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和2月銷售淡季雙重影響,國內汽車行業受到巨大打擊...

2021-01-10 騰訊網

中國基金報記者 吳羽

受新冠肺炎疫情和2月銷售淡季雙重影響,國內汽車行業受到巨大打擊。

近日,多家大型車企披露最新的銷售數據,一家比一家慘烈:比亞迪2月銷量下滑近8成 、本田在中國的終端銷量2月下滑了85%,上汽集團銷量下滑87%……乘車聯表示,預計2月份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銷量同比減少80%,是近20年來的最大下降。

銷量慘澹的背景下,上汽集團也熬不住了,旗下多家公司被爆出降薪裁員,造車新勢力威馬汽車也被爆出取消獎金……

不過,業內認為,經歷過2月份的至暗時刻,3月份及二季度有所恢復是大概率事件。

比亞迪下滑80%、上汽-87%、本田-85%……2月車企銷量「比慘」

受疫情影響,這個2月,車企迎來「至暗時刻」,銷量一家比一家慘:

比亞迪:銷量下滑近8成

3月6日,比亞迪發布了2月份產銷快報。數據顯示,2月共銷量新車5501輛,而去年同期為26833輛,同比下降79.5%。其中,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2月銷量2803輛,同比下降了80.6%。

1~2月份,比亞迪累計銷售30674輛,同比下降57%。

上汽集團:銷量下滑87%

上汽集團2月份銷量47365輛,同比下降了87%,上年同期是36.29萬輛。前兩個月,上汽集團累計銷售44.76萬輛,同比下降54.07%;產量45萬輛,也下降了53%。

本田:下滑85%

本田在中國的終端銷量2月下滑了85%,其中廣汽本田同比下滑81.5%,東風本田2同比下滑89.3%。

東風本田三家整車製造廠均位於湖北武漢市,疫情對其造成極大的影響。

馬自達:下滑79%

馬自達2月單月銷量為2430臺,而去年同期11544臺,2月銷售量同比降幅達79%。

其中,一汽馬自達銷量為1253臺,長安馬自達銷量為1177臺

豐田:銷量減少70.2%

在2月,由於受疫情影響,豐田汽車在華的銷量僅有23,800輛,較上年同期下降70.2%。

此外,據不完全統計,各大車企前2月的銷量如下:

北汽藍穀子公司北汽新能源1~2月銷量同比下降59%,

亞星客車1~2月累計銷量同比下降55%,

*ST安凱1~2月份客車銷量同比下降40.86%,

中通客車1~2月銷量同比下降8.8%,

華菱星馬2月份中重卡銷量同比下降49.36%,

曙光股份1~2月整車累計銷量同比下降58.30%

*ST海馬2月份生產量為0,銷售量同比下滑93%;

金龍汽車生產量下降39%,銷售量下降61%;

江鈴汽車產量下降57.22%,銷量下降65.13%;

宇通汽車生產量下降67%,銷量下降64%。

現代起亞2月在華批發銷量同比下降約95%,導致現代汽車2月份全球銷量同比下降13%,創下了10年來的新低。

2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

是近20年最大下降

3月4日,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3月4日表示,預計2月份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銷量同比減少80%,1~2月累計同比下降幅度達到41%,也是近20年來的最大下降。

乘聯會表示,2月前三周到店客流量很低,由於汽車產業鏈較長,生產物流跟進程度較慢,復工在緩步進行。

2月第一周的乘用車市場零售處於冰封狀態,第一周日均零售811輛,同比增速下降96%。

第一周銷量總體偏低。

2月第二周的零售達到日均4100輛,同比增速下降89%,2月的前兩周的零售同比下滑92%,零售市場的回暖較慢

2月第三周的零售達到日均5411輛,同比增速下降83%,第三周環比第二周的零售增長32%,市場回暖幅度不算太快。

2月第四周的零售達到日均1.6萬輛,同比增速下降63%,這其中也有開店後在月末積累訂單的上傳。

同時,2月的前三周的日均批發都處於很低的水平。部分廠家在2月初有一些出貨,主要是原有庫存的消化,並非體系性恢復。

由於只有特別急迫的購車需求才在疫情期間購車,加之各地經銷商的開業數量前三周緩慢回升,經銷店客流很少,因此前三周周仍是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修整期。第四周經銷商復工率大增,新車上市逐步啟動,消費者購車活動也加速恢復。

2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增速初步判斷是達到去年同期20%,同比下滑達到80%,估計2月下滑80%是2020年車市的最大一次下滑。這也是前期的增速與同比概念顛倒了,過去是同比下滑20%,現在是同比達到20%,體現了市場的嚴重異常。

目前估計2020年1-2月累計同比下降幅度達到41%,這也是近20年來的最大下降。這也是春節提前因素的正常影響和受到疫情衝擊影響的綜合體現。

上汽降薪裁員威馬取消獎金

銷量慘澹,車企的日子也不好過了。近日,上汽集團旗下多家公司被爆出降薪裁員,造車新勢力威馬汽車也被爆出取消獎金……

1.上汽大通:佔工資35%的績效獎金「打折扣」

最先被爆出的是上汽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上汽大通。因首次銷售同比負增長,企業面臨虧損。上汽大通決定從3月起對員工薪酬福利做出調整,佔工資35%的績效獎金將進行「打折扣」,級別越高折扣也越高,此外取消了年休假補貼、技術中心服裝費以及書報券等福利,一線員工全勤獎調整為生產奮鬥獎,將根據產銷量安排適時發放。

澎湃新聞報導,對於降薪一事,上汽大通方面回應,疫情之下,汽車行業受到了嚴重的衝擊,市場環境愈加艱巨,上汽大通抓緊時間復工復產,鼓勵全員營銷創新,努力恢復正常運行。薪酬調整,是上汽大通面對市場的響應,每年都會進行;上汽大通將員工的薪酬跟經營同向掛鈎。根據目前公司的經營情況,上汽大通計劃對員工薪酬福利進行適度調整。目前,圈群流傳的上汽大通薪酬調整信息,僅用於企業與工會及員工協商,尚未形成最終方案。

上海匯眾:稅前月收入下調22.2%

上汽集團另一家子公司上海匯眾也將從3月份起對員工稅前月收入下調22.2%,恢復期將根據公司後續發布通知為準。

上汽乘用車:降薪

上汽乘用車也以非書面形式通知了調薪。根據流傳的方案,此次上汽乘用車降薪調整主要包括4大方面:高級經理以下減發75%的績效工資,高級經理及以上全部減發、減發時效為三月到六月,後續視公司經營情況再定、績效獎金與公司經營狀況強相關、居家辦公,隔離觀察的按天扣發用車補貼。

泛亞技術中心:裁員

除了降薪外,上汽集團旗下與通用合資的泛亞技術中心還被爆出裁員。據網友稱,泛亞技術中心全體員工今年有被動離職率要求,管理崗位也將有3%淘汰率。

公司還暫停了所有晉升、招聘,也取消了加班費。此外,因2月份績效不好,3月份工資I崗以上績效工資將被扣三分之二,G崗及以下績效工資被扣二分之一。

上汽集團:基層員工已降薪20%

此外,有消息稱,上汽集團層面的基層員工在月初工資發放時已經下調20%,不過集團層面同樣未下發具體降薪通知。

據澎湃新聞,上汽集團相關人士表示:集團正在研究發布聲明中。此次薪酬調整是根據相關政策,建立與企業業績掛鈎的薪酬激勵方式,業績不好時降薪,業績變好時也會漲。上汽通用一名員工表示:「目前還未收到具體的降薪通知,但肯定會降薪,聽說降薪後普通員工收入會打八五折,領導會更多。不過也能理解集團降薪行為,畢竟這個時候車賣不出去。

威馬汽車:取消全體員工年終獎

造車新勢力威馬汽車被爆出取消全體員工年終獎,13薪也被延後至今年6月份發放。據了解,威馬汽車此前的年終獎約為3.5-3.7個月工資,再加上勞動合同中明確規定的13薪,威馬汽車員工在年底時可以4.5倍月薪作為年終獎。但2019年的年終獎卻已經取消,而13薪也被延後到今年6月才會發放。

對於「降薪」威馬汽車做出回應,稱2019年威馬未達到公司目標,公司決定取消發放「年終績效獎金」,員工「十三薪」和「員工購車補貼」等福利將延後至6月以後如數發放。

此外,包括優信、大搜車、瓜子等多家知名平臺被傳出裁員、降薪等消息。

復工+政策促進汽車消費

汽車行業「元氣」逐漸恢復

不過,業內認為,經歷過2月份的至暗時刻,3月份及二季度有所恢復是大概率事件。

一方面,由於疫情影響減弱,經銷商和廠商逐步復工,乘聯會預計3月乘用車銷量或同比下滑36%,跌幅較2月明顯收窄,3月行業開始復甦。乘聯會此前表示,2月第四周經銷商復工率大增,新車上市逐步啟動,消費者購車活動也加速恢復。

另一方面,汽車行業也受到政策的支持。

2月25日, 工信部印發了《關於有序推動工業通信業企業復工復產的指導意 見》提出要在確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動非疫情防控重點地 區企業復工復產,優先支持汽車、電子、船舶、航空、電力裝備、工具機等產業鏈長、帶動能力強的產業。

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型產業,汽車行業在《指導意見》中被提至「優先支持」的位置。

同時,已有多地出臺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

廣州市要求加快推進落實2019年6月明確的新增10萬個中小客車指標額度工作,並視情況研究推出新增指標。2020年3月至12月底,按照鼓勵技術先進、安全可靠原則,在使用環節對個人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給予每車1萬元綜合性補貼。推進汽車更新換代,對置換或報廢二手車的消費者,在廣州市註冊登記的汽車銷售企業購買「國六」標準新車,每輛給予3000元補助。

此外,湖南省3月4日也提出,鼓勵各地對無車家庭購置首輛家用新能源汽車給予支持,加快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網點布局和建設。

佛山此前也發文,對市內購買「國六」標準排量汽車給予資金補助,補助標準為單車2000-5000元不等。

在更早前,天津、海南等地也適當放寬了汽車限購政策。吉林、湘潭等地亦給予了一定的購車補貼,其他地方也有可能繼續跟進。

商務部:汽車銷售反彈較為明顯

券商:二季度購車需求或爆發

商務部市場運行司副司長王斌3月5日表示,近期全國消費市場運行出現積極變化,市場銷售觸底回升。

2月下旬,商務部重點監測的1000家零售企業日均銷售額比2月中旬增長5.6%,這是自1月下旬環比連續負增長後,開始恢復正增長。其中,汽車反彈較為明顯,環比增幅達14.8%;通訊器材、家電環比分別增長11.7%和11.1%。

小互動:猜「車型」

猜到的老鐵可以把答案在下方留言,會隨機抽取一名,贈送精美挪車碼一份

相關焦點

  • 科學面對新冠肺炎疫情 建議儘快解除養殖鱘魚銷售禁令
    北京市是我國最早開始鱘魚商業化養殖的地區之一,鱘魚種業產業已經形成規模,能供應我國鱘魚苗種60%以上,尤其是在反季節苗種供應上,具有技術、氣候和地理位置優勢,在苗種供應量和苗種質量等方面都已形成良好的口碑,佔據了絕大多數苗種供應市場,成為目前北京市重要的漁業產業。2、新冠肺炎疫情對鱘魚產業的衝擊2019年12月以來,湖北省武漢市暴發了新冠肺炎疫情。
  • 蝴蝶效應顯現 疫情波及全球汽車產業鏈
    而新冠肺炎疫情除了對中國汽車產業產生影響,更影響到全球汽車產業鏈的正常運轉。此前,來自德國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巨頭博世集團CEO Volkmar Denne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博世集團全球供應鏈存在斷裂的風險。伴隨著中國在全球汽車產業鏈中扮演著愈發重要的位置,新冠肺炎疫情所引發的蝴蝶效應正在逐漸顯現。
  • 疫情下的汽車銷量預測|汽車市場|汽車銷售|中國汽車工業協會
    經歷了30年的快速發展,近兩年汽車市場發展速度減緩,汽車銷量出現了拐點,2018年、2019年銷量連續下滑。當前,我國汽車市場仍面臨各方壓力,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2020年我國汽車銷量走勢將如何?不過,由於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緩以及資源、環境壓力,2018年我國汽車行業進入拐點,產銷量自入世後首次下滑。根據中汽協發布的最新數據,2018年全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780.92萬輛和2808.06萬輛,分別同比下降4.16%和2.76%。這種形式延續到2019年。
  • 疫情下的汽車銷量預測|汽車銷售|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汽車市場
    經歷了30年的快速發展,近兩年汽車市場發展速度減緩,汽車銷量出現了拐點,2018年、2019年銷量連續下滑。當前,我國汽車市場仍面臨各方壓力,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2020年我國汽車銷量走勢將如何?不過,由於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緩以及資源、環境壓力,2018年我國汽車行業進入拐點,產銷量自入世後首次下滑。根據中汽協發布的最新數據,2018年全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780.92萬輛和2808.06萬輛,分別同比下降4.16%和2.76%。這種形式延續到2019年。
  • 業績不理想,吉利汽車下調年度銷量目標
    受新冠疫情和車市寒流的雙重影響下,全國汽車市場銷量都受到嚴重的影響,即便作為國內自主「龍頭」的吉利汽車亦是如此。據吉利汽車最新發布業績報告顯示,公司2020年上半年營收368.19億元,與去年同期475.58億元下降了22.6%;上半年淨利潤為23億元,同比大幅下滑43%。
  • 新冠肺炎對臺灣花卉業的影響
    臺灣花卉業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打擊,當地政府正在尋找扶持花卉業的辦法。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臺灣花卉產業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期間,臺灣花卉業陷入困境,最近幾個月受到的影響尤其大。
  • 畢馬威:疫情對各行業的影響和未來發展趨勢(附下載) | 網際網路數據...
    《新冠肺炎疫情的行業影響和未來發展趨勢》聚焦銀行、資管、保險、零售、製造業、汽車、醫療和生命科學、科技、房地產、能源等10大行業,分析疫情對各個行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並展望行業未來發展的前景。央行也通過發放專項再貸款,向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提供更優惠的信貸支持。同時,貨幣政策也更加寬鬆:2月3日,央行開展1.2萬億逆回購操作,並下調7天和14天逆回購利率10個基點;2月17日,央行開展2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和10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 ,並下調MLF利率10個基點;2月20日發布的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也分別下調了10個和5個基點。
  • 疫情下多家上市車企產銷同比雙降 海馬汽車2月產量為0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疫情下多家上市車企產銷同比雙降,海馬汽車2月產量為0 新京報訊(記者 閻俠)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很多行業沒能在2月初如期復工,相應地,2月份,企業的經營情況也受到了影響,汽車行業便是其中之一。3月5日,海馬汽車披露了其2020年2月份的產銷數據,顯示當月生產量為0,銷售量為134。
  • 後疫情時代,如何助力企業恢復正常經營?聽聽這份調查報告怎麼說!
    從訂單數量這一指標可以看出,新冠疫情對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的衝擊還是較大的,整體訂單數大幅度減少,國內和國外市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擊。考慮到我國國內的疫情形勢穩定可控,而國外的防疫形勢比較糟糕、甚至仍在不斷惡化,未來,我國紡織服裝企業可能需要把目光逐漸轉向國內,想辦法增加國內訂單或許是短期內緩解訂單壓力的有效方法。
  • Cirium:新冠肺炎疫情對飛機市場價值和租賃費率的影響
    新冠肺炎疫情究竟對目前的飛機市場價值和租賃費率有何影響?Cirium行業公認的ISTAT評估師專家團隊每天都在處理這些棘手的問題,努力通過一流的數據和分析提供卓越的估值及專長,幫助客戶找到業務復甦的路徑。新冠肺炎疫情如何影響當前飛機的市場價值?一言以蔽之——影響極大!
  • 後疫情時代的思考:語言行業受何影響?
    當地時間6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全球已有超70萬人因新冠肺炎喪生。按最近兩周的數據計算,全球平均每15秒就會出現一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自3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新冠肺炎已成為「大流行病」,各國政府根據不同地區的確診人數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
  • 5月棉紡織景氣指數降幅較4月有所收窄
    據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5月棉紡織景氣指數為47.85,降幅較4月有所收窄。5月,受國內消費需求仍處於恢復期、國際疫情持續蔓延等因素影響,市場清淡,我國棉紡企業開機率仍舊保持低位。銷售方面,紗布銷量較上月有所回暖,常規產品走貨好於中高端產品;產品庫存方面,5月庫存壓力較上月有所緩解,從協會調查情況來看,紗線去庫存好於坯布去庫存。
  • 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
    02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 (一)短期內疫情對出口貿易有一定負面衝擊 從出口結構上看,當前我國主要出口產品為工業品,佔比高達94%。由於疫情是春節期間向全國各地蔓延,受其影響,各地工業企業春節復工時間延後,交通、物流、倉儲等配套行業受限,檢驗檢疫工作更加嚴格。
  • 生意社:假期疫情衝擊 能化行業走勢呈分化態勢
    生意社02月04日訊   國際原油大幅下跌,傳導影響至整個石化行業。交通管制城市車輛出行大幅減少,多國多地航空停飛對油品、燃料油乃至整個能源行業帶來承重打擊,市場擔心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持續抑制原油需求,據生意社監測數據顯示,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下行,WTI月度跌幅為去年5月以來最大。
  • 受疫情影響 臺灣地區2月住宿餐飲業員工減少1.6萬人
    臺灣地區2月住宿餐飲業員工減少1.6萬人。(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國臺灣網4月14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當局「主計總處」昨天(13日)公布2月員工薪資調查結果,該部門專門委員陳惠欣表示,新冠肺炎疫情2月已經對部分行業造成影響,旅宿業首當其衝。據統計,包括住宿餐飲業僱員月減1.6萬人、客運業員工經常性薪資月減6.76%,相當於減少近2000元(新臺幣,下同)。
  • 汽車行業深度報告:α和β的共振
    4)美國經歷多次「危機」後,汽車依舊能夠回歸反映 M2 的中樞上,且「危機」 前後同樣呈現脫鉤現象。我們認為,這或受早年需求透支、貿易戰、疫情等因素綜合影響, 而隨著疫情控制和經濟轉好等,相關性正逐步修復;中期來看,汽車銷量增速終將回歸至 可反映 M2 增速的成長中樞。換車周期到來,有望助力未來 2-3 年行業復甦趨勢。
  • 受疫情影響,亞馬遜歐美站大部分類目的銷量受到相當大的打擊。全球...
    日,亞馬遜通知賣家:「從3月20日起,我們停止了因取消率較高或遲發率較高而暫停銷售帳戶的操作。從現在開始,我們還將停止因訂單缺陷率較高而暫停銷售帳戶的操作。這些措施將持續到5月15日。」但是也有賣家表示,這從另一側面也表示FBA至少要到5月15才能恢復運力,而且能不能恢復還不確定...... 受疫情影響,亞馬遜歐美站大部分類目的銷量受到相當大的打擊,除了入倉限制導致補貨難,新品上架難建發貨計劃外,快遞一天一個價,即使能發貨,光運費成本都上漲不少,歐美站點的賣家實屬難上加難!
  • 疫情對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的影響和啟示
    一、產業受疫情影響及復工復產的總體情況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短期內面臨的困難主要是原料短缺、訂單不足、資金緊張,絕大多數企業預測今年上半年營收和利潤下降已成定局,半數以上企業預計降幅不低於30%。尤其是產業配套企業如機械裝備製造、耐材和精煉劑生產企業受影響更大。進入3月份,隨著各地分區分級落實差異化防控策略,再生有色金屬企業加快復工復產。
  •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黑五 商家線上「回血」
    新冠肺炎疫情讓今年感恩節之後的「黑色星期五」購物季變得與往年有所不同。零售業作為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行業,正期待在一年中最重要的購物季中「收回血本」。根據研究機構Sensormatic Solutions的報告,美國傳統實體店在「黑色星期五」的客流量與去年相比大幅下降了52%,但線上銷售相比往年大幅增長。
  • 疫情下北京商圈走訪|奢侈品受疫情影響縮影:SKP遇冷,日營業額超10...
    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2020年春季線下商場均面臨客流、營業額下降的窘況,主打奢侈品牌的高端商場SKP也不例外,2月17日《華夏時報》記者走訪SKP時發現,儘管商場內門店均處於開業狀態,但只有零星顧客在LV、Prada等奢侈品牌門店間行色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