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最新治療方案綜述:哪些藥物最可能成功?哪些可能被淘汰?

2021-01-09 騰訊網

SARS-CoV-2 是一種單鏈 RNA 包膜病毒,可通過刺突(S)蛋白與宿主細胞的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受體結合,受體結合後,病毒顆粒在跨膜絲氨酸蛋白酶 TMPRSS2 的輔助下進入細胞,在宿主細胞體內合成編碼複製酶-轉錄酶複合物的病毒多聚蛋白和結構蛋白,並依賴 RNA 聚合酶複製出新的RNA,從而完成了病毒的組裝和釋放(圖)。

SARS-CoV-2 的這一生命周期為抗 COVID-19 的藥物研發提供了潛在的靶點,如病毒複製依賴的 RNA 聚合酶、病毒入侵宿主細胞、免疫調節通路等。當前,COVID-19 的藥物或疫苗研發思路主要是利用這些機理來設計的(表)。

SARS-CoV-2病毒的生命周期和潛在藥物靶標的簡化圖

COVID-19的某些建議療法或輔助療法的作用機理和主要藥理參數

本文根據藥物或疫苗設計的思路,系統梳理了當前針對COVID-19的熱點研發藥物或治療方案。

01

抑制RNA病毒的複製

以 Remdesivir 為代表的這類藥物可以通過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來阻礙病毒在宿主細胞內的繁殖。

Remdesivir

吉利德的Remdesivir(瑞德西韋)是目前被認為最有治療希望的藥物,最初是用於治療伊波拉病毒,現已被 FDA 授予治療新冠肺炎的孤兒藥資格,後吉利德迫於壓力撤銷了這一授權。

此前,《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首次公布Remdesivir以「同情用藥」方式治療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試驗結果,初步表明該藥可能具有一定的療效,還需進一步的試驗證實。同時,試驗結果顯示此藥物的毒副作用相對較大。(Compassionate Use of Remdesivir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Covid-19)

Favipiravir(T-705)

Favipiravir(T-705)是一種嘌呤核苷酸的前藥,可以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目前,Favipiravir的大多數臨床前數據是針對伊波拉病毒和流感病毒的,有限的臨床試驗支持Favipiravir有治療COVID-19的療效,並且具有輕微的不良反應,但總體耐受性良好。

EIDD-2801(NHC)

FDA批准進入臨床試驗的EIDD-2801(NHC)也是一種核苷類似物,可以抑制RNA病毒的複製。研究表明,EIDD-2801不僅可以減少肺中SARS-CoV-2病毒載量,而且還能抑制Remdesivir的病毒耐藥性,兩種藥物聯用或可解決耐藥問題。

Lopinavir / ritonavir(洛匹那韋/利託那韋)

Lopinavir / ritonavir(洛匹那韋/利託那韋)是FDA批准的用於治療HIV的藥物,它通過抑制3-胰凝乳蛋白酶樣蛋白酶表現出對其他新型冠狀病毒的體外活性。在武漢新冠肺炎爆發的早期,由曹彬教授的研究團隊率先使用洛匹那韋/利託那韋組合治療COVID-19患者。此前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臨床試驗結果表明,使該組合藥並沒有為嚴重COVID-19成人患者提供顯著益處。

洛匹那韋–利託那韋組與標準治療組的至臨床改善的時間沒有差異(中位時間,16天 vs 16天;HR 1.31;95%CI 0.95 to 1.85;P=0.09)

02

阻礙病毒入侵宿主細胞

SARS-CoV-2 入侵人體細胞時,其表面的 S 蛋白起了關鍵作用。S 蛋白通過受體結構域(RBD)與人體細胞上的受體ACE2相結合,這是啟動感染的第一步,也是中和抗體及疫苗研發的重要靶點,針對ACE2靶點的代表藥物有氯喹和羥氯喹。

氯喹和羥氯喹

氯喹和羥氯喹是治療瘧疾、系統性紅斑狼瘡和類風溼性關節炎等慢性炎性疾病的藥物,已被FDA緊急批准用於治療COVID-19。氯喹和羥氯喹主要通過幹擾宿主細胞上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的糖基化、抑制蛋白水解和內體酸化來阻礙病毒進入宿主細胞。此外,還可以減弱細胞因子的產生以及抑制宿主細胞的自噬和溶酶體活性,從而具有免疫調節作用。

國內使用氯喹已成功治療100多例COVID-19病例,顯著減輕了患者的臨床症狀。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羥氯喹治療COVID-19隨機對照 RCT 臨床試驗:用藥5天後羥氯喹組患者臨床康復時間明顯縮短,發熱、咳嗽症狀緩解更快(p

近期法國採用羥氯喹治療COVID-19的一項臨床試驗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且該試驗表明羥氯喹中和阿奇黴素聯用比單一使用羥氯喹治療的效果更好。但是,由於樣本量較小、用藥可能提前終止(由於病情惡化或藥物耐受等導致)、安全性結果未證實等因素,此類藥物的治療作用仍有待驗證。

此外,近日關於氯喹和羥氯喹無效的研究也有不少,爭議不斷,是否有效仍需要大樣本量臨床數據進一步驗證。

甲磺酸卡莫司他

日本的用於治療胰腺炎的甲磺酸卡莫司他,也有類似的作用機制。它通過抑制宿主細胞的絲氨酸蛋白酶TMPRSS2來阻止冠狀病毒進入宿主細胞內,這或許能成為一種新的藥物靶標。

03

輔助治療

在沒有針對SARS-CoV-2的可靠治療方法的情況下,針對COVID-19患者症狀的輔助療法仍然是主要的治療手段,目前有3種重要的輔助療法,即皮質類固醇,抗細胞因子或免疫調節劑以及免疫球蛋白療法。

皮質類固醇

使用皮質類固醇的基本原理是減少肺部的宿主炎症反應,但是可能會導致急性肺損傷和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還會延遲病毒清除和增加繼發感染風險。由於皮質類固醇的副作用以及臨床使用效果尚未得到有效證實,目前的建議是臨床試驗之外不要常規給予COVID-19患者全身性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病毒性肺炎。

抗細胞因子或免疫調節劑

COVID-19 患者可能會出現「細胞因子風暴綜合症」,即機體內過度產生免疫細胞及大量的細胞因子(包括白介素(IL)-6,TNF和幹擾素γ等),導致免疫系統激活到極限程度或者失去控制從而攻擊患者自身,引起患者臟器損傷。細胞因子IL-6 的水平與細胞因子風暴的發生和嚴重程度密切相關,是預測 COVID-19 嚴重程度和死亡率的重要指標。

針對IL-6的單克隆抗體理論上可以抑制細胞因子風暴的發生。羅氏公司用於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的IL-6受體拮抗劑Tocilizumab已被納入我國的COVID-19診療方案,單獨或聯合使用Tocilizumab治療COVID-19嚴重肺炎患者的隨機對照試驗目前正在開展。已有的COVID-19患者的報告顯示,Tocilizumab可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實現快速退熱。

近期,牛津大學發表在《柳葉刀》上的一篇文章建議對COVID-19患者使用TNF(抗腫瘤壞死因子)療法。TNF是許多炎性疾病的有效靶標,TNF抗體已在嚴重的自身免疫性炎症疾病中使用20多年。COVID-19患者的血液和疾病組織中存在大量的TNF,因此作者建議在COVID-19患者住院期間應評估其抗TNF治療效果,防止患者病情加重。

免疫球蛋白療法

COVID-19康復患者的抗體可能有助於游離病毒和感染細胞的免疫清除,使用恢復性血漿或超免疫免疫球蛋白或許是另一種輔助治療方法。

2020年3月24日,FDA允許為危重COVID-19患者申請使用康復患者血漿中的抗體作為緊急治療方案。我國首次在JAMA期刊上報導了5例用恢復期血漿治療的COVID-19危重病人的非對照病例系列,結果表明給予包含中和抗體的恢復期血漿以改善危重病人的臨床狀況,由於樣本量和試驗設計有限,這些觀察結果需要在臨床試驗中進一步評估。隨著全球COVID-19康復患者的增加,這種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進一步驗證。

近期,Vir Biotechnology公司應用single B細胞技術從當年的SARS康復患者體內分離出一系列抗體,研究篩選出了兩個針對新冠病毒S蛋白的單克隆抗體S309和S306,其中和活性極高。

研究人員解析了 S309 與 SARS-CoV-2 S 蛋白胞外域的複合體結構,發現 S309 可以與 S 蛋白核心 N343 的糖基化緊密結合。這一糖基化在冠狀病毒家族十分保守,因此 S309 可以同時中和 SARS-CoV 和 SARS-CoV-2,但 S309 不結合病毒與 ACE2 受體結合位點。

研究進一步發現,S309 及 S306 抗體不僅可以與病毒結合,還可以通過 Fc 效應(ADCC,ADCP)激活 NK 細胞和單核細胞從而誘導免疫應答清除病毒感染細胞。這表明,S309 系列抗體不僅有很強的抗冠狀病毒活性,還可以激發免疫應答。

AbCellera、Regeneron、Ligand、ImmunoPrecise 和藥明康德等也採用了類似的技術獲得 S 蛋白的單克隆抗體。

04

刺激機體的免疫應答(疫苗類)

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爆發的最有效的長期策略是開發具有保護性免疫力的疫苗。但是,牛津大學的Raymond Dwek 教授認為,新型冠狀病毒的高度糖基化決定了這種病毒很容易變異,給疫苗的研髮帶來極大挑戰。目前,研究人員針對COVID-19的疫苗研發作了多方面的嘗試,包括核酸(DNA和RNA)疫苗、病毒樣顆粒、肽、病毒載體、重組蛋白等。

moderna 的 mRNA-1273 作為史上研發周期最短且直接跳過動物實驗進入臨床試驗的疫苗,通過體外轉錄合成,在體內編碼病毒的S蛋白,從而刺激宿主的免疫反應,這種mRNA疫苗不會進入細胞核內,沒有改變基因的風險,相比於傳統的DNA疫苗,其安全性更高且免疫原性更強,同時生產周期較短、合成成本較低,是一款值得期待的疫苗。據報導,Moderna招募的45名健康志願者的藥物測試將於7月或8月公布結果。

著名病毒學專家Michael Farzan組最近發表在bioRxiv上的一篇研究為疫苗研發提供了新的思路。該團隊發現用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RBD(RBD-Fc)作為疫苗給予大鼠注射,誘導了高效的抗體免疫應答。

該血清相當於100ug/ml ACE2-Ig(Ig與ACE2融合而成),這種方法是仿照Farzan組曾研究HIV疫苗的思路。更重要的是,大鼠免疫後血清不具有ADE效應(抗體依賴增強效應),這提示應用RBD疫苗直接免疫不會加重病毒感染。這項研究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疫苗接種方法,即RBD疫苗,並證明了該方法安全且有效。

參考文獻:

1.Pharmacologic Treatments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2.A highly conserved cryptic epitope in the receptor-binding domains of SARS-CoV-2 and SARS-CoV

3.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a potent sarbecovirus neutralizing antibody

4.The SARS-CoV-2 receptor-binding domain elicits a potent neutralizing response without 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

5.Vir Bio Identifies 2 Antibodies That Might Stop Coronavirus

6.Trials of anti-tumour necrosis factor therapy for COVID-19 are urgently needed

7.Treatment of 5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COVID-19 With Convalescent Plasma

相關焦點

  • 對抗新冠肺炎,新藥研發要面臨哪些挑戰?談一談藥物研發流程與抗...
    ,新藥研發要面臨哪些挑戰?在新冠肺炎肆虐的當下,人們都迫切希望新型特效抗2019-nCoV藥物儘快上市,以滿足疾病治療的需求,但任何一個全新藥物的成功研發與上市都要遵循科學嚴謹的流程。   抗病毒治療的策略  2019-nCoV不僅可以損害肺部,對消化、循環、中樞神經系統也具有攻擊性。
  • 科技部:蝙蝠是最有可能攜帶新冠肺炎的源頭
    (原標題:科技部:初步排除新冠肺炎來源與已知家禽家畜的關係,蝙蝠是最可能的源頭)
  • 科技部:初步排除新冠肺炎來源與已知家禽家畜的關係,蝙蝠是最可能...
    【環球網綜合報導】2月15日15時許,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藥物研發和科研攻關最新進展情況。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科技部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加大科研攻關力度的指示精神,及時梳理「新藥創製」、「傳染病防治」、「生物安全」等科技專項已有的科技成果。1月2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技攻關組成立,科技部會同國家衛健委等12個部門立即組成工作專班,並成立以鍾南山院士為組長的專家組,組織動員全國優勢科技力量開展攻關。
  • 《關於新冠肺炎患者的醫學營養治療專家建議》的解讀
    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工作中,要把維護患者良好營養狀況作為一項工作常規,把營養治療作為一線治療予以重視並落實。但是,營養治療應該選擇適應證,並非所有的新冠肺炎患者都存在營養風險或營養不良,因而也不是所有的新冠肺炎患者都需要醫學營養治療,因此,專家建議對所有新冠肺炎患者要常規接受營養診斷,通過營養診斷,找出需要營養治療的患者,實施精準營養治療。
  • 曹雪濤院士在《自然綜述-免疫學》發文,介紹新冠肺炎免疫病理與治療
    日前,曹雪濤院士應邀在《自然綜述-免疫學》(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發表題為「新冠肺炎的免疫病理及其對於治療的啟示」的評論文章,介紹了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與新冠肺炎患者的免疫病理特徵及其對於臨床治療的啟示,針對新冠肺炎免疫藥物的研發與潛在新靶點的發現與應用進行了總結與展望。
  • 川普鼓吹的抗瘧疾藥物治療新冠肺炎,可能會導致心臟猝死
    全球科研人員正在努力開發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也取得了一些進展,目前中國和美國的新冠疫苗已經在志願者身上試用,但距離真正得到疫苗可能還需要12到18個月的時間。在此期間,在全球範圍內已經有超過50萬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這一大流行正促使研究人員為新冠肺炎患者尋找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
  • 中醫藥如何防治新冠肺炎?上海兩位教授在重要英文期刊發表社論和綜述
    學界人士認為,這一社論和綜述,系統闡述了我國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的科學內涵,為未來新發突發傳染病的中醫藥防治探索了一條可行的路徑與方法,對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和中醫藥國際化具有重要意義。由於其病因學、流行病學和病理學的獨特特點,其診斷和治療都極具挑戰性。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和中西醫結合的成功經驗為中國迅速遏制COVID-19疫情作出了貢獻。為應對新冠疫情,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先後發布7版 COVID-19 診療方案,由第三版首次提出了中醫治療方案,此後幾版升級、修改中醫治療方案,更好地治療新冠肺炎。
  • 最新研究: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後,這些後遺症「可能很常見」
    5月11日發表的一篇新研究綜述顯示,重症新冠患者在住院期間出現譫妄、精神錯亂和躁動等症狀的情況很常見。 該研究稱,儘管仍需進行更多研究,但大多數患者在康復後可能不會出現長期精神問題。
  • 治療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的新方法:哪些藥物有希望?|EHJ綜述
    儘管在過去幾十年中,射血分數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的預後得到改善,但很多患者使用現有的治療方法仍然會進展為晚期心衰,因此需要新的治療方法來改變這一現狀。EHJ發表的一篇綜述討論了HFrEF治療的最新進展,並對未來方向進行了展望。作者認為,HFrEF治療在未來擁有更大的希望。
  • 劉昌孝院士:新冠肺炎治療藥物,發揮老藥新用與中藥優勢
    儀器信息網訊 近日,《中國抗生素雜誌》主編劉昌孝院士發表主編專論《認識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關注疫情防控藥物研發》,基於當前疫情的發展,劉昌孝院士團隊在專論中對冠狀病毒與新型冠狀病毒發生發展的認識、新型冠狀病毒的特性、疫苗預防、治療藥物應用和治療藥物研發等方面進行了綜述評價
  • 新冠肺炎藥物和疫苗進展如何?科學家來答疑了
    根據新冠肺炎應急需求,圍繞「可溯、可診、可治、可防」的防控需求,明確了臨床救治方案的優化和藥物篩選、檢測技術和產品、病毒病原學和流行病學、疫苗研發、動物模型構建這五個主攻方向。 目前已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在病毒病原和流行病學方面,初步排除新冠肺炎的來源與已知家禽家畜的關係,提出蝙蝠是最有可能攜帶新冠病毒的源頭。
  • 曹雪濤專訪 | 新發《自然》子刊評述文章,談新冠肺炎免疫病理和...
    曹雪濤專訪 | 新發《自然》子刊評述文章,談新冠肺炎免疫病理和治療啟示
  • 新冠肺炎:一氧化氮有望用於抗病毒治療
    研究人員認為吸入一氧化氮可能是一種有效的治療疾病的方法。 雖然全世界都在等待一種臨床證明的、廣泛可用的疫苗,但對於嚴重的新冠肺炎感染,我們迫切需要更有效的治療。 目前,唯一被批准的抗病毒治療方法是瑞昔韋,它可以縮短恢復時間對新冠肺炎住院的一些人來說。
  • 自然子刊探討新冠治療方案:老藥新用潛力如何?附藥物清單
    新冠肺炎暴發至今,尚無明確的特異性藥物或者疫苗可對付這一疾病。當地時間2月10日,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子刊《自然綜述·藥物發現》(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在線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主題圍繞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藥物開發和治療選擇。
  • 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全球臨床研究進展
    該研究提示,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hUCMSCs)的過繼轉移治療或可成為危重症新冠肺炎(COVID-19)患者十分具有潛力的療法,並且可與免疫調節劑等其他藥物聯合使用以增強治療效果。3月17日,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張新民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科研攻關組第一時間啟動了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臨床研究應急攻關項目。結果初步顯示,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患者安全、有效。4月14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冠肺炎藥物研發、疫苗研製等科研攻關進展情況。
  • 苦參鹼治療新冠肺炎大獲成功,讓我們在遙遙無期的疫情中看到了希望
    當地時間3月23日,世衛組織召開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總幹事譚德塞表示:從確診首例新冠肺炎到全球病例數量達到10萬花了67天時間,而達到第二個10萬僅用了11天,第三個10萬僅用了4天。新冠肺炎的蔓延速度,超乎了我們的想像。
  • 治療新冠肺炎,抗瘧老藥派上新用場
    治療新冠肺炎,抗瘧老藥派上新用場  中國科學家率先提出設想,針對氯喹的國際科研接力正在展開  3月28日,美國食藥監管理局(FDA)發布了一項針對新冠肺炎藥物的緊急使用授權,磷酸氯喹和硫酸羥氯喹可用於治療新冠肺炎
  • 三成新冠病毒樣本變異 新冠疫苗概念股有哪些
    針對有實驗室研究發現新冠病毒D614G變異可能導致病毒加速複製和加強其傳播性,世衛組織官員近日表示:研究顯示29%的新冠病毒樣本都出現了該變異;這不是新的變異,帶有該變異的病毒已在歐洲及美洲傳播。另據美媒報導,美國已經出現變異的新冠病毒,而且這些病毒變異之後傳染性增加了3-9倍,但毒性並沒有增強。
  • 肺癌患者的藥物治療,會出現哪些副作用?一出現副作用就要換藥?
    機構引進國際先進的治療指南、醫療流程及管理模式,集合國際化醫療及護理專家團隊,配置全球領先的腫瘤診斷和治療設備,採用多學科綜合診療及全病程管理的模式,提供集腫瘤預防、診斷、放療及化療為一體的高端綜合腫瘤診療服務,讓患者在離家更近的地方獲得規範化的癌症診療服務。  肺癌的治療手段有多少?常用藥物有哪些?
  • 以色列研發「雞尾酒」抗體藥物治療新冠肺炎患者
    2020-10-20 10:18:38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特拉維夫10月18日電 (記者毛黎)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研究人員日前表示,他們找到應對新冠病毒的「雞尾酒」抗體藥物,它既可以用於治療新冠肺炎患者,又可以幫助高危人群和抗疫前線人員預防感染。未來數月中,他們將對抗體藥物進行臨床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