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開車帶鳥回北方救助 不料鳥暈車又怕冷

2020-12-07 荔枝網新聞

  2月2日下午3點許,鄭州市林業局野生動物救護站迎來了一名「不速之客」——夜鷺。夜鷺,它是候鳥,這個時候應該是在溫暖南方越冬,可怎麼會出現在寒冷的鄭州呢?

  原來,這隻夜鷺,是在鄭工作的王女士從江蘇南通老家帶來的,因其啄人,被扔進了小區的垃圾桶,命懸一線,後被王女士的10歲女兒發現,2月2日,它搭乘順風車行程近千公裡來到了鄭州。

  救助夜鷺的王女士是江蘇南通人,因工作原因已在鄭州安家落戶,今年一家子回老家過年,大年初四下午,在其母親居住的小區裡,一隻「不懂事」的夜鷺因為襲擊他人被扔入垃圾桶裡,她10歲女兒玩耍時看到後撿回了家,由於急著趕回鄭州,王女士便將其帶上車,送到了鄭州市林業局野生動物救護站進行救護。

  在救護站南側的隔離房前,記者看到了靜靜地臥在籠子裡的夜鷺。可能是天氣寒冷的緣故,該夜鷺打不起精神,顯得萎靡不振,更沒有表現出攻擊性。

  「這隻夜鷺,是去年剛孵化出來的幼鳥,還不到一歲。這個時候她應該是在溫暖的南方越冬,一個多月後才會遷徙到北方,由於現在鄭州氣溫很低,它難以抵禦嚴寒,因此,我們救護站除正常的餵食外,最重要的是要給其進行加溫,待一個月以後,其他的夜鷺遷徙到鄭州後,再將其放飛,回歸大家庭。

  「說句實在話,王女士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是值得肯定的,但從科學的角度講,她是好心辦了『壞事』,好在救護站有孵化用的溫室,要不然,保溫是個大問題。救護野生動物最科學的方法是屬地救護,也就是說,在哪發現,就得找哪的救護部門。」董站長稱。

  結果檢查,該夜鷺沒有骨折,也沒有明顯的外傷,只有輕微的腸炎,因為長時間沒有進食,體質有些虛弱。

  為了讓夜鷺恢復體力,董站長趕緊讓工作人員拿來了幾條小魚給其餵下。同時餵了些治療腸炎的藥品。

  「今天恰好是世界第21個溼地日,夜鷺屬於國家三有保護動物,這隻夜鷺也有幸得到及時救護,感謝王女士的愛心。」董站長說。

相關焦點

  • 稀有壽帶鳥現身句容 「鳥友隊」記錄下美麗身影
    ,確定了鳥窩的位置,不過此時小鳥已經出窩,並離巢飛到河對面,再加上當時陰雨,光線不好,給觀察拍攝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且過了一周左右,白壽帶鳥就帶著小鳥飛走了。△紅色壽帶鳥不過 " 鳥友會 " 的隊員們繼續追蹤觀察,7 月中旬,隊員韋偉在當地的黃泥壩突然發現了紅壽帶鳥的身影,找了近一周,直到 7 月 23 日,他們才發現了鳥窩
  • 二級保護動物「大眼萌鳥」灰林鴞撞牆摔折翅膀 森警救助
    近日,雲南省文山市一隻長得像貓的「大眼萌鳥」到駕校「偷師學藝」。不料在飛越駕校圍牆時,不慎跌落在地翅膀骨折,幸好被駕校教練發現報警。當地森林公安趕到現場後確認,這隻鳥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灰林鴞。經初步分析,駕校晚上經常有學員練車,灰林鴞在夜間活動時可能由於飢餓寒冷,才朝有燈光的駕校飛來,不料跌落在地。
  • 觀鳥觀出鳥們的一些趣事
    觀鳥攝鳥是一項有意義的活動,觀察自然生態條件下的鳥類活動狀況能夠增長自然科學知識。觀鳥首先要認識所觀察的鳥種,從書本和電腦上查閱相關鳥類知識,觀鳥的過程也是學習實踐掌握鳥類知識的過程。各種不同鳥的生態習性也不相同,正確辨認鳥種是觀鳥先決條件,特別是那些珍稀鳥種和本地發現的新鳥種。
  • 陝西楊凌發現世界級瀕危物種「壽帶鳥」
    「我是今年6月底7月初在小湋河楊凌段拍攝藍翡翠,無意中一隻非常漂亮的鳥從我眼前飛過,我就趕緊抓拍下來,回來百度一查,是壽帶鳥,我還是第一次見這個鳥。」楊凌攝影愛好者鄒根喜高興地說道。他在小湋河楊凌段蹲守拍攝了近半個月,前前後後發現了公、母、雛鳥共有6隻,在一處樹枝上還發現了壽帶鳥的鳥巢。
  • 績溪「林中仙子」壽帶鳥登上央視!
    鳥友們可以相約同行,觀賞「林中鳳凰」之餘,還可以體驗農家的熱情與質樸,住農家小院,吃徽州特色家常菜。「綬帶鳥」之名,不知何時開始出現,但人們更喜歡稱它為「壽帶鳥」。這種鳥的兩種象徵意義,都與其稱呼有關,稱之為「綬帶鳥」,象徵官運亨通;稱之為「壽帶鳥」,則象徵長壽。
  • 鳳凰的遠親,壽帶鳥名字的寓意太好了!
    還有一種鳥類,也可稱得上是鳳凰的遠親了,它們就是壽帶鳥。壽帶鳥長得十分有辨識性,雄性的壽帶鳥有著長長的尾巴,像是仙女的絲帶一樣,十分的優雅。頭頂有一簇冠羽,看著就很富貴的樣子。這種鳥還是益鳥,它們喜歡吃蟲子,是非常好的滅蟲小能手。壽帶鳥的名字就是一種十分美好的寓意,同樣也經常被捉來做為觀賞鳥類,人們總是喜歡把這些美麗的鳥兒賦予美好的意義,願壽帶鳥為您帶來吉祥如意。
  • 呼和浩特:一隻阿穆爾隼得到救助
    正北方網訊(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 郝儒冰)5月22日16時許,呼和浩特市回民區森林公安局接到回民區公安分局糖廠路派出所轉警稱,有市民送來一隻像鷹但不知名的鳥,要求予以救助。隨後,回民區森林公安局民警來到糖廠路派出所了解到,這隻鳥是一位熱心市民從糖廠路附近的一條水渠中撈出來送到派出所的。
  • 壽帶鳥飛入尋常百姓家 屬省級保護動物襄陽不多見
    經動物園專家辨認,這是一種益鳥,叫壽帶鳥。江先生在魚梁洲開了家農家樂。兩個月前,店內的工作人員在旁邊的樹上發現了一隻白色小鳥,小鳥的頭部是黑色的,藍色的眼珠,體型十分優美,每次飛起來,甩動的尾巴像條舞動的綢帶。昨日上午下雨,這隻小鳥躲進了附近的一棵樹上,樹上居然有個鳥巢,鳥巢內還有雛鳥的跡象。而沒過多久,又一隻同樣的小鳥飛進鳥巢中。這種小鳥叫什麼名字?
  • 能與傳說中的鳳凰比美的鳥,有著鳥族一枝花的美譽
    相信很多人都沒聽說過這種鳥,它們長得有幾分像傳說中的鳳凰,而且江湖人稱「一枝花」,端的是美豔絕倫。一枝花的學名叫做壽帶鳥,屬於雀形目、鶲科下的一種小型鳥類。這種鳥的亞種有很多,按照不同地域不同形態劃分有多達十四個亞種。壽帶鳥的亞種命名多是按照地名而定的,比如壽帶鳥滇西亞種、壽帶鳥松巴島亞種、壽帶鳥印尼亞種、壽帶鳥緬甸亞種、壽帶鳥馬來亞種等等。但無論任何一種壽帶鳥,它們的體型都不大,體長基本都維持在三十釐米左右。
  • 曾經絕跡的鳥兒又回來安家了 至少有320種鳥在溫州被拍到
    葉女士說,後來她才知道,她看到的鳥兒有一個雅名,叫絲光椋鳥,主要分布在我國華南及華東等地區,溫州也是它們的棲居範圍,這種鳥屬於溫州地區的留鳥(指不隨季節遷徙的鳥)。因為黃龍一帶靠近市區景山,植被茂盛、食物豐富,可能是吸引鳥兒駐足的原因之一。  在市區下呂浦,一到傍晚,不少人會發現嘰嘰喳喳的鳥叫聲不絕於耳,這是鳥兒集體歸巢。也許有人會說,鳥叫打擾人們休息。
  • 候鳥為什麼要搬家,一直待在南方不行嗎,為什麼還要回北方?
    夏候鳥就是像燕子、黃鸝、杜鵑這樣,春季或夏季在某地繁殖,到了秋天的時候,飛往暖和的地方過冬,來年春天再飛回來的鳥。而冬候鳥呢,就是像天鵝、野鴨、鴻雁這樣,冬天在暖和的地方過冬,第二年春天再飛往北方繁殖的鳥
  • 瀕危物種壽帶鳥林間哺育幼崽
    近日,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西溪南楓楊林溼地公園,一對壽帶鳥在巢邊翻飛,餵食嗷嗷待哺的幼崽,畫面溫馨。  壽帶鳥在中國為夏候鳥,羽翼漂亮,林間飛行,宛如精靈。每年5月—7月,壽帶鳥會飛至江南流域繁殖後代。壽帶鳥以昆蟲為主食,主要空中捕食正在飛行的昆蟲。
  • 暈車居然是因為「腦子不好」?
    暈車居然是因為「腦子不好」?因為,他們暈車!記得大學的時候,從學校回老家只有客車,每次大約2個半小時的車程對我來說,過於痛苦……暈車的苦,不暈的人根本不懂!日常,很多人在坐車的時候會通過玩手機,來打發無聊的時光。但是,對暈車患者來說,在車上只能閉上雙眼,艱難忍受。
  • 日問293: 暈車、暈船、暈機……為什麼??
    暈車、暈船以及暈機等症狀統稱為暈動症(motion sickness)
  • 烏鶇雛鳥救助餵養方法新手指南
    他們在強烈「愛心」支配下,將本不該救助的雛鳥給救回了家。由於沒有飼養經驗,每年因此而被養死的小鳥不在少數,至於生病的則更是常見。今天我們就來談談,被(錯)救回家的烏鶇雛鳥,應該如何正確飼養,以減少生病或死亡問題,供感興趣的朋友們參考。一、烏鶇雛鳥的分類及人工救助策略烏鶇雛鳥在親鳥撫養下,生長速度非常快,出殼15天後即可離窩學飛。據此,我們可以將其簡單分為兩類。
  • 壽帶鳥因拖著白色的長尾,飛翔於林間,因而又稱之為一枝花!
    壽帶鳥共有14個亞種,又名綬帶鳥、練鵲﹑長尾鶲﹑一枝花等異名。雄鳥有兩種色形,體長連尾羽約30釐米,頭﹑頸和羽冠均具深藍輝光,身體其餘部分白色而具黑色羽幹紋。中央兩根尾羽長達身體的四﹑五倍,形似綬帶,故名。雌鳥較雄鳥短小。
  • 白色壽帶鳥首現溫州
    溫州網訊 近日,市區景山公園飛來一隻瀕危稀有的白色壽帶鳥,還在景山「安營紮寨」,住了下來。  據了解,從5月開始至今,在溫州的景山等地都有發現壽帶鳥的身影,但以往看到的都是紅色居多,這次飛來的白色壽帶鳥還是首次出現。景山動物園管理處副主任郭建華告訴記者,這隻白壽帶鳥的出現,令無數觀鳥攝影愛好者「競折腰」,不少人幾乎天天蹲守。甚至,不少外地的鳥友也趕來一睹它的芳容。
  • 民警救助「大眼怪鳥」 竟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猴面鷹
    2020年12月30日 21:07 來源:廣西新聞網 作者:張振國 杜京桐 黃幼婷 楊淦 編輯:潘曉明 廣西新聞網防城港12月30日訊(通訊員 張振國 杜京桐 黃幼婷 實習生 楊淦)近日,防城港邊境管理支隊馬路邊境派出所根據群眾報警,及時救助了兩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猴面鷹
  • 新聞八寶飯|真·「自嫁遊」,新娘嫌接親太慢 自己開車回銀川
    新娘嫌接親太慢自己開車回銀川 網友:這才是真正的「自嫁遊」 近日,寧夏銀川。一段接親路上新娘自己開車在高速上行駛的視頻走紅。視頻拍攝者張先生介紹,當時是把新娘從青海西寧接往寧夏銀川,有700公裡。