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研究院安全技核能術研究所的工作人員突然「集體離職」。近年來,國內的人才流失一直很嚴重,從最初的500人到去年的200人,到今年的90多人開始。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高科技研究人才流失,這必須要發人深省。這背後隱藏著什麼?
據悉,中國科學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的「集體辭職」基本都是博士研究生,都是正式編制。為什麼有這麼多人離開?研究所的中層幹部作了這樣的解釋:核研究所最初是一個從事核材料研究的研究所。在過去的兩年中,它無法申請大型科學研究項目。沒有錢,人才流失,研究所的離職率是研究所中最高的。
據媒體報導,辭職的導火索是強制更換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的安保,該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認為他們的權利受到侵犯。根據核研究所研究人員的在線研究,該研究所在未與研究人員協商的情況下拆除了門,增加了安全巡邏,鎖定了該研究所的前門和後門,並且不尊重研究人員。
對此,一些網友表示懷疑:這真的是研究人員集體離職的原因嗎?這就是中國研究人員的狀態嗎?
據了解,這些退休的研究人員都是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才,其中許多人擁有學士學位或博士學位。平均年齡非常年輕,基本上是31歲左右。據接受採訪的中層科研人員說:「福利待遇還不錯。畢業是事業編輯,月薪一萬多元,還有福利。現在他們不幹了,真可惜。 ..」
在這方面,一些網友認為:「作為受過良好教育的科學研究人員,這樣的待遇確實有點低。這種待遇比國外的待遇差得多。這也許是人才外流的主要原因。」
從待遇,事業編(鐵飯碗),月薪一萬以上以及福利的角度來看,這種待遇是相當不錯的,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看法。但是,這種集體離開並不只是改變安保這麼簡單,如果矛盾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峰,那麼這種集體偏離就不會爆發。這可能是內部矛盾問題,也可能是科學研究問題。當然,這些問題應該是領導層反思的問題。
任何行業都需要人才,只有留住的人才才能使其發展。只有從現象的本質出發,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重要的才能和對人才的尊重不是空話。如果人才流失是由於不公平的待遇造成的,對國家來說是巨大的損失。
您如何看待中國科學院的「集體辭職」風暴?歡迎留言。
(圖片全部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並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