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萬高薪招醫學博士!醫學生的苦和累,問你值不值?

2020-11-28 阿豐說教育

最近有條資訊給了小編新的震撼。雲南省2018年醫藥類高校畢業生雙選會上,有公立醫院開出100萬的安家費!高薪招聘醫療人才。我以前知道的醫學博士安家費,一般都是30萬,40萬多的。國家重點985和211大學會高高點50,60萬吧。而這次的100萬招博士,我突然覺得學醫很值的感覺。

醫學博士

搞笑的是臨近當天中午,還沒有一份博士投到該醫院。重金吸引人才,卻沒有人來應聘,這是為什麼呢?我覺得是博士生的眼界不一樣。博士生是我國最高學歷了,在它人生的前30年,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學習,學習醫學。等到了畢業,想有個更好的發展,想去大城市,而且大城市的工資也高,他肯定選擇大城市啊。

大城市

今天的一條新聞我看了很開心,西安今天開放人才政策,憑學生證可以落戶西安,這可是大手筆啊,直接把戶口遷到了大城市。看來大城市現在人才搶奪也是很拼的。而一個醫學博士又是人才中的的人才,大城市不會讓他溜走的,在學校的時候放出校招了,醫學博士又怎麼回去小地方呢。

說醫學生苦,這個是公認的,說到哪兒也是。在家裡,家裡有人當醫生的勸自己的小孩不要當醫生。在學校,開學第一天,老師就說了,要有心理準備啊,堅持,堅持,再堅持。我覺得學醫還好,就是背的多,特別是到了期末的時候,整個人都是漂漂的,感覺頭腦裡全是知識。我不會讓別人拍我的頭,怕把我的知識給拍走了。

醫學人才

再苦再累,也要堅持。看到醫學博士的補貼,心理多少有點安慰。好像我們醫療人才的春天來了,醫院給醫生開100萬的安家費,是看重醫生的技術,知識。醫生在社會的價值得到了體現,公立醫院率先開始重視的話,醫生的條件會越來越好。雖然醫鬧事件一直都有發生,但我堅信,國家一定會有好政策出臺的。

醫學生

一般專業是學4年,而醫學專業普遍是5年。這5年時間的本科知識基礎教育,還有3年的研究生,3年的博士,才是博士畢業。我給大家算一算費用。普通本科生4年後可以工作,醫學生博士要多7年才能畢業,而且每年家裡還要給1000元的生活費。用100萬除以7再除以12大約是1100元,減去1000是10000元的月工資。照這樣算,好像是挺對的,可是總感覺不對,網友們怎麼看?

招聘人才

喜歡阿豐的文章,可以點讚,關注,分享!你覺得100萬招醫學博士值不值?歡迎在下面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

相關焦點

  • 都說學醫苦,誰解其中味?一名在讀博士醫學生說……
    從醫學生到醫生,在這條漫漫長路上,不知道這期間有多少人在硬著頭皮學下去,又有多少人選擇了放棄。 都說學醫苦,到底苦在哪裡?除了上述的時間成本高之外,學醫還是一件十分無助的事情。 首先,跟其他專業比起來,醫學課業十分繁重。對於醫學生來說,完全沒有高中老師所說的「上了大學就好了」。
  • 華科博士201萬,西安交大本科生100萬!華為天才少年校招薪資曝光
    其中,發表在OSDI』2018和MICRO』2018上的論文,分別成為了華科歷史上首篇計算機作業系統、計算機體系結構頂級會議論文,實現了華科在這些領域中的零突破。用左鵬飛自己的話就是:一個高水平的博士畢業生,需要是一個領域裡首屈一指的專家,所有人提到這個領域都會想到你的名字。而在臨近畢業之際,華為並不是唯一一家向左鵬飛拋出橄欖枝的企業。
  • 博士畢業之後,一年的收入有多少?
    我僅根據博士剛畢業找工作的情況來談,這樣會稍微具備可比性。 首先,不同專業有很大差別。金融、房地產、計算機、網際網路等熱錢流入的領域,相關專業博士找工作普遍收入更高,年薪25萬+。如華為2017年在清華招博士,公開給出的年薪30萬+,而給計算機專業博士更開出45-50萬的高薪。
  • 家長問:醫學裡面最吃香的是哪個專業?五年制、八年制分清楚沒?
    其實相對於其他醫學類專業而言,臨床醫學類專業算是最吃香的了,畢竟就業面最廣嘛!臨床醫學除了有五年制的,還有七年制和八年制的。我們常說的七年制也就是本碩連讀這種,現在已經很少了,基本上是停招了。那麼八年制的醫學,只有大牛學校才有,重慶這邊的重慶醫科大學有兒科學是八年制。
  • 南寧一火葬場高薪招抬屍工30人,日薪高達1300元?
    今年由於特殊的原因,很大部分人都在處在一個失業的狀態,有的已經連續半年都沒有工作的大有人在,各行各業都有著不小的衝擊,特別是旅遊和餐飲這兩大行業,今年是最難度過的一段特殊時間了,於是一些所謂的「高薪」招聘工作就吸引著很多人前往一探究竟。
  • 聽聽老師怎麼說,聽完醫學生哭了!
    醫學生學習到底有多累?大學學醫學,期末考勝似高考。從學習的角度來說,醫學生要學的東西很多,分析化學、生理學、物理化學、無機有機啊等等一些生物、化學學科,這些書非常的厚,自然記起來、學起來就非常的難。有人做了這樣一個對比,我國的四大名著,《紅樓夢》一本書僅有73萬字,最長的水滸傳也僅僅有96萬,而醫學生所學的課本,生理學這門課是122萬字,生物化學是125萬字;從這樣的對比來看,也突出了醫學生所學的課之多、之厚。醫學生時間成本?工作性價比?風險高低?
  • 一名醫學博士的自述:學醫十年,我卻還不是醫生……
    也是,對於一個計程車司機和一個普通售貨員而言,他們眼中最穩定、收入最高的職業就是醫生了吧。「我偏不」,青春期的孩子天生逆反,說不上什麼理由,就打心眼裡覺得學醫是因循守舊,是他們老古董的思維。但真要問自己想學什麼,卻怎麼也答不上來,畢竟自己的桌子上除了教輔書和試卷之外,最多也就兩本《意林》和《讀者》這種雞湯雜誌了。
  • 想學臨床醫學,「5+3」一體化和八年制,你還傻傻分不清楚嗎?
    近幾年醫學專業,都是考生們報考的熱門專業。醫學專業雖然比較辛苦,但是對於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我是非常建議去讀醫學的,因為去其他行業,有可能會導致將來階級滑落,而醫學專業,只要你讀出來,這個行業是非常穩定的,並且隨著醫齡的增長,相應的社會資源、人脈、社會地位,都會提高。
  • 苦讀8年醫學,他為什麼拿了博士學位卻放棄從醫?
    8年前,羅鶴以很高的高考分數,報了上海這所大學醫學院的八年制,不止他們學校,當時八年制醫學生的錄取分數,在各醫學院校都位居各專業的前列,招收了最優秀的一批高中生。八年制順應了中國醫療人才層次提升的大趨勢,也確實參與到了歷史的進程,做出了很大貢獻。2002年時,中國146萬多執業醫師中,大專、中專及以下學歷的超過60%,有博士學歷的0.6%,不超過9000人。
  • 醫學生不配得到關懷?醫學生:不僅沒關懷,我們連頭髮也不配擁有
    醫學生不配得到關懷?醫學生:不僅沒關懷,我們連頭髮也不配擁有大家好,說到考試月份最慘的是什麼專業?醫學科必須擁有姓名,本以為通過大學入學考試,來到了我夢想中的大學,但是我剛入坑,噩夢就開始了,可怕的是每次考試都會像大學入學考試,書,整本都是是重點,醫學生也非常絕望,每次要考試都想「當場去世」。醫學生鼓起勇氣問了老師有沒有重點,醫生說:「病人會按重點生病嗎?」醫學生真的很慘,可是還不配得到關懷,就連多喝熱水的關懷都不配得到。
  • 浙大90後女博導獲100萬獎金:風光的背後,都是血與淚
    9月9日,阿里巴巴達摩院頒布青橙獎,10位青年科學家分享1000萬的獎金。 而來自浙江大學的美女博導趙保丹是唯一入選的女科學家,收穫100萬現金。,就知道她拿到這樣的成績和待遇,是完全公平的,也是自己一步步奮鬥出來的。
  • 讓醫學生們又愛又恨的醫學生實習和規培
    ,作為醫學生課程表上一項重要的教學計劃,執行相當一段時間了。勤奮、悟性高的實習生,一年實習期下來,不僅將理論知識轉化為臨床技能,還培養臨床思維,醫學專業知識技能有了質的飛躍。時至今天,每年實習的醫學生數量劇增,遠大於教學實習醫院實際能容納的數量,每個科室的實習生如過江之鯽,僧多粥少。
  • 學醫到底有多「苦」?來自醫學生前輩的忠告,想學醫的學生要了解
    那麼這幾所院校,首先醫學類還有師範類、警校和軍校都對應的職業都比較好,平切社會的需要比較高,就業率也會比較好。第二個原因:發展前景好這幾個職業除了比較好就業之外,也有著比較好的發展前景,基本上都是屬於經驗越高,薪資和待遇也會越高的職業,所以才會成為每年高考填報志願的大熱門選項。學醫到底有多「苦」?
  • 大學最累的專業是什麼?法學第三,建築第二,第一無人不服!
    而有些專業就不同了,專業課累不說,上完課你還不能休息,還得繼續學習!今天咱們要說的就是大學中流傳已久的最累的三個專業,不知道有沒有你的專業呢?三、法學。法學最重要的是有著很多的法學典籍以及案例參考,在同一案件中,可能涉及到的法律知識要翻十幾本書。一到期中考試或者期末考試,複習是根本停不下來的。二、建築。
  • 「醫學生在建設和諧醫患關係中的使命與擔當」(網絡)研討會召開
    醫學生作為未來的醫學工作者,其認知水平、態度、覺悟及使命擔當,關係著和諧醫患關係建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當代的醫學生是未來健康中國建設的中堅力量,不僅要有更好的醫術,更美的醫德,也要學會擔當,這是我們的光榮和責任。此次研討會以醫學生為主角,意義非凡。
  • 辛辛那堤兒童醫學中心招生物信息博士、博士後和訪問學者
    辛辛那堤兒童醫學中心招生物信息博士、博士後和訪問學者根據US-news-2019 報導,辛辛那堤兒童醫學中心
  • 在醫學類專業就讀是一種什麼體驗?
    有些科室確實就比較累,比如說普外科,骨科等等,這些科室的工作壓力就比較大。當然這也跟醫院有關係,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五年制與八年制的聯繫和區別 關於醫學,大家可能更關注的是成為醫生。但其實當醫生,專業是叫做臨床醫學。當口腔科醫生,專業是口腔醫學。
  • 累 收入地位不高 有輻射 影像科醫生的煩惱:我們就像影子
    回到家鄉後,他和幾個朋友開辦了浙江省首家第三方獨立醫學影像診斷中心。這是他看好的行業,「醫學影像需求很大,但大多公立醫院的影像科卻面臨招不到醫生的尷尬,而現有醫生的工作量已趨近飽和。」他說。一名資深放射科醫生對記者說:「對於運用醫學影像較多的放射科來說,現在全國約有七萬名放射科醫生,但實際需求起碼七十萬。」
  • 你也有隱秘的角落嗎?南昌大學大二醫學生文章獲《柳葉刀》「2020年...
    北京時間1月8日,國際醫學期刊《柳葉刀》發布2020年威克利·伍連德獎,今年的獲獎文章來自南昌大學的二年級醫學生韋芊。韋芊在她的文章《你也有隱秘的角落嗎?》中回顧了自己在新冠疫情時期所經歷的過程和內心的掙扎,《柳葉刀》發表評論認為這篇文章不僅讓每位醫療衛生工作者所作出的犧牲閃耀了光芒,而且還完美體現了中國所有醫務人員在開始接受醫學教育時所做的誓言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