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婦奶陣不足,是奶水分泌量不夠?別急著下結論,這些方面要注意

2021-01-19 J媽學堂

過來人都知道,在給寶寶餵奶的時候,有時候能明顯感覺到胸部肌肉在收縮,乳汁會直接噴出來,民間俗稱「來驚兒」。不少孕媽都吐槽過,剛開始給寶寶餵奶的時候,家裡老人會問有沒有「來驚」,還會捏一捏,要是發現不硬、還沒有來驚,就說「奶水不足」。

老人的想法很簡單,只有在奶水分泌充足的情況下,才能噴出來,量上面要是出現問題,壓力肯定不夠。

那麼,「來驚」到底是什麼呢?

它叫奶陣,學名噴乳反射(milk ejection reflex),簡單描述一下,許多人以為寶寶喝奶類似於我們叼著一根吸管,用力吸取奶液,其實沒那麼困難。人類在上千年的進化中,形成了一套對寶寶有利的哺乳機制,當孩子在吮吸奶水時,外力刺激會使得腺泡上的肌上皮細胞收縮。

這股收縮的力量會強行將乳汁擠出來,對外表現為噴射,也就是說,寶寶只需要刺激一下媽媽,就能獲取很多乳汁,不需要他們一直用力吸。

美國兒科學會研究顯示,當奶陣發生時,乳腺管直徑會膨脹2-4倍,以便乳汁大量湧出。奶陣平均持續時間在1.5分鐘左右,如果寶寶一直用力吮吸,持續時間會隨之延長。

當寶寶吮吸一側時,另外一側在激素作用下也會出現反應,但由於缺乏外力輔助,只有很少量的乳汁會噴出來,大多數還是會回到儲存區域。許多老人總是錯誤的認為,乳汁多,媽媽就會變硬,其實不然,正常情況下,應該是柔軟的,乳汁並不會讓其變成「充滿了氣的籃球」。

因此,通過奶陣來簡單判斷乳汁足不足,缺乏科學依據,不管足還是不足,其狀態都沒有太大變化。

當然,奶陣的重要性也無需多言,澳大利亞曾對母乳餵養進行過調查,其中有一項就涉及奶陣。數據顯示,奶陣的乳汁湧出量佔寶寶單次喝奶總量的60%-80%,也就是說,奶陣缺乏會延長寶寶的進食時間與難度,很有可能出現「吃不飽」的情況,畢竟對嬰兒而言,長時間用力吮吸可不輕鬆。

從某種角度來說,要是沒有奶陣,單靠蠻力喝母乳,遠比吸奶瓶要困難很多倍。

網友對於奶陣來臨時的切身感受

所有哺乳的媽媽都會奶陣,這一點毋庸置疑,它是人體進化本能,就像是膝跳反應一樣,不存在例外,也不受我們主觀控制。但是考慮到個人體質以及神經敏感度不同,媽媽們的感受也不一樣:

@1號網友:雖然知道有這麼個事情,但幾乎沒太大感覺,只有在擠奶的時候能明顯看到乳汁湧出量的變化。

@2號網友:有一種很奇怪的感覺,麻麻的,就像是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腿發麻的感受。

@3號網友:也不知道是不是我的乳汁太多了,奶陣每次都會讓我感覺很痛,就是那種脹痛,有一種要爆炸的錯覺。

正常情況下,每次哺乳都會來3-5次奶陣,第一次感覺最為明顯,之後根據每個人情況不同,感覺也不一樣。在剛開始階段,母乳分泌量與寶寶進食量平衡之前,奶陣會出現的比較頻繁,有時候光是聽到寶寶哭聲或者胸部受擠壓,就會產生出現奶陣。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食量的減少,供需達到平衡之後,情況會逐漸好轉,奶陣的次數明顯下滑,一般只有在給寶寶餵奶的時候才會出現。

奶陣次數明顯下滑,應該如何處理?

由於奶陣事關寶寶的進食,而食物又與其身體發育息息相關,因此,奶陣出現問題可不是小事。

1、是不是正常生理髮育規律

奶陣次數明顯下滑不一定就意味著有問題,也有可能是正常生理髮育規律,一般在寶寶3月齡左右,奶陣出現的次數就會明顯下滑。在寶寶不吃奶的時候,媽媽很少會來奶陣,所以,家長可以通過觀察孩子的吃奶、排便次數來判斷,奶陣是否出現了異常。

我們關注奶陣,主要是擔心孩子吃不飽,要是寶寶營養供給充足,其實不管來幾次奶陣都一樣。

2、媽媽的身體出現異常

如果女性胸部發育出現問題,比如乳腺管異常,肌肉組織病變等等,會導致奶陣動力不足,次數自然變少。此外,奶陣還與媽媽體內激素存在很大聯繫,若寶寶喝奶的時候咬破媽媽皮膚,導致每次哺乳都產生痛感,也會抑制催產素的分泌,導致奶陣頻率下降。

大家一定要多關注生理上的病變,雖然沒有直接證據表明,生理病變會導致母乳質量下滑,但人們普遍不支持病變女性給寶寶餵母乳,尤其是哺乳系統上的問題。拿母乳餵養為藉口,強行冒這個風險,很明顯不值得。

其實不管是母乳還是奶粉,效果都差不多,差異確實存在,但沒有大家想的那麼誇張,孩子未來如何,關鍵還是在於後天培養。

3、寶寶錯誤的進食習慣

有些孩子,喝奶都不老實,喝幾口就歇一歇,或者叼著一直拽,拿來磨牙等等,這些習慣都會傷害到媽媽,讓她們產生不適感。當疼痛的刺激感壓過哺乳反饋時,她們身體裡面的腺體就會發生紊亂,激素分泌出現異常。

其實這個問題一直都是國際難點,不管哪一個國家的寶寶都有類似的習慣,教又教不好,不餵又不行,部分媽媽甚至由於過於疼痛而出現了畏懼情緒,不想繼續給寶寶餵奶。

總而言之,奶陣問題說到底還是母親身體健康度問題,正如紐西蘭兒科專家穆雷蘇所說的那樣,只要媽媽身體不出意外,不存在母乳不夠的現象,哺乳器官的大小取決於其脂肪層的厚薄,與母乳分泌能力沒有直接聯繫。

只要媽媽能保證健康的作息,科學化哺乳、通乳,就一定能將孩子餵得白白胖胖。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相關焦點

  • 產後奶水不足,鯽魚湯可以追奶嗎?真正有效的方法很多媽媽不知道
    如果產婦媽媽身體過度瘦弱、缺少脂肪,或許會有效,但多數媽媽體態都是健康甚至偏胖的。影響泌乳量的因素▼ 寶寶需求不論是胖媽媽還是瘦媽媽,一天的產乳量都可以達到750~800ml左右,雙胎媽媽奶量更多,每天甚至能達到2000ml 左右。所以媽媽們的奶量,多數不是由自己決定的,而是根據寶寶的需求量身定製的。
  • 奶不夠,沒有奶!史上最全最有效追奶秘笈!
    常聽有些媽媽說自己奶不夠,追奶沒成效……下面雨媽給各位寶媽分享下下奶追奶的方法,幫助寶媽輕鬆度過哺乳期!!追奶的麻麻們別急,先來了解泌乳原理A、母乳餵養三要素:寶寶、大腦、乳房。寶寶吮吸乳房,將信號傳給大腦,製造乳汁的荷爾蒙又作用於乳房,促使乳腺擠壓分泌出乳汁。
  • 6個半月奶水越來越少怎麼了 要怎麼辦
    母乳是寶寶營養攝入的最主要途徑,所以當出現奶水不足的情況後,很多媽媽就會非常緊張,擔心他們會因母乳量長期不足而營養不良。不過家長們也不要過於焦慮,否則不良情緒也會影響乳汁的分泌量。想要奶水慢慢增多和恢復以往的量,首先要了解原因,之後再對因處理。
  • 產後坐月子,這10大飲食「禁忌」要注意,產婦別不上心
    但是對於產婦來說,紅糖水不宜喝過多。 因為如果在夏天,喝過多紅糖水,會導致排汗量增多,使得產婦的身體變得虛弱,嚴重的會引起中暑。此外,喝過多紅糖水,很容易造成產婦排血量增加,從而導致貧血。
  • 產後奶水少,或是雞湯喝錯咯!產後吃公雞還是母雞,區別很大
    而產後用雞來煲湯是我國大多數家庭都會做的一道營養補品,不但可以提高產婦身體的免疫力,而且還能促進奶水的分泌,保證寶寶的成長發育。但是同是吃雞湯,為什麼有的人奶水分泌非常多,有的卻沒有奶水呢?雖然產後奶水少的原因非常多,如情緒、營養、哺乳方法、身體體質等,但有時候生活中的一點小事可能也是導致奶水少的重要原因。
  • 母乳不足多喝湯還是多用吸奶器?都不對,影響母乳的只有兩個因素
    新手媽媽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母乳不夠,為了讓母乳夠吃,媽媽們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喝各種各樣的湯。母乳不足是很多新手媽媽都會遇到的問題,當母乳不足的時候應該要找找原因,原因不對,喝再多的下奶湯或者頻繁用吸奶器都不會遊泳的。了解身體製造母乳的原理女性懷孕之後,在雌性激素的影響下乳房會出現二次發育,這個時候乳房開始變大因為乳房中的乳腺泡在增加。
  • 在月子裡奶水少怎麼辦?常喝1碗下奶湯,注意3件事,可提升母乳量
    雖然後面胃口好了起來,東西吃得多,但是依舊奶水不足,這個情況讓她很頭疼!我這裡就來分析一下,這位媽媽一開始就營養不足導致奶水少,胃口不好的那段時間,想必她也沒有在沒奶水的時候,堅持讓寶寶吮吸,導致身體泌乳反射減少,所以在後期補充營養後,母乳量依舊沒有提升。
  • 導致回奶的因素除了心情不好外,還有這些因素,產婦要牢記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泌乳的機制,泌乳包括分泌乳汁和排出乳汁兩個環節,而這兩個環節中,分別受催乳素和催產素的影響。催乳素是由腦下垂體前葉分泌的一種激素,它能使乳房的腺細胞分泌乳汁,嬰兒吸吮刺激乳頭的神經末梢,這些神經將此信息傳達到腦下垂體前葉,使之產生催乳素,催乳素,經血液輸送至乳房使其泌乳。而催產素是由腦下垂體後葉分泌的一種激素。
  • 科學餵養:新手媽媽要掌握奶水是否充足的4個標準,並避免4個誤區
    如果母乳分泌不足,應找醫護人員幫助分析乳汁分泌不足的原因,同時增強堅持哺乳的信心。褚英不推薦攝入過多液體(包括湯類食物)以增加母乳分泌量。「千萬不要自行添加奶粉,更不要頻繁把奶泵出來,堅持親喂。」她說,合理營養、充足睡眠、良好心情、勤吸吮是增加母乳分泌的要素。
  • 幾類食物易讓奶水變少質量變差,影響寶寶腦發育,哺乳媽媽需忌口
    2、辛辣刺激食物 代表:火鍋、麻辣燙、冒菜 這類重麻重辣的食物是不少女性很愛吃的,但寶媽攝入大量辣椒後,容易使母乳成分發生變化,改變其味道和酸度,且減少分泌量。
  • 胸小的媽媽沒奶水?這些關於母乳的謠言,你被忽悠到了麼?
    婆婆就說,要少生氣,要不然這奶水裡有毒,寶寶喝了對他身體不好。雖然我也有點不相信,但是很多老人們說的話多多少少還是有點道理的,所以我想知道這到底是不是真的?因為在激動情緒下,大腦皮層會影響垂體活動,從而抑制泌乳素的分泌,就會使得乳汁變少或者是回奶的情況。一旦媽媽奶水不足,確實不利於母體的恢復以及嬰兒的健康發育。」
  • 產後母乳不足有4個原因,與孕期營養也有關係
    哺乳期奶水不夠,與懷孕期間沒有經常喝營養湯水有關嗎?有一些關係,但是關係並不大。我們知道懷孕期間孕婦的乳房會二次發育,主要表現為乳房變大、乳腺細胞和乳管增大,或者有些孕媽會伴有輕微的脹痛感。如果孕婦能做到這些,基本上你的營養就是夠的,與哺乳期奶水不夠就沒有多大關係。哺乳期媽媽為什麼奶水不足呢?主要有以下4個原因,產後媽媽要調整。1、對母乳分泌機制不了解產後7~10天,母乳分泌主要受催乳素和催產素的控制。
  • 3種做法翻倍營養下奶,母乳不足要常做
    經常聽很多哺乳媽媽說從坐月子開始,天天魚湯雞湯排骨湯喝個吃停,結果有人奶水是變多了,有人卻說吃什麼都不行,就是沒有奶!其實產後泌乳,不單是要吃大量營養,也要身體具有較高的綜合處理能力,比如對營養的消化吸收率、產後自身氣血情況、體內催乳素量夠不夠;只有綜合提升了,才能更高效的催奶。
  • 母乳不夠怎麼辦?做好五點,讓母乳源源不絕
    對胎寶寶來說,母乳是最完美的食物,一般來說,大多數寶媽在生產完後都能提供足夠的奶水給寶寶,但也有少數媽媽因為奶水太少甚至沒有奶水,不得不放棄母乳餵養。母乳不夠怎麼辦?其實只要做好母乳餵養的關鍵點,讓母乳回歸,甚至源源不絕並不難。
  • 坐月子別拿「雞湯、雞蛋」當主食,這些東西吃多了,對產婦也有影響
    根據2016年發布的最新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哺乳期的女性魚禽蛋畜肉每日的推薦攝入量是200-208g,三個雞蛋大概是150g,除了雞蛋再攝入一些別的葷類食物,就能滿足身體的需求了。吃得太多也很有可能會造成膽固醇增高,對產婦的身體並無好處。
  • 哺乳必須要開奶嗎?為什麼有的人不開奶也夠吃?
    事實上,乳汁在產後3天是可以自己大量分泌的。因為,在產後,每個媽媽體內的激素水平發生了變化,孕激素大幅度下降,泌乳素水平升高,這時,乳汁分泌量開始明顯增加,而這時所分泌的乳汁是足夠孩子日常所需的。因此,從這一方面來說,並不需要額外的開奶了。但是,也有少數的新媽媽會因為平素身體虛弱,飲食不均衡等出現的產後缺乳。
  • 什麼吃了會「發」 什麼能吃出奶水有句成語請英語高手翻譯一下
    我兒子開始不吃飯,但突然有一天就很要吃了。       2.  奶水不夠怎麼辦  提問網友:zhuhuiqiong123  生完小孩在醫院的時候奶水很足的,回家後怎麼沒奶了,吃了中藥又有奶了,過幾天又沒奶了。怎麼辦?
  • 闢謠:聽寶寶吃奶吞咽聲可知母乳不足?還跟「吃奶性格」有關
    在母乳界有句話,叫做「有種母乳不足是婆婆覺得你母乳不足」。家裡的老人,尤其是婆婆,直接化身「母乳測評師」,關於泌乳量、母乳的質量,都能憑藉自己的獨門經驗來給出結論。尤其是對於剛生完寶寶的新手媽媽,也經常陷入「寶寶能不能吃飽」、「我的奶量夠不夠寶寶吃」的迷惑中。這個時候,婆婆「母乳測評師」開始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