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你學會的知識很多,事實上這只是你的《知識的錯覺》

2020-12-05 神奇的火龍果

曾聽過這樣一則寓言故事。

有一隻小鳥和一隻老鼠在吵架。

原來是這天,小鳥在天上飛時,看見一隻老鼠在 挖洞,連忙問道:「老鼠,老鼠,你在幹什麼?」

老鼠說:「我在挖井呀!地下有水,只要挖到一定深度,水就會冒出來。」

小鳥從來沒見過地上有水冒出來,它經常在天空中飛翔的時候,被雨淋。在他們的認知裡,只有天上才有水,地上是不可能有水的。於是他就勸老鼠不要挖井了,挖井只是白費功夫,地下不可能有水。

老鼠的夥伴曾經在地上挖出了水,它認為只要挖得夠深,一定會挖出水來的。便與小鳥爭執了起來。

小鳥氣急了,飛上了天空,找了很多小鳥來給它作證。1000隻小鳥共同做了一個證明:「老鼠的做法是錯的,地下永遠不可能冒出水。」

老鼠懶得爭執,不理他了,不斷的挖呀挖。小鳥見老鼠不理它就飛走了。小鳥剛走沒多久,老鼠就把水挖出來了。

錯的就是錯的,一隻小鳥是錯的,1000隻小鳥也是錯的。有的時候我們也會像這隻小鳥一樣,人云亦云,不去注意客觀事實是什麼?小鳥只是一味的強調天空中的水是從天上來的,假如你問他,天上為什麼有水?地下為什麼不能冒出水?它便無法回答了,這就是知識的錯覺。

《知識的錯覺》主要是從科技、生活、歷史、政治等各個方面,詳細的介紹了「知識錯覺」這種現象以及出現知識錯覺的原因。

我們為什麼會出現「知識錯覺」這種現象呢?

1.我們的大腦是懶惰的,它不會主動去處理太過複雜的信息,經常會把複雜的信息簡單化。

作者認為我們長期進行的某種類型的因果推理。認知科學裡認為因果推理主要來源於兩套推理系統被,它們被稱作聯想式思維與規則式思維,我們將它看成直覺與慎思之別。

我們的大腦雖然善於思考,但是卻根本不喜歡思考。深度的思考會消耗大量的能量。當大腦遇到複雜問題時,就會自動的把它轉化成簡單的問題,如果這時候我們直接給出簡單問題的答案,憑的就是直覺。而經過不斷反思,給出來的答案,就是慎思。

舉個大腦直覺判斷的例子,我們常常聽人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是典型的經驗思維。遇到事情不會去思考,只會去尋找以前是否發生過同樣的事,老人們的經驗是什麼?我們遇到相同的問題,只要照著老人們的經驗做就行了。

大腦慎思的意思,比較經典的就是牛頓被蘋果砸了,瓦特看見蒸汽把壺蓋兒頂起來了。蘋果落下來,蒸汽把壺蓋兒頂起來,這都是很常見的現象,絕大部分人都會把這當成正常的現象,不去思考它。而牛頓和瓦特他們不會被大腦的直覺所迷惑,主動的去不斷反思,最後他們一個得出了牛頓經理,一個發明了蒸汽機,推動了人類歷史的發展。

2.很多人喜歡把共同完成的任務,當成自己的勞動成果。認為學習過的知識就是自己的。

歷史上有許多偉大的建築,例如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這些建築到位造成往往都是用群體的腦力和體力來完成的。這在今天也是偉大的奇蹟。做一個項目,肯定是有很多人來完成,在開發項目期間,人們經常會把每個人的研究成果分享出來,眾策群力來不斷的完善,以至於更好的完成項目。人們往往會在創作中迷失,最後不知道哪些是自己研究出來的,哪些是別人教的,只會認為都是自己的知識。

現在網絡方便了,當我們遇到不足的問題,經常會上網查看,而這些從網上得到的知識,很多的人就很自然的認為是自己的知識。人們往往認為共享的知識就是自己的知識,這就是知識的錯覺。

我們知道了「知識的錯覺」,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就可以對症下藥,避免「知識的錯覺」對我們的學習生活工作產生誤導。具體有什麼方法呢?

1.針對大腦喜歡直接判斷這一問題,我們的解決方法是用5why分析法來思考。

5why分析法又稱為「五問」或「5個為什麼」,並不是要一定問五次,只要能夠問到問題的關鍵,就不需要往下問下去了,大多數情況下問5次以內就能問到問題的關鍵。

5why分析法需要先識別問題,闡明問題,然後再分析問題。在連續問5個為什麼分析問題時,需要注意的是你每一個為什麼都不能偏離最初的問題。

2而對於人們喜歡把別人的知識當做自己的知識這種情況。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把從別人那兒學到的知識真正變成自己的。

我們在上學時,通常都會遇到這種情況。而老師在上課時講的題學會了,然而在以後的考試中,同樣的內容稍微變化一下就不會做了。這不是真正學會了,只是記住了。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真正的學習,要不斷的思考。每學會一點東西,要不斷的反思自己,我真的學會了嗎?我能應用到工作或者生活中嗎?

總結

《知識的錯覺》告訴了我們產生「知識錯覺」這一現象的原因分別是,我們的大腦比較懶,喜歡靠直覺判斷;人們喜歡把別人的知識當成自己的,大多數情況只是學習了,並不是真正掌握了這些知識。解決「知識錯覺」的關鍵是不斷的思考。遇到問題多問幾個為什麼,學習知識要把它們應用起來。

相關焦點

  • 4種知識分類,1個知識體系,教你學會高效學習
    「懶惰」的大腦,對於熟悉程度的判斷,依賴於「信息量」的多少,這些信息量可能來自於情景記憶(比如我在星巴克看了一本書,當時天氣很熱、空調很足)、反覆閱讀(很多人期望通過反覆閱讀記住信息),所以大腦會認為「這些知識很熟悉」,讓人產生一種「我懂了」的錯覺(畢竟產生這種錯覺比真正思考、內化知識要容易得多)。
  • 控制錯覺:你實際控制的少於你以為的
    我們都知道這其實沒有意義。控制錯覺是指:相信我們能夠控制或影響某種我們客觀上無法控制或影響的東西的傾向。這是詹金斯和沃德兩位研究人員在1965年發現的。一位美國科學家將人們關在一間音響室裡,不斷提高音量,直到受試者表示拒絕,以此調查人們對噪音的疼痛承受程度。
  • 你有時會認為自己丑嗎?認識心理錯覺
    所以這些人通常喜歡同其他人做比較,這與不自信有些相似之處,都是缺乏正確自我認識的表現。3.奇怪的潛意識作怪潛意識會強化你的觀念,比如你覺得自己長得不好看,或者你聽到某個人說你長得不夠好看,你的潛意識就會強化它,讓你越來越覺得自己不好看,從而陷入可怕的循環中去。
  • 人生三大錯覺你真的被愛了嗎
    「以為自己喜歡的人也喜歡自己。」這就是所謂的人生第一大錯覺呀!不單單是對異性如此自信,而且人往往對自己是世界的主角這件事總是遊移不定,雖然持續地長久地屢屢地被現實打敗,但是自己多多少少能為自己找到一絲唯我獨尊的所在!
  • 知識洪流、學海無涯,你慌了嗎?這三點讓你變從容!
    隨著知識經濟的繁榮,很多人都投身到了知識行業的內容生產以及內容消費中,包括我自己。一天產生的知識量即使一個人24小時不間斷學習,他到死可能都學不完,所以面對如山如海的知識轟炸,你怎能不焦慮?那麼是時候學海無涯,回頭是岸了。拒絕照單全收,學會辨別和篩選成了在知識海洋裡弄潮的必備技能。
  • 好好學習:掌握「臨界知識」,助你學海無涯
    學習是我們從小到大一直在經歷的事情,終於等到大學畢業,以為可以遠離這件事情,卻發現簡直幼稚可笑,各種培訓、各種工作上的挑戰都離不開學習這件事情。也就是說,上述兩條信息是不是能夠定義為知識,取決於了解它的人能否實用這些信息改變自己的行為,產生新的結果。舉一個例子:如果你看到一篇文章之後點頭稱是,然後生活照舊,那麼這篇文章只是一個信息,只有你看完一篇文章,了解一個觀點,受到啟發改進了思考思考問題的方式或者做事的方法,這個信息就變成了知識。
  • 視錯覺:眼見不為實,各種視錯覺讓你感受眼睛的「背叛」!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視錯覺。俗話說「眼見為實」,人們往往只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事物,有的時候如果沒有親眼所見,是絕對不會相信的。可是眼見真的為實嗎?現實中有很多事物都是眼見為虛,只是大家都習慣了,或者是沒去細想,所以就沒有眼見為虛的概念。讓我來舉幾個例子,比如電視劇和電影,我們確確實實是看到了那些演員經歷了各種各樣的事情,人生的大起大落,但是我們知道那是假的。
  • 《好好思考》:你想充分利用你讀過的書嗎?你需要學會深度思考
    我笑著回答:「你好像對這句話有誤解吧。想要達到飛躍的狀態,質應該是量的前提。也就也就是說想一定要有質量的大量輸入,才能真正的獲得提升。」現在是知識焦慮的時代,很多成功人士都會提倡年輕人多讀書。白巖松還在視頻中說:「讀書是最低成本卻收益最大事情」。雖然很多人都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然而在讀了很多書之後,卻卻沒有收穫。為什麼很多人讀書卻一無所獲?其實,這與錯誤的學習模式有關。
  • 其實體制沒你想得那麼不堪,別信這3個錯覺
    網上有很多人都在勸在體制內的人千萬別辭職去私企,那麼為什麼還是要這麼多人從國企辭職去私企呢?其實,是因為大部分辭職的人都有這三個錯覺。1.認為私企工資高許多人會經常問,在國企和私企,一個年薪是20萬,哪一個是35萬哪一個好?儘管從數量上看,私營企業確實略勝一籌,但這也需要考慮到福利待遇和勞動成本的差距,以及產假、婚假、年假等方面的差距。
  • 第五人格冷知識大全 學會這些你就是大神[多圖]
    第五人格的冷知識有非常的多,有不少就是比較實用的技巧,或者是玩家很少知道的BUG,下面來和小編看看這些冷知識你知道多少?學會全部你就是妥妥的大神。5、傑克靠牆霧刃可以穿牆(所以不要以為進房就無敵了)。6、看到沒遮住的板子直接下,或者等屠夫抽完刀在下,不然容易扣血。7、看到鞭屍不要怕,自定義solo怕過誰!8、挨了守屍小丑的鋸子最好別救,很容易一屍兩命。9、要知道地窖的位置咩?
  • 英語趣聞:有關蟲蟲的冷知識,bug你還以為只是「漏洞」?天真
    darin - b what u wanna b03:32來自專注前線教育這裡就來介紹一下關於蟲蟲的冷知識,看你是看得懂,還是看不懂?閒來無事,也算是漲點小知識吧!還以為蚊子吸血專門挑甜的喝,沒想到居然更喜歡臭的~臭腳還可以用athlete's foot表示,也就是香港腳。為什麼運動員的腳叫做香港腳呢?
  • 人生三大錯覺,每一條都讓人心酸,你中了幾條?
    錯覺是什麼?錯覺是會碎的尊嚴與夢。當錯覺消失之日,也是你長大之時。錯覺讓人心酸,可是無法做夢的人生亦苦澀……1、你以為你喜歡的人也喜歡你人生三大錯覺之一:你以為你喜歡的人也喜歡你。這是年輕時最容易出現的錯覺,這種錯覺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暗戀。
  • 帶你淺析視覺錯覺
    現在呢?有沒有開始對你的視覺產生懷疑如果還無法叫你相信他們是同等大小的,那就找個尺子測量一下吧。造成這種視覺錯覺的原因是周圍參照物的選取,舉個例子,一個身高175的人,站在一群185的人中,另一個175的人,站在165的人群中間,你會覺得後者更高一些,其實,那只是一種錯覺。
  • 有了獲取知識的渠道,不代表你已經學到了知識
    這是因為,就算有了獲取知識的渠道,不代表已經獲得了知識。學習中的捷思捷思法(heuristics,源自古希臘語的ερσκω,又譯作:策略法、助發現法、啟發力、捷思法)是指依據有限的知識(或「不完整的信息」)在短時間內找到問題解決方案的一種技術。 典型的捷思法有試錯法和排除法。
  • 十張視錯覺圖片,你能經受幾張圖的考驗?很多人倒在了第八張
    十張視錯覺圖片,你能經受幾張圖的考驗?很多人倒在了第八張在日常生活中,有趣的現象還是相當多的,只不過有時候需要大家用雙眼去發現而已。下面就為大家帶來了十張相當有意思的圖片哦,大家看了以後應該會覺得很放鬆的。不信嗎?十張視錯覺圖片,你能經受幾張圖的考驗?
  • 哈佛校長說:教育的目的不是學會一堆知識,只是學好這類邏輯思維
    哈佛校長說:教育的目的不是學會一堆知識,只是學好這類邏輯思維我感覺閱讀是開心!確實,也沒有騙所有人,是發自肺腑地說。因為很很多人閱讀的方式不同。我身旁九十%的人閱讀是持續的背,用勁地記。這可能是說白了的獨立思辯水平吧。每一本好書,每一段文字的邏輯思維視角是不同。閱讀實際上也就是在持續創建思維方式,你閱讀書籍越多,創建的思維方式越多。思維方式並不是分文科理科,邏輯思維是還可以相互之間通,借鑑,變通。有句話稱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有一位網民形容得很好,邏輯思維如同專用工具和方式,魚就相當於專業知識。
  • 諾貝爾獎得主理察·費曼教你如何學會新知識——三步學習法
    但掌握陌生的知識,無論你是否處於求學的年紀,都不應該如此令人痛苦。諾貝爾獎得主、物理學家理察·費曼偶然發現了一個三步學習法,能讓你更深刻地理解正在學習的知識。費曼紀念郵票,頭像以及後面的費曼圖|Credit:123RF費曼曾經舉例說明了「知道某事」和「知道某事的名字」之間的區別。那是什麼意思?
  • 視錯覺與不可能幾何體的詭異世界,他製作的視覺騙局你懂嗎?
    莫裡茨·科內利斯·埃舍爾(Maurits Cornelis Escher,1898~1972)在藝術史上,也許出現過很多「鬼才」藝術家,但是今天介紹的埃舍爾卻顯得尤其特別,他的出現,創造了一種視覺騙局,這種利用視錯覺所產生的畫,在很長一段時間對令人捉摸不定,著名的遊戲《紀念碑谷》系列就是為了致敬這位大師而製作的。
  • 與水相關的6個你可能不知道的小知識
    然而,很多傳聞可能不是正確的。這一次,小編就要為你帶來,與水相關的6個你可能不知道的小知識。1、熱水比冷水結冰更快這是我們在寒冷的冬天可以進行試驗的小技巧,在下完雪後的天氣裡,你可以帶著一杯熱水走到室外,然後在空地上將其拋向空中。這樣你就可以看到其結冰的狀態了。
  • 動漫中的超級「冷知識」,這9條你都知道嗎?奇怪的知識增加了!
    導讀語:歡迎來到二次元小柯南的世界,每天為你帶來新鮮刺激的動漫趣題,今天我們的主題是「你知道嗎,其實動漫中也有很多不被注意的冷知識。而這些冷知識極少有人知道,下面這9條冷知識,你是不是現在才知道呢」。而這些不被大多數人注意的知識,也就變成了動漫冷知識。關於「動漫冷知識」,你究竟知道多少呢?關於下面9條冷知識,有人全部都知道嗎?1《一拳超人》中的埼玉老師,真實名字是「埼玉」,是土字旁,而不是王字旁。很多人一直將「埼玉」和「琦玉」難以區分,一直將他稱呼為琦玉老師。確實,這個兩個字有些難以區分,第一眼看上去,很容易搞混,但是名字確確實實是「埼玉」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