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關鍵詞之生態系統功能

2020-11-27 騰訊網

關鍵詞一:生態系統功能

生態系統功能,指的是生態系統通過物種之間、物種與環境之間,實現正常運轉的能力。一個健康的生態系統,一定是能夠自我維持、自我調節且自我修復的,這樣就需要生態系統去做功。生態系統的基本功能包括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

物體做功就需要能量,生態系統同樣需要能量,但這個能量是生態系統自己製造的(嚴格來講是轉化的太陽能)。能量流動是指生態系統中能量輸人、傳遞、轉化和消失的過程。能量流動是生態系統的重要功能,在生態系統中,生物與環境、生物與生物間的密切聯繫,是通過能量流動來實現的。

生態系統的能流,始於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陽能,在陸地上由各類綠色植物完成,在海洋中則由各種藻類完成。流入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陽能的總量,能量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進行傳遞。流入某營養級的能量,是指被這個營養級的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一個營養級的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一般用於四個方面:一是自身的呼吸消耗;二是用於生長、發育和繁殖,其能量貯存在構成有機體的有機物中;三是流入下一個營養級的生物體內,及未被利用的部分。四是供分解者使用,有機物中能量有一部分是死亡的遺體、殘落物、排洩物等被分解者分解掉;在生態系統內,能量流動與碳循環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和逐級遞減。單向流動是指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只能從第一營養級流向第二營養級,再依次流向後面的各個營養級,一般不能逆向流動。這是由生物長期進化所形成的營養結構所確定的。

能量逐級遞減,是指輸入到一個營養級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入後一個營養級,能量在沿食物鏈流動的過程中是逐級減少的。能量在沿食物網傳遞的平均效率為10%~20%,即一個營養級中的能量只有10%~20%的能量被下一個營養級所利用。而多餘的能量哪裡去了呢?從能量守恆的觀點來看,能量是不會平白無故消失的,只能從一種形式轉到另一種形式。其實,那些營養級傳遞之外的能量,大多作為熱量消耗了。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是指無機化合物或單質通過生態系統的循環運動。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又可分為三大類型,即水循環、氣體型循環和沉積型循環。

水循環是指大自然的水通過蒸發,植物蒸騰,水汽輸送,降水,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等環節,在水圈、大氣圈、巖石圈、生物圈中進行連續運動的過程。水循環是生態系統的重要過程,是所有物質進行循環的必要條件。

氣體型循環元素以氣態的形式在大氣中循環即為氣體型循環,又稱氣態循環,氣態循環把大氣和海洋緊密連接起來,具有全球性。碳、氧循環和氮循環以氣態循環為主。

沉積型循環發生在巖石圈內,元素以沉積物的形式通過巖石的風化作用和沉積物本身的分解作用,轉變成生態系統可用的物質,沉積循環是緩慢的、非全球性的、不顯著的循環。沉積循環以硫、磷、碘為代表,還包括矽以及部分鹼金屬元素。

生態系統中各生命成分之間還存在著信息傳遞,信息傳遞是生態系統的基本功能之一,在傳遞過程中伴隨著一定的物質和能量的消耗。信息傳遞不同手物質循抹和能量流動,往往是雙向的。

生態系統中包含多種多樣的信息,大致可以分為物理信息、化學信息、行為信息等。物理信息。指通過物理過程傳遞的信息,它可以來自無機環境,也可以來自生物群落,生態系統中的光、熱、聲、電等都是物理信息。

化學信息。生態系統的各個層次都有生物代謝產生的化學物質參與傳遞信息、協調各種功能,這種傳遞信息的化學物質通稱為信息素,包括生物鹼、有機酸及代謝產物等。信息素雖然量不多,但種類多,功能強,涉及從個體到群落的一系列生物活動。

行為信息。許多植物的異常表現和動物異常行動傳遞了某種信息,可統稱行為信息。行為信息可以在同種和異種生物間傳遞,行為信息多種多樣,如蜜蜂的圓圈舞等。

(信息來源:中國林業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生態文明關鍵詞》主編:黎祖交 本條作者:蔣高明 編輯 呂子喬)

相關焦點

  • 生態文明關鍵詞之溼地生態系統
    (2)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由於溼地是陸地和水體的過渡地帶,因此它同時兼具豐富的陸生和水生動植物資源,形成了其他任何單一生態系統都無法比擬的獨特生境。溼地具有複雜的動植物群落,對於保護物種、維持生物多樣性發揮著難以替代的生態功能。 (3)較高的生產力:溼地生態系統與其他任何生態系統相比,初級生產力較高。
  • 科學網—從關鍵詞理解生態文明
    他此前主編的書籍、撰寫的文章我大都認真學習過,他於2014年主編的《黨政領導幹部生態文明建設讀本》是我的案頭之書。 起初看《生態文明關鍵詞》的書名,以為是一部有關生態文明的大辭典。其實不然。雖然稱之為「關鍵詞」,但非一般性地闡釋與生態文明有關的詞彙概念,也不是簡單地解讀詞彙的表面含義,而在論述其內涵、實質上下了很大功夫。
  • 《生態文明關鍵詞》首發式在京舉行
    由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會長陳宗興任總主編的《生態文明關鍵詞》一書首發式,12月13日在京舉行。會議由中國林業出版社社長、總編輯劉東黎編審主持,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常務理事、《生態文明關鍵詞》主編黎祖交教授介紹了《生態文明關鍵詞》的編撰出版背景,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執行副會長李慶瑞致辭。李慶瑞指出,圍繞當前生態文明建設理論和實踐中的重點、熱點問題,中國林業出版社組織權威專家編寫「生態文明建設文庫」,這是生態文明研究和出版領域的一項重要工程。
  •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及其分類  生態系統服務(Ecosystem Services)是指生態系統與生態過程所形成及所維持的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條件與效用,它不僅給人類提供生存必需的食物、醫藥及工農業生產的原料,而且維持了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生命支持系統(Daily,1997;歐陽志雲等,1999)。
  • 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城鄉規劃與生態文明關鍵詞
    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城鄉規劃與生態文明關鍵詞 小清歡 2020-05-25
  • 生態文明理念下的國土空間綜合整治與生態保護修復
    關鍵詞:生態文明理念;國土空間綜合整治;生態保護修復 引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在滿足基本物質需求的同時對於環境的要求在不斷提升。自從十八大提出美麗中國的概念之後,各個地區都在不斷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這已經成為了關係我國社會以及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
  • 以生態保護之名|周道生態文明(16)
    以生態保護之名|周道生態文明(16) 2020-05-14 0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高三作文關鍵詞⑦|生態
    這與今年與生態相關的重大新聞事件頗多有很大關係,這也是我們歷年來選擇關鍵詞的一個重要參照指標。今年全國兩會上,「生態」「綠色」「環境」「汙染」「垃圾」「藍天」「碧水」「淨土」等一系列熱詞頗為亮眼。無論是習近平總書記「下團組」,還是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或是代表委員議國是,保護生態環境,築牢生態屏障等生態話題,備受關注。
  • 森林生態系統功能形成過程與機理
    作者:周國逸 張德強等  |  責任編輯:馬驊 關鍵詞: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長期監測與創新研究,碳匯功能,碳氮水耦合,森林與水在此背景下,基於 MAB 計劃發起之初確定的 14 個領域中的第一項「日益增長的人類活動對熱帶和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的生態影響」,中科院華南植物園(原華南植物所)何紹頤教授等老一輩生態學家在鼎湖山自然保護區建立了鼎湖山森林生態系統長期定位研究站(以下簡稱「鼎湖山站」),開啟了熱帶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長期定位研究工作,旨在通過對自然森林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格局與過程及其對環境變化的響應與適應規律的揭示,為解決國家和地方生態環境保護與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關鍵科學與技術問題提供科學支撐
  • 以系統思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堅持系統思維,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確保生態文明建設與其他各項建設協同共進,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融入經濟建設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 城市生態系統的生態調控研究
    摘要:城市生態系統是生態系統中最為複雜的類型,藉助於先進的科學理論對其進行分析,是城市生態系統研究的發展趨勢。本文試圖將當代科學前沿理論—自組織理論的觀點應用於城市生態系統中,探究系統自組織演化的條件、動力和途徑,以期從不同側面來探索城市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促進城市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   關鍵詞:城市生態系統;自組織理論;競爭協同;序參量;城市生態調控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城市生態的研究開始進入了系統研究和綜合治理的階段。
  • 十九大報告中有關生態文明的十大關鍵詞
    1、千年大計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 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與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知識點歸納
    第4節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A. 生態系統的多樣性1. 生態系統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環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叫生態系統。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的全部生物以及他們所生活的環境中的非生物因素。
  • 水利水電專業知識:淡水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
    在生態學中,把由生態系統為人類提供的物質和生存環境的服務性能稱為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河流生態系統為人類提供的服務是多方面的。它為人類提供食品及其他生活物資。對氣溫、雲量和降雨進行調節,在全球、流域、地區和小生境等不同的尺度上影響著氣候。對水文循環起調節作用,具有緩解旱澇災害的功能。流域植物能涵養水分,有利水土保持。
  • 打造生態之洲綻放自然之美邁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東營市推進生態...
    省委主要領導同志就推進我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進行調研時強調,做好黃河三角洲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工作十分重要,要加強工作力度,用科學方法促進黃河生態系統健康,提高生物多樣性。  不把歷史問題留給歷史,不把包袱留給後人。為答好生態文明建設這道時代考題,東營市委主要領導密集開展考察調研,查找問題,分析根源,徵求意見,綜合施治。
  • 溼地生態系統有哪些功能?
    溼地是世界上最複雜的生態系統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態功能,溼地具有多種生態功能,蘊育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被人們稱為「地球之腎」、物種貯存庫、氣候調節器,在保護生態環境、保持生物多樣性以及發展經濟社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生態文明是科學自覺的文明形態
    摘要對於生態文明在人類文明中的地位,從人類文明發展的過程性來看,生態文明萌生於工業文明的母體中,是對工業文明的揚棄,將是工業文明之後新的人類文明形態。從人類文明系統的結構性來看,生態文明只是人類文明系統中的一個方面,但具有基礎地位,與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發生交叉滲透的相互作用。
  • 試論區域、景觀、生態系統的生態修復原則
    當下,生態文明建設在中國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生態環境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其中,生態保護和修復又是反覆強調的一個重點。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的總體要求中特別提出「在生態建設和修復中以自然修復為主,與人工修復相結合」。然後,在具體措施中又把「保護和修復自然生態系統」「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作了內容的展開。
  • 《山東省淄博市原山林場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及價值研究》之四
    山東省淄博市原山林場森林生態系統生態、社會、經濟效益綜合分析建設美麗中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當前的主要任務之一。由此可以看出,樵嶺前營林區、石炭塢營林區、嶺西營林區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對於整個林場生態系統功能的發揮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原山林場各優勢樹種(組)服務功能總價值量中,大小排序為刺槐林>側柏林>松類>櫟類>針闊混交林>闊葉混交林,其所佔比重分別為42.19%、33.27%、21.13%、1.79%、1.14%和0.48%。
  • 中國北方草地生態系統服務評估和功能區劃助力生態安全屏障建設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草地是陸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為人類提供了肉、奶、皮、毛等具有直接經濟價值的產品,同時具有調節氣候、涵養水源、防風固沙、生物多樣性保育、初級生產力和碳固持等極其重要的生態服務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