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醫到底有多「苦」?來自醫學生前輩的忠告,想學醫的學生要了解

2021-01-07 大樹說教育

文/大樹說ji

時間過得很快,距離2021年的高考僅剩下5個月左右的時間了。高三的學生也已經進入到了最後的複習裡面。第二輪的複習應該也已經進入尾聲了,等到學生年後再次回到學校的時候,學生們就要進入最後的第三輪複習了。

在每年的高考中,除了高考考試非常的重要之外,高考之後的時候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高考填報志願的階段,很多學生都會選擇高考中比較熱門的專業,比如說師範類的專業、醫學類的專業還有警校或者是軍校等。

這幾類院校還有專業成為大熱門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就業前景好

學生們辛苦學習,目的就是在畢業之後可以找到一個比較好的工作,可以提高自己的就業前景。那麼這幾所院校,首先醫學類還有師範類、警校和軍校都對應的職業都比較好,平切社會的需要比較高,就業率也會比較好。

第二個原因:發展前景好

這幾個職業除了比較好就業之外,也有著比較好的發展前景,基本上都是屬於經驗越高,薪資和待遇也會越高的職業,所以才會成為每年高考填報志願的大熱門選項。

學醫到底有多「苦」?來自醫學生前輩的忠告,想學醫的學生要了解

在2020年的高考填報志願中,醫學類的院校還有專業,更是成為了報考的最熱選項之一,報考的學生很多,也導致學校的錄取分數線「水漲船高」,但是如果學生們想要學醫的話,還是要注意一些事情的,一起來看一看醫學生前輩的忠告。

第一個忠告:最好選擇5+3學年或者是8學年

醫學生和普通的學生並不一樣,普通的學生的學年制一般都是4年,但是學醫基本上都是需要5年的時間的。但是對於大部分的醫學專業來說,學習5年的時間也是不夠的,想要專業知識更加的專業的話,最起碼還需要考研。

那麼5+3學年還有8學年就是更加適合學生的學年制了,但是這也就證明了醫學生學習周期比較長,基本上想要學有所成就需要8年的時間,那麼等到學生們畢業之後年齡也會比較大了,這一點是要考慮到的。

第二個忠告:期末考試全書都是重點

還讓醫學生比較頭疼的就是期末考試,可能其他專業的學生,在期末考試之前,老師都會給劃重點,但是醫學生基本上整本書都是重點。

所以每年都會有很多的學生會掛科,但是很多學生都知道,補考比期末考試更加難,所以每年重修的學生也是非常多的,這也是學生要提前了解的。

第三個忠告:工作以後也要不停學習

學醫屬於是活到老學到老的職業,即便是工作之後,學生也要不斷的精進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也就是說學生不僅要好好的工作,還需要好好的學習。

整體上來說也是比較辛苦的,可能在剛剛畢業的時候,學生會覺得自己的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這也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

第四個忠告:醫生要有一定的職業素養

醫生這個職業之所以受到很多的人的尊敬,除了醫生要救死扶傷之外,醫生還需要具備一定的職業素養還有「奉獻精神」。在面對疾病的時候,醫生是人民的保護傘,但是自己也可能會面臨一定的風險,這也是想要學習的學生要考慮的。

新高考模式下,想要學醫應該如何選科?

2021年的高考中,將會再有8個省份採用新高考的模式進行考試,那麼在新高考的模式下,學生想要報考醫學專業的話,需要怎樣選科呢?

首先,不同的專業隊學生的選科要求也是不一樣的,但是整體上來說西醫類的專業,都是徐亞學生報考物理學科或者是化學學科的。甚至有的院校的臨床醫學專業,還需要學生選擇物理+化學+生物,這對於很多的學生來說可能是比較困難的事情。

但是大多數的醫學專業,學生只要報考物理或者是化學就可以可,所以學生在報考之前一定要自己了解一下想要報考的專業對於高考選科的要求,以防止之後出現不是報考的情況發生。

寫給想要學醫的學生:

之前網絡上一直流傳著學醫是一件多麼辛苦的事情,這並不是空穴來風,如果學生想要報考醫學專業,想要學醫的話,就需要考慮清楚這些事情。

並且雖然學生一開始工作的時候,會趕緊薪資和待遇不成正比,但是隨著經驗的積累,之後的薪資待遇也會是比較可觀的。

今日話題:你對於學醫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學醫到底有多難?聽聽老師怎麼說,聽完醫學生哭了!
    就業非常困難的2020年,每一個應屆生都想找到一個好工作。提到好工作,很多家長都會提到醫生這個職業,但是我們又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勸人學醫,天打雷劈」,學醫到底難在哪?我的孩子該不該選擇學醫這條路呢?
  • 都說學醫苦,誰解其中味?一名在讀博士醫學生說……
    01 至少八年」抗戰」 醫學生的圈子流行著這樣一個段子:「學醫之前要先去算算命,命短的不適合學醫」。這話雖是調侃,卻道出了醫學生的酸楚。 首先,我們總結一下醫生的道路,看看成為一名能給人看病的醫生到底需要多少年。 事實上,這個問題十分複雜。
  • 為什麼有人會說勸人學醫天打雷劈?學醫到底有多苦,看完你就知道
    眾所周知,近些年來,一說起學醫我們都會聽到一種說法,那就是「勸人學醫天打雷劈」,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難道學醫沒前途,還是學醫有多麼恐怖?為什麼這麼不受人待見呢?其實任何一個專業它都有其各自的優缺點,在教育君看來,專業與專業之間沒有好壞,只有適合跟不適合,那些牴觸學醫的言論,其實說的並不是這個專業或者醫生這個職業有多差,而是它的學習難度實在是太大了,今天教育君就來和大家聊一聊,學醫(臨床醫學)到底有多難1、學習難度很大對大學專業有一定了解的朋友一定知道,在當下眾多的專業中,學習臨床醫學專業的難度是非常大的,從大一開始學業負擔就非常重
  • 學醫到底辛苦在哪裡?
    學醫毫無疑問非常辛苦,但真正的辛苦之處,不僅外人不為之,連多數醫生和醫學生都不自知。在醫學院學習相對於其他很多專業而言是很辛苦的,因為要靠大量的記憶,當年我們在教室食堂和宿舍三點成一線,一個個學得跟小老頭和小老太太似的。
  • 女兒想學醫,高中可以選什麼學科?成績差可以學醫嗎?
    有位家長假期裡給我打電話,告訴我孩子受刺激了,非要學醫,想問我學生們專業好,目前孩子讀高一,馬上面臨選科,問我選什麼學科比較適合將來學醫,孩子成績好像比較差,這位家長還問我不選物理和化學,選生物加歷史或者地理組合行不行?教師老李是高中老師,對這方面比較有研究,今天我就幫助有類似想法的家長回答一下這幾個問題,僅供大家參考。
  • 男生學醫好還是學計算機好?不學化學可以學臨床醫學專業嗎?
    醫學類專業與計算機類專業都是當下的熱門專業,不僅學生畢業之後容易就業,而且薪資待遇也是非常不錯,都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但結合二者的學習內容以及職業發展軌跡來看,也是各有利弊。那麼男生學醫好還是學計算機好?如果不想學化學的話,還可以學臨床醫學專業嗎?一、男生學醫好還是學計算機好?
  • 我想學醫,一定要選學物理嗎?
    近日,後臺有同學留言問小高選科分班的事,她說自己想學醫,但選歷史+生物+化學是否可行?因為物理成績不好,所以想選歷史,但又想學醫,這樣行不?在廣東省2021年新高考「3+1+2」模式下,由於物理或者歷史是必選的,要求學生二選一,所以物理幾乎成了所有醫學院絕大多數專業的必選學科。
  • 想去日本學醫,你得先了解這些……
    尤其是學醫的同學,問到【學醫是怎樣的體驗】時,有位同學的回答成功吸引力了我的注意力:他說的短短三行字,已經感受到了同學的無奈與彷徨,以及學醫路途的漫長圖片但是今年,通過這次疫情下發生的感人故事,一想到這群救死扶傷的醫護人員,我們的敬意也油然而生~由此,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想加入這份神聖的工作中。眾所周知,日本的醫療業十分發達。
  • 一名醫學博士的自述:學醫十年,我卻還不是醫生……
    但這條消息,意味著我,要想成為一名醫生,還要規培3年。我默默嘆了一口氣,扔掉了手機,回想起了自己十年的學醫生涯。「坑爹」測試高中的時候,學業非常繁重,一模、二模、三模接踵而至,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了解將來可能學習的專業。
  • 溫醫大版手繪解剖圖走紅 每個學醫的都是隱形畫家
    記者發現,溫醫大學生的這些手繪作品中,除了「高大上」範兒,也不乏文藝小清新風:支氣管如同樹根,下面綠色的葉子代表呼吸到的新鮮空氣,「讓支氣管的每一分支都浸潤綠葉的芳香」;寫實的心臟邊上盛開一朵嬌豔的玫瑰,「心花怒放大概就是這樣的場景吧」……不少網友感嘆:「原來每個學醫的都是隱藏的畫家!」「看著這些手繪,居然一點都不可怕,還有點兒萌萌噠的感覺。」「不怕學霸有文化,就怕學霸會畫畫!」
  • 大學想學解剖專業,有什麼推薦的專業?
    如果你考進了醫科大學,學醫的話無論什麼專業,都要學習人體解剖學。人體解剖學的課程是研究正常人的人體結構,它分為系統解剖學,局部解剖學和斷層解剖學等。其中斷層解剖學是影像專業主要研究的,因為他們要做CT。只是除了臨床和婦幼專業要親自解剖之外,其他的專業可能是解剖的機會不是很多。
  • 那些選擇學醫少年的故事 現實中男女版「姜暮煙」要經過多少努力...
    「太苦」「太累」,面對很多長輩們這樣的聲音,甚至有同學迫於家庭壓力最終放棄學醫,倪強有一句在很多人面前說爛了的話:現在的自己並沒有想太多別的,只要能見到別人的生命自己的手中變得更加鮮活,就覺得值得去做。 說到醫鬧,這位理想堅定的少年說,其實他也是有些擔心的,因為如果真的能成為醫生,他沒有辦法去改變周圍人的做法,「我其實也不知道人們對醫患關係的認識會有怎樣新的發展。
  • 高校學生手繪解剖圖走紅,網友:被學醫耽誤的靈魂畫手
    醫學生們用線條和色彩勾勒出了人體主要部位和器官,器官在他們的筆下不再枯燥,似乎還很「俏皮」。級臨床醫學專業本科1班)標題:頸部右側面肌肉,血管和神經作者:蔣志強(2018級臨床醫學專業本科7班)標題:枝繁「腎」茂作者:彭茂節(2018級臨床醫學專業本科9班)標題:心花盛開作者:費佳雯(2018級預防醫學專業本科2班)標題:內在美作者:李沂軒(2018級護理學專業本科4班)網友:被學醫耽誤的靈魂畫手
  • 高中生想學醫,這些「偽醫學」專業儘量別選,畢業無法當醫生
    整體來看,雖然網上一直流傳著學醫困難、辛苦的話語,但是因為醫生治病救人,不僅偉大、並且非常的重要,是社會不斷發展過程中,不必可少的一個職業,所以才會有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這個專業。
  • 不如去學醫,全國最好的幾所醫科大學推薦
    這句話多是醫學生發牢騷說出來的,因為醫學生的學習任務繁重,並且學制較長,且工作過程中充滿了艱辛與不被理解,所以很多醫學生都不喜歡自己的專業。但是要知道,世上永遠不會失業的職業之一就有醫生,由此可見學醫就業的穩定性有多高。所以如果是為了以後的生活著想,學醫其實是一件很不錯的事。
  • 文科女生,學法學還是醫學?學姐:學霸學法,學渣學醫
    有人問,自己是位文科生,喜歡法學和醫學,想知道學醫好一點還是學法好一點。學醫和學法對不同的人來說,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我先說結論,學霸學法學好,普通人學醫學好。其實原因在於,法學如果要就業好,比如進入紅圈所、知名大律所、中央部委機關工作,那就需要學霸,各方面極為出色。學校層次好,著名法學院的畢業生;學歷高,研究生以上;學生在頂級名校裡還是學霸,有律師資格證,等等。這些人的就業就不愁。下圖是中國政法大學去知名律所就業人數的統計。
  • 中山大學醫學院:打造中大醫品牌,促進學生學業發展和升學深造!
    學院緊緊圍繞學校的十二字人才培養目標和營造「學在中大,追求卓越」的學風,結合醫學生的特點,按照新生從入學到在校學習的時間軸,以「迎進來、帶起來、邁出去」的模式來開展學生工作,充分發揮黨團班一體化建設和雙班主任制度的優勢,將學生的日常培養工作貫穿於學生大學五年期間,通過傳幫帶,努力讓學生做到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學習、自我成長。
  • 女生學醫,選哪些專業更好就業?這8個專業更易就業,20考生參考
    女生學醫,選哪些專業更好就業?這8個專業更易就業,20考生參考女生學醫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因為醫學專業相對就業穩定,屬於技術性專業,畢業後,一旦上崗,就不會遭到失業的困擾,加之就業渠道比較多,只要技術過硬,可以去公立也可以去私立醫院,不需要各種應酬,對於性格恬淡或者內向的女生來說很合適,那麼學哪些專業更好就業呢?
  • 醫學生的苦和累,問你值不值?
    最近有條資訊給了小編新的震撼。雲南省2018年醫藥類高校畢業生雙選會上,有公立醫院開出100萬的安家費!高薪招聘醫療人才。我以前知道的醫學博士安家費,一般都是30萬,40萬多的。國家重點985和211大學會高高點50,60萬吧。而這次的100萬招博士,我突然覺得學醫很值的感覺。
  • 孩子想學醫,選科時物理和化學有啥區別?老師:有!不是隨便說說
    新高考改革,無論是3+3模式,還是3+1+2模式,報選選科時都有無數種組合。這一度讓很多家長和孩子們頭疼,這麼多組合,到底該怎麼選?眾所周知,醫生是一個偉大而又崇高的職業,承載了治病救人、救死扶傷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