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訊消息 6月26日,由中國證券市場研究設計中心與和訊網聯合主辦的「2010年第二屆中國創業板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行,國信證券投資銀行業務部總經理劉衛兵在接受和訊網訪談時認為,創業板相對中小板審核的理念偏嚴格一點,導致很多的企業去申報時非常慎重,而符合創業板要求的企業並不多。
以下為訪談實錄
和訊網:現行的新股發行體制您認為有什麼改革空間?
劉衛兵:新的發行機制正在醞釀推出,新的機制下,要降低發行價格,就是對於詢價對象可能進行約定,包括限制。可能會引入一種機制是,對報價引入問責機制。
和訊網:有觀點認為,應該創業板企業的資質設立了一個限制,成立5年以上或者淨資產超過1000萬元的企業不能申報創業板。比如有的企業運行了很多年,已經不屬於創業型企業,創業板要為創業型企業服務。您怎麼看這個意見?
劉衛兵:我倒是認為,對企業的運行時間和淨資產提高要求,很有必要,因為創業板市場不是風險投資市場,企業應該處於穩定運行的狀態下,而且對投資者而言,還要適度地降低來自企業的運行風險。5年左右的時間對一個企業真正創業的話,相對高風險時期已經過去了,這個比較適合。我個人認為,運行了6、7年的企業,穩定性比較好了。在工作中,我們大量接觸的都是5年以上,也有少於這個時間的。對企業的續存時間,證監會沒有約定。
和訊網:從實務操作角度講呢,您是否認為對企業運行時間和淨資產規模進行約定有可操作性?
劉衛兵:對於創業板企業,監管部門要求要有3完整會計年度的記錄,因此一般而言,創業板企業運行在4年以上,發行規模要求創業板企業要有3千萬的上市股本。監管部門沒有對淨資產規模嚴格的要求,但對股本是有要求的。所以對於淨資產超過一定的規模的企業方面,是沒有一個限制的。
和訊網:從你們公司做的案例看,這個淨資產的最低的限度是多少?
劉衛兵:最低的上半年的案例來看也就是兩三千萬左右,有的淨資產都有2個億,大多企業的是1-2億之間。我們並不是主要看這個指標,而是首先是看公司行業的核心競爭能力、盈利質量、發展方向。淨資產不是我們主要看到的方面,利潤我們看得比較重要。
和訊網:近一年創業板的本身的發展速度是很快的,可是對中國龐大的中小企業集群講,90家上板企業是非常非常少的。怎麼能夠讓創業板更多地為中小企業服務,為企業更多融資,您有什麼看法?
劉衛兵:目前創業板發行審核中,對企業成長性、創新性的要求偏高,導致很多企業申報時非常慎重。為什麼目前創業板企業家數少,就是因為上市標準中對成長性和創新性的要求都比較高。目前在中國,不僅要符合成長性、創新性要求,且具備一定經營規模的企業,並不一定特別多。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作者:李明瑜 來源:
和訊網】 (責任編輯:劉晗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