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賽區布設20部火箭作業裝置 氣象部門這是要幹啥?

2021-01-09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當前,冬奧會已正式進入「北京周期」。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籌辦工作由基礎規划進入專項計劃階段,場館建設由規劃建設轉入全面建設階段。

冬季運動作為器械運動,對氣象要素敏感度遠超夏季運動。精確掌握賽道的風力、風速、雪溫等,對於比賽的正常開展尤為關鍵。同時,雪務保障和運行保障等也讓氣象服務面臨嚴峻挑戰。面對挑戰,氣象部門該如何確保提供高水平的冬奧氣象服務?

京冀聯手,以國際一流標準保障氣象服務

9月16日5時30分,天剛蒙蒙亮,蔚縣氣象局工作人員藺豔斌就與同事驅車趕往小五臺山二階嶺自然保護區,安裝服務2022年冬奧會的七要素觀測站。

上山沒有水泥路,只能步行,安裝觀測站的設備也只能靠人背上去、騾子馱上去。海拔2443米,上山下山往返一趟需要4個多小時,運了3趟,設備才全部就位。山下是秋天,山上是冬天,午飯是麵包加礦泉水,連續工作17個小時,觀測站安裝完成。

2022年冬奧會張家口賽區共規劃建設8個場館,承擔冬季兩項、越野滑雪、跳臺滑雪、單板滑雪、自由式滑雪等大部分雪上項目。

張家口市氣象臺臺長黃山江介紹,崇禮之所以成為滑雪勝地,與其山地地形和局地氣候特點有關,但這也決定了其小氣候特徵明顯、氣象要素垂直水平變化大,僅靠原有監測站點無法滿足賽事需求。

為給2022年冬奧會提供氣象服務,需要在張家口賽區場館新建賽道氣象站21套,升級賽區周邊70套區域氣象站。同時,要建設張家口(康保)S波段雙偏振天氣雷達、承德(圍場)天氣雷達和崇禮X波段雙偏振天氣雷達等多個氣象設施。

2017年,氣象部門如期完成崇禮賽區14個自動氣象站的建設工作,賽事核心區的自動氣象站數量已達到25個,站點密度已超過韓國平昌。2018年,我省進一步完善賽區氣象綜合探測系統建設。賽區21個賽道、場館氣象站及周邊70個氣象站的建設、升級及遷建等工作,康保S波段天氣雷達、圍場X波段和崇禮X波段雷達將於今年年底前完成。

在建設氣象設施的同時,省氣象局與北京市氣象局加強溝通,堅持國際一流標準,按照「統一技術標準,統一服務標準,聯合建設業務服務系統,合作開展核心技術研發」思路,針對冬奧會氣象保障與冰雪經濟發展服務需求,謀劃了「冬奧會與冰雪經濟氣象服務保障工程」。工程項目涵蓋觀測、預報、服務及人工影響天氣能力4個方面建設內容。

省氣象臺臺長連志鸞說,在精細化預報預測能力建設方面,省氣象局參與了北京市氣象局牽頭的「多維度冬奧氣象預報預警平臺」「冬奧氣候風險評估及預測平臺」建設,實現系統在我省的業務部署和運行。同時,組建了冬奧會預報預測技術攻關團隊,開展針對張家口冬季山地複雜地形條件下精細化客觀分析和預報技術的研究。

氣象服務能力建設方面,省氣象局參與北京市氣象局牽頭的「冬奧現場氣象服務系統」建設,實現系統在我省的業務部署和運行。完成冬奧村駐場氣象臺選址與基礎建設,購置設備,具備實戰工作能力。改造省、市、區三級氣象信息網絡,張家口崇禮、北京延慶、北京城區三地達到同城用戶級別互訪能力。

強調實戰,根據需求精準提供氣象服務產品

9月7日,河北冬奧氣象預報服務團隊製作發布了2018-2019年冬訓第一份冬奧站點氣象預報。為提高冬奧氣象預報準確率,加強團隊預報能力,河北冬奧氣象預報服務團隊分成兩組,每周五輪流製作發布冬奧站點氣象預報。北京冬奧組委可實時通過網站查詢了解由河北冬奧氣象預報服務團隊製作的冬奧站點氣象預報。

從去年12月起,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氣象中心河北賽區氣象預報服務核心團隊分兩批進駐張家口崇禮區進行實戰訓練。這些由國家級首席氣象預報員坐鎮、抽調河北省青年業務骨幹組成的隊伍,將承擔冬奧會賽場氣象服務的重任。

張家口市氣象臺副臺長郭宏是該團隊的一員。他說,冬奧會賽事氣象保障的預報環境比較特殊,而國內關於山地氣象學方面的理論著作不多,更多需要向國外學習。為啃下一批全英文的理論著作,團隊成員輪流翻譯並按主題備課,相互講解,以深化學習。

集訓期間,團隊成員每天都要開展實戰訓練,檢驗各類預報模式、分析歷史數據,每天製作兩次精細至賽道的氣象服務產品。「氣象服務產品包括各賽道未來24小時內的逐小時預報和未來三天內的逐3小時預報,還要對預報產品進行檢驗。」郭宏介紹。

既然強調實戰,團隊在集訓期間也要保障在崇禮舉行的各項雪上賽事。2017年12月,國際雪聯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及雪上技巧世界盃賽、自由式及單板滑雪U型場地世界盃賽在崇禮舉行。團隊所提供的賽場氣象服務得到組委會、各國教練員和運動員的充分認可。奪得女子空中技巧亞軍的中國國家隊選手徐夢桃,更是為精準的風力風速預報積極點讚。

2022年冬奧會開幕前,每年都會在崇禮舉行集訓活動。「對預報員來說,能參與冬奧會服務保障,是榮譽,也是提升能力的機遇。」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李江波說,集訓是一場考驗耐力的「越野滑雪賽」,要求參與人員必須克服各種困難。

加強人工影響天氣能力建設,實現飛機增雨雪作業全天候調度

近日,在我省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的大屏幕上,人工影響天氣地基觀測系統示意圖上顯示著各式各樣的設備圖標:3部移動式X波段雙偏振雷達、49部雷射雨滴譜儀、3部地基微波輻射計、2套霧滴譜儀、12部小型作業指揮雷達、56部GNSS/MET站等。

近年來,我省加大人工影響天氣監測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各類專業、精細的現代化裝備相繼應用,逐步建成時空密度適宜、布局合理的人工影響天氣綜合監測網,為提高人工影響天氣動態監測能力奠定了基礎。

緊跟服務需求,在適當天氣條件下開展人工增雨雪、防雹等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利用科學高效的作業指揮系統部署作業過程,能夠在服務農業生產、緩解水資源短缺、改善生態環境和重大活動保障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我省氣象部門從空基、地基、指揮、科研四個維度建立了現代化的人工影響天氣裝備體系。這套體系使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可以在增雨增雪防雹、森林防火、保障重大活動等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河北省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主任李寶東介紹,我省將在張家口賽區周邊地區布設20部火箭作業裝置和20部山地碘化銀爐,增加部分火箭發射系統。建設冀西北飛機增雨基地,基本具備滿足飛機停場和設備發生器維護等綜合保障能力,開發建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指揮平臺,實現飛機增雨雪作業的全天候調度、指揮。開展張家口賽區周邊山區冬季降雪雲系的宏觀微觀結構特徵與降雪形成發展的概念模型研究,開展規模化地空聯合增雪作業試驗。

相關焦點

  • 墨跡天氣牽頭冬奧科研課題 氣象科技將如何服務張家口賽區?
    由於此次冬奧會是中國首次舉辦世界級的冬季體育賽事,此前國內在冬季,特別是山區複雜地形條件下氣象精細化服務技術方面的研究和相關經驗都較為欠缺,尤其是針對局地小氣候特徵明顯的延慶及張家口賽區,有待進一步加強,這也是為什麼會在賽前開展冬奧科研課題的原因。
  • 陝西氣象部門大範圍人工增雨作業緩解旱情
    中國氣象報記者秦振 通訊員曹永民報導    4月23日,陝西省氣象部門抓住有利時機,開展了大範圍的人工增雨作業,為目前陝西省關中糧食主產區及陝南大部分地區的旱情增添雨水。  4月23日,陝西省氣象部門抓住有利的天氣形勢,寶雞、鹹陽、銅川、西安、渭南、漢中、安康等市人影辦分別在各自區域開展了不同程度的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力爭緩解陝西當前旱情。
  • 宿松:氣象部門解讀人工增雨必要條件與作業流程
    近期,持續晴朗天氣導致我縣旱情進一步發展,群眾對氣象部門為什麼沒有開展人工增雨有所質疑
  • 日照夜空這道「綠光」幹啥的?原來是…
    日照夜空這道「綠光」幹啥的?氣象條件對於藍天保衛戰至關重要在不利氣象條件下及時研判分析、預報預警尤為重要全力以赴、積極應對我們爬坡過坎迎戰了秋冬季以來的數次汙染過程和重汙染天氣人努力,天幫忙
  • 【抗旱,記者和您在一起】揭開人工增雨作業背後的秘密
    合肥市氣象局辦公室最近接到不少讀者來信來電,詢問氣象部門為何不進行人工增雨作業。人工增雨,能否說幹就幹?人工增雨作業要動用小火箭,它的安全性能否保證?針對增雨作業,相信有不少讀者渴望了解的問題。最近兩天,記者跟隨氣象部門工作人員一道,在氣象局人工增雨指揮平臺和作業點,揭開人工增雨作業背後的秘密。
  • 「抗旱,記者和您在一起」揭開人工增雨作業背後的秘密
    合肥市氣象局辦公室最近接到不少讀者來信來電,詢問氣象部門為何不進行人工增雨作業。人工增雨,能否說幹就幹?人工增雨作業要動用小火箭,它的安全性能否保證?針對增雨作業,相信有不少讀者渴望了解的問題。最近兩天,記者跟隨氣象部門工作人員一道,在氣象局人工增雨指揮平臺和作業點,揭開人工增雨作業背後的秘密。
  • 應對這場特殊戰「疫」,氣象部門做了啥
    應對這場特殊戰「疫」,氣象部門做了啥 2020-02-04 1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搶天時 顆粒歸倉——河南氣象部門助力「三夏」紀實
    老程今年53歲,已經從事「麥客」20多年。今年麥收開始後,他和老鄉組成「麥客」三人行,「出門在外,互相有個照應」。從平頂山到鶴壁,他們一路北上。「十來天,吃住在車上,加油站、飯店門口、樹底下,都可以睡一覺,辛苦是辛苦,但是有活幹能賺錢就行,好的時候一天能收割100畝麥子。」
  • 河北篇:京畿潮湧 氣象遠行
    至20世紀70年代末,河北省氣象機構和管理體制經歷了建制轉移及多次「條塊」變化,駐地也隨著省會的搬遷,經歷了由保定到天津再到保定最後到石家莊的多次變遷。1982年底,從實行以地方為主的管理體制,改為氣象部門和地方政府雙重領導、以氣象部門為主的管理體制。
  • 雪族快訊|冬奧會張家口賽區:賽場測風用上「黑科技」
    『雪族快訊』第1期 // 01· 冬奧會張家口賽區:賽場測風用上「黑科技」 2021年1月9日,雷射測風雷達已來到張家口賽區的賽場上展開測風工作。
  • 人工增雨作業現場 是這樣子的!
    人工增雨催化作業的方式大體有三種: (1)空中飛機催化作業; (2)地面以高炮和火箭為主的作業; (3)布置AgI燃燒爐。
  • ——激活內蒙古荒漠化治理中的氣象智慧
    抓住這個關鍵,氣象部門以服務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為出發點,大力推進荒漠生態氣象服務能力建設,注重提升科研能力,使氣象服務滿足荒漠區治理需求。自2017年以來,內蒙古氣象部門在氣候變化、沙塵暴、乾旱、草原生態等領域立項科研項目24項,業務化應用科研成果10項,為荒漠生態業務服務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荒漠生態治理要朝著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方向開展。
  • 【訪談】氣象專家解讀人工增雨條件與作業形式
    每年乾旱的時候,人們都希望氣象部門能夠進行人工增雨作業,然而,有時候明明旱的很厲害,為何沒有進行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呢?人工增雨是不是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呢?  姚展予:人工增雨並不是氣象部門憑空造雨,而是天空中有適合開展作業的雲團,氣象部門通過各種手段把正好過境的降雨雲團留住,讓它多下一些雨。
  • 首個南海遠海海洋氣象浮標布設
    首個南海遠海海洋氣象浮標布設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0年06月02日08:53   中國氣象報記者楊綺薇 通訊員呂衛華
  • 各地氣象部門積極開展世界氣象日紀念活動
    會議邀請陝西省政府應急辦主任張小寧、省科協學會部部長張曉黎以及省委信息處、省政府信息處、陝西師範大學旅遊與環境學院、民航西北空中管理局、陝西中天火箭技術有限公司、省水文水資源勘查局、陝西自然博物館等單位的相關領導和專家出席會議。
  • 冬奧會河北賽區航空氣象服務保障系統建設啟動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亞男 通訊員馬洵 路曉琳報導近日,由河北省氣象部門承擔的2022年冬奧會河北賽區航空氣象服務保障系統項目建設正式啟動。該項目將通過對山區複雜地形條件下,氣象要素對直升機起降、飛機結冰、飛行顛簸等影響開展專項研究,旨在提供針對性產品,服務賽事期間的直升機救援、通用航空飛行,保障運動員安全。直升機是野外緊急救援中最快速、便捷的交通工具之一。在冬奧會雪上項目比賽場地遠離城市、山地地形複雜的客觀條件下,保障直升機飛行是確保第一時間將受傷運動員送醫救治的關鍵。
  • 墨跡天氣以氣象科學技術助力冬奧氣象預報精細化
    據悉,該課題是基於2022年北京冬奧對天氣服務要求更加精準的需求開展的,由北京市科委給予立項支持,墨跡天氣牽頭,聯合北京市氣象臺及北京大學共同負責整個課題的研究內容、技術方案設計與實施,旨在提升針對冬奧賽區/賽道的精細化預報準確率水平。
  • 氣象局長張洪濤在線解讀氣象知識_文字實錄_山西新聞網 - 主流媒體...
    [ 2009-06-30 17:05:18 ] [網友1408]: 最近咱這持續高溫啊,市內灰塵含量還挺高,又乾燥,能不能搞點人工降雨啊? [ 2009-06-30 17:17:41 ]   [張洪濤]: 目前我省有三架人工增雨飛機、84部火箭增雨系統和192門高炮時刻待命,只要有適合的天氣形勢和有利的雲層條件,就會抓住有利天氣時機,在全省任何地方進行增雨作業。
  • 支撐篇:以氣象現代化為遠航風帆
    青島五四廣場及周邊景色(2018年6月1日無人機拍攝)  「當時就想著,一定要完成好這次氣象保障服務任務,讓各方來賓都看看我們的氣象科技和服務實力。  據顧潤源介紹,自2012年以來,青島全面開展城市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服務系統建設,建成覆蓋陸域和海域全境的新一代都卜勒天氣雷達;布設205套自動氣象站,加大城市站網密度;建成27套大氣電場儀系統、2套海洋氣象浮標站及20套交通觀測站;建立應急氣象服務指揮體系和高解析度極軌衛星遙感監測系統。
  • 那些去氣象部門工作的「90後」,現在怎麼樣了?
    讓我們一起看看1黑龍江 氣象「空姐」李冬楠,1993年* 圖為李冬楠在黑龍江省建三江墾區執行抗旱增雨任務。提要:這是要上天?1993年出生的李冬楠,是黑龍江省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最年輕的同志,也是龍江人工影響天氣飛機作業團隊裡最小的女生,大家都親切地稱呼她為「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