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從嚴管理」機制的延續,恆大俱樂部近日在《關於全面理順球隊管理的通知》中出臺了一系列可操作可量化的球員表現評估規定。這一攬子規定包括:俱樂部負責人牽頭成立技術評定小組,對每場比賽進行技術統計和數據分析,對上場球員的表現進行包括「總跑動距離、高強度奔跑距離、傳球失誤次數、身體對抗次數及成功率、搶斷次數及成功率」這五方面的綜合評定。對綜合評定排名末位的球員實行「零獎金」處罰。
這五項評定指標,明眼人一看即知:這是恆大根據職業足球比賽中體現球員表現優劣的幾個核心指標,在球員頭頂高懸「殺威棒」,激勵那幫榮譽等身的球員找回冠軍飢餓感。
但也有不少質疑之聲:「梅西按這規定得進預備隊了」,「守門員能跑動多少距離」。顯然,職業足球的管理不是一邊摳腳一遍敲鍵盤那麼簡單,非專業人士對足球的理解認識與卡納瓦羅也會有差別。
可以解剖下俄羅斯世界盃上的梅西:阿根廷0比3慘敗克羅埃西亞一戰,梅西跑動距離為7624米,其中4318米是慢速跑(速度低於7千米/小時),高強度跑(速度高於25千米/小時)距離只有185米,衝刺極速為27.43千米/小時;而在同奈及利亞隊的生死戰中,梅西跑動距離達到8702米,比之前對陣克羅埃西亞的7624米、對陣冰島的7617米,多出了1000米。
數據對比說明,即便是在很多球迷看來可以不受指標約束的「煤球王」,對比賽的投入程度不同,最後個人的表現和球隊的成績也是不同的。
奔跑距離、對抗搶斷次數這些數據是球員在場上積極程度的直觀數據體現,天才如莫德裡奇,在世界盃7場比賽中場均跑動距離超過10公裡,列所有參賽隊員之首。「魔笛」捧起金球時,全世界球迷為之歡呼,與其說是對克羅埃西亞失落冠軍的悲憫,不如說是對職業典範的致敬。
恆大俱樂部的技術評定小組到底如何具體實施考評,雖然沒有官方信息透出,但顯然將門將和中場進行跑動對比、將前鋒與後衛進行傳球對比這些質疑臆想是不會發生的。恆大如是這般業餘,那七連冠一定也是虛構出來的。
恆大在球隊專業管理上的職業性真的無須看客們多慮。以數年前透出的一份恆大隊球員比賽獎金核定辦法為例,其細緻入微令外行直感數學沒學好。其中一項便是對有效跑動得分的核准:
有效跑動得分=本位置有效跑動得分基數×【有效跑動距離+(本位置考核距離-主教練核減距離)】×有效跑動係數(0.5-1.5之間)
耐心把這個公式看完!
什麼是「本位置考核距離」?就是說前鋒、中場、後衛、門將肯定是不一樣的。
什麼是「主教練核減距離」?就是說考核是由裡皮、斯科拉裡、卡納瓦羅們來執行評估的。
恆大的這波操作最終會產生怎樣的效果,即將開始的中超比賽會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