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個釷基熔鹽實驗堆計劃2020年底在中國建成

2020-12-06 西部網

釷基熔鹽堆核能系統的核心設備——自然循環迴路。(中國科學院先進核能創新研究院供圖)

高效清潔的核能讓人又愛又怕,世界各國的核科學家們正專注於研製更安全高效的第四代核反應堆——釷基熔鹽堆核能系統。昨天,在上海市核學會成立40周年紀念大會上,中國科學院先進核能創新研究院院長徐洪傑透露,我國已在實驗室規模全面掌握這一全新領域的核心技術,相關產業鏈雛形基本形成,預計將於2030年後在全球率先實現商業應用。

目前,世界首個兩兆瓦液態燃料釷基熔鹽實驗堆已在推進中,計劃於2020年底建成,下一步還將繼續建設100兆瓦示範堆。這標誌著中國正引領全球熔鹽堆研發。

溫度超過預定值,核反應立即終止

長期以來,核電站主要採用的是以鈾-235為核燃料的壓水堆核電裝置。儘管科學家、工程師採取了種種防護措施,一旦發生反應堆事故,往往會對周邊居民和環境造成十分嚴重的影響。作為清潔能源的核能發展,因此一直充滿了爭議。

不過,隨著科技的發展,更安全、更清潔的核燃料釷逐漸發展起來。同時,反應堆的冷卻劑也由水變成了複合型氟化鹽——這意味著核電站不再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資源,核電站也不再只能建在濱海地區。這種新一代核能反應堆就是釷基熔鹽堆。

2011年,中國科學院部署啟動「未來先進核裂變能——釷基熔鹽堆核能系統」(TMSR)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實驗堆選址甘肅武威。

據悉,這種核反應堆具有結構簡單、可在常壓下運行、燃料「雜食性」強等優點。「當反應堆內溫度超過預定值時,設在底部的冷凍塞會自動熔化,攜帶核燃料的熔鹽全部流入應急儲存罐,核反應立即終止。」徐洪傑說,作為冷卻劑的氟化鹽在冷卻後就變成了「一塊大鹽巴」,既不容易洩露,也不會汙染地下水。而且釷基熔鹽堆能穩定運行幾十年,經過充分燃燒後,理論上其產生的核廢料僅為現有技術的千分之一。

在武威,這座實驗室堆將建在地下十米處,這好比是給反應堆罩了一重金鐘罩,從而完全隔絕輻射。這一技術成熟後,也可應用於城市、戈壁、沙漠、海島等多種地貌環境。

設計研發及裝備製造基地設在上海

為了將釷基熔鹽堆核能系統從圖紙推向實際應用,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等十家科研單位和高校的700多人,進行了七年多的攻關。

「我們在上海完成基礎研究,從材料工藝起步,在國內相關材料領域幾乎為零的背景下,逐步提升到國際水平,並全面掌握了熔鹽堆特需關鍵裝備的製造技術。」徐洪傑透露,我國已在釷基熔鹽堆研發上取得146項技術成果,形成近3000篇技術報告,申請發明專利達202件。如今,關鍵材料已全部國產化,關鍵設備均由國內廠家自主研製。

下一步,研發團隊還將開展多功能小型模塊化釷基熔鹽堆設施及十升級幹法批處理研究設施的研製,這將是釷基熔鹽堆整個研發鏈條上承上啟下的重要一環。未來,該先導專項將形成這一新型核反應堆的設計研發、冷實驗平臺和主要裝備製造基地在上海、實驗與示範應用基地在甘肅的創新格局。按計劃,2030年至2050年間,釷基熔鹽堆將可實現商業應用及可持續發展。

(原標題中國正引領全球第四代核反應堆研發!世界首個釷基熔鹽實驗堆計劃2020年底建成)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釷基熔鹽堆——跨越半個世紀的中國夢
    釷基熔鹽堆的釷基是什麼概念?顧名思義釷基熔鹽堆是希望把「釷」[1]用作核燃料,以實現釷資源的利用。我們看一組數據,1千克的釷裂變產生的能量相當於3500噸標準煤燃燒產生的熱量,由此可見,釷的燃效是非常高的。另外一點,我們國家貧鈾富釷,目前我國已經探明的釷儲量處於世界第二位,可見中國的釷資源是非常豐富的。
  • 釷基熔鹽堆材料發展戰略
    本文選自中國工程院院刊《中國工程科學》2019年第1期作者:周興泰,李志軍,陸燕玲,黃鶴飛,賀周同,戴志敏,徐洪傑來源:釷基熔鹽堆材料發展戰略 [J]. 中國工程科學,2019,21(1): 29–38.摘要:作為第四代核裂變反應堆之一,熔鹽堆由於其高的能量轉換效率、固有安全性、適合釷燃料的利用等優越性,在世界範圍內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 中國將在甘肅進行一超級計劃,計劃2020年建成... 讓全世界炸開鍋!
    世界首個釷基熔鹽實驗堆計劃2020年底在中國建成 釷基熔鹽堆核能系統的核心設備——自然循環迴路。(中國科學院先進核能創新研究院供圖) 高效清潔的核能讓人又愛又怕,世界各國的核科學家們正專注於研製更安全高效的第四代核反應堆——釷基熔鹽堆核能系統。
  • 上海建工大力與上海應物所合作研發釷基熔鹽堆技術
    熔鹽堆是唯一使用液態核燃料的核反應堆,具有高溫輸出、常壓工作、無水冷卻、核廢料少和本徵防擴散等特點,是下一代核能——「四代堆」的熱門候選堆型,也是國際公認唯一有可能實現釷燃料高效利用的堆型。我國釷資源極其豐富,研發釷基熔鹽堆,實現釷資源工業應用,有助於我國實現能源獨立。
  • 熔鹽堆卷「釷」重來,40年來的首次實驗或開啟第二核紀元
    給人希望的則是,自1976 年之後,中斷了 40 年的熔鹽堆研究終於迎來首次實驗:荷蘭核研究及顧問公司(Nuclear Research and Consultancy Group,NRG)於近日進行了釷基熔鹽反應堆實驗。
  • 重鑄美國橡樹嶺核夢想:熔鹽堆卷「釷」重來,40年來的首次實驗或開啟第二核紀元
    經過確認之後,此次是朝鮮在其豐溪裡核試驗基地進行了一場氫彈地下核爆實驗,這次實驗讓周邊地區再度陷入緊張。給人希望的則是,自1976 年之後,中斷了 40 年的熔鹽堆研究終於迎來首次實驗:荷蘭核研究及顧問公司(Nuclear Research and Consultancy Group,NRG)於近日進行了釷基熔鹽反應堆實驗。
  • 中國大力發展的熔鹽反應堆有何神奇之處
    2017年末,根據中科院官網介紹,中國有望在2020年前後於甘肅建成2個熔鹽堆。由於化石能源終將耗盡,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可以替代化石能源的新能源,而在眾多新能源中,核能被很多專家認為是比風能、太陽能更具潛力和發展前景的新能源。
  • 中國研發新型熔鹽核反應堆 低成本還更安全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近日,有媒體報導稱中國計劃在甘肅省建立兩座熔鹽反應堆,該消息迅速引發俄羅斯關注。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昨天(8日)報導,在核能領域,此類反應堆或開啟新紀元。在此類反應堆領域,目前世界上有幾個研究規劃,若干技術初創團隊正從事研發工作。其中,中國於2011年在著名學者江綿恆的領導下,啟動了釷基熔鹽核反應堆項目。
  • 荷蘭完成首項鹽輻射實驗:研究釷成為下一代核反應燃料可能性
    據《新科學家》雜誌官網27日消息,荷蘭核研究所近日進行了下一代熔鹽核反應堆的第一次實驗,這是半個世紀以來的首次實驗,在探索釷燃料為下一代核反應堆提供動力的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 【中國科學報】我國鉛基快中子反應堆研發獲重大突破
    記者從中科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獲悉,由該所先進核能研究團隊(以下簡稱FDS團隊)牽頭的「麒麟一號」中國鉛基快中子反應堆研發工作近期取得重大突破。該團隊設計研發的世界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鉛基堆冷卻劑技術綜合實驗迴路」和「鉛基堆冷卻劑氧測控技術」日前通過成果鑑定。
  • 中國再次發現能源寶藏,儲能驚人,夠中國使用兩萬年!
    而核能的和平利用又是一項比較高科技的項目,所以世界各國的核能利用還並未普及。第四代核應堆的有6種反應堆型,其中釷基熔鹽堆被當做是未來核電反應堆的首選。顧名思義,釷基熔鹽堆是將釷當做核燃料,以複合型氟化鹽作為冷卻劑的第四代反應堆核能系統。而我國在釷基熔鹽堆的發展上頗有造詣,早在2017年我國就在甘肅開始建設釷基熔鹽堆核能系統,預計在2030年左右首次在全球實現商用。目前來說核能的技術有了,那麼核能所需要呢?
  • 頭條 | 港媒:中國研發新型軍用核反應堆
    港媒稱,從理論上講,這種技術能夠比現有的鈾反應堆產生更多的熱和能量,同時產生的放射性核廢料只相當於鈾反應堆的千分之一。對於中國來說,它也具備將釷作為主燃料的優勢。中國這種金屬的儲量在全世界位居前列。
  • 中國造熔鹽反應堆是為了搞核動力飛機?俄專家可沒這麼說
    近日,中國正在研發新型熔鹽核反應堆的新聞很熱,這都驚動了俄羅斯專家,俄羅斯專家瓦西裡·卡申認為,中國研發的熔鹽核反應堆可以用在艦船甚至戰機上,媒體一聽到用在戰機上,大肆渲染,實際上俄專家只是說可以二字,不過,核動力轟炸機製造問題已經再次擺在桌面上。
  • 2020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氫能技術部崗位招聘1人公告公告...
    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是成立於1959年的國立綜合性核技術科學研究機構,以基於先進核能(釷基熔鹽堆核能系統)的先進能源科學技術為主要研究方向,兼顧核技術在環境、醫學、材料等領域的應用研究,致力於熔鹽堆、釷鈾燃料循環、核能綜合利用等領域的關鍵技術研發,以期將研究所建成我國獨具特色、不可替代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研究機構。
  • 中國謀劃一超級技術讓全球刮目相看,美俄也懂原理,但從未成功
    而在最近幾年,美國、英國、法國等國家也對第四代核能的研發展開了探討,第四代核能包含6種堆型,分別是熔鹽堆,氣冷快堆,鉛冷快堆,鈉冷快堆,超臨界水冷堆,超高溫堆。在這6種堆型中,熔鹽堆備受關注,因為其優勢非常明顯,具有經濟效益高、功率高、安全性高、產生廢料少的優點,所以熔鹽堆也被確定為第四代核反應堆的優先發展方案。
  • 中國首座純鉛冷卻劑實驗迴路建成—新聞—科學網
    純鉛冷卻劑實驗迴路 科學網訊(記者 李瑜)日前,記者從中科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核安全所」)獲悉,該單位在鉛冷快堆冷卻劑技術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建成了中國首座純鉛冷卻劑實驗迴路。研究團隊克服了結構材料選型、高溫不透明流體測量、氧濃度測控等系列技術難題,建成的純鉛冷卻劑實驗迴路運行溫度可超600℃,具備開展鉛冷快堆結構材料腐蝕、冷卻劑熱工安全特性及反應堆關鍵設備驗證的能力,可為鉛冷快堆設計與研發提供工程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