石墨烯/甘油分散液作為3D列印墨水,探索了氧化石墨烯濃度對於分散液流變行為的影響。他們利用墨水直寫技術,製備石墨烯微晶格材料。得到的石墨烯微晶格材料表現出高密度、高強度、高可壓縮性和高導電性的特質,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 3D列印+納米技術,為可穿戴設備打造靈活又耐用橡膠石墨烯傳感器
    圖片來源:University of Waterloo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技術和納米技術這項新技術由滑鐵盧大學工程師開發,將矽橡膠與超薄石墨烯層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新材料,是製作腕帶或跑步鞋鞋墊的理想材料。當橡膠材料彎曲或移動時,高導電性的納米級石墨烯就會產生電信號,這種石墨烯嵌在其設計的蜂窩狀結構中。「矽樹脂為我們提供了生物監測應用所需的靈活性和耐久性,而添加的嵌入式石墨烯使其成為一種有效的傳感器。」
  • 科研研究成果項目推介 | 石墨烯導電墨水成果展示
    長期從事超細納米纖維的構效關係及其表、界面效應的相關基礎科學研究工作,從原子尺度探索物質性能與結構間的相關性。通過新能源技術和納米技術的交叉,開展貴金屬負載陶瓷納米纖維的研究,是國際前沿交叉的新興領域。目前,石墨烯基墨水的製備主要有兩種方案。
  • 量子物理解決了石墨烯墨水3D列印"三明治"多層光電器件的難題
    量子物理解決了用石墨烯墨水3D列印"三明治"多層光電器件的難題諾丁漢大學解決了如何使用墨水對具有有用特性(例如將光轉換為電的能力)的新型電子設備進行3D列印的難題。研究表明,可以噴射包含微小的2D材料薄片(例如石墨烯)的油墨,以將這些複雜的,自定義的結構的不同層堆積並嚙合在一起。
  • 3D生物列印新突破:細菌墨水可列印任何三維結構
    近年來,科學家一直在開發3D列印技術,隨著3D列印製造人類器官的實現,幾乎已經沒有什麼東西不能用它列印出來了。現在,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3D列印平臺,通過使用細菌墨水,可以列印出任何三維結構。
  • 高功能化石墨烯3D列印材料誕生
    近日,浙江大學的研究團隊利用甘油分子對氧化石墨烯的溶劑化作用,設計了氧化石墨烯/甘油3D列印墨水。該項研究開拓了新型三維石墨烯框架材料的範疇,為石墨烯材料在儲能、複合材料、催化等領域的應用奠定了基礎。研究團隊設計了高濃度均相的氧化石墨烯/甘油分散液作為3D列印墨水,探索了氧化石墨烯濃度對於分散液流變行為的影響。他們利用墨水直寫技術,製備石墨烯微晶格材料。
  • 新工藝:高解析度3D列印石墨烯三維結構!
    導讀近日,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與勞倫斯利福摩爾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工藝,採用投影微立體光刻技術,3D列印複雜的石墨烯三維結構。這種方法列印出的石墨烯三維結構,解析度比之前的方法高出一個數量級,並可以保留石墨烯二維材料的卓越機械特性。
  • FDM 3D列印石墨烯
    儘管目前大多數桌面級3D印表機都僅限於塑料線材,但許多製造專家都認為,該技術更多的創造潛力蘊藏在範圍更廣的其它材料及其應用特性上,比如石墨烯這種神奇的高科技材料
  • 3D列印超彈,吸溼和離子傳導納米纖絲氣凝膠壓500恢復91%
    【前沿背景】由於對材料合成具有綠色和可持續的要求,纖維素納米原纖維(CNF)作為一種豐富的,可再生的和可生物降解的材料,已被廣泛探索為3D列印的理想選擇。但是,這些3D列印的CNF整料通常是剛性的,在乾燥條件下沒有令人滿意的彈性和壓縮形狀恢復行為。
  • 珠海pedot會跟sno2反應嗎
    這促使研究人員來尋求具有更高的透過率、相同的電阻率而又便於加工的替代材料,同時可以降低總應用成本。在這些材料中,導電聚合物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而其中 PEDOT 又是**有前途的材料之一,具有較好的機電、熱和溶液處理特性。請問有人研究PEDOT的自愈性嗎?
  • 美國科學家開發新型生物墨水,能直接「列印」出骨組織
    3D列印技術不僅能用於工業,在醫學上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此前,許多科學家已經在研究利用3D列印技術直接「列印」出人體組織。Gaharwar博士,一名副教授,已經開發出一種高度可列印的生物墨水,作為生成解剖級功能組織的平臺。這項研究最近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的《應用材料與界面》雜誌上。生物列印是一種新興的增材製造方法,它利用水凝膠等生物材料,將它們與細胞和生長因子結合,然後列印出模擬自然組織的組織樣結構。
  • 直接「列印」出骨組織,科學家開發的這款新型生物墨水,厲害了
    3D列印技術不僅能用於工業,在醫學上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此前,許多科學家已經在研究利用3D列印技術直接「列印」出人體組織。近日,Akhilesh K. Gaharwar博士,一名副教授,已經開發出一種高度可列印的生物墨水,作為生成解剖級功能組織的平臺。
  • 21世紀的潛力股:3D列印耗材之石墨烯
    鉛筆芯用的石墨就相當於無數層石墨烯疊在一起,而碳納米管就是石墨烯捲成了筒狀。)的碳納米管(carbon nano-tube, CNT)或者堆垛成三維(3D)的石墨(graphite),因此石墨烯是構成其他石墨材料的基本單元。
  • 噴墨列印石墨烯實現太陽能可穿戴電子設備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據悉,來自諾丁漢大學的研究人員解決了如何使用墨水3D列印具有有用特性(例如將光轉換為電能的特性)的新型電子設備的難題。這項研究表明,可以噴射包含二維片狀細小材料(例如石墨烯)的油墨,可以將這些複雜的定製結構的不同層堆積並嚙合在一起。
  • 納米蘑菇傳感器:一種材料 多種應用
    來自衝繩科學技術研究所(OIST)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等離子體納米傳感器,可以實時監測細胞的增殖,並具有其他的應用潛質。研究發表在最近的《ACS Applied Materials and Interfaces》雜誌上。揭示細胞的增殖過程是對細胞和組織的健康和功能的重要洞察。
  • 一文了解石墨烯導電油墨的製備、應用和市場前景!
    3 石墨烯導電油墨的應用石墨烯因其自身較高的導電性和載流子遷移率的特性,使得由其製備的石墨烯導電油墨在傳感器、電容器、電子線路、RFID 天線、導電電極等電子產品領域得以較好的應用。將石墨烯製成墨水,通過噴墨印刷的方法得到的傳感器具有優異的性能,如響應時間短、靈敏度高等特點。將石墨烯用於氣體傳感器中,當有氣體通過時,其吸附在石墨烯表面,改變石墨烯局部的載流子密度,引起電阻率發生變化,可知氣體吸附解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