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一帶一路」)「火山公路」讓天塹變通途:「一帶一路」連接中埃兩國民心
中新社阿迪斯阿貝巴4月16日電 題:「火山公路」讓天塹變通途:「一帶一路」連接中埃兩國民心
中新社記者 王曦
今年是中鐵七局埃塞分公司負責人李川來到衣索比亞的第十個年頭。令他沒想到的是,當年由他親自參與建設的「衣索比亞118公裡道路項目」竟然成為中國與衣索比亞「一帶一路」建設合作的起點:這條於2013年通車的公路,樹立了中國企業的良好形象,拉開了兩國「一帶一路」合作的序幕。
這條被當地人譽為「火山公路」的工程,不僅改變了當地近百年來「沒水、沒電、沒通訊」的閉塞面貌,更是直接讓爾塔阿雷火山(Erta Ale)成為埃塞當下最熱門的旅遊景點之一——每年都有大批外國遊客慕名而來,從而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儘管建成多年,但當地人至今仍舊津津樂道於這條距離火山口直線距離僅有十餘米的工程,以及中國工程人員在平均溫度50攝氏度的高溫環境下奮戰四年的堅毅與勇敢。
「這條公路非常神奇,它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老員工伊約伯(Eyob)已在中鐵七局埃塞分公司工作了八年之久,而他當年就是通過「衣索比亞118公裡道路項目」招工走出大山的。眼下,他已經是四個孩子的父親,家中的陳設更是日趨現代化,這是他在來到中鐵七局埃塞分公司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沒有這條公路,就沒有這樣的好日子。」伊約伯對記者說,剛到這裡後不久,中國同事的一個舉動讓他堅定了一直在這裡幹下去的決心。「在做完項目的時候,中國朋友會把工地上的桌椅、辦公設備等現代化設備留給當地人。在這些地方,之前能有把完整的椅子都是件奢侈的事情,中國朋友的舉動讓人感到特別溫暖。」
尤其是中鐵工程隊在火山腳下打的兩口水井,更是讓當地人擺脫了吃水難的問題。如今,兩口水井還在使用,它們也成為中國與衣索比亞「一帶一路」合作建設的見證之一。每當和中國工程人員一起回訪「火山公路」,伊約伯總會被熱情的當地人攔住,還會被塞進幾個他們栽種的瓜果。「中國企業在埃塞非常受歡迎,因為這裡特別有家的感覺。」伊約伯說。
「火山公路」的修建,讓中鐵七局埃塞分公司後來相繼贏得了參與亞吉鐵路,以及埃塞其他公路的建設機會。明年,由其承建的埃塞公路總裡程將突破800公裡,幾條主要公路的通車,也打通了埃塞與吉布地、肯亞的交通大動脈——衣索比亞的商品從此可以被源源不斷地送往兩國港口,就此告別了內陸國家商品運輸不便的尷尬局面。
有一件事至今令李川記憶猶新:一個埃塞當地朋友不久前專門來到中鐵七局阿迪斯阿貝巴駐地看望他們,還帶來了家鄉的特產和啤酒。「那天他告訴我說:『中國朋友,是你們修的路讓我們過上了現代生活,現在村子裡連農業產業園都有了,我們再也不用過以前的窮日子了……』」
事實上,中鐵七局的成功只是中資企業在埃塞的縮影之一,目前,已經有370餘家中資企業落戶埃塞,而這個數字有望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在未來繼續攀升。「它給了中國企業一個更高的平臺和站位,可以讓中國企業更好地『入鄉隨俗』,做好中非經貿關係和傳統友誼發展的助推器。」李川說。
如今,這位中鐵七局埃塞分公司的「掌門人」養成了一個習慣——閒暇時總喜歡在大街上走走看看,感受一下日新月異的城市變化,「就像欣賞自己的作品一樣。」他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