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技術交流#百香果別名為雞蛋果,樣子好似荷包蛋,果殼黑紫,裡襯杏黃,瓜瓤好似石榴通常,展現為粉末狀。汁液充裕,味兒甜酸,香味濃厚。既能夠作為蔬果服用,還可以做為蔬萊。只有百香果的味道雖好,但少許多人立即服用瓜瓤,大部分朋友服用百香果,全是和碳酸和糖一塊兒拌和,製做變成芬芳爽口的果茶飲品服用,甜酸消食的百香果果茶,是許多盆友夏天的必需伴侶。
百香果是什麼
百香果學名雞蛋果,原產大小安的列斯群島,適合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百香果是西番蓮科西番蓮屬的草質藤本植物,因為果實香甜可口,營養豐富而備受人們喜愛。百香果作為藤本植物,莖長達6米,幼果呈綠色,成熟後變成紫色,因為果肉是黃色果汁,像生雞蛋黃,所以得名雞蛋果。百香果一年結一次果,花後60-80天結果。
環境要求
1、溫度。百香果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0℃~30℃,一般在不低於0℃的氣溫下生長良好,到-2℃時植株會嚴重受害甚至死亡,年平均氣溫18℃以上的地區最為適宜種植。
2、水分。一般年降雨量在1500~2000毫米之間且分布均勻的條件下百香果生長最好,商品性發展種植地區的年降雨不宜少於1000毫米。
3、光照。作為熱帶水果,百香果喜歡充足陽光,以促進枝蔓生長和營養積累。長日照條件有利於百香果的開花,在年日照時數2300~2800小時的地區,百香果營養生長好,養分積累多,枝蔓生長快,早結,豐產。
4、土壤。百香果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高。但大面積生產的土壤土層至少有0.5米,且土壤肥沃、疏鬆、排水良好,土壤ph值為5.5~6.5為宜。
品種選擇
現廣泛種植的百香果有紫色百香果、黃色百香果和雜交種等,但自然授粉坐果率約10%~29.6%,需人工授粉。從美國夏威夷引進的紫紅色百香果,自然授粉坐果率達60%,且含糖量(14.4%~21.9%)和維生素c(49毫克/百克果肉)高、香氣濃、產量高。當年種植當年收穫,畝產2000公斤以上。
果園建立
1、選地與開墾。百香果種植開發園地應選擇在交通較方便,向陽背風,土層較厚的地帶種植。可以是緩坡地、臺地或平地,要求土層深厚,較肥沃,排水良好,最好有灌溉條件。土層深厚、肥沃疏鬆的砂壤土較為適宜。粘重土、緊沙土、冷沙土及易衝刷的地方,不宜栽種或經改良後種植。可全墾或穴墾。集中成片果園將坡地改為梯地,廂面寬1.1米以上,內傾,種植帶外緣築高20釐米、寬30釐米的小埂。並做到果園排灌、道路系統同時設置規劃。
2、搭架。百香果為蔓生植物,依賴棚架支撐才能正常生長。架勢有平頂棚架勢、直立籬笆式、「人」字形和「門」字形籬笆式等。一般棚高以1.8~2米為宜,棚架材料可選水泥柱、石柱、木柱和竹杆、木桿、鐵線等。
3、挖穴。定植穴株行距4×5米,畝栽25株。穴深60×60×60(釐米)。每穴施農家肥25公斤,磷肥0.5公斤作基肥。
4、定植。百香果一年四季均可種植,但以春季及秋季最適宜,定植時應選陰天或雨後晴天。栽苗時要適當剪除老葉,營養袋要破袋取出,不能埋入土中。定苗時用適量腐熟有機肥與沙壤土拌勻,作定植土或蓋土。定植時要理順根系,分層填土,踏緊壓實。栽後及時澆根水。新挖的定植穴,栽時苗根頸略高出地平面8~10釐米,栽後理出樹盤,並覆蓋草或薄膜保溫保溼。
果園管理
1、施肥。新定植的百香果,前期以氮肥為主,以促進植株生長。定植後10~15天根系開始生長,可施0.5%稀尿素或稀人糞尿,以後每隔20天施一次,每次株施腐熟人糞尿5公斤或複合肥0.l公斤。每年每株施農家肥20~30公斤,尿素0.6~0.7公斤,磷肥0.6-0.9公斤,鉀肥1.2~1.3公斤。農家肥及磷肥漚制腐熟後於立春前後溝施,尿素及鉀肥在開花結果期間每月施一次,株施混合肥0.3~0.4公斤。
2、灌溉。百香果是淺根系植物,喜溼潤,既忌積水又怕乾旱。因此,首先要開好排水溝,防止果園積水;同時,鋪雜草保水,15天不下透雨時要考慮灌水一次。
3、土壤管理。冬季清園後要進行全員翻土,翻土結合埋入清園的雜草和殘枝落葉。然後每畝撒施石灰25~30公斤。
果樹整形
1、整形上架。小苗恢復生長後,每5天抹芽1次,促使主蔓速生、粗壯。當主蔓長到40~50釐米時,要及時插設支柱,引導主蔓上架。主蔓上架後,要經常牽導側蔓成螺旋狀地在鐵絲架上纏繞生長,側蔓滿架後,斷頂綁紮。側蔓走向為一邊一枝,利於早日抽髮結果枝滿架。
2、幼樹整形。採用單主蔓雙層四大枝整形法,當主蔓長到70~80釐米時留側蔓2枝,分別牽引上架,作第一層主蔓。植株長到150~160釐米時,再留壯側枝1枝,與主蔓延長枝同時作為二層主枝,分別牽引向反方向上架,形成雙層四支枝蔓整形。此期間應將主蔓80釐米以下和80~160釐米間的側枝、萌枝全部剪除或抹掉。
3、老樹整形。上一年採果後萌發的枝梢,幾乎在中部以上各節均抽生果蔓。上一年要儘可能多留結果母枝,但為了防止棚面過於茂密,採果後要儘早修剪。按2個主枝留蔓,靠近主幹的枝條先結滿果實,成熟收果後,立即修剪至2~3節,從主枝基部再萌發的芽又可以形成新的結果枝。冬季最後一批果實收穫後,所有的結果枝從基部修剪。
百香果花葉病毒病預防措施
1、百香果育苗時可用遮陽網降溫、遮光;採用網紗育苗,阻避蚜蟲及遠離帶病作物。
2、育苗田和種植地應提早清除雜草,徹底除治白粉蝨和蚜蟲。
3、對百香果進行嫁接、打杈、綁蔓、掐去卷鬚、去雄等田間作業時,應注意防止病毒傳染。
4、經常檢查,發現病株要及時拔除燒毀。
5、施足有機肥,增施磷、鉀肥,提高抗病力。
6、適當多澆水,增加田間溼度。
7、對百香果定期噴施病毒病抑制藥劑和微量元素,以持續抑制染毒植株病毒病發生。
百香果疫病症狀及危害:
疫病主要危害百香果葉片、莖及果實。
1、葉片:最初為不規則水浸狀斑塊,在高溼環境下病勢擴展極為迅速,可導致全葉腐爛而落葉,甚至擴展至莖蔓,枝條或果實,受害處均呈快速腐爛狀,,且於高溼下可生出白色絨毛狀菌絲。
2、果實:百香果果實被害初期組織水浸狀軟化,後期會被害果實會腐爛並造成落果。高溼時病斑周圍產生白色黴狀物,為本菌之遊走子囊。遊走孢子囊,在高溼環境下可釋放遊走子隨水或霧傳播。
3、莖蔓:百香果發病初期,表皮初呈褐色斑塊,漸轉紅褐色且開始腐爛,環境合適下腐爛可向上延伸,引起莖腐,向下發展則導致根腐。嚴重時造成全株萎凋枯死。
百香果疫病傳播途徑和發病原因:
疫病病菌可以在病殘體上或種子上越冬。百香果疫病在冷涼高溼時期,溫度10~22℃時發生嚴重。
百香果疫病病菌可以借風雨傳播蔓延,進行再侵染,經多次再侵染形成該病流行,果園內日照不足、通風不暢、雨水過多最容易導致疫病的發生。
百香果疫病防治方法:
病蟲害防治
主要蟲害及防治。主要蟲害有小實蠅、蟎類、介殼蟲等。選用90%敵百蟲800倍、農地樂1000倍、樂斯本800倍、蟎即死2000倍液等防治。
百香果花葉病毒病可通過蚜蟲和摩擦傳播,有60多種蚜蟲可傳播該病毒,煙田以煙蚜、棉蚜為主,除蚜蟲外還包括葉甲、蟎類、線蟲、粉蝨等。百香果花葉病毒病在植株內增殖和轉移很快,侵染後24℃條件下,6小時在葉肉細胞內出現,48小時可再侵染,4天後即可顯症。病毒可侵染36科雙子葉植物和4科單子葉植物約124種植物。不能在病殘體上越冬,主要在越冬蔬菜、多年生樹木及農田雜草上越冬。
1、選用抗病百香果品種,做好種子的消毒工作。可用35%甲霜靈拌種劑,以種子量的0.3%進行拌種。
2、保持園內通風,在雨季做好排水工作,保持科學的種植密度、株距。
3、注重園區衛生,徹底清除患病組織,切勿殘留在園內及四周,減少百香果轉園內感染源。
4、水分為本病原菌傳播之重要途徑,適當妥善管理園區排灌水,避免百香果園內積水,可降低病原菌借水流擴散,減少傳播機會。下雨後務必立即排水。
5、合理化施肥促使植物正常生長,維持百香果植株健康度而強化抗性。
6、百香果連作時,種植前適度施用有機質肥料及含鈣肥料,並適當處理土壤,必要時進行土壤消毒。
7、在雨季前做好預防工作,可噴施1:1:20倍式波爾多液或90%三乙磷酸鋁可溼性粉劑500倍液、60%琥·乙磷鋁可溼性粉劑500倍液、72%霜腮錳鋅(克抗靈)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施藥間隔期為10天)
8、百香果疫病發生嚴重時及時清理病葉病果,深埋或者燒毀。再用80%烯醯嗎啉+惡黴靈.錳鋅,或純白鏈微菌素700PCU/g水溶性粉劑800倍液全園噴灑,3天一次,連用2-3次可有效的防治。
適時採收
一般在落果前10天即果色變紫(紫種)或變黃(黃種)、變紅(紅種)且稍有香味時採收,但亦可在地下拾新鮮落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