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公路旁暗藏蚯蚓收購點 稱月要一千斤也能收到

2020-12-05 中國日報網

  尼龍袋內裝了十多斤蚯蚓

一名中年男子騎著一輛摩託車,將一個沉甸甸的尼龍袋送到了定安縣龍湖鎮與文昌市蓬萊鎮的公路交界處的一處平房,隨後一名年輕男子接過裝了十多斤蚯蚓的尼龍袋,秤斤,給錢。這是21日中午,記者看到的一幕。20日,一市民舉報文昌市蓬萊鎮有人專門收購野生蚯蚓。記者調查發現,該收購點每斤收購價是4元,裡面的人稱,就算一個月要1000斤也能收到。

隱蔽的兩鎮交界處藏著蚯蚓收購點

10月21日上午,記者來到蓬萊鎮。在卦侯村,記者稱要收購蚯蚓,一名男子聽後說:「有啊,你想要多少?要活的還是曬乾的?」該男子稱,一般活的5元/斤,如果是曬乾的話幾十元一斤。這時,一名老人走過來,對年輕男子說了幾句話後,對記者大吼:「你趕緊走!這裡沒人抓蚯蚓!」

一些村民告訴記者,聽說有人專門收購蚯蚓,但不知收購點在哪。大概1個小時後,中午12:20,一名騎摩託車的中年男子引起了記者的注意。該男子的摩託車上,放著一個沉甸甸的尼龍袋,掛在車頭的一個塑料桶散發出一股腥臭味。

記者跟著這名男子來到定安龍湖鎮與文昌市蓬萊交界處公路旁的一間平房。該平房前有棵大樹,房子很隱蔽。一名年輕男子接過中年男子手中的尼龍袋,用秤秤了一下尼龍袋,隨後將一張百元鈔票交給了中年男子。緊接著,又有人陸續騎著摩託車或三輪車將一袋袋尼龍袋送了過來,年輕男子只是打開袋子看一眼,然後稱重、付錢。

尼龍袋裡究竟裝的是什麼?記者走到平房前,剛走近一股腥臭味迎面而來。記者湊近其中一個打開的尼龍袋看到,裡面裝的都是手指粗細的蚯蚓。該收購點男子稱,這是別人剛送來的蚯蚓,他們收購同時也出售。

知情人稱收的蚯蚓送往瓊海煙塘

隨後,該男子詢問記者是要買還是要賣?記者稱開藥廠想找蚯蚓做藥引。該男子自稱姓龍,這些尼龍袋內所裝的都是附近村民抓來的蚯蚓,都是用「地龍機」抓的。「你知道『地龍機』嗎?就是那種插在地裡用電的機器,抓蚯蚓很快的。」該男子稱,他們賣給別人都是在4元/斤,就算一個月想要1000多斤也可幫忙收購,但若是曬乾的話,價格會高一些。通常他們收這些蚯蚓都是送到廠裡。

據該鎮一知情人稱,平時只要是下過雨後,地裡的蚯蚓就很好抓,有村民用「地龍機」抓蚯蚓然後送到收購點。「通常他們都是中午收購多一些,然後直接送到瓊海煙塘片區的蚯蚓加工點。」該知情人告訴記者,蚯蚓被抓之後,如果不及時送到加工廠進行加工,就很容易死亡,因此只要收購點的人收購得差不多了,就會立即用車把蚯蚓送走。

工商部門將根據記者反映情況調查

隨後記者將車開到了距離該平房十多米處的位置,此時突然下起了大雨,但仍有幾人騎車前來將蚯蚓供給收購點。記者估算了一下,該收購點內所收蚯蚓約有七八袋。中午13:50分,記者來到了文昌蓬萊工商所。記者與執法人員回到收購點時,原本堆放在平房前的幾個尼龍袋的蚯蚓已不見了。

文昌蓬萊工商所所長符祥信介紹,此前從未有市民向他們舉報蓬萊有人收購蚯蚓。符祥信表示,根據記者反映的情況,針對該收購點,工商部門將對其進行調查。

野生蚯蚓被濫殺之痛

生態之痛

破壞生態平衡禍及子孫後代

說起濫捕蚯蚓,卓少明教授很生氣:「他們用電捕殺蚯蚓,大小蚯蚓都殺死了。這樣造成的生態破壞是會禍及子孫的!土壤裡沒有蚯蚓,將造成土地貧瘠,肥力下降,相應的農作物也將面臨減產。更嚴重的則會波及生態平衡,後果不堪設想。一年、兩年也許看不出來,但是三年、五年就會顯現了。」

瓊中農業局有關負責人稱,大量抓捕蚯蚓,已經導致瓊中上萬畝檳榔和橡膠減產,「影響檳榔橡膠減產的原因有很多,但蚯蚓減少引起土地硬化,是重要原因之一。」

「蚯蚓的好處,我給你說半天都說不完。」卓少明說:「現在發現的蚯蚓化石,最早是在7億年前。那時候,人類還沒出現。7億年了,蚯蚓的形態沒有太多變化。」蚯蚓作用很大,最簡單的,蚯蚓在土壤中能夠幫助植物翻動土壤,增加土壤中的空氣流動,因此叫「農業的犁手」;同時蚯蚓還能夠分解人類生產的有機垃圾,淨化土壤,而他產生的糞便還能肥沃土壤。

尷尬的現實是,濫捕蚯蚓成災。由於本地蚯蚓繁殖慢,一般要一到兩年才能性成熟。卓少明擔心,有一天海南的蚯蚓會滅絕,「最後蚯蚓沒了,整個生態系統都會受到影響。」濫殺蚯蚓,刺痛的將是整個海南的土壤環境、生態環境。

監管之痛

無法律依據各部門「踢皮球」

面對村民毫無節制的濫捕,相關部門的監管依舊不到位,理由是「找不到相關法律依據」。這導致海南濫捕蚯蚓愈演愈烈,逐漸形成了一條從捕到銷的完整產業鏈。

卓教授記得,2006年甚至更早就有村民濫捕蚯蚓了。2007年,《南國都市報》便關注了瓊海煙塘鎮捕殺蚯蚓、晾曬蚯蚓等行為造成的環境問題。遺憾的是這沒有引起相關職能部門的警覺。如今,瓊海、定安已成為重災區。

10月22日,記者致電瓊海、定安兩地農業、環境部門,他們均表示:「缺乏法律依據,不好干預」,「最多是勸導村民不要這麼做」。

省野生動物保護局表示,「捕殺蚯蚓出售近兩年才開始,國家沒有規定由哪個部門管理,建議諮詢農業或環保部門。」

省環保廳生態處表示,蚯蚓並非列入名錄的保護物種,沒有相關法律保護,「得等相關法律法規完善後才行。」

省農業廳執法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捕殺蚯蚓、電魚等對生態環境有負面影響,這都是不允許的,但具體的法律條文現在還沒有。農業廳將了解具體情況,引導農民不要這麼做。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文昌、瓊中則對濫捕蚯蚓採取了監管措施。2013年4月,文昌蓬萊鎮有村民抓捕蚯蚓,隨後蓬萊派出所民警趕到現場,將4名正在使用電擊、噴藥水等方式捕捉蚯蚓的男子帶回派出所調查。

瓊中則採取了更嚴厲的措施。早在2011年,瓊中國土資源局便聯合工商、農業、林業等部門,兩次搗毀野生蚯蚓非法收購點12個。

無知之痛

不知蚯蚓益處只圖眼前利益

海南蚯蚓普遍個頭較大,其中產於保亭的「保亭環毛蚓」是中國個頭最大的蚯蚓。這些大個頭蚯蚓是上好的中藥材,吸引著安徽、廣西、廣東等地的藥材商前來購買。

這些優質的本地蚯蚓經過簡單的解剖清理內臟後曬乾,即可成為中藥材。海南醫學院附屬醫學院教授辜孔進說:「蚯蚓有祛風通絡的作用,臨床上可用於面癱、中風等疾病。由於多屬於長期用藥,因此需要量很大。」

同時,蚯蚓的價格也一路上漲。據了解,2006年加工好的蚯蚓價格約20元/公斤,2009年漲到約70元/公斤,到2012、2013年最高漲到150元/公斤。卓少明說:「在利益的驅使下,很多村民肆意捕殺蚯蚓,根本沒有環保意識。」

曾經從事蚯蚓養殖的吳淑玉說,不少村民用藥水用電抓蚯蚓,一般抓到的有大有小,藥材商只用大蚯蚓,一些小的被丟棄,「很殘忍」。

網友們對此也憤怒了,在新聞跟帖、微博、貼吧中,許多網民留言,嚴厲批評大規模捕殺蚯蚓的行為。其中還不乏冷嘲熱諷,「短視,農民竟然殺害益蟲」;「見錢眼開,子孫遭殃」;「自絕後路,愚昧無知」。

對於樸實的農戶來說,他們只知道捕殺蚯蚓有著唾手可得的經濟效益;他們缺乏環境保護方面的知識,他們不知道蚯蚓的用處。

海南大學教授史學群說:「這需要我們做好引導,做好科普宣傳;要讓老百姓明白蚯蚓的作用,明白保護野外蚯蚓的價值。」

產業之痛

濫捕蚯蚓鑄就病態產業鏈

既然海南蚯蚓有著如此高的利潤和巨大的市場需求,政府何不引導農戶進行產業化養殖?由此將一條「病入膏肓」的產業鏈引向一條科學、正規的產業化道路。

2010年,吳淑玉放棄了在內地的工作,回到龍塘創業,他選擇了蚯蚓養殖。吳淑玉說:「濫捕野生蚯蚓必然不長久,而且破壞環境。現在形成的這條產業鏈是病態的,將來必定崩潰。我覺得,這就是商機。」

他投資一萬多元,利用自己家空閒的一畝地,辦起了「海南蚯蚓養殖園」。他從安徽、湖南進口蚯蚓品種「大平2號」。好不容易飼養出一批卻發現,「海南本地對大平2號這個品種不認可。藥材商嫌棄它太小,漁具店嫌它沒有韌,不適合釣魚。」吳淑玉又從山上挖回一些蚯蚓作為「苗」飼養。可養了一段時間他發現:本地蚯蚓繁殖很慢,飼養效益低;其次野性較強,馴化存在難度。2012年,吳淑玉放棄了他的蚯蚓養殖園。

總結失敗的原因,吳淑玉說主要是「缺乏資金、技術」。

但卓少明教授說:「根據現在的技術條件,海南蚯蚓完全可以馴化養殖。但是,目前堅持下來從事養殖的人幾乎沒有,大部分都放棄了。」

如果海南的蚯蚓養殖真的能走上一條產業化道路,那麼現在濫捕蚯蚓的情況或許能夠得到根治。(記者 蒙健)

相關焦點

  • 濫捕野生蚯蚓轉養殖能否實現產業化? 專家:前景大
    在黃振斌看來,檳榔地裡的蚯蚓如果前一年捕殺過多,停止一兩年捕殺,蚯蚓照樣會增多起來。捕殺蚯蚓也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一個「地龍機」,花上兩三個小時,也能賺100元錢,有這樣零成本零風險的生意,誰還願意去專門找地學技術養蚯蚓?過度捕殺蚯蚓對土地影響有多大,當地村民並不重視。「我們捕殺蚯蚓這麼多年,也沒有覺得自己家裡的檳榔、橡膠減產多少。」
  • 村民電擊抓捕蚯蚓,非法加工廠一天收購數千斤,破壞生態場面血腥……
    非法加工廠被取締 生態VS利益孰輕孰重天氣條件好的時候,一天可以收購4千斤,這樣的現狀,令人震驚。對此,記者也將情況反映給了相關部門,進行查處。定安縣生態環境保護局 局長 吳英豔:這個加工點,它既沒有辦過環評,也沒有相應的汙染防護措施,所以這個絕對是一份非法加工點,所以我們要對這個加工點進行查處,我們從環保角度進去查處,對用地進行查處,對生產設備,如果他繼續生產的話,對生產設備進行扣押。
  • 文昌海邊出現千斤「怪魚」 魚頭與豬頭相似(圖)
    文昌海邊驚現千斤豬頭魚   此怪魚長3米,嘴巴和豬特別像,已死亡 村民稱之「海豬」,希望有關專家鑑定  南海網6月23日消息:22日晚,文昌東郊椰林海邊突然漂來一隻重達千斤的死魚,該魚的頭型和豬頭很像
  • 像豬一樣的魚:文昌海邊驚現千斤「怪魚」(圖)
    像豬一樣的魚:文昌海邊驚現千斤「怪魚」(圖) 2008年06月24日 10:00 來源:南海網 發表評論 海面上漂來的「怪魚」 該魚頭部奇特   22日晚,(海南省)文昌東郊椰林海邊突然漂來一隻重達千斤的死魚
  • 海南電捕蚯蚓之風再起 加工點兩天收1000斤(圖)
    2014年,南國都市報曾對文昌、瓊海地區大量捕殺、風乾蚯蚓的行為進行了系列報導,引起相關部門高度重視,電擊蚯蚓之風一度得到遏制。然而,由於連日陰雨天氣,電擊蚯蚓之風再起。加工點老闆駕駛一輛小貨車,一大早便前往周邊多個村莊,以每斤4.2元的價格收購活蚯蚓,一天下來多則收購500斤少則300斤,然後再以每斤40元的價格銷售幹蚯蚓。
  • 萬寧北大鎮打擊非法濫挖蚯蚓 取締一非法收購點
    南海網海口12月23日消息(南海網記者 高鵬)12月23日,南海網記者從萬寧市相關部門了解到,該市北大鎮聯合市環保局、林業局、農業局、鎮派出所等職能部門共同開展打擊非法濫挖蚯蚓工作,取締一家非法收購點。
  • 人大代表建議引起重視 海南擬立法拯救蚯蚓
    記者今天了解到,該建議已引起有關部門重視,我省擬研究制定《海南省野生動植物保護規定》、《海南省土壤環境保護規定》等法律法規,明確保護野生蚯蚓等相關條款。  徐麗俐等省人大代表指出,近年來,在瓊海、瓊中、定安、文昌等市縣,不少村民受利益驅使,大肆捕殺、收購、加工、銷售野生蚯蚓,嚴重影響了土壤質量,極大地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平衡,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生長。
  • 電擊捉蚯蚓,一年上萬噸?不容忽視:地下產業鏈背後隱藏的土壤生態危機
    (2015年09月07日)文/羊城晚報記者 楊輝「這兩天剛剛拉走一車蚯蚓幹。」海南捉蚯蚓農民李明(化名)告訴記者。海南蚯蚓俗稱「廣地龍」,以個頭大著稱。在海南東部長坡、大路、蓬萊鎮地區多年來有捕捉蚯蚓的傳統,30多年來,形成完整的捕捉-收購-晾曬-外運蚯蚓產業鏈,近三年來捉蚯蚓更是從用藥水灌,發展到直接用電棒插入土壤裡面,一個農民一早上能電到上百斤蚯蚓,越來越多農民加入其中,自家地裡抓完了,跑到遠處的山裡、路邊捉蚯蚓。當地媒體稱,海南一年電捕的蚯蚓量據說有萬噸。
  • 上餘鎮:公路旁破舊鋼架棚煞風景
    浙江在線04月28日訊 近日,記者接到市民反映,江山市上餘鎮省道蘭賀線沿線多處搭建了鋼架棚,這些破舊棚架與周邊環境很不協調,影響了公路沿線的整潔美觀。  昨天下午1點,記者來到上餘鎮大溪灘村。在大溪灘橋邊,記者看到,一間鋼架棚緊挨著省道蘭賀線搭建,鋼架棚佔地面積約150平方米,用藍色和白色鐵皮搭建而成。
  • 《流浪地球》帶動蚯蚓乾熱銷 廠家稱榴槤味蚯蚓幹「可行」
    女主人公在地下城裡發現商鋪中售賣「榴槤味蚯蚓幹」的一幕,更是讓不少網友好奇,這樣的蚯蚓幹會是什麼味道的呢? 實際上,蚯蚓幹作為一種傳統中藥材,早已存在。近日來,不少售賣蚯蚓幹的商家表示,隨著《流浪地球》的火熱,蚯蚓幹的銷量明顯增加。一名蚯蚓幹生產廠家負責人稱,該公司曾實驗過包括西瓜味在內的水果口味蚯蚓幹,乃至螞蚱味的蚯蚓幹,「我覺得榴槤味蚯蚓幹是可行的。」
  • 俗語「有千斤的豬,沒千斤的牛」啥意思?牛和豬最大能長多少斤?
    不少人都這樣勸他,搞養殖和種植差不多,產量一定要高,因此說養殖的動物越大越好,這樣才能多掙錢。說到這裡,他也想到了兒時,和長輩們在一起時,常聽到長輩說的那句話「有千斤的豬,沒千斤的牛」這句老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牛和豬最大能長多少斤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 一千斤等於幾噸 一千斤是幾噸
    千斤的意思1、一千斤。2、非常重的;重要的;重大的,一般指責任或負擔。3、起重工具千斤頂的簡稱。6、千斤還是古代稱呼女兒的意思,現在也有人稱呼。千斤與噸、千克之間的換算關係:一噸等於1000千克,1千克=2斤,一噸等於2000斤,1000斤等於05噸。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在我國的歷史上,很早就有著關於「噸」的記載,不過歷史上記載的「噸」跟衡量物體重量的計量單位並不掛鈎。
  • 牛糞裡養蚯蚓,濟寧養殖戶試水農牧循環,光賣蚯蚓一年收益35萬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馬輝濟寧市任城區李營鎮素有「中國苗木之鄉」的美譽,在一條林蔭小路旁,一座養殖場的招牌格外醒目:幸福牧業。「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我們做的也是追逐幸福的事業。」皮膚黝黑的喬炳志是幸福牧業的掌門人,從事奶牛養殖近20個年頭。
  • 文昌一伙人持槍恐嚇收購商索要「過路費」
    然而在文昌東路鎮、抱羅鎮一帶,卻有一夥以阿波(化名)為首的社會人員持槍頂住外地收購商的腦門,威脅強迫他們交「過路費」,不然就不讓他們到果園收購菠蘿。這夥人還打砸了2輛車和打傷了2名司機。目前,文昌市公安局已經立案調查,並抓獲肇事的「帶頭大哥」阿波。記者4月7日獲悉,阿波已被刑事拘留。如今該局派出20名特警打擊犯罪,為種植戶和收購商護航。
  • 津市:倆男子高價收購蚯蚓行騙 大爺心動被騙近萬元
    9月21日,津市市公安局破獲一起詐騙案,將兩名涉嫌詐騙老人養老錢的男子抓獲歸案,為受害人及時挽回了經濟損失。犯罪嫌疑人被警方抓獲9月中旬,家住津市市三洲驛街道的七旬老人羅大爺來到三洲驛派出所報案,稱自己辛苦積攢的養老錢被人騙走
  • 收購一斤20元,畝產2千斤,很多人還沒見過,種植有前景嗎?
    收購一斤20元,畝產2千斤,很多人還沒見過,種植有前景嗎? 最近在農村最熱議的話題無非就是明年要種什麼了。特別是那些今年遭遇滯銷的農民來說,選擇一個好項目意味著翻身把錢賺,再選擇錯誤就是還得過著窮日子,於是農民朋友們都非常地謹慎。
  • 為什麼農田裡的蚯蚓越來越少了,怎麼樣可以讓蚯蚓再次回歸農田?
    蚯蚓,也叫地龍,是一種雌雄同體的無脊椎軟體動物。一方面蚯蚓能夠取食消化分解雜草、秸稈、落葉等腐殖質,並將其轉化成養分豐富的有機質,為土壤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創造條件;另一方面,蚯蚓能夠在農田中蠕動活動,起到疏鬆土壤的作用,正是由於這兩個突出的貢獻,因此,蚯蚓被人們形象地稱為「生態系統工程師」。
  • 記者文昌現場直擊:發射場旁的海灘,是個不眠夜
    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火箭飛行約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五、四、三、二、一!」當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託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啟程奔向月球,距離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不遠處的海灘上,觀景人群揮舞著國旗,爆發出熱烈的歡呼聲。此時,時間定格在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時間倒回發射前6個小時。
  • 7千斤鰻魚噴射黏液鋪滿道路 網友:好像是異型入侵
    7千斤鰻魚噴射黏液鋪滿道路 網友:好像是異型入侵時間:2017-07-16 15:45   來源:中青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7千斤鰻魚噴射黏液鋪滿道路 網友:好像是異型入侵 2017年7月16日訊,美國俄勒岡州西部的一條公路上出現超詭異的景象,一輛滿載鰻魚的大貨車因剎車不及意外翻覆
  • 記者文昌現場直擊:發射場旁的海灘,是個不眠夜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五、四、三、二、一!」當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託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啟程奔向月球,距離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不遠處的海灘上,觀景人群揮舞著國旗,爆發出熱烈的歡呼聲。此時,時間定格在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  時間倒回發射前6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