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數列也是考試當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很多的公式和性質都是源自於等差數列的概念。這個概念需要注意的點就是:從第二項起和同一個常數。
即:一般地,如果一個數列從第二項起,每一項與它前一項的差等於同一個常數,那麼這個數列就叫做等差數列。
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首先運用了歸納法,歸納法也是我們常用的方法,但是為了更為嚴謹,一般還需要證明的過程。
所以歸納法很多時候只能為我們提供證明的方向。在運用歸納法時建議多寫出兩組,有時候前三組的歸納數據和後面並不相同(不知道你們遇到過沒,小編是遇到過)。
證明的過程如下圖:
這個證明的過程也是常用的方法。證明的過程就是以定義為已知的推導過程,把所有的式子相加就消去了中間項,只剩下了首尾兩項和公差d的關係。
等差數列的性質
若等差數列的公差d>0,則該數列為遞增數列;若等差數列的公差d<0,則該數列為遞減數列;若等差數列的公差d=0,則該數列是常數列。
將一個等差數列倒過來,即變成an到a1的數列時,其數列仍為等差數列,此時公差為-d。
其他的性質如下圖:
等差數列的性質也是等差數列定義的延伸,需要我們掌握的,方便計算中使用。
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
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實際上就是利用我們在小學時學的:首項加尾項乘以項數除以二的原則來得出的,但是這些尾數都是已知的,而數列中尾數一般是無窮盡的,為了準確的計算,我們這裡採用的倒序相加法。
證明過程:
這個公式經常用在,知道首尾兩項,求前n項和時使用。
第二個前n項和的證明過程:
這個是等差數列前n項和的第二個公式,是第一個公式結合等差數列通項公式後的變形。它經常用在,知道首項和公差,求前n項和時使用。
一般計算等差數列的方法有:裂項相消法、錯位相減法、分組求和法、數學歸納法、倒序相加法。
上述是等差數列相關的知識點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喜歡!如果不喜歡不要踩,不要扼殺知識的傳播者,此內容只為需要它的人提供,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